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9787507839593
  • 正版全新
    • 作者: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著 |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编 |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译 |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绘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著|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编|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译| 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绘
    •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30千字
    • 页数:57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7839593
    • 版权提供: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作者: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 著:编者: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68.00
    • ISBN:9787507839593
    •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3-01
    • 页数:575
    • 外部编号:120167357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上  编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基础理论与展望章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理念概述 / 003节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定义 / 003一、节目评估现有的代表定义 / 003二、节目评估的特和原则 / 005三、节目评估的理论基础 / 00、对于节目评估的界定 / 009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的背景 / 010一、我国传媒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 010二、适应大众传播“传—受”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 / 011三、建立现代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 / 012四、适应发展有中国特色广播电视业的特殊需要 / 012第三节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意义 / 014一、节目评估体系是衡量媒体实力的杠杆,媒体综合实力的强大动力 / 014二、节目评估体系可以为媒体提高管理效益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015三、节目评估体系可以为媒体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015四、节目评估体系可以为媒体深化各项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 015五、节目评估体系对媒体传播效果研究和媒体发展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 01第节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历程 / 016一、节目评估的起步阶段 / 017二、首次受众调查使媒体找到了用科学方法获得受众对媒体评价的新办法 / 018三、媒体的迅猛发展促使媒体获取受众评价的渠道向多样化发展 / 018四、节目评估体系逐渐成型 / 019五、节目评估工作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全面展开阶段 / 020第二章  以受众为中心的节目评估 / 024节  受众研究是节目评估的起点 / 025一、受众研究的指导思想 / 025二、受众角色的地位变迁 / 029三、受众调查方法 / 031第二节  受众基本特征 / 033一、受众的结构特征 / 033二、受众的视听心理特征 / 036三、受众的视听行为特征 / 039第三节  受众选择行为 / 041一、受众选择行为的主要理论依据 / 041二、受众选择行为的三种主要类型 / 042三、顺应受众选择,提高媒体竞争力 / 044第四节  目标受众界定 / 046一、节目视听率的测算 / 046二、潜在受众、现实受众和稳定受众 / 047三、关于电视的相对复杂的测算方法 / 049第三章  节目评估指标体系 / 052节  质量评估指标 / 052一、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053二、欣赏指数 / 054第二节  社会效益评估指标 / 060一、社会认可度 / 061二、受众反应度 / 061三、受众满足度 / 062第三节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 062一、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 063二、关于视听率的口径 / 064第四节  媒体发展指数 / 066一、中国广播发展指数 / 066二、电视综合评估指数 / 067第四章  节目评估方法概述 / 070节  节目评估方 / 070一、评估主体:受众、专家与领导 / 070二、评估流程:播前、播中与播后 / 073三、评估原则一:定与定量 / 077四、评估原则二: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结合 / 078第二节  节目评估方法介绍 / 080一、简单评估法 / 080二、坐标评估法 / 081三、综合评估法 / 081四、发展评估法 / 081五、相对评估法 / 082六、加权评估法 / 082第五章  节目评估机制建设 / 083节  节目评估机制建设 / 083一、节目评估机制的基本构成 / 083二、评估机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的核心 / 085三、建立合理的样本采集机制 / 086第二节  评估机制运作程序 / 089一、准备阶段 / 08二、估阶段 / 090三、分析阶段 / 090四、应用阶段 / 090第三节  制播分离与评估机制 / 092一、认识制播分离 / 092二、国内推行制播分离对行业的影响情况 / 093三、制播分离下的评估机制 / 095第六章  构建科学节目评估体系 / 100节  构建科学节目评估体系的背景 / 100一、构建完整的节目评估机制是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必然要求 / 100二、构建完善的节目评估体系是我国广播电视深入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101三、构建完备的节目评估机制是规范广播电视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 