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环境法教学与人才培养集9787519733643
  • 正版全新
    • 作者: 竺效主编著 | 竺效主编编 | 竺效主编译 | 竺效主编绘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竺效主编著| 竺效主编编| 竺效主编译| 竺效主编绘
    •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61000
    • 页数:286
    • 开本:32开
    • ISBN:9787519733643
    • 版权提供: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竺效主编
    • 著:竺效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6.00
    • ISBN:9787519733643
    •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8-01
    • 页数:286
    • 外部编号:120187786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编 环境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对作为核心课的环境法教学的几点思考巩固教研相长理念指导下的法学课程教学创新 梅宏法律职业资格背景下环境法教学困境与建议 刘先辉环境法课程的类型化与教学方法的差异化选择 王社坤论情景模拟法在环境法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于文轩 姚俊颖“互联网+”背景下环境法教学理念新思考——以黑龙江大学环境法教学为例孙磊第二编 环境法人才培养谈以“敲门砖”式教辅书思路编写新型环境法教材 竺效高校学生写作质量提高的微观措施思考——以法学专业为例刘国涛地方高校质量提高的宏观措施思考——以法学专业为例刘国涛“双”建设背景下广西大学法学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以培养“理态人”为视角 熊超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互动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百灵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环境法律素养的养成 温慧卿论高校图书馆发展与环境法人才培养 李岸曰论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式的完善——以博士生的视角展开 丁霖第三编 环境法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在环境法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曹炜 张舒PBL案例教学法在环境法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武婷婷适应实践教学需求的环境法案例教材编写初探——以实案释法系列教材为例 竺效 梁晓敏环境法治背景下新型环境法律诊所模式的实践探索 陈悦简谈诊所式法学教育在环境法教学中的应用 李亚红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环境模拟法庭实训教学中的操作实践研究 董岩生态践行者项目——培养环境公益法实践者的探索林 燕梅第四编 环境法课程设计环境法圆桌会议课程:内涵、价值与展开 柯坚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尝试:模拟听会 严厚福通过利益相关方角色扮演模式培养环境法律人才的实践技能——以佩斯大学法学院“Environmental Skills”课程为借鉴 王惠诗涵根源视角下化工类专业开设《环境法》课程的必要 张婧文献检索辅比较环境法教学的思考——以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例刘明“互联网+”背景下环境法学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探讨 荆珍

    竺效,1977年生,浙江宁波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很民法院环境资源司理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环境法教学和研究。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15年入选“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青年长江学者,2014年入选首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获“中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在《中国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40余篇,在SSCI刊物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英文学术3篇。出版中文专著3部、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主译《瑞典环境法典》(法律出版社2018年)。曾获2008年全国很好博士奖提名、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第三届中国法学很好成果奖三等奖、第五届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学术荣誉。

    理而充满诗意的旅程(代序)去年,曾经接到竺效教授主办“环境法教学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的通知,因为工作安排,我没能参加。会议结束后,竺效将会议寄给我,告知将把会议取得的成果汇编成集。一方面,把环境法教师创设的一些独特课程和教学方法予以传播,推动环境法教师、教学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集体研讨,不断积累和总结环境法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的经验,探索环境法教学的模式与规律,以促进环境法学科建设。读到这些,倍感亲切,既为一校又一校环境法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开拓与创新感到欣喜,也为一代又一代环境法教师的坚守与传承感到欣慰。为弥补没有参与研讨的遗憾,答应将自己对法学教育以及环境法教学的一些感悟形成文字,与大家分享。作为大学课堂上的环境法,是一门课程。这门课程需要回答的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环境法?作为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法的全貌,理解环境法基础知识、基本原理、重要制度。什么是环境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在我所见到的所有回答中为简明也为精彩的是“行星家政管理法”(planetary housekeeping law)。用十分简短的语言贴切地表达了环境法包含的理念和精神: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家园!但是,正是这个对环境法作出了简明回答的人却又说:“发现环境法的一个可操作的定义有点像寻找真理:你离它越近,它越变得使你难于理解。”可见,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环境法,并不简单。