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现代分子光化学9787122217844
  • 正版全新
    • 作者: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著 |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编 |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译 |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绘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著|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编|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译| (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18000.0
    • 页数:477
    • 开本:16开
    • ISBN:9787122217844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
    • 著:(美)N.J.图罗(Nicholas J.Turro),(美)V.拉马穆尔蒂(V.Ramamurthy),(加)J.C.斯卡约诺(J.C.Scaiano) 著;吴骊珠 等 译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48.00
    • ISBN:9787122217844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9-01
    • 页数:477
    • 外部编号:120117217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原理篇
    章 绪论
    第2章 激发态的构型、振动及自旋
    第3章 能态间的跃迁: 光物理过程
    第4章 辐跃迁
    第5章 非辐跃迁
    第6章 分子光化学原理
    第7章 能量转移和转移
    (2)反应篇
    第8章 有机光化学
    第9章 羰基化合物的光化学
    0章 烯烃光化学
    1章 烯酮和二烯酮的光化学
    2章 芳香化合物的光化学
    3章 超分子有机光化学: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控制有机光化学和光物理
    4章 分子氧和有机光化学
    5章 有机光化学反应归纳
    第8章  有机光化学1
    8.1  光化学反应机制1
    8.2  有关反应机制根本质的一些哲学评论5
    8.3  创建一个标准的机制群5
    8.4  合理的动力学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8
    8.5  自由基和双自由基反应简介14
    8.6  运用结构标准对反应机制进行分析:反应中间体(*R,I)的结构-反应活的关24
    8.7  反应类型和结构关系在机制分析中的应用24
    8.8  利用结构关系分析机制的示范26
    8.9  从速率定律推及光化学反应机制的一些规则27
    8.10  从量子产率和效率定律推及光化学反应动力学信息的一些规则31
    8.11  测定光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方法33
    8.12  脉冲激发将R转化为*R34
    8.13  检测高能态(**R)的技术35
    8.14  低温基质分离技术36
    8.15  双激光闪光光解37
    8.16  激光喷墨技术38
    8.17  Stern-Volmer分析光化学动力学:*R单分子和双分子失活过程的竞争39
    8.18  Stern-Volmer猝灭:由效率与浓度的关系推断速率常数41
    8.19  Stern-Volmer分析:基于应用门控检测的时间分辨测量数据方法42
    8.20  测量光化学速率常数的一些实验例子43
    8.21  动力学参数中的效率的测定49
    8.22  多种激发态参与反应的动力学研究50
    8.  用探针的方法来检测光谱上“不可见”的瞬态53
    8.24  实验测量非辐过程的效率:光声方法54
    8.25  活中间体*R和I的实验检测和表征56
    8.26  应用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顺磁共振光谱对*R和I的结构特征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以酮类的α-裂解为例58
    8.27  通过时间分辨红外光谱(TP IR)研究*R的结构59
    8.28  利用TP IR来研究*R→I(RP)过程中的α-裂解61
    8.29  时间分辨顺磁共振和CEP61
    8.30  旋极化:自旋的Boltzmann分布偏差和对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影响62
