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重会海外汉学界9787548614791
  • 正版全新
    •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编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译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绘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绘
    •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40千字
    • 页数:177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8614791
    • 版权提供:学林出版社
    • 作者:上海社会科院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
    • 著:上海社会科院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36.00
    • ISBN:9787548614791
    •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3-01
    • 页数:177
    • 外部编号:120188584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2期(1979年3月25日)………………………………………… 1

    日本小岛晋治近著《太平天国的历史与思想》/ 1

    第3期(1979年5月20日)………………………………………… 2

    日本历史学家对汤志钧、唐振常关于评价章炳麟文章的评述/ 2

    第4期(1979年5月25日)………………………………………… 3

    清史档案研讨会成立/ 3

    陈春生《西汉政治制度的特质》摘要/ 5

    王纲领《民初(民国六年—十年)列强对华贷款之联合控制

    ———两次善后大借款之研究》简介/ 7

    台湾近年史学新著简介:《中国历代思想家》;《中国名人年谱

    集成》;《唐汉史论集》;《梁诚出使美国》;《基督教与中国近代

    化论集》/ 8

    第5期(1979年7月5日)………………………………………… 11

    国外研究动态简况/ 11

    关于一批美国朋友来沪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中所谈美国研究明、

    清史的一些情况/ 14

    第8期(1979年9月15日) ……………………………………… 18

    日本早稻田大学依田熹家教授在上海做学术报告/ 18

    木村谈日本明治维新/ 21

    第9期(1979年11月15日)……………………………………… 25

    与西岛定生座谈/ 25

    与佐伯有一先生座谈简况/ 27

    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秘书长施舟人教授参加学术座谈/ 30

    第10期(1979年12月25日) …………………………………… 32

    南斯拉夫历史学家访问上海历史所,哈德利教授谈南斯拉夫的

    历史科研状况/ 32

    东西学术长交往,中法友谊花盛开———我院与法国社会科学

    研究中心代表团座谈纪要/ 35

    第11期(1980年1月25日)……………………………………… 41

    美国留学生韩起澜女士来我所访问/ 41

    与美国学者座谈中国近代的几个问题———记一次中美

    学术交流/ 43

    美国学者陈学霖访沪座谈纪要/ 48

    美国加斯特教授对辛亥研究的一些设想/ 53

    加斯特教授谈美国关于辛亥史的研究/ 55

    关于菲雷论法国大的补充说明/ 58

    第12期(1980年3月27日)……………………………………… 59

    西欧汉学界一瞥——— “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科研动态/ 59

    编译资料简介——— 《》(英文)/ 62

    第13期(1980年4月30日)……………………………………… 6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刘子健教授在上海师范学院座谈宋史研究

    情况简报/ 63

    今日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动向/ 66

    第14期(1980年6月12日)……………………………………… 68

    英国柯文南博士来我所访问/ 68

    重会海外汉学 界(1979—1983)

