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8088923|部分心理学 原书第2版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2册套装书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装帧:套装
    • ISBN:978312240438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8088923 --

    书名: 【正版】[套装书]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为什么家庭会生病(2册)|8088923
    图书定价: 178元
    图书作者: [美]理查德·C.施瓦茨(Richard C.Schwartz),[美]玛莎·斯威齐(Martha Sweezy) 等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5/31 0:00:00
    ISBN号: 9787111697725
    开本: 16开
    页数: 663
    版次: 1-1
    内容简介

    ---------------------------8088889 - 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本书对内在家庭系统(简称IFS,俗称部分心理学)进行了介绍,IFS模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教授和实践。IFS揭示了每个个体心理的子人格或“部分”如何像家庭成员一样相互联系,以及部分之间的对立极化如何导致情绪上的痛苦。IFS创始人理查德·C.施瓦茨和资深治疗师玛莎·斯威齐在书中介绍了IFS的核心概念及应用方法,为正在与创伤、焦虑、抑郁、饮食失调、成瘾和其他行为问题斗争的人提供了实用的治疗策略,并提出了IFS在家庭治疗、夫妻治疗和社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8083248 -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本书是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出发,基于心理学尤其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作者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案例,悉心陪伴和协助来访者或家庭穿越代际、跨过阻碍、挣脱牵绊、持续发展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如何从家庭系统理解自己、家人和心理疾病,从而促进家庭心理健康,实现家庭幸福。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和家庭的心理健康科普读物,而且可以作为心理健康从业者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83248 -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 9787111687573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88889 - 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 978711169772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119



    ---------------------------8088889 - 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推荐序1
    推荐序2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IFS治疗概论
    第1章 IFS治疗的缘起 / 2
    第2章 个体作为系统而存在 / 28
    第3章 真我 / 51
    第4章 负担 / 66
    第5章 IFS与身体 / 75
    第6章 治疗师在IFS中的角色 / 97
    第二部分 个体的IFS治疗
    第7章 做好治疗准备 / 112
    第8章 “内在沟通”与“直接介入” / 130
    第9章 发现、聚焦和具体化保护者 / 142
    第10章 感受、建立关系、探索保护者的恐惧 / 155
    第11章 改变保护者对立、极化的状态 / 173
    第12章 卸下被放逐者的负担 / 188
    第13章 安全开展内在工作 / 203
    第三部分 伴侣、家庭及更大的系统中的IFS治疗
    第14章 IFS模型的家庭观 / 218
    第15章 在IFS家庭治疗中解除限制 / 233
    第16章 在IFS家庭治疗中卸下负担 / 252
    第17章 IFS疗法用于伴侣治疗 / 267
    第18章 IFS模型应用于社会文化系统 / 280
    第四部分 研究与结论
    第19章 IFS相关研究 / 296
    第20章 内在物理定律 / 306
    术语表 / 326



    ---------------------------8083248 -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推荐序
    前言
