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刘国光集9787520343046
  • 正版全新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著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1-01
    • 字数:367000
    • 页数:417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0343046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 著: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18.00
    • ISBN:9787520343046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9-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1-01
    • 页数:417
    • 外部编号:120200047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波浪式运动形式 1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4

    中国经济大变动中的双重模式转换(1985年8月、11月) 40

    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 50

    “稳中求进”地深化改革 61

    正视通货膨胀问题 66

    再论当前通货膨胀问题 74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模式转换的若干问题(节要) 80

    再谈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113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124

    我的经济观——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140

    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轨——纪念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笔谈 178

    建国53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在2003年中国现代经济年会的讲话 185

    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196

    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 212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读同志3月7日讲话有感 221

    关于当前思想理论领域一些问题的对话 226

    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241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经验 277

    计划与市场关系变革三十年——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299

    进一步清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刘国光与杨承训的对话 310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 321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宏观调控 326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 341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收入分配问题 359

    关于国富、民富和共同富裕问题的一些思考 371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看法 380

    我的经济学探索之路 384

    后再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396

    和市场关系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 404

    编选者手记 416

    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于1979年2月16日成立。刘国光,19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经济理论家。1946年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研究院;1955年在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获副博士。曾任中国统计局副局长、副院长;1988年被波兰科学院选为该院外籍院士;2005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是第八届。

    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早成立的重量经济研究机构,经济研究所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1929年于北平组建的社会调查所。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称社会科学研究所,所址分居南京、北平两地。1937年,随着抗战全面爆发,社会科学研究所辗转于广西桂林、四川李庄等地,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1950年,社会科学研究所由接收,更名为社会研究所。1952年,所址迁往北京。1953年,更名为经济研究所,简称“经济所”。1977年,作为成立之初的14家研究单位之一,更名为经济研究所,仍沿用“经济所”简称。
    从1929年算起,迄今经济所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先后跨越了中央研究院、、三个发展时期。经过90年的探索和实践,今天的经济所,已经发展成为以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两学—两史”(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综合经济学研究机构。
    90年来,我们一直为看重并引为自豪的一点是,几代经济所人孜孜以求、薪火相传,在为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富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们始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坚定立场,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优良学风,始终坚持慎独自励、言必有据的学术品格。他们是经济所人的突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是经济所宝的财富。
    抚今怀昔,述往思来,在经济所迎来建所90周年之际,我们编选出版《经济所人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既是对历代经济所人的纪念和致敬,也是对当代经济所人的鞭策和勉励。
    《文库》的编选,由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负总责,在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入选作者和编选方案。
    《文库》辑凡40种,所选作者包括历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部委员、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历任经济所所长以及学界认可的学术泰斗和资深学者。在坚持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同时考虑他们与经济所的关联。入选作者中的绝大部分,都在经济所度过了其学术生涯重要的阶段。
    《文库》所选文章,皆为入选作者拥有代表的论著。选文以为主,适当兼顾个人专著中的重要篇章。选文尽量侧重作者在经济所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对于少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已成名的学者,以及调离经济所后又有大量论著发表的学者,选择范围适度放宽。为好中选优,每部文集控制在30万字以内。此外,考虑到编选体例的统一和阅读的便利,所选文章皆为中文著述,未收入以外文发表的作品。
    《文库》每部文集的编选者,大部分为经济所各学科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其中很多都是作者的学生或再传弟子,也有部分系作者本人。这样的安排,有于确保所选文章更准确地体现作者的理论贡献和学术观点。对编选者而言,这既是一次重温经济所所史、领略前辈学人风范的宝贵机会,也是激励自己踵武先贤、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文库》选文涉及多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较大,因而立意、观点、视野等难免具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某些文章的理论观点或许已经过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或许已经陈旧,但为尊重作者、尊重历史起见,选入《文库》时仍保持原貌而未加改动。
    《文库》的编选工作还将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将更多经济所人的很好成果呈现给读者。
    尽管我们为《文库》的编选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浩繁,加之编选者个人的学术旨趣、偏好各不相同,《文库》在选文取舍上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祈读者见谅。
    入选《文库》的作者,有不少都曾出版过个人文集、选集甚至全集,这为我们此次编选提供了重要的选文来源和参考资料。《文库》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人员的鼎力襄。在此一并致谢!
    一部经济所史,就是一部经济所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学人和中国经济学成长与发展历史的缩影。《文库》标示着经济所90年来曾经达到的学术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借此机会,希望每一位经济所人在感受经济所90年荣光的同时,将《文库》作为继续前行的新起点和铺路石,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高培勇
    于2019年元月

    编选者手记
    给刘国光先生编辑这本文集,对一名青年学者而言,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在选编文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他的绝大多数文献,并在与刘老谈了一些感想之后,他才具体地提出他对这本选编文集的工作思路。他说:“这本文集,不是再为我自己多编一本书,我已经96岁了,已经不需要这些了。编这本书,要看看能否为你们年轻人提供一点研究工作上的启发。”这本文集,本来是按文章主题分篇章的,但是到了后来,他说:“想来想去,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把该收的文章收进去就行了,让读者根据历史时间顺序,更好地去把握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吧。”于是,我们就按照他的要求,又做了调整。定稿的整本文集,经过刘老过目,并由他本人做了的增删。
    给刘国光先生编辑这本文集,前后花费了约六个月的时间,接到所里布置的任务后,我和他次接触时,他提出,要我在通读完他的著作之后再与他交谈。我们知道,刘国光先生出版、发表的各类著作数量是很好惊人的。仅仅为了阅读完这些文章,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些文章,花费了我很长的时间。
    进入实际选择与编辑阶段以后,我发现编辑刘国光先生的文集,是一件很好容易的事情,因为他的著作流传很广,各种文章的检索与查阅,是十分方便的;但是,我随后又发现编辑刘国光先生的文集,是一件很好困难的事情,因为他发表的很多文章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重大争议,放弃哪一篇,似乎都是一个损失,而这本文集的厚度,却是有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请求刘老自己做出删减,形成了这本文集。
    给刘国光先生编辑这本文集,对我来说,有很多方面的收获,但在这里,我想向读者们报告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我和刘老交往中如下两方面的深刻印象:
    1.刘国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他特别爱上网,爱阅读网络上的新鲜故事。他是一位96岁的老人,可是他成天iPad不离手,使用和家人、朋友们聊天,他还爱给我转发他认为有意思的帖子。每次去他家交流前一阶段的编辑工作,他都会问我:“你怎么不给我转发好看的帖子呢?”常常弄得我很汗颜。还有一次,他问我现在网上有什么好玩的,我告诉他现在网络直播、等娱乐方式比较火,他的眼睛立即放出光芒,让我教他在某有名网络直播平台上注册,随后,他就让我回家,他自己玩去了。据他家的保姆说,今年春节期间,他因感染了流感而住院,住院期间,他说:“光看报纸不行,我要回家,我要上网。”
    2.每次去他家,谈一会儿工作后,他总要问我近我的研究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我向他报告调研工作中的一些我自己认为有趣的现象后,他总能联系不同历史阶段相关领域的政策及当时的工作情况,引导我做更深一步的分析,并给我一些建议。还有一次,他和我谈中美贸易战的谈判进展,他直接指出中国谈判工作的实质是让步,但他又指出,眼下的让步是必要的。和刘国光先生交谈,总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
    我向读者们报告这些信息,是想告诉大家,刘国光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他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思维状态,并且一直观察着眼前的世界,从未脱离现实。他亲自审定的这本文集,是一位世纪老人送给青年经济学者们的心灵礼物。
        
        姚宇
        2019年1月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