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 历史的典故在四千年间穿梭传唱,古人的智慧在华夏大地闪耀发光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桑宜川著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桑宜川著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1475003437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1.内容结构:以时间线索为轴、历代故事和关键文物为纲,用轻简的知识点,通识中国古代历史。
    2.名家精述:40余位近代历史名家精粹点评,认清朝代面貌,传承古人智慧,寻根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3.知识性:各章末尾附清晰的思维导图(世系图、大事件图、纪年图、继承关系图),尽览历朝特征。
    4.附加值:随书附赠全彩历朝文物脉络折页别册,集关键文物、帝王、历史大事件于一体,有趣又有料。
    附赠3张精美书签(千古名帝“上上签”)。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 历史的典故在四千年间穿梭传唱,古人的智慧在华夏大地闪耀发光 开本: 16开
    作者: 桑宜川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516832448 出版时间: 2022-06-03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2-06-02
    版次: 1 印次: 1

    穿梭于历史里的文化瑰宝 
    神秘遥远的夏商 
    与礼乐兴盛的西周 
    002 / 历史故事 
    002 / 大禹治水 
       夏启即位 
    003 / 进攻有扈氏 
       太康失国 
    004 / 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005 /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丁中兴 
    006 / 暴戾的商纣王 
    008 / 贤者文王 
       武王伐纣 
    009 / 周公的功绩 
       成康之治 
       孝王的智慧 
    010 / 宣王中兴 
    010 / 烽火戏诸侯 
    012 / 时代文化 
    012 / 中国早的历书《夏小正》 
       商代占卜 
    013 / 甲骨文 
       商代宗法制度 
       “商人”的起源 
    014 / 井田制 
    015 / 分封制 
       周礼 
    016 / 《周易》 
       国学 

    大禹治水
    帝舜在位时,曾让禹的父亲鲧治理大水,但是因为鲧治水毫无成绩,终被舜处死。禹很伤心,但他也明白,只要洪水横行,百姓就处于痛苦的深渊中,治水无效对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帝舜命令禹接替鲧的职位,继续治理洪水。禹此时刚新婚不久,但深明大义的禹背起行装,踏上了治水之路。传说禹治水历时 8 至 13 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在外面治水时,他的儿子启出生了。但禹却无法照看,他也因为治水而长期劳累,同时还做了行政区域划分工作,导致身体枯瘦如柴,如此伟大的禹,被后人称颂为“大禹”,意为“伟大的禹”。由于禹治水有功,舜让位于禹。
    夏启即位
    禹晚年的时候,各部落首领一致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禹却暗中扶植自己的儿子启。禹死后,启凭借权势杀死了继承人伯益,夺取了天下,建立了中国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启即位之后,“禅让制”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行了近四千年,直到 1912 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
    夏先后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洛阳等地。
    进攻有扈氏
    禹的儿子启用军事的手段,屠杀了禹的接班人伯益,夺得了帝位。这一举动引起了许多部落的反对,其中以有扈氏的反对为激烈。有扈氏是与夏启同为姒姓的氏族部落。为了争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有扈氏曾经和华夏部落联盟有过战争。传说禹曾经三次征战有扈氏,但均以失败告终。后来禹以“修教”的方式,即“教育感化”才使得有扈氏归顺。夏启杀伯益夺得帝位,有扈氏认为这是违背道义的,便公开反对启。而启也决心动用,攻打有扈氏。启率领大军,进行誓师大会,进而进攻有扈氏,双方均伤亡惨重。于是夏启收兵返回。夏启开始修身治国,一年后再次对有扈氏进攻,终于将有扈氏剿灭。
    太康失国
