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诸子学刊(第十九辑)9787532593309
  • 正版全新
    • 作者: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著 |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编 |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译 |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绘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著|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编|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译| 《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绘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78000
    • 页数:42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32593309
    • 版权提供: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
    • 著:《诸子学刊》编委会 编,方勇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主办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118.00
    • ISBN:9787532593309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9-01
    • 页数:428
    • 外部编号:120195916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類稱”與“特例”的統一:先秦諸子的求道之思陳衛平
    2. 《論語》之“仁”的三重透析田寶祥
    3. 孟子善的内在邏輯李世平
    4. 老子主張“小國寡民”嗎?
    ——兼論判定思想家思想主旨的整體方法肖俏波
    5. 循環之姿與守柔之旨
    ——從《老子》四十二章反思錯簡問題龍涌霖
    6. 老學早期學者對老子無為思想的拓展李秀華
    7. 莊子“逍遥遊”詮釋中的歧義現象析論
    ——以“逍遥遊”題解為中心的考察暴慶剛
    8. 仁義對道-德的礙阻與中斷
    ——論《莊子•駢拇》對仁義的批判郭美華
    9. 郭象《莊子註》詮釋學探賾李耀南
    10. 論明代莊學中的郭象論述(臺灣)簡光明
    11. 莊之緣:論晚明學人的“以解莊”周黄琴
    12. “道生法”
    ——《黄帝四經》法思想的理路邏輯向 達
    13. “形名”“刑名”之辨
    ——兼論先秦名家的若干問題王海成
    14. 論《管子》“四篇”中的管理心理學思想吕錫琛
    15. 普世愛人如何可能?
    ──墨家兼愛觀對血親倫理的突破(香港)黄蕉風
    16. 論兵學出土文獻中的“奇正”思想(臺灣)洪德榮
    17. 從詞彙學的角度論賈誼《新書》的真偽(香港)潘銘基
    18. 朱、陸修養方法論的思想淵源及其異同
    ——兼論《宋元學案》編纂者的思想立場連 凡
    19. 宋元金華義理子學探微李小白
    20. 嚴儒法之辨 以平恕為尚
    ——宋恕思想論衡[新加坡] 嚴壽澂
    21. 梁啓超:先秦諸子亦有“教智之言”
    ——梁啓超認識論思想簡論蔡志棟
    22. 現代諸子學發展的學科化路徑及其反省
    ——從胡適、魏 際昌到方勇劉思禾
    . 臺灣近三十年兩漢諸子古籍整理成果及其檢討……………(臺灣)陳惠美
    24.集老學文獻之成——評《子藏•老子卷》……………………………………………陸永品
    25. 暨南大學“諸子學的當展與創新”高端論壇綜述…………………黄 效

    “新子學”論壇
    26. 四論“新子學”方 勇
    27. 為“新子學”再進一解:藉造論開發經中義藴
    ——以《孟子》“聖之時者”章為例(臺灣)曾昭旭
    28. “新子學”就是“新中國哲學”嗎?歐明俊
    29. 諸子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從解讀到闡釋
    ——論諸子學研究的深化與提升劉韶軍
    30. 在韓“諸子學”發展的反省與重建
    ——兼談引進“新子學”的必要[韓國]姜聲調
    31.“新子學”研究:歷史、現狀、問題與建議…………………刁生虎 白昊旭
    32.東西文化視野中的“新子學”
    ——韓國“第六屆‘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劉思禾

    學術講演
    33.《子藏》編纂與諸子學的當代發展
    ——2017年5月19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講演…………………方 勇


    【书摘与插画】

    四論“新子學”

    方 勇

    關於“新子學”的討論歷時數年,學術界對於“新子學”的概念界定、學科内涵、文化立場等已有了深入而系統的思考,在“新子學”與儒學研究的對話及其在東亞語境中的普適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此基礎之上,有必要切入到諸子學内部,做一個整體的分析。本文主要辨析傳統諸子學的諸種舊説,分析諸子時代的思想主題,並且以軸心時代的文明形態研究為參照,進一步探索“新子學”的發展方向。