102第二节  构建节目评估体系的现存问题 / 103第三节  节目评估体系的构成元素 / 104一、共时元素 / 105二、历时元素 / 107第四节  构建节目评估体系意义与要求 / 108一、关于构建节目评估体系的意义 / 109二、构建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要求 / 112三、如何构建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 / 116第七章  节目质量管理方法探索 / 120节  ISO9001与节目质量管理 / 120一、ISO9000族标准简介 / 120二、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的目的 / 122三、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 / 122四、广电媒体申请认的现实意义 / 124第二节  六西格玛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127一、什么是六西格玛 / 127二、DMAIC方法 / 129三、六西格玛的六个主题 / 129四、六西格玛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130第三节  SA-8000与构建行业标准 / 131一、SA-8000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简介 / 131二、关于建立行业标准的思考 / 131第八章  融媒环境下节目评估发展趋势 / 133节  传统广播电视受众数据管理现状 / 133一、依赖又质疑的模拟时代的受众数据 / 133二、数字时代受众数据真面貌 / 134第二节  媒体融合推动受众数据模型升级 / 136一、受众数据获得渠道拓宽 / 136二、受众数据类型增加 / 136三、受众数据管理主体扩大 / 137第三节  服务大数据时代的节目研发创新 / 137一、精准把握受众特征和收视行为 / 137二、辅节目制作方适时调整或研发新节目、新服务 / 138三、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增值能力 / 139第四节  网络评估的理论阐释与操作流程 / 140一、网络人气评估的理论阐述与指标界定 / 140二、网络人气指数体系的主要操作流程 / 141三、网络人气指数体系的评估优势与难点突破 / 143四、展望 / 144第九章  评估方案个案调查 / 147节  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模式综述 / 147一、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的背景 / 147二、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的模式 / 148三、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的发展演变过程 / 149四、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的作用分析 / 152第二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综合评估考核实施方案 / 154一、评估对象 / 154二、评估办法 / 154三、评估指标 / 155四、评估组织 / 157五、考核办法 / 158第三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考评方案实施细则 / 158一、考评程序 / 15二、分细则 / 160三、考评纪律 / 163第四节  北京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 163一、频道综合评价体系 / 163二、栏目(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 165第五节  湖南广播电视台频道与节目评估公式 / 167一、电视 / 167二、广播 / 167三、相关说明 / 167第六节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 168一、目的 / 168二、总体原则 / 168三、评价指标 / 168四、适用范围 / 169五、实施办法 / 16六、价结果应用 / 171第七节  成都广播电视台节目评估及研发框架方案 / 172一、评价原则和指标 / 172二、淘汰制的基本措施 / 173三、新节目研发与评估 / 173第八节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节目评估及淘汰方案 / 174一、考评原则 / 174二、考评对象 / 174三、考评方式 / 175四、考评应用 / 176第九节  深圳广电集团电视节目综合评价方案 / 176一、构建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背景和目的 / 176二、集团节目生产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 177三、新系统的特点及意义 / 177四、2015年拟纳入综合评价的节目范围 / 178五、评价活动周期 / 17六、价指标及权重 / 179七、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 17八、价数据的采集和生成 / 180、价报告内容 / 180十、奖罚办法 / 181第十节  宁波广电集团广播节目质量考评实施办法 / 182一、考评机构和办法 / 182二、节目质量共要素 / 183三、分类节目质量要素 / 184四、新闻类节目评分细则 / 186五、社教(资讯、服务)类节目评分细则 / 189六、宁波广播文艺娱乐类节目评分细则 / 193七、宁波广播月度节目质量考评奖惩标准 / 197十节  邯郸广播电视台集中评议自办节目具体办法 / 198一、具体评议的栏目 / 198二、评委人员组成 / 199三、具体评议办法和标准 / 199四、奖惩措施 / 200第十二节  浙江长兴传媒集团电视频道收视率考核办法 / 201一、基本情况 / 201二、考核指标 / 201三、考核基数 / 202四、考核办法 / 202附  录 / 203附录1  《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 / 203附录2  评估内容及评估标准基本要素界定 / 208附录3  央视创新指标考核维度变动说明 / 211附录4  央视“栏目评价体系”解析 / 215附录5  品牌栏目评价与受众调查的相关研究 / 2附录6  广播节目评估之加权收听率分析方法探讨 / 244附录7  实践中完善节目评价体系的思考 / 249附录8  香港地区电视节目规管制度简介 / 256下  编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与构建第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概论 / 263节  节目评估体系基本概念 / 263一、什么是节目评估体系 / 264二、节目评估的概念及范畴 / 265三、节目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 266第二节  节目评估的对象 / 268一、节目评估对象为播后节目 / 268二、评估对象分类及评估标准模块化 / 269三、服务对象包括管理机关和制播单位 / 26四、估体系制定机构:行业协会或其附属机构 / 269第三节  节目评估的依据 / 