    夏帝启死后,由他的长子太康继位。但是太康整日游山玩水,对朝政、国事根本不管,也不关心百姓的生活。据史书记载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心”,所以是个十分昏庸的帝王。有一次,他打猎渡过洛水,越玩越有兴致,一直玩了一百多天还不想返回都城。而此时夏王朝东北部有一个叫有穷的方国,首领后羿是尧时期以善射箭技术著称的英雄羿的后代。他一直对夺取夏王朝有野心。在禹和启执政期间,他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听说太康整日游玩,不问政事,并且已经出游许久,于是便率领,沿黄河而下,进攻夏都,并以重兵把守洛水北岸,阻止太康返都。太康得知后,便迅速回都。但后羿把守严格,而且太康向各地诸侯求助也无人相助,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东流浪,过了数年的穷困生活,终病死。
    少康中兴
    后羿执政期间,不修民事,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夺取大权。在这期间,太康的孙子少康长大后,在有虞氏的支持下,招抚夏朝的老臣,壮大自己的势力,打败寒浞,终夺回了王位,成功中兴夏朝。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夏桀是夏朝后一个君主。他荒残暴,不理国事,并且搜刮民脂民膏,尽情享乐,弄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大臣关龙逄曾多次劝谏夏桀,却为夏桀所杀。后夏朝因夏桀的暴政而亡。
    夏朝从启至桀,共有 14 代,17 王,约 472 年(约公元前 2070年—前 1600 年)。
    商汤灭夏
    商原是夏朝东部一个以燕子为图腾的部落,始祖叫契。发展到商汤时,商族已十分强大。夏朝末期,夏王桀大兴土木,逸,征伐邻国,残杀异己,横征暴敛,怨声四起。面对夏桀的暴政,商族首领汤采取“宽以待民”的政治策略,布德施惠、轻赋薄敛、扶困救穷、勤政廉明。周边诸侯都归顺他,百姓也亲附他,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固。他又任用伊尹、仲虺为左右相,伊尹为奴隶出身,深知人民疾苦,为相后,又行改革,安定社会。此后商汤入主中原,先击败韦、顾等邦国,后又击败昆吾,并于鸣条(今山西境内)与夏军决战。夏桀大败奔溃,南窜于南巢(今安徽巢湖)而死,夏朝灭亡。
    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时,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因政治动乱和水患等原因,多次迁都。至公元前 14 世纪,时任君主盘庚将都城自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这是第五次迁都。盘庚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代后期功业盛的君主。武丁在位共 59 年(公元前 1250年—前 1192 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武丁继位后,先为父守丧三年。亲政后,勤于政事,取得了上层人士的支持。他任用贤才,从普通劳动者中得到贤人傅说,任为国相,还任用甘盘为大臣。武丁以傅说和甘盘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在其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上,武丁对其周围的方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让很有军事才能的妻子妇好指挥大军征讨。妇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先后讨伐土方、巴方、羌国、夷国等强悍的入侵部族,一一扫平疆患,为商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妇好是中国历史上位女将军,1976 年在殷墟发现了她的坟墓。
    暴戾的商纣王
    公元前 1075 年至前 1046 年,是商朝后的一位君主纣王统治时期。“纣”是谥号,意思是“残义损善”。据说,当周武王征讨纣王时,给纣王罗列的罪名达 70 多条。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对妲己的过度宠爱,以及对忠臣的迫害。为了让妲己开心,纣王施行残忍的“炮烙”之刑:在金属柱子上抹了油,横放在炭火之上,让有罪之人从柱子上走过。因规劝和阻止纣王的暴行,有许多忠良惨遭种种迫害,并因此而名垂千古。其中,西昌伯(后来的周文王)被囚禁,九侯被剁成肉酱,鄂侯被晒成了肉干,比干被剖了心,而微子(据说是孔子的先祖)则装疯卖傻,去做了奴隶。除此之外,商纣王和妲己为了寻欢作乐,召集许多青年男女在酒池肉林里裸露、追逐游戏,丑态百出。这些罪恶加在一起,终于使商朝走上了亡国之路。
    商朝共历 30 位 君 王, 存 约 554 年( 公 元 前 1600 年—前 1046年)。
    贤者文王
