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正版疑案里的中国史一部书解读历史上的四十大疑案历史界福尔摩斯带你无限接近中国历史的真相艾公子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ISBN:9781212674442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作者:艾公子
    • 著:艾公子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205102265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0-01
    • 页数:704
    • 外部编号:978720510226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一 帝王生死之谜
    帝王谜案:谁是秦始皇的生父? _003
    斧声烛影:赵匡胤真是被砍死的吗? _011
    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身世之谜 _018
    明朝悬案:建文帝究竟是死是活? _024
    280多年过去了,雍正暴毙之谜依然无解 _033
    二 被遮蔽的皇嗣秘闻
    巫蛊之祸的真相 _041
    玄武门血案背后:被污名化的“隐太子”李建成 _047
    晚明三大案背后,那个追查真相的小官员 _056
    神秘的“朱三太子”,折磨了大清80年 _066
    九子夺嫡,四阿哥凭什么胜出? _076
    三 王朝夺权疑案
    曹操为何不称帝? _083
    赵匡胤为何能轻松“黄袍加身”? _090
    夺门之变:无人阻止的悲剧 _097
    宁王之乱:“叛乱来得正是时候” _108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_119
    四 将相离奇结局
    伍子胥复仇之谜 _129
    范蠡为何能够全身而退? _139
    商鞅为何死得那么惨? _148
    韩信之死,疑窦重重 _157
    三国优选的冤案:魏延之死 _167
    五 帝国惊天大案
    南北榜案:金榜题名日,两名状元被杀了 _177
    1542年,一群宫女刺杀大明皇帝 _185
    雍正最爱的大舅子:年羹尧为什么必须死? _190
    清朝惊天窝案:“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_199
    晚清奇案:没有真相,只有政治 _208
    六 女名人疑案
    八王之乱:“一代妖后”开启大乱世 _221
    谁杀死了大唐最美的女人? _229
    孝庄太后的绯闻 _236
    慈禧上位之谜 _246
    慈禧最忌惮的女人,44岁那年暴毙了 _254
    七 颠覆历史的悬案
    “赵氏孤儿”真相:被掩盖的奸情、内讧和阴谋 _265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_273
    真实的梁山好汉:原来你是这样的《水浒》 _279
    朱元璋为什么长着一张猪腰子脸? _286
    张献忠真的是杀人狂魔吗? _291
    八 全民“热搜”离奇案
    神秘的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_305
    太平天国的宝藏,到底去哪了? _312
    杨月楼案:一次轰动全国的私奔 _320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震动了帝国高层? _326
    “龙骨”的秘密 _334
    参考文献 _340


    艾公子
    艾公子(原爱君),是公众号“爱历史”创作团队的集体笔名。本书三名作者为郑焕坚、吴润凯和陈恩发。其中两名主创者郑焕坚、吴润凯均为《南方都市报》原记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曾参与编著、合著《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等著作。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系列书。

    爱历史
    “爱历史”公众号(ID:solovehistory)自2017年5月创办以来,坚持深度报道式的历史写作模式,笼聚逾百万粉丝,跻身原创历史类公众号前三名。曾荣获2018年度新榜“佳人文自媒体”、2019年度UC大鱼号“U创大奖”、2020年度今日头条“优质创作者大奖”、网易“年度具影响力奖”等称号。

    "“赵氏孤儿”真相:被掩盖的奸情、内讧和阴谋
    清代小说《说唐全传》中,杨林杀死了秦琼的父亲,强收秦琼为义子,秦琼委曲求全,认杀父仇人杨林为义父,但秦琼意欲杀死杨林、替父报仇的决心未曾改变。
    另一部清代小说《说岳全传》中,陆文龙父母在金兀术攻城后殉国,他则被金兀术收为义子并养大成.人,变成对抗岳家军的猛将。但当陆文龙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向金兀术展开了斗争。