270一、建立节目评估体系的理论视角 / 270二、节目评估体系的应用理论及方法 / 273三、节目评估的政策法规依据 / 278第四节  节目评估经验借鉴 / 279一、主体评估经验 / 279二、客体评估经验 / 282三、国内广电媒体节目评估主要指标应用情况 / 285四、国内节目评估经验分析 / 287五、当前国内节目分类方法研究成果 / 291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分类方法 / 294节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分类法主要构成 / 295一、区隔层:按信息的认识功能分类 / 295二、区隔层:按信息的传播功能分类 / 296三、相对区分层:按广播电视的应用管理属分类 / 297第二节  节目类型权重设定原则及依据 / 298一、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节目类型不设权重 / 298二、从媒介实际操作的角度:节目类型权重设置的根据及赋权结果 / 298第三节  节目分类方法研究的意义 / 303一、便于媒体单位的节目细分化管理 / 303二、同时满足不同媒介主体“区分”节目和“区隔”节目的需要 / 303三、有利于研究节目类型化与节目市场化协调发展的关系 / 304第四节  现实评估环境、条件及愿景 / 304一、评估环境与条件 / 304二、节目评估愿景分析 / 310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体评估体系 / 312节  广电媒体主体评估基本状况 / 312一、当前广播电视媒体节目主体评估基本情况 / 312二、主体评估体系子体系说明 / 313第二节  主体评估指标体系 / 315一、基本标准指标体系 / 315二、专业标准指标体系 / 333第三节  主体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 354一、传统的主观评估方法探讨与借鉴 / 354二、主体评估方法基本原则 / 356三、主体评估方法体系构成 / 35第节  主体评估操作体系 / 368一、评估机构的组建 / 368二、评估人员的构成 / 370三、评估流程的设计 / 371四、主体评估评分表 / 371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客体评估体系 / 373节  节目评估的客体视角 / 373一、客体视角中的广电运营 / 373二、客体评估子体系说明 / 376第二节  客体评估指标体系 / 377一、客体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 377二、客体评估之视听率指标 / 380三、客体评估之满意度指标 / 39、客体评估之成本指标 / 415第三节  客体评估方法体系 / 422一、评估方法概述 / 422二、评估指标的修正与标准化处理 / 4三、客体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 / 430第四节  客体评估操作体系 / 432一、客体评估指标数据运算规则 / 432二、客体评估的软件操作 / 439第十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估概说 / 444节  设计评估权重 / 444第二节  开发综合评估软件 / 444一、操作简便 / 445二、界面清新美观 / 445三、开放系统设计 / 445附  录 / 447附录1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问卷调查说明 / 447附录2  “普利策新闻奖”简介 / 450附录3  “中国新闻奖”简介 / 452附录4  电视“艾美奖”简介(美国) / 453附录5  音乐“格莱美奖”简介(美国) / 455附录6  广告“戛纳奖”简介(法国) / 456附录7  媒介市场调查机构的节目分类法 / 457附录8  传媒学术界的电视节目分类法 / 459附录9  关于广播节目评估指标权重问题的研究 / 462附录10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分类编码体系设计 / 464附录11  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 / 467附录12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主题内容分析报告 / 478附录13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研讨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 494附录14  相关概念及定义 / 509附录15  国内外知名媒介调研机构资料汇编 / 5附录16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之视听率测量与应用准则 / 558参考文献 / 567《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课题组名单 / 573后  记 / 574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组织,是由广播电影电视机构和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的专业、公益社会团体,是在和府领导下团结和联系广播电影电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致力于搭建“学术研究、创优、帮扶持、自律维权”等四个平台,力广播影视行业发展。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4年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14年,经和新闻出版批准,改建为联合会。现有单位会员包括24家全国广播影视一级协(学)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协(学)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靠前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学会及50多家专业委员会。

    随着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正以自身的传播优势,为广大受众提供着手段日益多样、形式日益丰富的节目、栏目,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受众审美水平、欣赏层次的不断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媒体仅仅提供信息传播和技能传授的初级功能,进而要求媒体能够提供更新、更深、更活的精品,在满足求知欲的前提下,还能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就给广播电视媒体提出了新的课题,即什么样的节目、栏目是精品,如何科学地评估节目、栏目、频道的整体水平,如何令受众信服地开展节目质量评估,这是新形势下摆在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可喜的是,部分有识之士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触及这个课题,经过十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初具规模;但遗憾的是,一直还未有一部集大成的能够统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著作问世。 