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正版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9直面小儿就医误区崔玉涛著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 出版时间:2014-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出版时间:2014-10-01
    • ISBN:9787506076883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作者:崔玉涛
    • 著:崔玉涛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2.00
    • ISBN:9787506076883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2014-09-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10-01
    • 页数:134
    • 外部编号:978750607688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疾病
    家长应该做的事:准确地提供病史
    医生应该做的事: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疾病要有良好的心态
    第二章 如何向医生提供病史
    家长说的话医生听不懂
    描述病情要做到简洁、准确
    少用虚词、多用数据,数量化描述
    及时记录、理顺病程,书面化表达
    少带情绪、保持冷静,客观地叙述
    看病要携带病例与药物说明书
    描述疾病的自然变化和服药后的变化
    关注并描述孩子的一般状况
    第三章 如何理解医生的治疗
    询问病史与查体化验
    从初步诊断到确定诊断需要时间
    制定正确的治疗发案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的有效性
    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变化
    复诊尽量找原来的医生
    用营养支持来增加药物疗效
    如何关注预后
    尽可能减小药物对身体的损害
    第四章 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选择适宜治疗而非最快治疗
    能选择物理治疗就尽量避免口服药物
    能选择口服药就尽量避免静脉输液
    能选择局部用药就尽量避免全身用药
    药不是越新越好
    不是到医院越早诊断越快
    频繁更换医院不可取
    不要生病也和别家孩子比
    不要过于依赖网络的信息
    对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要保持怀疑
    第五章 崔大夫门诊问答
    可以用额温枪给孩子测体温吗?
    15个月的小孩牙齿发黑,可以用牙膏吗?
    深度水解配方加乳糖酶会不会有问题?
    蛋白质过敏和乳糖不耐受是不是一回事儿?
    接种过麻风疫苗后出疹子,会有后遗症吗?
    为何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咳嗽,白天又不咳?
    孩子应该睡小床还是和家长睡大床?
    益生菌、乳果糖可以混在一起喂吗?
    益生菌和纤维素可以一直吃下去吗?
    怎样训练孩子定点吃夜奶?
    孩子怎样才能不吃夜奶好好睡觉?
    可以每天用橄榄油给孩子涂抹鼻子吗?
    孩子鼻子堵了影响吃奶怎么办?
    用试纸测支原体有效吗?
    孩子生病后应该吃什么?
    为什么医生说能不吃药尽量别吃?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儿科医生。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先后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和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要从事新生儿急救、婴儿生长发育监测、早期婴儿问题的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等工作,对新生儿及婴幼儿医学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近十年来,每年应邀参加美国儿科学会(AAP),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亚洲儿科大会,美国过敏、免疫、哮喘学会,世界过敏学会等靠前医学大会。
    在二十五年的工作实践中先后参加过《实用儿科急诊医学》、《儿科诊疗常规》、《体液平衡》、《临床儿科学》等专业书籍的编撰,同时在《父母推荐阅读》办“崔大夫诊室”已10年。个人微博也受到大众青睐。

    家长应该做的事:准确地提供病史孩子生病后,家长都希望他能快速恢复健康。那么,我们希望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的前提,是不是先要把孩子的状况准确地提供给医生?要把孩子的状况提供给医生,首先自己是不是要先对孩子有一个很好的评估?
    现在家长在病史提供方面经常会出现问题。且不说家长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首先经常有夫妻两人叙述的情况不一样,甚至为此能在医生面前争吵起来。
    在家长争争吵吵中医生发现,20分钟内两人给孩子吃过两次退烧药,爸爸给吃了,妈妈又给吃。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家长是不是应该在看医生之前,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对孩子的状况有一个评估?其实,家长自己在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孩子的状况,以及这个状况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孩子情况的一
    个很好的评估。
    不仅在看医生之前才回顾,在发现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里就要记录一下思路。“昨天发烧了,给孩子洗了温水澡,进行物理降温了,或者吃了某种药。”家庭成员这样一梳理,对孩子疾病的过程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家长说,孩子病得那么急,我来不及回顾。那么,家长总要抱孩子去医院,或者要在医院排队等医生看病,其实在这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回顾一下。
    孩子疾病会有多复杂?总不会是二三十年的历史,不外乎就几天的事。这样简单地回顾一下,提供给医生,这些信息对医生做出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应该做的事: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家长最希望医生做什么?医生的职责是什么?当然是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治疗。那么,准确判断的前提是化验检查,还是病史询问?有的家长在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回答不好,就说:“你不用问了,直接给我们化验,化验完就什么都知道了。”其实不然,不是所有化验出来的结果都有意义。比如说孩子发烧两个小时,白细胞化验出来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能确定白细胞正常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刚发烧两个小时,化验根本体现不出白细胞的状况。如果发烧三天了,白细胞还正常,医生会告诉你,肯定不是细菌感染,因为时间可以告诉给我们这个数值的意义。有家长问我:“白细胞多少需要使用抗生素?”孩子出现问题,不是简单地说多少数值要
    用,或多少不用。首先要
    看什么时间做的化验,再说数量多少,是否该用抗生
    素。
    病史和化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个结果的准确性。千万不要简单地说,我找一个最好的化验室检查就一定准确。这不是化验室的准确度的问题。如果没有病史了解,仅通过检测出来的结果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
    对待疾病的准确判断,一定与这次疾病有很好的时间相关性。所以很多家长通过微博把孩子的化验单、吃过的药拍照发给我,但我还是不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对待一种疾病,一定要知道时间、检
    查结果和用药,以及用药后症状的变化状况,这些之间是相关的。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疾病要有良好的心态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围着一
    个孩子转。我们知道家长养孩子时不能有一点闪失。孩子稍微生一点病,家长就会惊慌失措。但事实上,这种惊恐对看病却没有任何作用。
    不管是健康查体,还是疾病诊断,不夸张地说,比如我看病的时间是20分钟,至少有一半时间在看家长的心态问题。家长会说:“你是医生,生病的又不是你家孩子,你当然不着急。”其实不是,是因为大家只看到自己家孩子,或周围的几个孩子,这样有了局限之后,会给家长很大的压力。孩子问题不大,家长心理上首先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医生问什么,回答不上来。或者同样一个问题,来来回回问好几遍,在这种惊恐的状态下组织出来的问题完全没有逻辑。
    孩子得病以后,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因为吃药或看病的看法不一致而争执、
    埋怨,或者自我检讨没照顾好孩子的情况。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的互相埋怨或自我检讨,实际上在无意中也给了孩子一种压力,一种憎恨疾病的思想。
    其实,大多数孩子得的都是常见病,并不严重,所以也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孩子生病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生病并不可怕,谁都会得病,看了医生,吃了药,过几天就会好。如果家庭成员间有分歧,也要躲开孩子进行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不镇静,给孩子造成的阴影远比疾病严重。家庭成员之间很融洽地去面对孩子生病,孩子反而会感到轻松、温暖,这样更有利于身体恢复。P7-11

    本册《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的主题是直面小儿就医误区。
    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和医生总是交流不好。“孩子一直咳嗽”“孩子总是发烧”“孩子吃了头孢”……家长在尽力地和医生交流,可是这些话往往不能作为医生诊断的依据。
    本书让家长了解以下内容:带孩子看病需要携带什么;为了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的情况,应该如何向医生提供孩子的病史;如何理解医生的查体化验与治疗方案;用大剂量的药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恢复健康好不好;是不是生病后到医院越早,诊断就越快;新药是不是一定比旧药好;频繁换医院有什么害处;别人家给的建议要不要听取……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