    类似的故事情节,在中国的戏剧小说中十分常见,通常围绕“恶人杀了孤儿全家—孤儿被恶人抚养长大—孤儿很终向恶人复仇”的叙述模式展开。由于这一模式很早、很成功的文本来自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所以被后世统称为“赵氏孤儿型故事”。
    《赵氏孤儿》堪称中国传统戏剧小说悲情叙事的经典,自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经过戏曲、电影、电视剧的不断重演而至今妇孺皆知。在欧洲,经过伏尔泰、歌德等大师的转译,《赵氏孤儿》同样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王国维说过,元杂剧《赵氏孤儿》列入世界大悲剧中,毫无愧色。
    然而,《赵氏孤儿》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在一次次的传播和转述的过程中,它所讲述的故事已经变成了历史,而历史的本来面目反而被遗忘了。在这段忠奸对立、正邪较量的震撼人心的“历史”背后,是被掩盖掉的另一段无关忠奸和正邪、只关乎政治阴谋和利益分配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历目前“赵氏孤儿”的真相,跟忠诚和正义接近没有关系的一段历史。
    1
    元杂剧《赵氏孤儿》一般认为作者叫纪君祥。但这个故事不是纪君祥凭空想象出来的,他的故事原型来自“史家之绝唱”《史记》,更具体来说,是来自《史记》中的《赵世家》。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势力优选的卿大夫家族——赵氏家族惨遭灭门,史称“下宫之难”。只有赵朔之妻、晋景公姐姐赵庄姬的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友人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在15年后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而复兴赵氏家业。
    在司马迁笔下,这起赵氏灭门事件被写得大起大落,荡气回肠。具体情节如下:
    屠岸贾在晋景公时出任司寇一职,并开始追究当年晋灵公被赵穿弑杀一案,借题发挥诛灭赵氏家族。韩厥劝赵朔逃走,赵朔不跑,并说:“你一定不会让赵氏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不会有遗恨。”韩厥答应了赵朔的要求后,谎称有病不出门。
    屠岸贾不请示晋景公,直接率诸将进攻赵氏,残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将赵氏灭门。
    赵朔之妻赵庄姬是晋景公姐姐(司马迁错写为晋成公姐姐),当时怀有赵朔的遗腹子。变乱中,她奔逃到晋景公宫内躲藏。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对赵朔的友人程婴说:“你怎么不同赵氏一起赴死?”程婴回答:“赵庄姬有身孕,若幸而生男,我就奉他为主,助他复兴赵氏;若是女孩,我再死不迟。”
    不久,赵庄姬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获悉后,便带人入宫搜寻。由于婴儿如有神助,不哭不闹,没有一点儿声响,屠岸贾空手而归。
    过后,程婴找公孙杵臼商议对策。公孙杵臼问:“复立孤儿与慷慨赴死,哪件事更难?”程婴答:“赴死容易,立孤难。”公孙杵臼便说:“赵氏先君对你不薄,你就勉为其难,而我去做那件容易的事,让我先行一步吧。”
    于是二人便将别人的婴儿带在身边,裹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偷偷找到搜寻赵氏遗孤的将军们说:“程婴不肖,不能保全赵氏遗孤。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将军们大喜,应允了程婴的条件,并派兵攻打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假意骂道:“程婴,你真是个小人啊!当日你不能随赵氏家族死难,还和我一起商量保护赵氏孤儿,今天却又出卖我。纵然不能立孤,你又怎忍心出卖这孩子呢?”骂完,抱着孤儿仰天长叹:“天啊!赵氏孤儿何罪之有?求你们让他活着,只杀我公孙杵臼一人吧。”
    将军们不答应,杀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孩子,“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程婴则从此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与真正的赵氏遗孤赵武隐匿于深山。
    15年后,晋景公患重病,占卜的人称是冤死的大臣在作祟。韩厥趁机把当年下宫之难的实情告诉了晋景公,并告诉他赵氏孤儿并没有死。晋景公便将赵武召入,藏于宫中。
    待诸将入宫问疾时,晋景公借助韩厥之力胁迫诸将面见并认可赵氏孤儿赵武,诸将与程婴、赵武一起进攻屠岸贾,夷灭其族。
    屠岸贾既已伏诛,程婴遂告白于赵武跟前:“昔日下宫之难,大家都能追随主人而死。我不是不能死,我想的是要复立赵氏后人。现在你已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地位,我要到地下报与赵氏族人和公孙杵臼知道。”
    赵武哭着叩首请求:“赵武愿意报答您的恩德,您怎能忍心离开我去死呢?”