    8.31  利用TR EPR的方法研究*R(T1)的结构和S1→*R(T1)系间窜越(ISC)过程的机制64
    8.32  通过TR EPR手段研究初级光化学过程*R→I66
    8.33  通过TR EPR直接观察I(PR)gem和I(BR)67
    8.34  涉及激发态*R的实验测试:*R(S1)和*R(T1)的定实验68
    8.35  涉及激发态*R的实验测试:定量实验70
    8.36  利用动力学方法来检测和确定反应中间体*R和I73
    8.37  涉及双自由基中间体的反应78
    8.38  自旋化学:化学反应的自旋选择原则84
    8.39  I ( RP )和I ( BR ) 反应的磁效应85
    8.40  磁场效应(MFE)、磁同位素效应(MIE)、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NP)的动力学基础86
    8.41  磁场效应对3I(RP)和3I(BR)的反应活以及产物的影响87
    8.42  磁同位素效应对3I(RP)和3I(BR)的反应活以及产物的影响92
    8.43  自由基对的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3I(RP)gem化学反应对于核自旋方向的依赖94
    8.44  构象灵活双自由基的CNP99
    8.45  化学光谱学:利用光化学反应研究激发态的能量和动力学101
    8.46  现代机制有机光化学的进展:超快反应和激光相干光化学104
    8.47  飞秒光化学104
    8.48  单分子光谱104
    8.49  相干激光光化学105
    8.50  多光子显微镜105
    8.51  某些范例的态能级参数106
    参考文献109
    第9章  羰基化合物的光化学112
    9.1  羰基化合物的光化学简介112
    9.2  *R(n,π*)的分子轨道描述:羰基化合物的初级过程112
    9.3  基于前线轨道相互作用的*R(n,π*)→I初级光化学过程114
    9.4  基于自由基对、自由基和双自由基反应的I→P次级热力学过程116
    9.5  烷氧基自由基:活n,(*羰基发色团的类似物117
    9.6  酮类化合物的态能级图118
    9.7  醛酮类化合物的*R(n,π*)→P过程120
    9.8  一个由n←HOMO引起的*R(n,π*)→I过程示例:分子间抽氢反应的初级光化学过程120
    9.9  自由基-自由基偶合反应中“看不见的瞬态物种”:通过自由基-自由基偶合反应物种回到起始原料122
    9.10  分子间转移的初级过程:n,π*态与胺的反应1
    9.11  分子间抽氢反应的构效关系126
    9.12  初级过程中的转移反应:T1(π,π*)反应态129
    9.13  抽氢和转移之间的竞争:轨道结构和氢()给体结构的影响129
    9.14  初级光化学过程的分子内抽氢:NorrishⅡ型反应131
    9.15  在Ⅱ型反应中的反应与效率之间的关系132
    9.16  Ⅱ型反应中产物形成的I(BR)→P过程:一个双自由基的行为范式133
    9.17  抽取γ-氢的几何学以及其与初级光化学过程竞争的结果135
    9.18  系间窜越在决定由(-氢抽取所引起的双自由基产物中的作用138
    9.19  γ-抽氢反应:分子内1,n-抽氢反应141
    9.20  n,π*的α-裂解的初级过程:非环酮142
    9.21  n,π*态环酮的α-裂解初级过程145
    9.22  α-裂解产生的初始自由基对反应145
    9.  环丁酮的光化学:α-裂解的一个特例147
    9.24  n,π*态α-裂解的初级过程:结构与反应活间的关系149
    9.25  α-裂解的轨道模型152
    9.26  富碳-碳键的n,π*态加成反应的初级过程153
    9.27  n,π*态对富碳-碳双键加成的初级过程:反应中间体154
    9.28  双自由基中间体的据156
    9.29  在激发态的羰基化合物与烯烃的光加成反应中的内型-外型选择157
    9.30  n,π*态和缺的乙烯类化合物的[2+2]环加成:一个π*→π*相互作用的例子158
    9.31  n,π*态和乙烯[2+2]环加成的立体选择161
    9.32  分子内[2+2]光环化加成163
    9.33  β-裂解再复合和歧化作用所引发的光重排实例164
    9.34  β-裂解引发的光化学碎片反应166
    9.35  羰基化合物光反应的合成应用168
    9.36  羰基化合物在光化学成像中的应用171
    9.37  羰基化合物的光化学在设计“光触发剂”和“光保护基团”中的应用172
    9.38  小结173
    参考文献173
    0章  烯烃光化学177
    10.1  烯烃光化学简介177
    10.2  烯烃*R(π,π*)的初级过程的分子轨道描述178
    10.3  烯烃的I→P次级过程180
    10.4  烯烃的示例状态能级图181
    10.5  顺-反异构化:烯烃S1(π,π*)和T1(π,π*)态的常见反应过程184
    10.6  非环烯烃和环烯烃的顺-反异构化184
    10.7  共轭多烯的顺-反异构化:非平衡激发态旋转异构体原理185
