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口述史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员的视角9787513064248
  • 正版全新
    • 作者: 全根先著 | 全根先编 | 全根先译 | 全根先绘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全根先著| 全根先编| 全根先译| 全根先绘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9-30
    • 字数:275
    • 页数:29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3064248
    • 版权提供: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全根先
    • 著:全根先
    • 装帧:简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513064248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9-09-30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9-01
    • 页数:296
    • 外部编号:120195916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序口述史学方兴未艾——贺《口述史理论与实践》出版前言理论篇图书馆与口述史学:渊源、现状和存在问题口述史学与图书馆记忆平台建设口述史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方法口述史采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口述史采访中的文献收集作述历史采访中的深度把握口述历史后期成果的评价问题镜头中的历史与图书馆收藏——以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影像史学实践为例实践篇图书馆人自己的口述史——记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口述历史项目满门家风犹存——赵尚志的家人与家风传承留住正在消逝的东巴文化用生命谱写抗联赞歌——纪念东北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李敏同志莫让崇尚英雄成为旧时光景汉字: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关于书法传承教学的一次对话将中国丝绸历史追溯至七千年前——《锦绣流光:黄能馥口述史》整理后记以史为鉴何以可能——有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先生访谈记刘家和:一位老教授的教育情怀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纪念“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35周年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陈鼓应先生印象记满堂空翠如可扫——访油画大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先生接受采访口述史走向跨领域与跨学科——我对口述史学的一点看法文脉传承应期许——访图书馆研究馆员全根先

    全根先,1963年8月生,浙江萧山人,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史学硕士,现为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红色文化收藏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影像史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参与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记录工程评估验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候选图书评审。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学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从事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记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以及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的口述历史采访。学术专著(含合著)有:《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大典》《我们的文字》《金刚经史话》《我的抗联岁月》《大漆髹饰传承人口述史》《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家传略》《图书馆与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史研究》《公共图书馆与中国老年教育》等20余种,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图书馆学刊》《文献》《文津学志》《人民论坛》《人民政协报》《中华读书报》,以及人民网、搜狐网、红色文化网、中作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发表文章90余篇。