    周朝建立以前,周族出了个——姬昌,就是周文王。周文王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征收贡赋也有节制,因此受到周国百姓的拥戴。商王朝的统治者纣,很不得人心。文王决心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以便有朝一日推翻商朝。为了找到一个能辅佐自己灭商的人才,文王到处访求物色。姜尚(字子牙)才华出众,虽满腹治国安邦的才学,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大半生贫苦潦倒。到了 70 岁,当他听说周文王广求贤人的消息后,便天天来到渭水边钓鱼,希望会见到周文王。果然,有一次文王打猎来到渭水岸边,看见正在钓鱼的姜尚,与他一见如故,并称他为“太公望”。从此姜尚辅佐周文王把周国建设得一天比一天强大。周文王病死以后,姜太公继续辅助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掉了商。
    武王伐纣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拜精通兵法的太公望为师,以其兄弟周公旦和召公奭为助手,励精图治,加强军备,为讨伐商纣王作准备。周武王得知纣王早已众叛亲离,于是率领五万精兵,于公元前 1046 年与八百诸侯在孟津会师,举行誓师大会,共讨纣王。周武王讨纣大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到距朝歌(今河南淇县,商代帝乙、帝辛的别都)仅有 70 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南)。牧野之战中,临时拼凑的商军士兵纷纷倒戈,纣王兵败逃回朝歌,自焚身亡。周武王终于灭亡了商朝,落的嫡嗣,继承大骆部落首领位置。这一举动,使得一直保卫西部边境的申国君王申侯非常不满,因为申侯的外孙早已定为大骆部落的嫡嗣,便以保卫西疆和睦无事为要挟,要求撤去非子首领位置。申侯的力量不可小觑,自然要考虑他的想法。于是孝王重新安排对非子的奖励。他宣称:“从前有个伯益为舜驯养牲畜有功,便奖赏他一块土地,又赐给他姓嬴,现在伯益的后代非子亦养马有功,我也要分给他一块土地,作为附庸。”孝王赐给非子姓嬴,又封地在秦邑,因此非子又称为“秦嬴”。非子的后代以“秦”为国号,成为保卫周王室的另一支力量。这件事也满足了申侯的要求,这样,周王室在西部地区有了秦嬴和大骆两支军事力量屏障,又与申侯保持良好的关系,使得西戎不敢来犯。
    宣王中兴
    周宣王姬静即位(公元前 827 年)之后,在周定公和召穆公两位大臣的辅佐下,重修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的礼法,整顿内政,外攘四夷,使周王室的统治秩序暂时稳定下来,西周的社会生产稍有复苏,史称“宣王中兴”。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到其子幽王时,西周还是灭亡了。
    烽火戏诸侯
    西周的周幽王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荒昏庸的皇帝,他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加重对人民的搜括剥削。他专宠褒姒,并因此废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将她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周幽王下令点燃了骊山上为召集诸侯勤王而设的烽火,诸侯带兵赶来才发现没有敌寇。褒姒看见诸侯将士们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果然大笑起来,幽王也非常得意。前771 年,犬戎真的打来了,诸侯看到烽火却不再相信幽王,结果周幽王被犬戎军杀于骊山脚下,褒姒也被抓走了。西周从此灭亡了。

    结合历代关键文物、重大事件、史家观点、思维导图等内容结构,按时间脉络清晰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精粹,以简练故事呈现中国古人的卓越智慧。

    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历史知识。

    "

    大禹治水
    帝舜在位时,曾让禹的父亲鲧治理大水,但是因为鲧治水毫无成绩,终被舜处死。禹很伤心,但他也明白,只要洪水横行,百姓就处于痛苦的深渊中,治水无效对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帝舜命令禹接替鲧的职位,继续治理洪水。禹此时刚新婚不久,但深明大义的禹背起行装,踏上了治水之路。传说禹治水历时 8 至 13 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在外面治水时,他的儿子启出生了。但禹却无法照看,他也因为治水而长期劳累,同时还做了行政区域划分工作,导致身体枯瘦如柴,如此伟大的禹,被后人称颂为“大禹”,意为“伟大的禹”。由于禹治水有功,舜让位于禹。
    夏启即位
    禹晚年的时候,各部落首领一致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禹却暗中扶植自己的儿子启。禹死后,启凭借权势杀死了继承人伯益,夺取了天下,建立了中国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启即位之后,“禅让制”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行了近四千年,直到 1912 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