    10.8  芳基取代烯烃的顺-反异构化189
    10.9  有关?的顺-反异构化研究190
    10.10  S1(π,π*)态的绝热顺-反异构化:*R→*P过程示例192
    10.11  来自顺式环烯烃的张力反式环烯烃的捕获193
    10.12  通过圆锥交叉的顺-反异构化196
    10.13  烯烃S1(π,π*)态的分子内周环反应:S1(π,π*)→F→P过程示例197
    10.14  关于1, 3-二烯烃的电环化开环与关环反应197
    10.15  1, 3-环己二烯的电环化开环和1, 3, 5-己三烯的关环202
    10.16  三烯的电环化反应205
    10.17  ?及其相关体系的电环化关环反应205
    10.18  烯烃S1(π,π*)态σ键迁移重排反应208
    10.19  二 π-甲烷反应:广泛的σ迁移反应210
    10.20  二 π-甲烷反应:非环1,4-二烯211
    10.21  二 π-甲烷(DPM)反应:刚环1,4-二烯及其相关化合物212
    10.22  [m + n]光环加成反应215
    10.  [2+2]光环加成反应:烯烃216
    10.24  1,3-二烯的[2+2]和[4+2]光环加成反应217
    10.25  烯烃和多烯的分子内光环加成220
    10.26  [2+2]光环化反应:芳香烯2
    10.27  S1(π,π*)态的质子转移反应:两离子光加成反应226
    10.28  羰基的(n,π*)态反应与烯烃的T1(π,π*)态的比较:烯烃的T1(π,π*)态的抽氢反应226
    10.29  β-裂解反应228
    10.30  α-裂解反应229
    10.31  关于烯烃的光诱导迁移反应:*R→(.+, A.-)过程实例0
    10.32  自由基阳离子和自由基阴离子的结构和反应活0
    10.33  烯烃自由基阳离子和烯烃自由基阴离子的生成途径1
    10.34  烯烃自由基离子对的反应:胺的加成1
    10.35  烯烃自由基阳离子的生成4
    10.36  转移敏化剂的选择4
    10.37  烯烃阳离子自由基的产生:优选化自由基离子对的产率
    10.38  烯烃阳离子自由基的反应:几何构型异构化
    10.39  烯烃阳离子自由基的反应:亲核加成240
    10.40  烯烃阳离子自由基的反应:二聚241
    10.41  烯烃阳离子自由基的反应:分子内关环243
    10.42  光致顺-反异构化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244
    10.43  作为光开关的顺-反异构化247
    10.44  在液晶、Langmuir-Blodgett(LB)膜和溶胶凝胶中作为相变和堆积排列光调节器的顺-反异构化248
    10.45  通过顺-反异构化控制离子渗透膜249
    10.46  实验室和工业合成中顺-反异构化的应用251
    10.47  光致周环反应的应用253
    10.48  小结255
    参考文献255
    1章  烯酮和二烯酮的光化学259
    11.1  烯酮和二烯酮的光化学简介259
    11.2  烯酮*R(n,π*)和*R(π,π*)态的分子轨道描述:烯酮和二烯酮的初级光化学过程259
    11.3  烯酮和二烯酮的I→P的次级光化学过程260
    11.4  几种典型的烯酮轨道能量示意图及其相关分子结构261
    11.5  β,γ-烯酮的光化学:羰基和烯键分离但距离相近的烯酮光化学范例262
    11.6  β,γ-烯酮的n,π*态的光化学264
    11.7  烯酮n,π*态和π,π*态的反应之间的竞争264
    11.8  从β,γ-烯酮T1(π,π*)态的竞争反应:氧杂二π-甲烷重排和顺-反异构化266
    11.9  α,β-烯酮的光化学简介269
    11.10  α,β-烯酮T1(n,π*)态的光化学:与羰基n,π*态初级光化学过程的类比270
    11.11  α,β-烯酮T1(π,π*)态的光化学:与烯烃π,π*态初级光化学过程的类比272
    11.12  环己烯酮的σ重排:A型重排和B型重排275
    11.13  2-环己烯酮A型重排中的几何异构化作用276
    11.14  2-环己烯酮的B型重排:从T1(n,π*)态的[1,2]芳香基迁移和[1,2]乙烯基迁移277
    11.15  环状α,β-烯酮的[2+2]环加成反应278
    11.16  交叉共轭的二烯酮的σ重排281
    11.17  线共轭环己二烯酮的光化学:六电环化开环反应及[1,2]σ重排反应285
    11.18  烯酮和二烯酮光化学在合成上的应用286
    11.19  发展有用的合成方法学用于构建非对映和对映的环丁烷的环290
    11.20  香豆素和补骨脂素的光环化反应:补骨脂素长波长紫外线A治疗293
    11.21  核酸碱基对的光环化反应和皮肤癌294
    11.22  小结295
    参考文献296
    2章  芳香化合物的光化学299
    12.1  芳香化合物的光化学简介299
    12.2  芳香化合物的初级光化学过程的分子轨道描述300
    1.  芳香分子的初级光化学过程301
    12.4  芳香烃能级图实例302
    12.5  周环光化学反应:芳香环的电环化及相关反应304