    忠王宝剑与“前太平军上校”———柯文南博士谈太平天国研究

    二三事/ 69

    第15期(1980年8月31日)……………………………………… 73

    美日史坛一瞥———章开沅谈出访观感/ 73

    第16期(1980年9月25日)……………………………………… 80

    与日中关系史访华团部分成员座谈辛亥史简况/ 80

    接待日本日中关系史学者访华情况简报/ 84

    第17期(1980年11月10日) …………………………………… 87

    美国学者向江文汉先生提出共同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 87

    第18期(1980年12月26日) …………………………………… 88

    美国历史代表团来沪记/ 88

    与美国历史代表团座谈记/ 93

    与美国犹太人谢克曼的一次会晤/ 96

    关于荷兰的历史研究状况/ 97

    与西德学者蒂策座谈记/ 100

    与日本滔天会第二次友好访华团座谈会纪要/ 102

    国外研究史简况及———法籍学者胡继熙来所座谈记/ 104

    第20期(1981年5月20日) …………………………………… 109

    日本学者横山宏章来所讲学/ 109

    第22期(1981年12月5日) …………………………………… 112

    甲骨文字寄友情———记加籍华人许进雄在上海访问简况/ 112

    第23期(1982年3月10日) …………………………………… 115

    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情况(摘登)/ 115

    目 录

    第24期(1982年7月27日) …………………………………… 123

    日本学者研究我国明清史之一侧面———关于接待日本北海道

    大学副教授滨岛敦俊的情况汇报/ 123

    第25期(1982年10月11日)…………………………………… 128

    美籍学者刘广京来沪做学术报告/ 128

    第26期(1982年12月31日)…………………………………… 133

    接待美国学者史扶邻简况/ 133

    第27期(1983年1月31日) …………………………………… 137

    上海解放前纱厂女工的状况(1919—1949)/ 137

    日本近藤邦康教授旅沪半年间的研修情况/ 144

    接待日本研究中国近代史学者访华团的简况/ 148

    第28期(1983年4月27日) …………………………………… 151

    接待美国访问学者柯临清的汇报/ 151

    美国韩起澜女士来信诉说觅职难/ 154

    日本学者佐竹靖彦在沪学术活动简况/ 155

    接待美国艾尔曼教授情况简报/ 159

    第30期(1983年9月1日)……………………………………… 161

    徐中约谈中国近代文化之演变/ 161


    【前言】

    字,其中《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

    录》已汇编成册,先行出版。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参

    阅桑兵教授的《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李孝迁教授

    编校的《近代中国域外汉学评论萃编》及《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

    学》等专书,即可略窥一二。当然,交流从来不会是单方面的,海

    外汉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种交流、对话。无论是早期的传教士汉

    学还是后来的外交官汉学,以及口岸汉学,那些在域外享有盛誉的

    汉学家多半不但具有各自的“中国岁月”,而且与中国学人有着广

    泛而深入的交往,如法国的伯希和,英国的理雅各、翟理斯,瑞典

    的高本汉,德国的福兰阁、傅吾康,以及美国的卫三畏、费正清

    等,他们往来于中西两个世界之间,“为中国着迷”,才*终走上专

    业汉学之路。

    然而,这种原本已越来越紧密的学术交流在1949年后却因全

    球冷战、意识形态至上而变得举步维艰,到20世纪50年代末以

    后,中西学术往来更几乎中断,中国学者出不去,外国学者当然也

    进不来。那个时候虽然也编译出版过一些域外汉学家的论著,如

    《外资阶级是怎样待历史的———反动学者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论著选译》《外资阶级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看

    法》《外国对中国的研究》等,但基本上是作为“兴无灭资”的

    “反面教材”,供批判使用的,单从上述书名就可以嗅出那个时代特

    有的味。这种人为的悬隔之局曾给中外学界带来怅惘。中

    国学人自然无从接触和了解海外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域外学界,即

    使是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学人也无法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亲自踏足中

    国大陆,只能通过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甚至是日本等有限的渠道

    来了解中国。譬如,美国知名汉学家魏斐德先生直到中美关系破冰

    之后,好不容易才觅得一个机会,以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植物代表

    团的翻译和文化顾问的名义于1974年6月首次访华,得以乘机到

    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与蔡少卿、韩品峥、王庆成和陈大经等学者讨

    论太平天国史。十多年前,我专访孔飞力先生时,他也曾跟我提到

    他们那一代汉学家的无奈,他说:

    重会海外汉学 界(1979—1983)