    夏先后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洛阳等地。
    进攻有扈氏
    禹的儿子启用军事的手段,屠杀了禹的接班人伯益,夺得了帝位。这一举动引起了许多部落的反对,其中以有扈氏的反对为激烈。有扈氏是与夏启同为姒姓的氏族部落。为了争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有扈氏曾经和华夏部落联盟有过战争。传说禹曾经三次征战有扈氏,但均以失败告终。后来禹以“修教”的方式,即“教育感化”才使得有扈氏归顺。夏启杀伯益夺得帝位,有扈氏认为这是违背道义的,便公开反对启。而启也决心动用,攻打有扈氏。启率领大军,进行誓师大会,进而进攻有扈氏,双方均伤亡惨重。于是夏启收兵返回。夏启开始修身治国,一年后再次对有扈氏进攻,终于将有扈氏剿灭。
    太康失国
    夏帝启死后,由他的长子太康继位。但是太康整日游山玩水,对朝政、国事根本不管,也不关心百姓的生活。据史书记载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心”,所以是个十分昏庸的帝王。有一次,他打猎渡过洛水,越玩越有兴致,一直玩了一百多天还不想返回都城。而此时夏王朝东北部有一个叫有穷的方国,首领后羿是尧时期以善射箭技术著称的英雄羿的后代。他一直对夺取夏王朝有野心。在禹和启执政期间,他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听说太康整日游玩,不问政事,并且已经出游许久,于是便率领,沿黄河而下,进攻夏都,并以重兵把守洛水北岸,阻止太康返都。太康得知后,便迅速回都。但后羿把守严格,而且太康向各地诸侯求助也无人相助,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东流浪,过了数年的穷困生活,终病死。
    少康中兴
    后羿执政期间,不修民事,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夺取大权。在这期间,太康的孙子少康长大后,在有虞氏的支持下,招抚夏朝的老臣,壮大自己的势力,打败寒浞,终夺回了王位,成功中兴夏朝。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夏桀是夏朝后一个君主。他荒残暴,不理国事,并且搜刮民脂民膏,尽情享乐,弄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大臣关龙逄曾多次劝谏夏桀,却为夏桀所杀。后夏朝因夏桀的暴政而亡。
    夏朝从启至桀,共有 14 代,17 王,约 472 年(约公元前 2070年—前 1600 年)。
    商汤灭夏
    商原是夏朝东部一个以燕子为图腾的部落,始祖叫契。发展到商汤时,商族已十分强大。夏朝末期,夏王桀大兴土木,逸,征伐邻国,残杀异己,横征暴敛,怨声四起。面对夏桀的暴政,商族首领汤采取“宽以待民”的政治策略,布德施惠、轻赋薄敛、扶困救穷、勤政廉明。周边诸侯都归顺他,百姓也亲附他,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固。他又任用伊尹、仲虺为左右相,伊尹为奴隶出身,深知人民疾苦,为相后,又行改革,安定社会。此后商汤入主中原,先击败韦、顾等邦国,后又击败昆吾,并于鸣条(今山西境内)与夏军决战。夏桀大败奔溃,南窜于南巢(今安徽巢湖)而死,夏朝灭亡。
    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时,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因政治动乱和水患等原因,多次迁都。至公元前 14 世纪,时任君主盘庚将都城自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这是第五次迁都。盘庚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代后期功业盛的君主。武丁在位共 59 年(公元前 1250年—前 1192 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武丁继位后,先为父守丧三年。亲政后,勤于政事,取得了上层人士的支持。他任用贤才,从普通劳动者中得到贤人傅说,任为国相,还任用甘盘为大臣。武丁以傅说和甘盘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在其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上,武丁对其周围的方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让很有军事才能的妻子妇好指挥大军征讨。妇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先后讨伐土方、巴方、羌国、夷国等强悍的入侵部族,一一扫平疆患,为商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妇好是中国历史上位女将军,1976 年在殷墟发现了她的坟墓。
    暴戾的商纣王