    前言人类是需要记忆的一个物种;而这种记忆,又是地球上任何物种所不具备的,它是一种概念式、符号化的记忆。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概念式、符号化的记忆?因为它是可以脱离现场的某种情绪而回忆以前经历事情的一种能力。人类因为拥有这种能力,才有了历史,才有了文明的传承。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手段或途径,除了实物,就是通过语言或文字。语言是口头传承,世代相传;文字则是更高级的记录与传承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发明以后,人类开启了以文字为主要载体记录与传承文明的伟大时代,口头传承则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有了文字,就有了图书馆。图书馆有赖文字的发明、书籍的出现而诞生,千来一直履行着收藏与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职责,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绵延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图书馆本身也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改变自己的面貌、拓展自己的职能。当代图书馆面貌与职能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图书馆记忆功能的回归,即不再满足于作为一个文献收藏与传播的文化机构,而是主动地投入活态的口述历史文献的抢救与记录之中。 这样,图书馆与口述史学就在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新的领域。 口述史作为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口述史是在1948年作为一种记录历史文献的现代技术而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当时哥伦比亚大的史学家A内文斯开始录制美国生活中的要人们的回忆。”正是这一年,内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开展口述历史科研项目,创建了历个研究口述史的专门机构——哥伦比亚大口述史研究室。这是现代口述史学诞生的一个标志。 不过,在口述史学的理解方面,国内外学者却是众说纷纭,至今争论不休。笔者以为,虽然各家对口述史学的理解不尽相同,然就口述史实践而言,实则大同小异。口述史学在实践层面,就是利用现代音像、影音技术,通过采访者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将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记录与保存下来,以弥补现有文字资料的不足,还原历史,并将访谈所得的口述史料整理成文稿或视频、音频资料,加以保存与研究。口述史学在社会层面,可以说是大众史学,贴近百姓生活,有别于长久以来的精英史学。 口述史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图书馆密切相关。可以说,图书馆一直是口述史项目的重要推动者、参与者、支持者。例如,美国早期口述历史机构大都设在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医学图书馆、美国农业图书馆等均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如今,美国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主要由公共图书馆承担。国际图联(IFLA)也一直致力于口头传统的抢救与保护。1999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六十五届国际图联大会上,其中有一个主题,便是“口头传统的收集和保护”,对图书馆与口头文化的关系以及图书馆新的职责定位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世界上许多口述史项目都由图书馆发起,图书馆更是在其中发挥作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其关注重点不仅有手稿、图片、各种档案,还有口述历史资料。许多图书馆尤其是图书馆,相继启动了记忆工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英国图书馆的“生活故事”、德国图书馆的“我们的故事——民族的记忆”、荷兰皇家图书馆的“荷兰记忆”、日本国会图书馆的“日本年历”、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的“新加坡记忆”等。此外,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墨西哥、印度、巴西、中国等家和地区图书馆,也都各自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 在我国,口述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口述史学理论逐渐介绍进来,到21世纪初形成一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2004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口述史学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众多机构甚至个人参与其中,口述历史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广泛开展。2012年,图书馆正式启动中国记忆项目工程,迄今已开展了“东北抗日联军”“中国远征军”“大漆髹饰”“蚕丝织绣”“中国年画”“我们的文字”“学者口述史”“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等多个口述历史项目,日益成为我国图书馆界乃至国内整个口述史界的重要阵地。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业已开展的口述历史项目,可以说是成果累累,喜人,积累了许多有益且宝贵的经验。不过,总体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图书馆界目前对口述史学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口述史学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口述史实践缺乏比较的、操作强的工作标准,口述史采访水平参差不齐,口述史料的采集落后于研究所需,口述史采访成果发布相对滞后、共享度不高,由于宣传不够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另外,还存在图书馆界口述史项目协作不够,项目策划与项目执行、目标与成果不相协调等问题。 鉴于此,进一步开展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当前国内图书馆界乃至整个口述史界工作项目的经验教训,已是迫在眉睫、不能回避的一件事情。 我于20世纪80年代在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研习史学,至今兴趣不减。2014年4月,我调至图书馆社会,担任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正式投入口述史学的研究与实践之中。五年来,我几乎参加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开展的所有重要口述历史项目,从前期策划、担任采访人到校对速记、编辑文稿、审阅视频资料,以至参与起草口述史项目工作规范,熟悉口述史采访的整个流程。与此同时,我还撰写了多篇口述史学、学术报告与采访笔记,整理的口述文稿有的已正式出版。特别是担任多位学者与传承人的口述史采访人,并参与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记录工程的验收评估、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口述史项目的验收评估,所有这些,为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口述史学工作经验。 本书所收文章,是我从五年来撰写的口述史学、学术报告、口述文稿,以及采访准备、采访笔记中挑选出来的。全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理论部分收录的《镜头中的历史与图书馆收藏》属于影像史学的研究内容。之所以将其收录,是因为影像史学与口述史学关系密切,口述史采访大多采用影像记录手段。在书稿整理过程中,由于原来写的若干与学术报告在内容上有一定重复,故在收入本书时进行了整合。不过,个别文章因考虑到文章的逻辑结构,仍存在少量重复,敬请读者谅解。书中收录若干口述文稿,业已征得受访人、采访人同意,并由本人整理而成。有若干文章是本人所写的采访札记,是对口述史采访的记录与思考。书中还收录了近年来媒体对本人的几篇采访文章,反映了本人对口述史学的理解和见解。总之,本书内容既有一定理论,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故不揣愚陋,汇编成册,庶几可供业界进行口述史访谈时参考借鉴,并请方家批评指正! 特别要感谢的是,有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史学院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当代发明家、“五笔字型”发明人、“改革先锋”永先,他们在百忙之中为拙作撰写序言,是对本人的极大鼓励和激励,晚生感激不尽,定当继续努力,不辜负前辈学者的殷切期望!同时,我还要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老师们,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令人敬佩! 记得有一句谚语说:“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知识是无穷的,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唯有不懈努力,或许能有所收获。

    本书虽冠以图书馆口述历史,所探讨理论问题与项目实践均具有共,对于口述史界与文献采集有着示范意义,无论是项目策划、访谈准备,还是采访过程与文稿整理,都照顾到了不同群体。本书大部分内容基于作者经验,涉及项目策划、访谈准备、采访过程、文稿整理、采访笔记等,具有很强的操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