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核心价值体系论导论9787567129
  • 正版全新
    • 作者: 陈新汉 著著 | 陈新汉 著编 | 陈新汉 著译 | 陈新汉 著绘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新汉 著著| 陈新汉 著编| 陈新汉 著译| 陈新汉 著绘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40千字
    • 页数:32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7122369
    • 版权提供:上海大学出版社
    • 作者:陈新汉 著
    • 著:陈新汉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567122369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4-01
    • 页数:328
    • 外部编号:120130524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引言
    章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蕴(上)
    节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价值形态世界
    一、价值及价值形态世界
    二、物理形态世界及其与价值形态世界之间的关系
    三、人及其活动是价值形态世界的本体
    四、价值形态世界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节上层建筑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系统论视域中的体系
    二、广义和狭义的价值体系
    三、思想上层建筑的优先地位
    四、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三节核心价值体系的双重意蕴
    一、哲学基本问题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核心价值体系双重意蕴与同一律的关系及启示
    第二章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蕴(下)
    节价值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一、评价活动、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
    二、社会评价活动、社会价值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
    三、价值观念结构中的“我”与“为我”
    四、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
    第二节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关系
    一、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中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二、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形成的意义
    三、核心价值体系体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规律
    第三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观念提炼”的核心价值观
    一、由“体系的研究”转入“观念的提炼”引出的思考
    二、核心价值观不同于价值观
    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双重关系
    第三章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
    节意识形态概念的演进
    一、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
    二、特拉西及其意识形态概念
    三、《精神现象学》里的意识形态概念
    四、意识形态概念演进的启示
    第二节马克思及其后学的意识形态思想与核心价值体系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诠释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三、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器思想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第三节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意蕴
    一、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属于同一范畴序列
    二、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本体论意蕴
    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认识论意蕴
    第四节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
    一、反思就在于“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二、战后的西方意识形态反思与核心价值体系自觉
    三、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识形态反思和核心价值体系自觉
    第四章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
    节文化及其功能
    一、广义和狭义文化
    二、人类通过文化作用于自然和映现自我
    第二节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精髓的意蕴
    一、文化精髓的意蕴
    二、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意识形态确立在文化中的地位
    三、自由和必然相互转化中的文化功能双重
    四、文化反思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批判
    第三节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中的导向作用
    一、对文化功能的导向在于凸显“人的类特”
    二、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异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导向
    三、文化映现自我意识功能的异化和核心价值体系导向
    第四节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凝聚中的作用
    一、“太阳下面”的文化多元
    二、造成文化多元的因素探析
    三、多元文化的凝聚与核心价值体系
    第五章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共识机制
    节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机制
    一、认同是关于“我是谁”的反思
    二、认同中的内化和外化环节
    三、在认同的两个环节中“自我延伸”
    四、认同中的自愿原则和利益原则
    第二节社会价值观念的共识和“重叠共识”
    一、社会价值观念中的差异和共识
    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
    三、“重叠共识”对于社会价值观念共识的启示
    第三节社会价值观念认同和共识的相互转化
    一、在认同的相互作用形成识
    二、共识在认同深化中的作用
    三、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共识是社会主体的意志表达
    第六章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熵和信仰
    节熵及其在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体现
    一、作为新世界观的熵
    二、熵定律对于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有序与无序理解的启示
    三、体现在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共识中的熵
    第二节信仰及其在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体现
    一、信念与信仰
    二、信仰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在主体意识中的积淀
    三、认同和共识环节中的信仰意蕴及其历史作用
    四、关于核心价值体系中信仰的一元与多样、一元与多元
    第七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
    节人民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执行主体和实际主体
    二、人民主体意识是“至圣的神”
    三、“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主体意识
    四、觉人“主人翁”心理失落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人民”是集合概念与辩概念的统一
    一、“人民”概念的双重辨析
    二、马克思“现实的(诸多)个人”思想的意蕴
    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中的“人民”
    第三节人民主体的核心不能等同于人民主体
    一、人民主体的核心
    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不能把主体的核心与主体错位
    第八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的若干思考
    节维护人民利益是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凸显的根本保
    一、“人是目的”和“市民的利益是目的”
    二、人民主体与其利益不可分离
    三、《21世纪资本论》和中国贫富差距中的利益矛盾
    四、在遏制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中凸显人民主体
    第二节人民反腐是核心价值体系主体凸显的重要机制
    一、权力运行中的“公”与“私”和权力运行基本矛盾
    二、社会转型中的“两个拜物教”与腐败
    三、腐败极大地损害人民利益
    四、在人民反腐中凸显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
    第三节民众意愿表达是核心价值体系主体凸显的重要标志
    一、哲学与政治学意蕴中的言论自由
    二、言论自由是体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三、社会思潮的本质是民众评价活动
    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思潮
    五、在社会自我意识自觉中凸显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
    第四节在体制改革中把“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
    一、制度及其变迁
    二、社会转型期中由制度错位引出的忧患
    三、体制改革是社会的自我批判
    四、“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陈新汉,1947年10月出生。现为上海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在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著作22本,其中专著13本。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处发表400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各长篇转载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0多篇。承接课题4项(一项为重点)、和上海市课题6项。获上海市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奖项20多项。