    公元前 1075 年至前 1046 年,是商朝后的一位君主纣王统治时期。“纣”是谥号,意思是“残义损善”。据说,当周武王征讨纣王时,给纣王罗列的罪名达 70 多条。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对妲己的过度宠爱,以及对忠臣的迫害。为了让妲己开心,纣王施行残忍的“炮烙”之刑:在金属柱子上抹了油,横放在炭火之上,让有罪之人从柱子上走过。因规劝和阻止纣王的暴行,有许多忠良惨遭种种迫害,并因此而名垂千古。其中,西昌伯(后来的周文王)被囚禁,九侯被剁成肉酱,鄂侯被晒成了肉干,比干被剖了心,而微子(据说是孔子的先祖)则装疯卖傻,去做了奴隶。除此之外,商纣王和妲己为了寻欢作乐,召集许多青年男女在酒池肉林里裸露、追逐游戏,丑态百出。这些罪恶加在一起,终于使商朝走上了亡国之路。
    商朝共历 30 位 君 王, 存 约 554 年( 公 元 前 1600 年—前 1046年)。
    贤者文王
    周朝建立以前,周族出了个——姬昌,就是周文王。周文王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征收贡赋也有节制,因此受到周国百姓的拥戴。商王朝的统治者纣,很不得人心。文王决心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以便有朝一日推翻商朝。为了找到一个能辅佐自己灭商的人才,文王到处访求物色。姜尚(字子牙)才华出众,虽满腹治国安邦的才学,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大半生贫苦潦倒。到了 70 岁,当他听说周文王广求贤人的消息后,便天天来到渭水边钓鱼,希望会见到周文王。果然,有一次文王打猎来到渭水岸边,看见正在钓鱼的姜尚,与他一见如故,并称他为“太公望”。从此姜尚辅佐周文王把周国建设得一天比一天强大。周文王病死以后,姜太公继续辅助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掉了商。
    武王伐纣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拜精通兵法的太公望为师,以其兄弟周公旦和召公奭为助手,励精图治,加强军备,为讨伐商纣王作准备。周武王得知纣王早已众叛亲离,于是率领五万精兵,于公元前 1046 年与八百诸侯在孟津会师,举行誓师大会,共讨纣王。周武王讨纣大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到距朝歌(今河南淇县,商代帝乙、帝辛的别都)仅有 70 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南)。牧野之战中,临时拼凑的商军士兵纷纷倒戈,纣王兵败逃回朝歌,自焚身亡。周武王终于灭亡了商朝,落的嫡嗣,继承大骆部落首领位置。这一举动,使得一直保卫西部边境的申国君王申侯非常不满,因为申侯的外孙早已定为大骆部落的嫡嗣,便以保卫西疆和睦无事为要挟,要求撤去非子首领位置。申侯的力量不可小觑,自然要考虑他的想法。于是孝王重新安排对非子的奖励。他宣称:“从前有个伯益为舜驯养牲畜有功,便奖赏他一块土地,又赐给他姓嬴,现在伯益的后代非子亦养马有功,我也要分给他一块土地,作为附庸。”孝王赐给非子姓嬴,又封地在秦邑,因此非子又称为“秦嬴”。非子的后代以“秦”为国号,成为保卫周王室的另一支力量。这件事也满足了申侯的要求,这样,周王室在西部地区有了秦嬴和大骆两支军事力量屏障,又与申侯保持良好的关系,使得西戎不敢来犯。
    宣王中兴
    周宣王姬静即位(公元前 827 年)之后,在周定公和召穆公两位大臣的辅佐下,重修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的礼法,整顿内政,外攘四夷,使周王室的统治秩序暂时稳定下来,西周的社会生产稍有复苏,史称“宣王中兴”。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到其子幽王时,西周还是灭亡了。
    烽火戏诸侯
    西周的周幽王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荒昏庸的皇帝,他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加重对人民的搜括剥削。他专宠褒姒,并因此废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将她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周幽王下令点燃了骊山上为召集诸侯勤王而设的烽火,诸侯带兵赶来才发现没有敌寇。褒姒看见诸侯将士们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果然大笑起来,幽王也非常得意。前771 年,犬戎真的打来了,诸侯看到烽火却不再相信幽王,结果周幽王被犬戎军杀于骊山脚下,褒姒也被抓走了。西周从此灭亡了。

    桑宜川,语言学博士,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任教十余年,后赴海外。现为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并任环球英语学院院长。学术兴趣和研究领域广博,造诣颇深,著述丰厚。在多家华文报刊撰写专栏,策划并主编多部专著,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