广播电视评估体系虽然是一种业内评价的标准,但是却联系着广大受众、广电从业者、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评估机构等不同的群体和机构,对于广电文化和广电产业起到重要影响。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建立之难,既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广电体制机制内部的原因。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决定了需要建构体系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机制。不同于西方的商业媒体,也不同于西方的公共媒体,我国广播电视是承认其产业属的国有媒体。纯商业媒体可以“唯视听率”马首是瞻,少量兼顾或者并不兼顾评估指标和内容;公共媒体则相反,其评估是以“满意度”“欣赏指数”等作为主要的考量标准,而并不重视视听率的表现。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既要服务于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又要保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既要注重其节目的社会影响及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市场表现。这样,用单一的指标来检验评估广播电视节目不但会顾此失彼,而且也会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双重效益的均衡发挥,因此,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从本质上讲是由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所决定的。其次,我国广播电视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求建构完善的节目评估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以政策为导向,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无论是之前的频道专业化、广电集团化、制播分离,还是现在的媒体融合、跨地域合作以及加大走向国际市场的力度等,都涉及广播电视安身立命的内容。内容在广播电视上体现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完善与否,既关系到广播电视能够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同时也关系到广播电视媒体自身改革发展顺畅与否。因此,完善的广播电视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再次,转型期我国的社会文化形势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建构体系完备的评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广电媒体在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以及审美娱乐等各个方面给大众提供了诸多帮,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功用。目前,广播电视既面临着媒体融合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承受着境外及网络视听媒体的挤压,如何保其持续有力地提供节目,在受众市场竞争中取胜,是其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构建体系完备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机制,才会在竞争中用内容占住先机,以科学的评估体系指导,制播出既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又为受众所喜爱的节目。因此,完备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是广播电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构建和发展广播电视评估体系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主表在:,能够满足广播电视媒体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广播电视竟属于创意文化的范畴,其管理的科学与规范化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有体系完整的节目评估机制可以在广播电视日常管理中有据可依。这不但涉及节目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与之相关的人员的评聘、激励以及节目品牌的发展等都有量化的操作依据。第二,有于建立规范的节目市场体系。随着制播分离以及广电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入,广播电视势必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规范化的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指日可待。为业界所普遍认可的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可以为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及规范化运作提供基础保障。第三,广播电视评估体系的建构还可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提供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正是意识到其重要和紧迫,广电管理部门对建立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一直重视。2002年末,原将“评奖改革”列为2003年重点工作,原中广学会将“构建节目评估体系”列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3—2007年工作规划》。受委托,中广学会于2003年2月18日至20日在京召开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调研会,形成关于节目评估体系的内容、方法、途径、指标要素、成果形式等一揽子建议。时任中广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应具有科学、实、简明三个特点。会后,责成时任中广学会秘书处主任兼评奖办主任张君昌组建课题组,起草课题立项报告,报告总局节目评估体系课题已按规划正式启动。报告提出研究方案共分四个部分:(1)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理论与展望;(2)国外节目评估研究概述;(3)节目评估体系构建研究;(4)试点评估与成果推广。同时编制了项目预算。3月,该报告和预算得到总局批复。《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基础理论与展望》课题组成立于2003年初,主研人员中有理论工作者,也有一线管理工作者,还有高校在读硕士博士。