    声明
    第一部分 家的心理意义
    第1章 家庭如何塑造人 /2
    第2章 家庭也会生病 /19
    第3章 家庭中的越界行为 /43
    第4章 家庭关系中的困境 /57
    第5章 家庭中更高级的改变 /70
    第6章 家庭中的代际传承 /81
    第7章 步入全新生命周期的青少年家庭 /98
    第8章 家庭中的父性 /106
    第二部分 心理诊室中的家庭问题
    第9章 守护家庭的卫士——孩子 /116
    第10章 如何让家庭发生更大的改变 /123
    第11章 父母有时并不那么爱你 /129
    第12章 完美无缺的家庭恰恰可能是有问题的 /134
    第13章 我们并非刻意获得生病的好处 /140
    第14章 父亲缺席的母子盛宴 /147
    第15章 什么时候家里就不需要笨小孩了 /152
    第16章 我不再需要精神病了 /157
    第17章 那些不辞而别的来访者,或许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完成 /163
    第18章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169
    第19章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肯上学 /177
    第20章 如何把孩子从游戏中“夺回来” /185
    第21章 心理诊室中的爱情故事 /190
    第22章 孩子也许并不想活成你们想要的样子 /196
    第23章 放弃完美父母的幻想吧 /202
    第24章 父母为何要“引诱”孩子犯错 /207
    第25章 这不是你的错 /219
    第26章 家庭问题的解药 /224
    第27章 什么样的家庭可能养出有问题的孩子 /237
    第三部分 新家庭健康指南
    第28章 从我到我们:新家庭的组建 /252
    第29章 如何让婚姻渐入佳境 /258
    第30章 如何做好新手父母 /270
    第31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278
    第32章 如何健康地说分离 /282
    第33章 新家庭面临的挑战 /287
    参考文献 /295
    基金项目 /297
    编辑推荐

    ---------------------------8088889 - 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IFS创始人权威著作 揭示人类不可思议的内心世界 发掘我们脆弱但惊人的内在力量
    ---------------------------8083248 -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厘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补充站 为人父母者 对原生家庭人际关系感到无力的人 希望构建幸福家庭的年轻夫妻 家庭治疗师 必读书

    ---------------------------8088889 - 部分心理学(原书第2版)---------------------------
    第2版前言 自《部分心理学》(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第1版出版以来,25年间,IFS治疗师和实践者的群体不断壮大,IFS心理治疗模型也得到了发展,发生了一些演化。因此,第2版中超过60%的内容是新的。本书不仅更新了将IFS运用于个体、伴侣和家庭的指导方案,还阐述了近40年来在一线心理健康工作中应用IFS积累的智慧,期间,我们需要接诊各类人群,他们被诊断出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进食障碍、成瘾等。 对于想运用IFS疗法的治疗师而言,这个新版本可以充当一本完整的指导用书。在本书的20章内容中,我们命名、展示、澄清并具体地阐释了真我这一意识的智慧之本和内在领导力之源,心灵的多元性,以及这二者的结合的微妙之处和深刻含义。这些章节通过案例中的对话来演示技术,也时常借助表格总结关键点。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四章新内容,概述了IFS治疗的缘起和概念基础。这些新内容涵盖:促使我(理查德·C.施瓦茨,后面统一用理查德表示)重新理解心灵的经历;被IFS视为人类意识之本的“真我”;IFS与身体的相关性;治疗师在IFS中的角色。第一部分还包括两章大幅修改过的内容,其中一章关注个体如何作为系统存在,另一章讨论了负担(或者说限制)的本质,以及它们如何妨碍关键的解放。 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IFS个体治疗的步骤和策略。这部分内容经过重新组织,包含七章含有案例说明的内容。其中四章谈到了IFS治疗师与“保护者”建立关系的步骤,另外三章则涉及“保护者”的对立极化状态、卸下“被放逐者”的负担和安全开展内在工作这三个主题。 第三部分阐述了更大系统中的IFS治疗,其中三章经过了大幅修改,讲的是IFS家庭治疗;一章是关于IFS伴侣治疗的新内容;还有一章探讨了如何将IFS概念应用于社区和公民层面,这一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 第四部分包括介绍IFS研究的新的一章和关于“内在物理定律”(或者说内在心灵宇宙运行的规律)的新的总结性的一章。 最后,为了让大家熟悉IFS模型,我们增加了一个术语表。 第1版前言 家庭治疗运动在一个更大的系统的背景下理解极端的个体行为,它解放了精神卫生领域,使其能够充分关注环境和关系。