    对我们这一代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来说,*不幸的是,我

    们年轻的时候,1960、1970年代美国不让我们访问中国,

    中国也不接受美国人访问,两个分裂得很厉害,对立得很

    可怕。那时我很伤心,我研究一个却不能去这个,这

    是多么悲惨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差不多放弃学习和研究

    中国历史,准备转向学习和研究另外一个地方———日本。到了

    1974年,两国学术代表团终于可以互访,8月我陪同一个由十

    二位学者组成的植物研究代表团(TheU.S.PlantStudiesDel

    egation)访华,做他们的顾问。这是我*次访问中国大陆。

    代表团先后访问北京、吉林、辽宁、陕西、江苏、上海和广东

    的植物学与农业研究有关学术机构及其研究人员。终于踏上中

    国,我当然兴奋。可是,那时正值“批林批孔”,气氛很

    紧张,每个图书馆都有高中学生把守,可怕。*可气的是

    没人敢跟我们说话,可能是他们担心被追究。这个我可以理

    解。不过那时我觉得有点伤心。我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对太平

    天国有兴趣,所以,我请求访问几位有名的中国前辈史学家,

    比如罗尔纲,但他们都说不方便。当然不方便,他们已经受过

    批判,不想再找麻烦。(《孔飞力谈中华帝国晚期的与社

    会》,载《东方早报》2016228)

    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随

    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外学术交往才得以逐渐重回正轨。

    现在中外之间的学术交往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翻检马军兄选订

    的这本书,回到当初“重会”的现场,中外学人那种如久旱之望云

    霓的急切,真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当年每有海外重要学者来沪演

    讲或座谈,上海相关学者往往闻风而动,倾巢而出。……

    使是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学人也无法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亲自踏足中

    国大陆,只能通过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甚至是日本等有限的渠道

    来了解中国。譬如,美国知名汉学家魏斐德先生直到中美关系破冰

    之后,好不容易才觅得一个机会,以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植物代表

    团的翻译和文化顾问的名义于1974年6月首次访华,得以乘机到

    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与蔡少卿、韩品峥、王庆成和陈大经等学者讨

    论太平天国史。十多年前,我专访孔飞力先生时,他也曾跟我提到

    他们那一代汉学家的无奈,他说:

    重会海外汉学 界(1979—1983)

    对我们这一代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来说,*不幸的是,我

    们年轻的时候,1960、1970年代美国不让我们访问中国,

    中国也不接受美国人访问,两个分裂得很厉害,对立得很

    可怕。那时我很伤心,我研究一个却不能去这个,这

    是多么悲惨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差不多放弃学习和研究

    中国历史,准备转向学习和研究另外一个地方———日本。到了

    1974年,两国学术代表团终于可以互访,8月我陪同一个由十

    二位学者组成的植物研究代表团(TheU.S.PlantStudiesDel

    egation)访华,做他们的顾问。这是我*次访问中国大陆。

    代表团先后访问北京、吉林、辽宁、陕西、江苏、上海和广东

    的植物学与农业研究有关学术机构及其研究人员。终于踏上中

    国,我当然兴奋。可是,那时正值“批林批孔”,气氛很

    紧张,每个图书馆都有高中学生把守,可怕。*可气的是

    没人敢跟我们说话,可能是他们担心被追究。这个我可以理

    解。不过那时我觉得有点伤心。我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对太平

    天国有兴趣,所以,我请求访问几位有名的中国前辈史学家,

    比如罗尔纲,但他们都说不方便。当然不方便,他们已经受过

    批判,不想再找麻烦。(《孔飞力谈中华帝国晚期的与社

    会》,载《东方早报》2016228)

    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随

    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外学术交往才得以逐渐重回正轨。

    现在中外之间的学术交往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翻检马军兄选订

    的这本书,回到当初“重会”的现场,中外学人那种如久旱之望云

    霓的急切,真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当年每有海外重要学者来沪演

    讲或座谈,上海相关学者往往闻风而动,倾巢而出。……


    【书摘与插画】

    东西学术长交往,中法友谊花盛开

    ———我院与法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代表团座谈纪要

      11月9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秋天, 从上午二时开始, 茂名宾馆

    203号客厅内温暖如春。我们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等单的

    史学工作者近二十人, 与不远数万里而来的法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代表团的五位贵宾欢聚一堂, 座谈中国现代史和法国研究的一

    些问题。在座谈会上, 双方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历史研究现状和规

    划, 就学的若干问题交换各自的论点和看法, 热情洋溢, 谈笑

    风生, 坦率真诚, 畅所欲言。

    五位法国贵宾中间,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代表团副团长———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实验院历史学家菲雷先生(F.Furet) 和巴黎

    第三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白吉尔夫人(MmeMarieClaireBergère)。