研究步骤是先由课题负责人拟出理论框架,提出参考文献范围及方向;再分类梳理文献,进行系统化、条理化;而后开展调研咨询,进行理论提炼;以统的理念订正概念、统领全稿。课题从策划到完成历时四年,数位在读硕士博士在调研的同时完成学业,如今,他们有的成为高校教师,有的供职于媒体,知识的积累已演化为人生向上的阶梯。在主研的四年时间里,课题组参阅了国内学术刊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近百篇相关,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 70多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作为重点参考文本,进行归纳分析和理论加工。此间,还走访了一些电台、电视台,听取管理部门和编播人员对开展节目评估的意见和建议。2007年至2016年,又有多位学者接续完善这部分研究成果,不断跟踪、增修理论阐述,使之保持与评估实践同步前行,形成20万字的本研究报告“上编”——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基础理论与展望。2004年3月,总局项目拨款到位后,中广学会责成副秘书长张聪负责节目评估体系构建研究。在随后召开的第二次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对节目评估既存争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框架新设想》,建议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设立子课题对研究对象进行分阶段研究。之后分别在2004年、2006年和2008年,进行了节目评估三个子课题研究项目的招标。其中,“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总论”(简称总论,下同)子课题,由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承担,2006年夏完成项目报告及专家论;“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体评估”(简称主体评估,下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工部承担,2008年底完成初步报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客体评估”(简称客体评估,下同)由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承担,2010年完成初步报告。在总论、主体评估及客体评估三个子课题相继初步完成的基础上,中广协会于2011年6月在厦门召开课题内部研讨会,就前期学界、业界专家针对三个子课题研究成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重点探讨确立了综合评估的组织与实施问题。根据会上各子课题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会后委托TNS研究项目经理吕飞和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进行统稿,形成20万字的本研究报告“下编”——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与构建。本研究报告以严谨的逻辑分析方法,运用精炼的语言,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的概念、构成、方法、要素、发展现状等诸多方面,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学术专著。报告内容既有概念、方的理阐释,又有鲜活的个案研究,试图将科学的理论分析与鲜活的案例解剖相结合,全面阐述建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意义、作用及其实施方法,使之更好地为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服务,为节目市场化体系的建立和节目评奖的科学化服务,为满足广大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本研究报告分上、下两编,共14章58节及24个附录,以大众传播学的传播与效果、使用与满足、编码/解码、调查统计学等理论为基础,合理汲取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新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舆论学、经济学、人口学、美学等理论学科的养分,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构建中国特色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和构建节目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机制、管理方法等操作层面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对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发展趋势做了颇有见地的预测。在部分,还把部分有代表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考评办法以及部分研究报告附后,使之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报告脉络清晰,表述流畅,语言简洁准确,是一部论及广播电视节目评估领域的较有理论价值、实用价值的专业书籍。本研究报告在引用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时,对所借鉴的学术原著除以脚注方式一一注明外,还在结尾连同参考文献的作者一并列出。这一方面是为致意鸣谢,另一方面是为回顾展示前一段的研究成果,权作阶段的总结。应该承认,当前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尚缺乏一套被业界的、操作强的评估体系;加之融媒环境下评估体系构建仍处在模型探讨层面,使得本报告仍是阶段概括。在实际应用中,广播电台的理论探讨较为活跃,而电视台的综合评分排名则演绎得如火如荼,各自的评估办法都有特色,理论认识也不尽相同,使得本报告很难平衡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时,由于主研人员视野所限,国内可资借鉴的学术专著、尚嫌单薄,在观点阐述时难免挂一漏万。谨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我们将作为真诚的鞭策和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理念不断创新、节目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节目评估研究不断深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愿本报告能成为引玉之砖,为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立和付诸实施尽一份绵薄之力。编  者2017年2月19日

    一部诠释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具有较高理论和实用价值的专业图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