IFS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它将个体的心灵视为由各种相互关联的独立实体组成的系统。IFS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引导我们去探索这些内在居民的动机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有自己的故事要讲。 我(理查德)将这些内在的实体称为“部分”(part),它们会为其他部分或个体着想,它们的行为并不是随意发生的,而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它们对内在系统的用心往往是好的。当我探询那些患进食障碍的年轻女性的内在时,我发现,当一个部分受到伤害时,其他部分通常会扮演保护受害者的角色,为整个系统做出牺牲。当这些起保护作用的部分的牺牲得到我们的认可时,它们会感到欣慰;当我们处理令它们忧虑的状况时,它们会明显地感觉自己变轻松了。只是,我们这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并不天然具备接受和感激极端保护者的态度。在小说《夜的秘密》(Night Secrets)中,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笔下的主人公讲述了他内在的一个批判者的体验。 他能感觉到那个邪恶的泡沫,那个使一切都比原来更空虚的泡沫,正在他体内膨胀……它不知从哪儿冒出来,飘向他,仿佛它不需要被什么特殊的东西召唤,而是作为一个不断黑化的存在,自行占据着一个位置,咬牙切齿地指责他的生活方式。有时,他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幽灵,但后来,当他看到一对夫妻在餐馆里笑得很开心,或一个父亲在公园里和他的女儿一起玩,甚至是一些孤独的老妇人在空空的水泥门廊上心满意足地看着报纸时,这些人会让他觉得,他们不知怎么地逃出了那个无情的批判者的魔爪,他们及时关上并拴好了门,那团阴影被甩在门外,上气不接下气,赶不上他们。(pp.161-162) 这个人物感到,他内在的批判者是一种神秘而邪恶的力量,残酷而无法掌控。然而,正如我们将在本书中阐述的那样,哪怕极度苛刻的保护者也在进行自我牺牲。如果这个人物遭遇的这个内在批判者能与我们交流,它可能会说,它只是想保护“它”(指它所保护的脆弱而年幼的部分)。如果我们问它是如何保护“它”的,它可能会说,它会让该人物感到羞耻,从而迷途知返、提升自己,这样他将来就不会受到外界的批评;它也可能会说,它会打击他的信心,这样他就不会去冒险,然后受伤。接下来,如果我们问这位批判者,它既要羞辱别人,又要使别人免遭羞辱,这是不是很讽刺,它可能会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因为它和它试图保护的部分一样年幼。 虽然批评者表现得那么严厉是为来访者着想,是旨在通过控制和抑制来确保安全,但这总会激起其他保护者的抵抗,其他保护者可能会通过暴食、饮酒、自伤和自杀等行为来对抗抑制。尽管主动性抑制和反应性去抑制之间不时发生的冲突会严重破坏个体的生活,但它们也成功地让受伤的部分,即来访者的脆弱之心,被他们忽略。暴食症患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患者的内在生活是这样的:一方面,他们内在的批判者以令人害怕的方式迫使他们纠结于体重和外表;另一方面,反应性的对抗部分会将他们推入放纵的深渊(Catanzaro,2016)。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背景,单独看这个批判者,我们可能会轻易地相信它代表着这个部分的核心本质,或只是挑剔父母的形象的内化。正如如果我们不考虑某个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只单独看他的话,我们可能会粗暴地认为他就是得了进食障碍这样一种病。如果我们问这个部分“为什么要批评来访者”,它会说,它担心如果不这样做,会导致一场灾难:他会暴饮暴食,体重增加,甚至变得更不讨人喜欢;他的愤怒会让家人疏远他;他会沉溺于悲伤,独自一人瘫在床上。在这种情况下,残酷的内在批判者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批判者试图控制一种其他部分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潜在威胁。而我们可以提供的唯一可靠的帮助就是消除这一威胁。正如我们在本书中阐述的那样,IFS能引导我们深刻地理解住在来访者内在世界的批判者和其他许多部分,并为它们提供可靠的帮助—它们中的一些渴望蜕变,但陷在破坏性的极端角色中无法自拔。
    ---------------------------8083248 -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规模较小的精神病院工作,门诊病人非常少,医生不需要按常规坐班。有一天,轮到我值班,门诊有一个新病人需要我出诊。一对外地来苏州打工的年轻夫妻带着八九岁的女儿来看病,主诉是“孩子不愿意上学”。我按照精神科的常规流程做了检查,没有发现病理性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我告诉那对夫妻,你们的女儿没有什么问题。“一个小孩不愿意去上学,那肯定是有问题啊,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对夫妻显得非常着急和无奈。