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庙堂之忧: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及北宋政局 范仲淹手迹+精美宋画插图 随书赠董其昌书作《岳阳楼记》长卷 书籍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鲍坚著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鲍坚著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
    • ISBN:9780744999327
    • 版权提供:天地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文学笔法展现范仲淹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传奇的一生。

          重点揭示、分析了其政治生涯,探寻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精神,为国家、民族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形成、发展的思想动因,从而揭示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人格气节、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历史使命感的精神来源。而范仲淹精神正是中国现阶段的改革特别需要的,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和发扬。

    ★这不仅是一本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本君臣共治国家治理模式的解密之书。

          庆历新政是北宋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用海量史料讲述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的来龙去脉,力图从宏大的历史视野,用传神历史的细节,还原范仲淹及其所在的士大夫阶层是如何与统治者实现君臣共治的国家治理模式,又是如何用精神和行动影响大宋王朝的命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抽丝剥茧,探寻北宋独特的军事制度,和你聊聊宋、辽、西夏“新三国”时代的外交、军事始末!

          为何在经济、文化上一骑绝尘的大宋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却屡吃败仗,不得不用金钱换和平?本书不仅深度剖析了北宋独特的军事制度,还精彩再现了三国之间惊险激烈的战争实况,唇枪舌剑的外交风云。

    ★范仲淹手迹 精美宋画插图,随书赠董其昌书作《岳阳楼记》长卷。

           书附多幅范仲淹等一大批宋朝士大夫的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反映当时自然、社会风貌的精美宋画。更随书赠送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作《岳阳楼记》,一纸在手,双重享受——领略《岳阳楼记》的文字之美、精神之美!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开本: 16开
    作者: 鲍坚 定价: 78.00
    ISBN号: 9787545555165 出版时间: 2020-08-31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0-08-31
    版次: 1 印次: 1

    目 录contents

    章 山深自有道 .......... 1

    第二章 君子何所忧 .......... 91

    第三章 谁将补天裂 .......... 171

    第四章 云帆难济海 .......... 269

    第五章 所不朽者万世心 .......... 347

    1

    山水能够洗去人们心中的烦忧。

    这是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的六月。自去年十二月被贬出京城、今年四月到睦州任知州以来,范仲淹次有了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感觉。

    小船于清晨的卯时从睦州的治所建德县出发,在新安江上顺流而下。去往桐庐县的五十多里水路,只用了一个多时辰。

    大约刚出建德界时,轻蒙的细雨倏然而降,一路与小船伴行,待到桐庐的江岸映入眼帘时,却又飘然而去。三三两两的竹篷渔船在开阔的江面随波摇动,几只鹭鸶缩着长颈静静地看着其他同伴争抢嘴里的鱼,并向主人报功。渔夫们大多在收取昨天夜里布下的渔网,网中那些将将露出水面的大鱼小鱼在跳跃中向辛勤的渔夫们展现晨曦里醉人的鳞光。唐朝诗人张志和曾这样描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源自生活,那些捕捉到生活点滴、感悟自生活喜忧并将它们用优美而有韵律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人。

    新安江自歙州黄山山脉发源,一路东流,在浙西进入睦州的桐庐界内,更名富春江,东行至萧山闻家堰,再更名钱塘江,直至入海。千里之江,美富春。范仲淹伫立船头,全身心沉浸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遥望前方,淡雾满江。两岸青山丘陵起伏,无百尺高崖之险,有花锦碧玉之秀。江鸥掠过在水面上悠闲觅食的野鸭,直插入云;江雾在半山腰依山形曲绕,随风徘徊。近江翠竹外,远山青松里,斫斫的伐木声刚刚停歇,樵夫的喊山声紧接而起。

    这种仙境般的山水,当有不凡之人徜徉其间。若非飘然似仙、沁人心脾之佳丽,则必为博古通今、冷眼红尘的隐者。屈原的《九歌》唱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不知他咏颂的是窈窕佳人,还是高洁之士?