它需要我们用一定的时间、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远观近视”,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才可能对环境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会有信心回答“什么是环境法”的问题。其实,环境法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规律,也都是为了能够带领学生,和自己一道完成这个“透视”过程。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学生们一般在大三或者大四才学习环境法课程。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不少法律课程的学习,对基本的学理如法理学、法制史等都有相当的了解,对基础的法律学科如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知道每一门课程都是为特定的律理体系所设。环境法教学,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初步建的律知识基础,也要为学生建立更加立体、多维的法律知识结构。我们知道,作为法科学生学习对象的法律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法律体现为抽象的法律条文,而这些条文是由概念、逻辑所组成的规则体系,要认识法律,理解法律条文的意义,就必须学习理解法律概念与法律逻辑的方法,掌握制定及实施法律的基本原理,在这层意义上,教师需要传授法律的知识理;另一方面,法律条文是对实社会生活发挥作用的,而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不可能完全按照法律条文所规定的概念与逻辑发生和发展,因此,如何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发现法律的逻辑,将法律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也需要学习,就此而言,教师也需要传授法律的实践理。其实,不同的法律课程的本身既是法律双重理的体现又各有侧重:有的课程主要是对法律现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其内容很少涉及具体的法律实践内容,如法理学,更多体现法律的知识理,对另一些课程具有指导意义;有的课程是对某一具体法律领域的抽象与概括,其内容既包括一般的律理分析,也包括对这一领域的与司法实践的归纳与总结,如民法,体现的是法律的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就教师而言,不同质的课程,教学内容不同、对学习者的要求不同、教学方法当然也会不同。环境法作为实践鲜明的课程,需要突出这一特,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安排方面,既让学生能够具备环境法的专门知识,更能掌握环境法的实践特色,并具备一定的判断与运用能力,这是对每一位环境法教师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一切创新都应该围绕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来进行,课堂形态、教学方法、组织方式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是。我知道,无论是法学专业还是非法学专业开设环境法课程,学生大多不会直接从事环境法或者与环境法有关的职业,许多学生也不会去考环境法专业。但每一位环境法教师必须理解,大学专业设置是为传播知识需要而进行分类的结果。专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大多数生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任何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都不止是专业知识,全面而出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硬件”。大学不是特定职业的训练营,法学专业从来不会也不应该以向学生简单灌注法律知识为目标。大学教师承担着不同课程,却有着相同的使命——引导学生发展理思维,帮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认知框架。这种认知可以帮学生较好地对待进入社会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情境和对象。如果说,每种职业都是一条路,通过不同课程形成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告诉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大路”,或者在没有“大路”的时候如何去铺路架桥。在这个意义上,环境法课程也是真正赋予学生选择职业自由的一条“大路”。所以,环境法教学的成败不在于学生能够记住这门课程多少知识点,也不必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标准。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环境法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了“这是环境法问题”的思考与行动能力,养成能够独立寻找机会、调动各种资源、面对失败却不放弃追求的自信。在大学里,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谋远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每一位大学教师站在讲台上,都承担着让学生懂得理思维、获得科学精神、促进人格的养成的责任。环境法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追求美好、更加聪明,更要教育学生健全道德、丰富生命、养成品格。虽然今天的社会压力大、竞争残酷、世风日下,但对大学而言,社会的庸俗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教师的庸俗化。如果每个大学教师不真正承担“灵魂”的职责,我们的学生就会淹没在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也会失去思考和美丽、丧失聪明和品质。每一位环境法教师都应该懂得:我们可以接受这个世界的荒芜,但不能容忍心灵的空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和一个有文化没文明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建成“美丽中国”的。我希望,环境法课堂能够成为一个大家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环境法教学活动建设“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使环境法课程与众不同——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成为环境法课程的建设者。在这里,师生相互信赖;在这里,师生共克难题。在这里,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理念;不仅需要学业,而且需要精神富有;不仅需要理论,还需要行动。请记住王尔德的话:“生命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愿环境法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理而充满诗意的旅程!2019年3月27日于太平桥大街号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