    程婴回答:“不可以。公孙杵臼认为我能成就复兴赵氏的大业,所以先我而死。现在我不报与他知,他会认为我没有把事情办成。”
    说完,拔剑自刎而亡。
    赵武则为程婴“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司马迁的故事讲得相当精彩,也相当完整,后世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情节上仅做了几点改动:一是将事件时间由晋景公期间改成了更早的晋灵公时期,因为晋灵公比较昏庸,可以随便黑;二是将被杀的孩子由第三者的孩子改成程婴自己的孩子,以增强程婴自我牺牲的悲剧力量;三是增加了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身屠岸贾门下的情节,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以此增强复仇的戏剧冲突。其他主要情节和人物设定,基本都是《史记·赵世家》内容的翻版。
    但很可惜,这个代代流传的精彩故事,从《史记·赵世家》本身开始,就大概率是虚构和美化出来的,跟真正的历史几乎没有关系。
    2
    历史真相无比残酷。
    《左传》以其惜墨如金的风格,被认为是春秋史料很靠谱的手资料。它对“赵氏孤儿”事件的记载,看不到半点儿《史记·赵世家》的影子。相反,在它寥寥的几句话中,呈现了关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事件起源于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这是赵氏家族的大丑闻,赵朔之妻赵庄姬,跟赵朔的叔父赵婴齐通奸。
    奸情败露后,第二年,“原、屏放诸齐”。赵婴齐的两个哥哥赵同(原)、赵括(屏)将赵婴齐逐出晋国。
    又过了三年,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简单翻译一下:赵婴齐被赶出国境三年后死亡,赵庄姬因通奸情人之死,向自己的弟弟晋景公进谗言,说赵同、赵括将要起兵作乱。晋国其他两大家族栾氏和郤氏,同时为赵庄姬作证。于是,当年六月,晋景公出兵灭了赵同、赵括。当时,年幼的赵武跟着母亲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中,并未受任何影响。事后,晋景公想把赵氏家族的田邑封地转赐给祁奚。这时,韩厥向晋景公进言说,赵氏家族对晋国厥功甚伟,如果让他们没有继承人,这会让功臣们都害怕呀!晋景公于是立赵武为赵氏宗主,将赵氏的田邑封地返还给他。
    这就是所谓“赵氏孤儿”事件(下宫之难)的全部内容。这个版本,跟后世流传的“赵氏孤儿”故事全然不同。
    在《左传》这个版本里,晋景公所诛灭的并非赵氏全族,而仅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赵氏中的赵同、赵括家族,赵氏中的其他支系未受任何牵连。
    这个版本,根本没有奸臣屠岸贾的身影,“赵氏孤儿”赵武也没有遭到追杀,相应地,程婴、公孙杵臼这些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人物也并未现身。
    这个版本,根本不是一个忠奸双方生死搏斗的故事,而是晋国内部公室与强卿之间、晋国几大强卿家族之间,以及赵氏家族内部的一场权力博弈。没有哪一方特别神圣高尚,也没有哪一方有资格以道德相标榜。
    但为什么说《左传》这个版本比《史记·赵世家》靠谱呢?
    这是因为,《左传》版本在其他先秦史料中,包括《国语》等,被反复记载,而《史记·赵世家》的版本则是“孤证”。甚至连司马迁本人,在《史记·晋世家》中,也采用了《左传》版本,与《史记·赵世家》的版本同时保留下来。
    而很主要的证据则是,《史记·赵世家》的版本破绽太多,历代史学家对此一直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按照《史记·赵世家》的说法,赵氏灭门事件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朔等赵氏均死于这一年,但事实上,各种史料的记载显示,在这一年之后,这些赵氏族人仍然频繁活跃在晋国政坛上。
    此外,公元前597年,“赵氏孤儿”赵武尚未出生,根据史料推算,赵武应出生在六年后,约公元前591年,可见当时的赵庄姬遗腹子纯属子虚乌有。如果把“赵氏孤儿”事件放到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则此时的赵武是个年约8岁的小孩,也不是所谓的遗腹子和小婴儿。
    清代大学者赵翼因此指出,“屠岸贾之事出于无稽”,“荒诞不足凭也”。为《史记》纠错而扬名的清人梁玉绳也说,“匿孤报德,视死如归,乃战国侠士刺客所为,春秋之世无此风俗,则斯事固妄诞不可信”。
    这几条硬证据,显然足以推翻《史记·赵世家》版本的历史真实性。那么,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司马迁为什么会在《史记》中进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叙述呢?