    此行是范仲淹到睦州之后的次出行,但意不在追慕什么佳人,而是要寻访一位已经作古千年的高士之遗风。这位高士名叫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人。

    严光是东汉开国之主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西汉灭亡后、东汉建立前的王莽天凤年间,年少时即有博学之名的严光游学到了京城长安,与当时在长安求学的刘秀相识、相知。刘秀读书,重在通达大义,不拘字句小节,而严光则皓首穷经,务求甚解,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因此深得刘秀的敬重。后来二人分别,严光继续他的游学之路,而刘秀则起兵推翻王莽的新朝,登基称帝,恢复汉室,建立了东汉政权。

    东汉建立之初,天下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刘秀思贤若渴,想起了严光,于是派人寻访,终找到了隐居的他。但是几次派人携带重礼请严光出山,都被严光拒绝。

    刘秀的使臣第三次见到严光时,带来了光武帝的亲笔信。这封流传后世的《与严子陵书》字句不多,却情真意切:“虽然自古以来,有大作为的君主,必有召请不到的贤臣,可是朕怎么敢以子陵为臣子呢?只是大业刚定,百废待举,我治国之艰难如同在春天徒步行走于黄河的薄冰之上。当年绮里先生都不轻看高祖皇帝,难道子陵就轻看朕吗?”

    信中所提“绮里不少高皇”之事,是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故事。

    秦朝末年,绮里先生与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都是秦朝的博士官。汉朝建立后,他们不愿出仕,多次谢绝汉高祖刘邦的聘请,长期隐居在商山,人称“商山四皓”。高祖刘邦见太子刘盈天生懦弱,而次子赵王如意聪明过人,就有废刘盈而立如意的念头。一天,高祖到太子宫中饮宴,见太子背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问方知是屡聘不出的商山四皓。如此高人不愿出仕,却俯首甘为太子的宾客,这让刘邦心中惊异不已,认为太子羽翼已成,于是打消了废黜刘盈的念头。光武帝刘秀将严光比作绮里季,既是称赞严光才华如绮里季,也表达了他对严光的敬重如同高祖对绮里先生之意,更委婉地希望严光不要让自己如同高祖一般因贤士久召不来而深怀遗憾。

    严光推辞不过,于是来到京城洛阳。刘秀当即把他接进宫中,谈古论今,晚上则留严光在宫中,同榻而卧,一如旧时之谊。

    次日,主管天文的太史令奏报:臣昨夜观察天象,见有客星侵犯帝座星。

    宇宙天象中客星侵犯帝座星的星象,对应在人世间,就是皇帝遭遇外来危险的征兆。光武帝闻说大笑道:“是昨夜朕邀子陵同榻而眠,子陵夜半熟睡时将一腿横在朕的胸口,仅此而已。”

    不久,光武帝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但严光无意于官场,坚辞不就,终离开京城回到南方,隐居于富春江畔,耕读垂钓,终老林泉。

    如今范仲淹脚下的这片坐落于桐庐县旁富春江北岸的小土平台,就是当年严光先生的垂钓之处。大约一亩地见方的高台,半是葭苇,更有无名的野花星罗棋布。如果不说,几乎没有人会将这个钓台同千年之前一位著名皇帝与一位著名隐士的那一段交往联系起来,更不必说能够引发面对江山忆古人的感怀了。

    古往今来,有才华的人,做大官、留显名的居多,自甘清贫、不求名利的是少数。即便是严子陵的事迹,人们传颂的是光武帝的礼贤下士,羡慕的是严光的无上荣光,慨叹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而他的事迹所反映的独立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却渐渐被淡忘。

    任何一个时代,追逐名利的人必然是多数,这是人的本性,只要不侵害他人、不危害国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能够面对高官厚禄而不为所动的人连一个都没有,或者社会的时尚是耻于清贫甚至嘲笑孤高,那么这个时代必然是功利的时代。功利的结果,是不知廉耻。不知廉耻的结果,是社会的又一次动荡、民生的又一次摧残,甚至是政权的又一次更迭。

    范仲淹静静地站在钓台上,望着江流无声地向东而去。

    他一生敬佩严光。子陵先生面对功名,没有一丝心动,飘然而去。那种心静如水的境界,那种我自孤独的潇洒,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上古的隐士许由听到帝尧想禅位给他的话,飞奔到河边濯洗耳朵,以示不为功名所污,但这只是传说而已。严光是现实中的许由。

    但是,他又不能效仿严光。如果人人都怀才而隐,那么谁来报效国家、安济苍生呢?

    严光的精神,在于淡泊名利而不是如浮云自欢。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孟子说过:读书做人,应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什么是达?为官从政,身在高位,就是达。这个时候,应当尽自己之所能,为国为民做些好事。什么是穷?宦海沉浮之中,难免遭遇争权夺利之人、争名夺誉之事,一旦遭受谤讪挫折,贬官削职或赋闲无事,即为穷。这个时候,尽量做到不悲不戚、豁达无怨。寄情山水之际,还能关注国家的兴盛、感悟人生的道理;饮酒垂钓之余,还能读一些圣贤诗书、教几个懵懂少年。

    当然,这些都是难以达到的境界。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现实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以升官发财为人生主要目标、以夤缘钻营为主要手段而混迹官场的人了。

    范仲淹自己又能不能做到呢?