    12.6  周环光化学反应:[6e]电环化反应307
    12.7  芳基-乙烯基二π-甲烷重排308
    12.8  芳香化合物的光致环加成:光环二聚反应310
    12.9  苯和其衍生物的光环加成反应313
    12.10  苯和其衍生物的光环加成反应:邻位或[2+2]环加成反应314
    12.11  苯和其衍生物的光环加成反应:间位或[+]环加成反应316
    12.12  苯和其衍生物的光环加成反应:[2+2]光环加成反应和[+]光环加成反应的竞争319
    12.13  多环芳烃的光环加成反应:对烯烃的加成321
    12.14  芳基酯及其相关化合物的C―O键的β-均裂:光Fries重排反应和相关重排反应324
    12.15  小环化合物碳-碳键的β-均裂327
    12.16  β-异裂:光溶剂化和相关反应328
    12.17  激发态酸碱:碱协的β-裂解(Ar―O―H)331
    12.18  芳基卤化物的α-均裂:芳香-芳香偶联反应334
    12.19  转移反应:胺加成336
    12.20  芳香分子作为自由基阳离子形成的敏化剂338
    12.21  光化学芳烃亲电取代反应:芳香化合物的质子转移反应340
    12.22  通过光诱导转移过程的芳烃亲核取代反应341
    12.  由亲核试剂直接进攻*R参与的光致芳环亲核取代:SNAr*机理(取代,亲核,激发态)343
    12.24  由亲核试剂向*R转移参与的光致芳环亲核取代反应:SN(ET)Ar*机理(取代,亲核,转移,激发态)346
    12.25  经由SNR―Ar*机理的亲核取代反应(取代,阴离子自由基,亲核,激发态)350
    12.26  由光致电离引发的光致亲核取代反应:SNR+Ar*机理(取代,亲核,阳离子自由基,激发态)351
    12.27  光致亲核取代反应的总结353
    12.28  芳环光化学反应在合成上的应用354
    12.29  芳烃发光能的潜在应用:分子发光探针357
    1.0  基于Ham效应的极探针358
    1.1  基于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的极探针359
    1.2  黏度探针360
    1.  基于TICT现象的黏度探针361
    1.4  荧光温度传感器361
    1.5  基于有温度依赖的非辐跃迁的荧光温度传感器362
    1.  基于激基缔合物与激发态单体平衡的荧光温度传感器362
    1.  基于TICT现象的荧光温度传感器362
    1.  荧光化学传感器363
    1.  基于转移机理的荧光化学传感器364
    12.40  小结365
    参考文献366
    3章  超分子有机光化学: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控制有机光化学和光物理369
    13.1  超分子有机化学现有的及新展现的范式369
    13.2  超分子有机化学的范式:客体@主体配合物371
    13.3  超分子有机光化学的范式373
    13.4  客体@主体配合物中酶作为示例的超分子主体。通过超分子作用控制活化参数和竞争反应速率375
    13.5  将客体@酶配合物的一些关键结构和动力学特征扩展到有机客体@主体配合物―主体反应孔腔概念379
    13.6  水溶液超分子光化学中的一些示例的有机客体:超笼、穴状体和382
    13.7  固体超分子光化学的一些典型主体:晶体和多孔固体388
    13.8  超分子有机光化学的时间尺度以及动力学的作用,瞬时和持续的超分子配合物的概念,活门囚笼复合物和囚笼复合物390
    13.9  光化学过程和光物理过程的超分子控制:一般原则392
    13.10  通过客体@主体配合物的预组装进行的单分子光物理过程的超分子控制:室温磷光的提高393
    13.11  通过客体@主体配合物的预组装对双分子光物理过程进行超分子控制:提高*R激基缔合物的生成396
    13.12  通过囚笼主体壁进行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的超分子控制398
    13.13  客体@主体配合物预组装的单分子光化学过程的超分子控制:反应状态的超分子选择401
    13.14  客体@主体配合物预组装的单分子光化学过程的超分子控制:*R→I过程的超分子选择402
    13.15  涉及双自由基中间体的*R的两个竞争的初级过程的超分子手效应:在客体@主体组装体中的预控制406
    13.16  双分子初级过程的超分子效应:通过客体/辅客体@主体超分子组装体的定向效应进行的预排列408
    13.17  固态对*R的超分子效应:在固态下通过构象和构型控制进行的预排布411
    13.18  对*R的超分子效应:固态下模板化的光二聚412
    13.19  协同反应以及涉及漏斗效应的反应中*R的超分子手效应:客体@主体组装体中的预排布413
    13.20  反应中间体(I)的超分子效应:I@主体组装体中的运动控制416
    13.21  对反应中间体(I)的时间依赖的超分子效应420
    13.22  对产物的超分子效应(P@囚笼分子):活产物分子(P)的稳定化425
    13.  活中间体的超分子效应(I@囚笼分子):通过分子使瞬时中间体(I)持续427
    13.24  小结428
    参考文献429