    众所周知,司马迁撰《史记》旁采博搜传说逸闻,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他生活的年代,显然可以听到和看到更多后来已经佚失的历史传闻与记载,而这些都成为他笔下的素材。
    在《史记·晋世家》中,他延续了《左传》关于下宫之难的记载,从而保存历史之“真”。而在《史记·赵世家》中,他又接受了当时社会上关于这一事件的另一种表述,将下宫之难写成了一个充满道德正义性的“赵氏孤儿”故事,从而保存历史之“善”。这样,史书的真实性,及其所承载的道德责任,他都可以兼顾得到。这或许是司马迁经常在《史记》中保留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的根本原因。
    3
    现在,我们来捋一捋从“下宫之难”到“赵氏孤儿”的演变真相,这段历史的改写和美化,究竟是怎么开始的。
    春秋时期,晋国逐渐形成国君与异姓贵族联合执政的基本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国君与异姓贵族,以及异姓贵族之间、同姓贵族内部,为了操纵政局,取得很有利的地位,经常互相结盟、对抗或倾轧。很终的结果,则是强卿家族的旋起旋灭,任是再强大的家族,一旦踩雷就很容易被灭门,先氏、狐氏、中行氏、郤氏、栾氏等大族,都难逃这一宿命。
    只有赵氏家族在晋国政坛长盛不衰,绵延不绝。
    公元前654年,晋国内乱,赵衰跟随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重耳后来复位,成为晋文公,身为重要谋臣的赵衰由此跻身晋国政坛很高层,奠定了赵氏家族势力壮大的基础。
    赵衰死后,其子赵盾承袭父职。赵盾执政20年,独掌军政大权,两立晋国国君,其间还发生赵氏族人赵穿弑杀晋灵公的事件,可见赵氏的势力已经极其强盛。
    晋成公继位后,封重臣嫡长子为“公族”,开启了异姓贵族跻身公族的先例。身居高位的赵盾将“公族大夫”的位置转予同父异母的弟弟赵括,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整个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分量,但却埋下了赵氏家族日后内讧的隐患——赵括这一支取得“公族大夫”身份后,在宗族中的地位比赵盾这一支高,但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却比赵盾这一支低。如果赵括这一支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想更进一步,这种权力不平衡的现状就很容易引发家族内斗。
    公元前601年,赵盾死后,其子赵朔代表赵氏家族占据晋国军政上的位置,但赵朔已无法取得赵盾一样的高位,因为来自晋国另外两个政治家族——栾氏和郤氏强势崛起,分割了赵盾原来的权力,并成为赵氏的政治对手。与此同时,赵朔的叔父辈——赵括、赵同、赵婴齐,则位居更低一级的官位。
    大约公元前589年,赵朔死后,留下守寡的妻子赵庄姬和一个三四岁的儿子赵武。至此,赵盾—赵朔—赵武这一支,由于赵武年幼,而面临强势的赵括这一支的权力侵夺。
    两年后,发生了赵庄姬与赵朔很小的叔父赵婴齐的不伦之情。这段恋情是怎么发生的,已无法考证。但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赵庄姬从了赵婴齐,很有可能的原因是她想在赵氏家族内部找到庇护年幼儿子的力量。
    史料记载,在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中,赵婴齐比较有远见,做事谨慎,很早就...

    "1.创所有渠道5亿次阅读量的历史自媒体“*爱历史”新作,作者艾公子,原*爱君,曾出版销量超10万册的《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3》等
    2.历史原比小说好看:40个形形色色的离奇疑案,40场酣畅淋漓的历史推理
    3.悬疑,烧脑,超大信息量: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还原历史真相
    4.一部解读历目前的疑案的通俗历史读物
    5.历史真的有真相吗?如果有,我们如何找到它?雍正暴毙之谜;晚明三大案谜团;龙骨的秘密;韩信之死,疑窦重重;太平天国的宝藏去哪了;清朝惊天窝案;赵氏孤儿的真相..."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