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陈瑞华亲笔签名版 2021新 刑事诉讼法 精装 陈瑞华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制度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教科书 刑事诉
  • 刑事诉讼法 精装 陈瑞华 签名版
    • 作者: 陈瑞华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瑞华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9299415115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基本信息

    书名:刑事诉讼法
    书号:9787301318508
    定价:118.00
    作者/编者: 陈瑞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1月

    编辑推荐

    “我们培养法律人才,不是为了让他们熟悉一部法典,而是要培养法律精神。”秉持着这个理念,陈瑞华教授潜心酝酿本教科书的框架结构,逐章推敲相关理论的表达方式,精心打磨各个部分的制度分析,“十年磨一剑”,得成此书。本书对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制度给出了清晰准确的解释,文风清新雅致,各章之后的案例材料非常具有典型性和可读性,期冀实现一本优秀教科书的四大功能:基本的教学参考书;总结法学理论;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理论解释,揭示法律条文的立法原意;对实践中有争议的疑难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刑事诉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法学教科书,以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诉讼制度为基本线索,全面阐述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制度,对

    各种程序制度背后的制约因素和理论根据作出了解释。

    本书分为“总论”“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三个部分。在“总论”部分,本书讨论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法的思维方式,简要分析了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

    构造、刑事之诉的类型和效力、程序性制裁、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刑事诉讼主体、刑事辩护、强制措施以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揭示了刑事诉讼法学中较为成熟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那些

    贯穿刑事诉讼程序始终的程序制度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在“一般程序”部分,本书按照刑事诉讼程序的先后顺序,对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死刑复核、刑事再审、执行等诉讼程序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解释,讨论了这些

    程序的性质、功能、原则、诉讼构造以及较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帮助读者深入认识在刑事诉讼程序背后发挥制约作用的理论根据,解释这些程序的框架结构和制度要素。

    在“特别程序”部分,本书讨论的是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特殊刑事诉讼程序问题,包括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刑事和解程序、涉案财物追缴程序、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精神病人强制

    医疗程序等。本书揭示了这些特别程序的性质、功能、基本原则,也对其程序适用问题作出了理论解释。不仅如此,鉴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完成后,反腐败案件从立案、调查到移送审查起

    诉,再到法庭审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特殊的诉讼程序,因此,本书设置了“反腐败案件特别诉讼程序”一章,以便对我国的反腐败案件特殊程序作出统一解释。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导论

    1.1刑事诉讼

    1.2刑事诉讼法

    1.3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变迁

    1.4刑事诉讼法的思维方式

    阅读案例材料之一杜培武案件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

    2.1刑事诉讼的目的

    2.2刑事诉讼的价值

    2.3程序公正价值的展开——程序正义理论

    2.4特殊的诉讼价值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 杨佳案件

    第三章  刑事诉讼构造

    3.1刑事诉讼构造的概念

    3.2刑事诉讼的横向构造

    3.3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

    3.4刑事程序的诉讼化改革

    阅读案例材料之三 苏秀文案件

    第四章  刑事之诉的类型和效力

    4.1刑事之诉理论概述

    4.2刑事之诉的性质和要素

    4.3刑事之诉的基本类型

    4.4诉讼要件

    4.5刑事之诉的效力

    阅读案例材料之四王某案件和赵祥忠案件

    第五章  程序性制裁

    5.1程序性违法的法律后果

    5.2程序性制裁的性质

    5.3程序性制裁的法律价值

    5.4程序性制裁的分类

    5.5程序性制裁的实施程序

    5.6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5.7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

    阅读案例材料之五孙承贤案件

    第六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6.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性质和体系

    6.2国家追诉原则

    6.3控审分离原则

    6.4无罪推定原则

    6.5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6.6辩护原则

    阅读案例材料之六“德国牙医”案件

    第七章  刑事诉讼主体(Ⅰ)

    ——国家专门机关的性质与职能

    7.1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基本特征

    7.2法院

    7.3检察机关

    7.4公安机关

    7.5司法行政机关

    7.6监察委员会

    阅读案例材料之七陈亚男案件

    第八章  刑事诉讼主体(Ⅱ)

    ——管辖与回避

    8.1管辖制度

    8.2回避制度

    阅读案例材料之八王庆军案件和吕希娟案件

    第九章  刑事诉讼主体(Ⅲ)

    ——当事人的地位和权利

    9.1当事人的概念

    9.2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

    9.3被害人

    9.4自诉人

    9.5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6作为当事人的单位

    阅读案例材料之九 杜保乾案件和潘塘华案件

    第十章  辩护

    10.1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10.2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10.3刑事辩护的基本形态