    4章  分子氧和有机光化学433
    14.1  分子氧在有机光化学中的角色433
    14.2  基态及激发态氧分子的结构434
    14.3  氧及相关物种的热力学和电化学质438
    14.4  氧与基态有机分子的相互作用442
    14.5  基态氧与有机分子激发单重态*R(S1)的相互作用442
    14.6  氧对三重激发态(T1)的猝灭:能量转移过程444
    14.7  单重态氧在三重态光敏作用下的生成机制447
    14.8  三重态猝灭过程中的电荷转移作用448
    14.9  如何选择良好的单重态氧敏化剂敏化生成1O2(1Δ)450
    14.10  单重态分子氧的光谱和动力学:单重态氧辐过程和非辐过程的动力学451
    14.11  单重态氧的物理猝灭和化学猝灭453
    14.12  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单重态氧非辐失活(物理猝灭)453
    14.13  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化学转化(单重态氧的化学猝灭)454
    14.14  1O2与1,4-二烯及芳烃的可逆[4+2]环加成反应456
    14.15  ene反应:有机合成的重要手段457
    14.16  氧对三重激发态的化学猝灭458
    14.17  ()+O2氧与反应中间体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459
    14.18  游离自由基被氧清除生成过氧化物459
    14.19  双自由基被氧清除生成产物460
    14.20  卡宾与氧的反应462
    14.21  分子氧及反应中间体463
    14.22  生物学中的分子氧464
    14.  氧对反应明显的猝灭现象能够作为包含三重态相关过程的判据吗?464
    14.24  小结465
    参考文献465
    5章  有机光化学反应归纳468
    15.1  有机官能团光化学反应的范式和策略468
    15.2  图示15.1的扩充470
    15.3  硝基(R―NO2)471
    15.4  偶氮(―N=N―)472
    15.5  重氮(R2CN2)473
    15.6  硫酮(R2C=S)474
    15.7  小结476
    参考文献476

    吴骊珠,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博导,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室的工作。长期致力于超分子体系中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的研究,在超分子体系中的光诱导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反应,不饱和金属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等方面取得突出的创新研究结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发表100余篇,多次应邀在靠前学术会议上报告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2001年获得自然科学“杰出青年”资,结题被评为很好并获“百人计划”(2006)后续支持,2004年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2006年享受津贴,2007年获得自然科学“杰出青年海外青年”资,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承担了多项自然科学重点及面上项目,参与了 “973”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和知识创新工程等。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2005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目前担任美国化学会“Inorganic Chemistry”的靠前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编委、《感光科学与光化学》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图书原著作者为靠前知名学者,译者也是国内知名的光化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图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基础理论有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于各类有机光化学反应也作了详细的阐述。作者以授课的方式,一步一步读者揭化学的研究之路。是从事光化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图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