    引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无产阶级理论家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等在谈到意识形态时也没有提及“核心价值体系”;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和尔后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时同样没有提及“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的首先提出,是在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义指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66页。。2007年10月,十七大通过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2012年11月,通过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报告,在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及其不断充实地阐述,“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推进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标志着我们对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制度层面逐渐深入到价值层面”本刊记者: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我们对建国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对通过改革开放所推动的中国社会转型30多年来的实践,进行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概念是由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反思而提出来的,然而“概念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离开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人的头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彭漪涟: 《概念论——辩逻辑的概念理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26页。。这就是说,通过这十个汉字字符组成的语词(当然,也可以用语词形式如“The Soist Core Value System”)所体现的作为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建国60多年来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以30多年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为基础并以之为对象,通过意识形态的反思而形成的。列宁说:“概念来自本质,而本质来自存在。”《主观逻辑或概念论》,《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7页。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为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客观根据。
    “核心价值体系”是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为一般的、普遍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的特殊体现。关于特殊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黑格尔的下述两段文字写得很深刻:“普遍的东西在特殊中,并不是在一个他物那里,而是完全在自己本身那里”,普遍内蕴于特殊之中,不能在特殊之外来寻找普遍,这就是本体论意蕴中的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关系;“特殊的东西不仅包含普遍的东西,而且也通过它的规定展示了普遍的东西”[德] 黑格尔: 《逻辑学》(下卷),杨之一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73页。,因此必须通过特殊的研究来揭示内蕴于其内的普遍本质,舍此没有途径,这就是认识论意蕴中的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关系。
    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也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来揭示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客观根据,就能理解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为普遍的或一般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客观根据。这就成为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予以研究的本体论根据。众多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成就构成了揭示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的作为普遍的或一般的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重要认识论基础。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成特殊的东西的实体”[德] 黑格尔: 《逻辑学》(下卷),杨之一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73页。,存在于多个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之中。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功能,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就能理解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为一般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功能,例如就能理解“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精髓”,等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但是,绝不是像那些抹杀一切历史差别、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那样。”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页。由此,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前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启示。为此,有学者把这个方启示概括为,不是“不懂得过去,就不能了解现在”,而是“不理解现在,就不能解释过去”,只有站在社会的高度,“才能理解封建社会、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俞吾金: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历史主义批判》,《探索与争鸣》2007年期。。因此,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为我们理解封建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条件,尽管我们至今尚不能用明晰的概念勾勒出封建主义社会和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之所以“人体解剖”能够成为“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就在于处于不错阶段的特殊的“人体解剖”能够充分地展现出生物体的一般“解剖”机理,而这些一般“解剖”机理在低等动物身上仅以“高等动物的征兆”形式表露出来,从而就能够把握处于低级阶段的特殊的“猴体解剖”。由此,马克思上述文字对于我们论题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启示是: 由于“解剖”了处于不错阶段的特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解剖”机理,从而就也为我们研究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般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条件。通过特殊固然能够揭示一般,然而通过处于不错阶段的特殊,由于能充分地展示处于低级阶段仅体现为“征兆”形式的特殊,从而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一般。当然,我们在后面还要讲到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于理解社会主义的自我批判也有重要的方启示。
    亚里士多德早对范畴作了系统的研究,把它理解为在认识中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的基本概念。列宁肯定了亚里士多德在范畴方面的贡献,把范畴理解为是“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梯级”,是反映外部世界的思想上的“网上纽结”《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8页。。如果说,概念是对具体事物的本质反映;那么范畴作为“网上纽结”就是对一般事物的本质反映。因此范畴的外延比概念更大,可以说是更为普遍的概念。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一个重要概念;那么作为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体系”,由于贯穿于多个人类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之中,就成为多个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本书以“核心价值体系”范畴作为研究对象,由抽象到思维具体,努力构建一个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系”。

    遵照黑格尔指出的,范畴的展开是“潜伏于它本身的东西”的“发挥和实现”的方思想,本书共8章,分成四个部分。部分主要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般“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的意蕴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的展开,主要阐述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研究作为其展开题中应有之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结合中的认同和共识环节以及熵和信仰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回归到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根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后,对作为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问题——主体问题进行分析。