    10.4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

    10.5有效辩护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念斌案件和周姓律师无效辩护案件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

    11.1强制措施的性质

    11.2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11.3西方国家强制措施制度的基本特征

    11.4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11.5羁押性强制措施(I)——刑事拘留

    11.6羁押性强制措施(II)——逮捕

    11.7强制措施的监督和救济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一王玉雷案件

    第十二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2.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

    12.2认罪认罚从宽的双重后果

    12.3比较法视野下的控辩协商机制

    12.4我国的量刑协商机制

    12.5认罪认罚程序中的基本理念

    12.6值班律师制度

    12.7被害人的地位

    12.8程序转换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二认罪认罚程序中的协商筹码

    第二部分一般程序

    第十三章  立案

    13.1立案的性质

    13.2立案前的初步调查

    13.3立案的条件

    13.4对立案的救济和监督

    13.5被调查人的法律帮助问题

    13.6立案程序的争议问题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三陈恩瑞案件 /

    第十四章  侦查程序

    14.1侦查的性质

    14.2侦查程序的原则

    14.3侦查程序的构造

    14.4侦查行为

    14.5侦查终结

    14.6补充侦查

    14.7认罪认罚案件的处理方式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四黄志坚案件

    第十五章  审查起诉

    15.1审查起诉的性质

    15.2审查公诉的原则

    15.3审查起诉程序的诉讼构造

    15.4不起诉

    15.5提起公诉

    15.6起诉书对审判的制约(I)——变更起诉问题

    15.7起诉书对审判的制约(II)——变更罪名问题

    15.8撤回起诉

    15.9认罪认罚案件的审查起诉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五赵宇故意伤害案

    第十六章  第一审程序

    16.1第一审程序的性质和流程

    16.2第一审程序的原则

    16.3庭前会议

    16.4法庭调查程序

    16.5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16.6简易程序

    16.7认罪认罚案件的审判程序

    16.8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六徐沛喜案件与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成都

    实践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

    17.1第二审程序的性质

    17.2第二审程序的诉讼功能

    17.3第二审程序的原则

    17.4第二审程序的启动

    17.5第二审法院的审理方式

    17.6第二审法院的裁判方式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七刘文远案件和董伟案件

    第十八章  死刑复核程序

    18.1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18.2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构造

    18.3辩护律师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参与

    18.4裁判方式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八Z高人民法院法官听取辩护意见案件暨不核准

    死刑案件

    第十九章  刑事再审程序

    19.1刑事再审程序的性质

    19.2刑事再审程序的基本理念

    19.3刑事再审的法定事由

    19.4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方式

    19.5申诉案件的审查程序

    19.6再审程序

    19.7再审程序的争议问题

    阅读案例材料之十九聂树斌案件刑事再审决定书

    第二十章  刑事执行中的诉讼问题

    20.1刑事执行程序的性质

    20.2暂予监外执行

    20.3减刑、假释的适用程序

    20.4死刑及其执行方式的变更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镇江减刑假释审理程序

    第三部分特别程序

    第二十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21.1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

    21.2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

    21.3法院的裁判逻辑

    21.4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21.5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21.6检察机关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一周喜军案件和颜礼奎案件

    第二十二章  刑事和解程序

    22.1刑事和解的概念

    22.2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22.3恢复性司法

    22.4刑事和解的适用程序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二黄静案件

    第二十三章  涉案财物追缴程序

    23.1涉案财物追缴程序概述

    23.2涉案财物的查封、扣押和冻结程序

    23.3审查起诉阶段对涉案财物的处分程序

    23.4对席案件的涉案财物追缴程序

    23.5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23.6涉案财物追缴程序的发展趋势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三任润厚案件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24.1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关爱诊疗价值

    24.2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

    24.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制度

    24.4附条件不起诉

    24.5审判程序

    24.6犯罪记录封存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四郭某某盗窃案和李某盗窃案

    第二十五章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

    25.1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性质

    25.2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

    25.3审理程序

    25.4救济程序

    25.5解除强制医疗程序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五宋某某强制医疗案

    第二十六章  反腐败案件特别程序

    26.1反腐败案件的管辖

    26.2监察委员会的刑事调查

    26.3监察留置

    26.4监察机关调查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程序衔接

    26.5对被调查人的权利保障

    26.6缺席审判

    阅读案例材料之二十六纪检监察机关的“四种形态”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

    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主要研究兴趣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企业合规和程序法理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

    余部。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程序性制裁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导论》《刑事辩

    护的理念》《论法学研究方法》《刑事证据法》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