    首先由菲雷先生发言。他说他们到达中国已是第十天, 除游览观光

    外, 还要和中国文教科研界联系, 研究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并商

    谈中法双方在今后几年内如何开展文化交流的措施。

    白吉尔夫人以诗的语言, 抒发她来到中国的喜悦的心情。

    她说她这次到上海感到幸福。十五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现代上海经济

    发展史的研究, 上海仿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接着她介绍了法国

    汉学研究的概况。法国过去的汉学着重研究中国古代经典文物, 而

    从事现代中国的研究, 则是近二十年来的事。这是一门新开辟的学

    问。中国问题吸引了许多法国学生———多半是的法国学生。在

    这领域里, 法国和美国有共同之处, 那就是把汉学研究的力量集中

    在中国现代史。但是研究的重点又不相同。美国的汉学着重政治制

    度的研究, 而法国的汉学则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从时间

    看, 美国汉学主要研究清末, 而法国则着重研究民国。从组织看,

    美国汉学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学和各中国研究中心, 而法国汉学

    则集中于巴黎一地, 分散在各机构, 这些机构又互相配合。有汉学

    研究中心, 即高等社会科学实验院, 资料集中在那里。这些研究单

    位, 多半着重研究中, 其重要专题为中国运动初

    期分子与国外的联系。他们保存着有关、邓小平等在巴

    黎勤工俭学的资料, 其中1920—1924年资料齐全。当时中国留法

    学生办了《少年》、《赤光》等刊物。专题为中国农村运

    动、人口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农民生活水平及其演变过程、农村土

    地制度与所有制的关系, 以及农作物收成中地主剥削与粮食税

    所占比例等等。至于中国工人运动, 谢诺(JeanChesneaux) 曾经

    进行研究, 早已发表他的《1920—1927 年中国工运史》, 其续编

    《1927—1937年中国工运史》不久即将问世。

    白吉尔夫人接着讲到她自己研究现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特别对

    民族资本家, 例如申新纱厂厂主荣家的发生发展演变, 感到有兴

    趣。她到上海, 发现她的中国同行主要在经济研究所, 今天有机会

    看到经济所张仲礼、史惠康等同志, 一道谈论中国发展的

    问题, 觉得无上幸运。她向他们提出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民族资产阶级的判定根据什么标准? 官僚资本家与民族资本家有什

    么关系? 有没有从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或者从民族资本家转化

    为官僚资本家的实例? 资产阶级在民族中占什么地位? 在民国

    期间, 民族资本家与有什么矛盾, 什么联系? 她这些问题,

    36

    重会海外汉学 界(1979—1983)

    个个都问到点子上。双方经过交换意见, 有许多地方取得了一致的

    看法。白吉尔夫人说, 她去年特别幸运地见到了荣毅仁。

    这时菲雷先生建议把话题转到法国史研究的问题和情况。他谈

    到, 马克思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是由他的经济基础决定

    的, 但是马克思并未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论点。菲雷先生认

    为, 一个阶级的人不一定是的, 而出身于不阶级的

    人, 却可能是的。不能说, 某一阶级或集团, 由于所处的经济

    地位低落, 因而一定是的。这一点还可以从法国大的角度

    来谈。……

    复旦大学金重远老师插话说, 很想知



    选订者马军,1969年11月生,上海社会科院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上海史、中华民国史、中外近现代军事史、中西文化交流、海社科院历史所所史。


    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学术界,尤其是汉学界人士纷至沓来,与中国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这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大新气象。本书选录的内容虽然集中于上海社会科院史研究所的对外学术交流状况,却能见微知著,令人遥想那个年代学术界的风貌。
    【内容简介】


    《史学情况》是1978 年上海社会科院史所复所后,在副所长沈以行的领导下,由黄芷君、罗苏文、孟彭兴等人组成的学术秘书组编写的一份内刊。该刊物至今保存有1979-1983 年共30 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学术界,尤其是汉学界人士纷至沓来,与社科院历史所的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大新气象,《史学情况》中对这些情况多有记载,为学术史及历史所所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