    ● 部分共有二章。作为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本书体系得以展开的逻辑起点。核心价值体系属于价值形态世界,因此首先有必要对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价值形态世界进行分析,然后对核心价值体系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作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予以阐释。
    ●  第二部分共有二章,着重研究作为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展开的几个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精神文化)是社会意识中的重象。为具体地理解作为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就需要分析核心价值体系何以成为意识形态的本质,何以是文化的精髓。作为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展开把作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中予以凸显作为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就要研究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相结合过程中的认同机制和共识机制。
    ●  第三部分共有二章。核心价值体系范畴的具体展开把作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中的凸显作为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需要研究作为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过程中的以下问题:  认同是其微观机制,共识是其宏观机制,熵为我们研究二者的结合提供了新的视域,信仰则是二者结合的深化。
    ●  第四部分共二章。如果说,前三部分主要研究作为社会意识中普遍现象的核心价值体系一般形态,那么这部分就主要研究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形态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学者对此作了很多很有深度的研究,本部分主要从忧患意识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问题。

    我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从思想源渊上来说,要追溯到我在1995年出版的《评价论导论——认识论的一个新领域》,那本书的章标题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在以后的20来年中,我主要研究关于价值的评价活动,出版了《社会评价论》、《民众评价论》、《评价论》和《自我评价论》,作为题中应有之义,也就要研究价值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后,我就自然而然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研究价值论的一个内容。
    本书的撰写与下面所发表的文章联系在一起的。我在《哲学研究》(2007年1期)发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期)发表了《论核心价值体系》,在《哲学研究》(2011年1期)发表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在《哲学研究》(2014年第2期)发表了《关于人民的一些思考》。此外还发表了《马克思意识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论社会的自我批判——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引出的思考》(《学术交流》2008年第3期)、《从信仰的高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期)、《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从共和国的历史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9期)、《民众意愿的表达是价值体系主体凸显的重要标志》(《广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人民反腐是凸显核心价值体系主体的重要机制》(《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期)、《在体制改革中把“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期)、《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9期)、《文化、文化功文化自觉》(《哲学动态》2012年第9期)、《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红旗文稿》2012年7期)、《怎样理解核心价值体系》(上海《社会科学》2013年1期)、《哲学视域中的认同意蕴新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哲学视域中社会价值观念的共识机制》(《哲学动态》2014年第4期)、《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精髓的哲学意蕴》(《上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评价论视域中的社会自我批判论纲》(《江汉论坛》2014年第5期)、《认同、共识及其相互关系——关于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的哲学思考》(《江西社会学科》2014年第7期)、《关于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中信仰的哲学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1期)、《论价值形态世界》(《江汉论坛》2015年1期)、《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化与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诠译》(《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期)、《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研究的一个新视域——熵对于理解认同和共识机制的启示》(《哲学动态》2016年)。此外,我在《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和《社会科学报》等也发表了一批与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相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与本书撰写的关系体现为两种情况: 有的时候,我是按照书的章节顺序,先写完一篇,然后把此的内容进行改写,形成了本书的某一部分;有的时候,我是写完了本书的某一部分内容,然后把这一部分内容加以改写,形成了一篇文章。上述文章基本都得到了转载,有些文章是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详细摘载的,有的文章是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细转载或摘载的,绝大部分文章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论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伦理学》等月刊上全文转载。
    我在2009年获得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价值论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于2010年获得了“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研究”的“关于中成立90周年专项课题”。作为其中的阶段成果形成了二本著作: 《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关于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思考》(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关于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思考》是我与另一个学者一起完成的,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书的大纲是我拟定的。在那本书的“论”,我认为“理论研究是理论自觉的基本环节”,作为理论自觉基本环节的理论研究应该具有三个品格即“理论研究的批判”、“理论研究的自主”和“理论研究的求真”;在理论研究中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就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尤其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种忧患意识,这就是如何克服核心价值体系的“边缘化危机”问题,那本书就是在这一问题意识指导完成的一个研究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是以我为主的一个课题组集体完成的,此书努力从学理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一个清晰的界定,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论意蕴,并力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做出我们自己的回答。
    正是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中,我从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马克思的“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角度思考了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为一般范畴的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我认为,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价值观念范畴,是统治阶级倡导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社会象。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社会主体,然而人民的社会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作为“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马克思)的具有“现实”的统治阶级在器中的作用体现出来。因而由具有“现实”的统治阶级倡导的体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价值观念就具有一系列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就具有意义。由此我拟定了《核心价值体系论导论》书稿的大纲。从上面公开发表的文章标题中可以看出,前几年的文章侧重于作为特殊范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近二年的文章则侧重于对作为一般范畴的社会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念的研究。尽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书,其中的基本内容都可以在上述所列出的公开发表的中看到影子,但视角作了调整,安排在不同体系中,其意蕴也就不一样了;而上面所述二本专著的内容则浓缩在本书的两章作为特殊范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人民主体的阐述中。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