当时,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对呀,困扰这个家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有些心虚:“我也不知道怎么帮助你们,这不属于精神科的就诊范围。”我一直记得那对年轻夫妻焦急无助的眼神,还有我内心的不安。 这份不安促使我开始关注疾病之外的部分。 苏是一位绣娘,她的老伴在60岁时突发脑出血,虽然被抢救过来了,但是永久地失去了意识,成了植物人。她几乎每天都会去医院陪老伴,给他翻身、拍背、洗澡、料理大小便等。忙完之后,她就会拿出顶针和一小块绸布,打开收音机,坐在老伴的病床边开始绣花。苏的到来,给精神病院的老年病房增添了许多生机。但是,她似乎不太受医生、护士的欢迎,原因是她比较挑剔,今天这块床单有点硬,老伴睡了会不舒服,要求换一块;明天那个菜有些不合口,希望医院能重视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她总是有很多建议和反馈。医生和护士看到她,都尽量保持距离,生怕一不小心被她“告状”。 我到老年病房时,苏的老伴已经在那里住了十多年。同事们说起过她家的故事,建议我查房时要小心这个老太太。但是,这个与众不同的绣娘总有一股吸引我的力量。一个戴着老花镜的银发老妇人,头发油亮油亮的,挽成发髻挂在脑后,丝线随着右手上下翻腾,穿过洁白的绸缎,她哼着苏式小调,收音机里不时传来昆曲,陪着她的是没有意识的老伴。我觉得这个画面很美! 我经常到病房听她讲她和老伴的故事。苏不愿意相信老伴失去了意识,她觉得他只是睡着了,他还有喜怒哀乐,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她甚至认为老伴还会醒过来。我尝试理解和共情她:“你们的故事真感人!你是一个好妻子。”她笑了笑,慈祥地看着我:“你将来会是一个好医生。” 我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和倔强,总想搞清楚苏是否真的不知道老伴不可能恢复意识了。我想告诉她接受现实,不要那么执着和难过了。那天,苏有点严肃:“陈医生,我是相信他能醒过来的。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质疑和修正她对老伴的态度。一年后,苏的老伴在肺部感染后生命体征不稳,她和家人签署了拒绝有创抢救的同意书。苏握着老伴的手,唱着昆曲,看着心电监护仪的数字逐渐下降。那些曲子是苏年轻时丈夫经常唱给她听的,丈夫用昆曲陪伴着夜间刺绣的妻子。 苏给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医学人文课,任何人的存在都不仅仅是个体的表达,疾病之外的意义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重要。与“信念”(理解)、“陪伴”(互动)和“意义”(功能)相关的临床实践丰富了我的精神科知识体系,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过往的经历会使症状具有超越疾病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这些意义比治疗疾病本身更具有价值。苏让已经是植物人的丈夫在这个充满美好情感的世界中离开,这远比把他看成一个无法醒来的、冰冷的人要高级许多。这种高级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多地看见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陪伴者,更愿意了解患者背后的家庭故事,这也让我的工作不那么枯燥乏味了。后来,直到我到上海师从赵旭东教授研习家庭治疗,才知道这叫系统式思维。 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系统式思维让我具备了与传统线性思维不同的理解以及干预疾病的经验和视角。系统式思维的核心是“互动”,在交互影响的人际系统中理解每个人,建构不同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人际系统是家庭。在治疗每个患者的过程中,我都会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故事,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和干预。我将这些感悟、体验和理解整理成书,分享给诸多需要了解和理解自己,尤其是需要从家庭心理意义层面了解和理解自己的读者。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从家庭心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临床个案阐述家庭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第二部分着重分享带着心理困扰前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的家庭问题,以及他们的改变历程,帮助你更进一步地理解家庭如何通过问题影响人、这些问题又是如何影响家庭建构的,从而达成对健康家庭的理解。第三部分介绍新组建家庭的常见议题、困难和冲突,着重介绍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让每个人从新家庭伊始,学会健康地进行家庭互动。 本书所述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看法,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我的老师、我的患者和来访者,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