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他者的消失/韩炳哲作品049787521704709
  • 正版全新
    • 作者: [德]韩炳哲著 | [德]韩炳哲编 | [德]韩炳哲译 | [德]韩炳哲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德]韩炳哲著| [德]韩炳哲编| [德]韩炳哲译| [德]韩炳哲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82000
    • 页数:136
    • 开本:32开
    • ISBN:9787521704709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德]韩炳哲
    • 著:[德]韩炳哲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35.00
    • ISBN:9787521704709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1
    • 页数:136
    • 外部编号:120188738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同质化的恐怖 1
    全球化与恐怖主义的暴力 15
    真实的恐怖 29
    恐 惧 39
    门 槛 49
    异 化 53
    对抗体 59
    目 光 65
    声 音 75
    他者之语言 89
    他者之思考 101
    倾 听 107
    注 释 119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1.这本书讲什么?
    在没有他者(朋友、爱欲,甚至是地狱)的世界里,有效自恋的自我只会身陷沮丧,迷失方向,无意义感,很终导致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本书深入揭示了“同质化的恐惧”——所有人、事同化到丧失了边界;作者对同质化的分析和批判,依旧是在数字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展开,并努力从传统和经典中发掘自我与他者“共在”的空间。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如今的病态时代标志不是压制,而是抑郁。具有毁灭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网络和数字媒体改变了这一切,数字化的世界清除了他者的存在,同质化的恐惧席卷整个社会。
    (2)恐怖活动是同质化暴力的一个恶果,是以独特的恐怖对抗优选化的恐怖。
    (3)做自己,求真我,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这些词汇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成为带有强制的自恋。我沉溺在自我之中。抑郁便是源于自我力的自恋式积滞。
    (4)数字化媒体是“去身体化”的。它遮蔽了目光的交流,夺走了声音的“纹理”,使他者之语言、他者之思想、他者之时间纷纷销声匿迹。
    (5)如今众声喧哗的倦怠社会里没有倾听可言,而未来的社会或可称为倾听者的社会。人们需要一场时间,开启一种接近不同的时间,一种容纳他者的神圣时间。
    3.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人之自恋自古已然,当代社会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媒体、智能手机长了这一趋势,但人们由此感到价值实现和人格完满?在被“赞”包围的小小自我里,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已被无情恼!本书对于反思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对人的感知、自我感知、交往和社会控制等问题具有极大启发意义。
    (2)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锋芒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哲学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5.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的作品,计划于2019年7月份出齐。
    (2)在靠前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