    辨《漢志》諸説

    關於諸子學的傳統看法是由漢儒塑造的,保留在《漢書·藝文志》中。劉向、劉歆父子及班固於此各有貢獻。劉向著《别録》,劉歆裁之為《七略》,班固則采《七略》有所損益而成《漢志》。三人中劉歆是關鍵人物,他總《别録》二十卷為《七略》七卷,以《輯略》總述宗旨,叙定古今,可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章學誠語),實為漢人所作之中國思想文化史論。其以先王之道統六藝,尊經卑子,重儒而斥百家,可謂漢代正統儒者之通見。我們這裏集中討論經子關係論和子學源起論。
    劉歆的諸子學體系是對三代及秦漢學術的一次總結,其關鍵是以六藝該先王之道,此即尊經;而以諸子該戰國學術,以子學為六藝之“支與流裔”,此即卑子,這是劉氏的經子關係説。劉氏以六藝為先王之道,而以孔門專之,此説並非歷史事實。戰國諸子為創一家之説,皆稱先王之道,各家無不如此。孔子稱堯舜禹,墨子贊大禹,道家稱上古帝王。此外,經非儒家一家所專,早期經學發展有多條線索,各家皆有經典化的努力,六藝之外,*典型的就是《墨經》《黄帝四經》,《老子》也有經的地位,解釋經典的記傳體在戰國也漸趨成熟。漢儒崛起,要重新解説歷史,至劉向、劉歆父子,六藝成為壟斷的先王之道,各家不過是道下之“術”。其曰:“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世,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漢志·諸子略》)由是抬高“六經”,以之為*的先王之道,而判諸家為子學,遂成經尊子卑之分。劉歆又進而離析六藝與儒家之别、儒家與諸家之别,以貶低諸子時代的思想傳統。於是,就有了一個黄金時代在前,戰國陷入黑暗,漢代重歸光明的宏大叙事。劉歆以當代眼光重構歷史,離析經學、儒學及子學,這一扭轉奠定了後世的一般看法,掩蓋了歷史事實。憑借《漢書》的崇高地位,經尊子卑的看法遂由此世代傳承。
    除了經子關係,劉歆體系還以王官解釋諸子學的源起,以為諸子學出於王官。所謂王官,即王之守官所執之學,與先王之道相對,是劉歆依據《周禮》想象的周代官學。劉歆在學術的重大影響就是今古文經學公案,他力争古文經學的地位,推崇《周官》。因劉歆認為其是周公致太平之書,故稱之為《周禮》。依當代多數學者看法,《周禮》是戰國後期的著作,並非周初作品。劉歆以《周官》為依據,在史料的真實上就站不住。然而劉歆此説自采入《漢志》,歷來無人懷疑,《隋書·經籍志》、鄭樵《校讎略》即據此説而擴充之,晚近章學誠、汪中、龔自珍、章太炎、劉師培亦主此説。直到清末曹耀湘始疑之,而胡適著《諸子不出於王官論》,成為系統反擊劉説的*人。胡適認為,劉歆以前之論周末諸子學派者皆無此説,九流無出於王官之理,《漢志》所分九流乃漢儒陋説,未得諸家派别之實。胡適此論引發了當時的一場大討論,不僅涉及學術史,更關乎各人的文化立場。今天,學者或者完全不相信諸子出於王官之説,或者對其有所修正。實際上,即使我們能够證明子學某一派和周代官學有一定的聯繫,也無法證成劉歆所説的源流關係。其一,諸子學有不同的來源,非周文可概括;其二,周代官學的質和諸子學的質是不同的,二者是兩個時代的不同學術形態,諸子學更具有精神與理論品格。總之,諸子源起的問題需要重新思考。
    今天理解諸子時代學術,需要擺脱《漢志》舊説。三代——即學界所説的巫史時代——不是儒家一家獨享的資源,而是諸子共享的,如《莊子·天下》所論“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諸家之分派不是官守之遺,而是對王道或周文重建有不同想象,皆有其理,皆有其據,皆有其歷史之發展。諸子不同的思潮或流派,及其不同的主張,當然與上古文化有關,卻並非其“支與流裔”,而是進入了思想發展的新階段。三代思想在實際的政治社會之中,所謂“君師政教合一”(章學誠語),並没有真正抽象出來。諸子學則具有根本、普遍,是思想發展的一大進步,謂之軸心時代是合理的。此問題的大關節在對孔子的定位上,今文家以孔子附上古系列,宋儒以孔子為發明道統之聖人,諸子學則以孔子為諸子之一,既非頂點,也非中樞。依此,我們應回到一種多元框架之中,在通觀之中理解早期中國。胡適平視諸子,建立了理解古典學術的現代框架。我們在《三論“新子學”》中提出《周易》、《春秋》、孔老、諸子並觀,則在經子兼治上更進一步。後來又提出以諸子學、早期經學與數術之學為研究物件,就是希望打破《漢志》舊局,以通觀諸子時代思想。此即所謂“新子學”。



    主编方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长江学者”。 其主要致力于庄子学与诸子学研究领域,在《子藏》编纂的基础上提出“新子学”的宏观学术理念,著有《庄子学史》,该书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子藏》总编纂。



    《诸子学刊》是现在海内外*一本专门的诸子学研究刊物,是海内外诸子学研究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它涵盖诸子百家研究,包罗文史哲各界,真正是以子学为中心,来萃聚各类研究成果。这种理念打破了学科分类,凸显了子学的整体与主体,已经可以看作“新子学”的先声。本期共收录33篇文章,其中有7篇文章为“新子学”论坛的,方勇教授《四论“新子学”》一文辨析传统诸子学的诸种旧说,分析诸子时代的思想主题,并且以轴心时代的文明形态为参照,进一步探索了“新子学”的发展方向。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