    2

    自大中祥符七年(1014)进士及第至今二十年,范仲淹在仕途上已经经历了两起两落。

    次起落,是天圣七年(1029)的事。

    就在天圣六年(1028),担任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的朝廷重臣晏殊向朝廷推荐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使范仲淹跻身馆职之列。

    秘阁校理品级不高,主要职责是朝廷文书和史籍的校对,但却是人人羡慕的职务。秘阁和史馆、昭文馆、集贤院,是皇帝重要的文秘和编史机构,是朝廷培养人才的重要之地。秘阁的校理官和其他三馆院的直馆、直院、修撰、检讨等官统称馆职。一旦担任馆职,即被天下士人视为有德行、有名望的“清流”。他们是朝廷未来的栋梁。

    南京留守晏殊是南京应天府的长官。晏殊是著名才子,七岁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十四岁那年,知州将他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当年十一月,恰逢皇帝考试全国进士。进士是已经通过尚书省礼部考试的人,他们还需要接受殿试即皇帝的亲自考试,殿试及格者被授予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的身份,这才算终登科,步入天下士人心目中为官从政的正道。当时,真宗皇帝让晏殊同一千多名全国各地的进士一起参加殿试,十四岁的他气定神闲,援笔立就,震惊朝廷。其中有一道试题下达之后,晏殊禀告:“此题晏殊以前曾经做过,还请陛下另行出题。”真宗皇帝十分喜爱他的才华和诚实,当即赐予他同进士出身,即相当于进士出身之意。因他年纪尚小,又让他在秘阁继续读书。少年即得天子知遇,使晏殊后来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晏殊的才华充分体现在他的诗词上。他是宋词婉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千古传诵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即出于他的手笔。

    晏殊是一年前的天圣五年(1027)就来到南京的。来南京之前,他在朝中担任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朝廷掌管全国军事的机构枢密院的副职,是皇帝的宰辅之一。

    宋朝的宰辅大臣主要由政府和枢府(通称两府)的大臣组成。政府处理政事,主要成员是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和参知政事。中书、门下,是指负责拟定决策的中书省和负责审核决策的门下省;平章之意是处理。在中书、门下两省处理国家大事,这就是宰相。参知政事则相当于副宰相。枢府指的是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机构,首长是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职是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政府和枢府相互之间两不过问,政府大臣的品级略高于枢府。两府大臣又通称宰执,即宰相和执政之意。

    天圣五年的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任命张耆为枢密使。身为枢密副使的晏殊对刘太后的任命表示反对。晏殊反对的原因并非他本人觊觎枢密使的位子,而是他认为张耆能力平庸。这让刘太后很

            本书主线是讲述范仲淹传奇的一生,重点再现了范仲淹近三十年政治生涯的三个阶段:*阶段(1028—1038),政坛三起三落。他曾因直言上书、被人诬陷勾结朋党,三次被贬,但他从不在意个人得失,所到之处,不仅继续向朝廷提出各种改革意见,还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实事。第二阶段(1038—1043),御守边疆。1038年,西夏元昊登上王位,随即发动了对大宋王朝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西北边境压力陡增,范仲淹被重新启用,负责西北军政事务。他到任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进行兵制改革,提升军队战斗力,团结羌、吐蕃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固城防、修建城堡,从而保证了西北边疆的稳定。第三阶段:庆历新政(1043—1045)。1043年,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又将范仲淹召回京师,着手清除弊政的改革——庆历新政。范仲淹陆续提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等改革意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领域。当改革生现成效之时,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被扣上了朋党的大帽子,改革很快被叫停,范仲淹再次被贬到地方,直至去世。

          范仲淹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书院为严师,在边疆为名将,在朝廷又为良相,如此全能又完美,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用优美的散文笔法,生动感人的历史细节,带入感十足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360度全方位立体呈现一个人格独立、文武双全又充满家国情怀的范仲淹。 

           本书在叙事过程中还穿插讲述了北宋的官僚体系以及这些体系背后蕴藏的中国传统政治理念,讲清了北宋君臣共治的国家治理模式的来龙去脉,从而解答了庆历新政为何会从挽救国家于危亡的改革走向意气和任性,并*终陷入政治纷争的。另外,本书也讲述了宋、辽、西夏三国间的外交、军事始末,介绍了北宋独特的军事制度,从而让读者明白北宋军事孱弱的症结所在。

         鲍坚,福建省永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华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出版长篇小说《清风有骨》、散文集《无非世事》,发表长篇小说《俯仰之间》。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