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正版 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 二十四节气关系养生中医养生保健书籍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无著 | 张向群编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张向群编
    •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页数:408
    • ISBN:9787491389556
    • 版权提供: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自然,认识气候和物候等的变化规

    律而逐渐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

    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6 年5 月,二十四

    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养生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药学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

    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宜“顺时养生”,即养生应顺应自然四时的

    变化规律,调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达到健身养神、益

    寿延年的目的。

    本书正是在借鉴前人智慧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全面渗透顺时养

    生的学术思想,重点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

    《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详细介绍了节气的来

    源、物候的变化、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系统阐释了二十四节气与健

    康的关系,揭示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奥秘。从精神、起居、饮食、

    运动等多维度,秉承“顺应自然”的理念,调神、调心、调身,促

    进身心的协调发展。每个章节都附有小贴士,如“如何取穴”“何

    为五禽戏”等,提升了阅读本书的趣味,丰富了读者的知识量。

    在每个节气之后,还列举了本节气的养生要点,言简意赅,突出重

    点,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总之,本书将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相

     

    结合,将有效指导广大人民群众随二十四节气变化而及时调整生活

    方式,调节情志心绪,调养身体健康。

    在本书即将出版发行之际,感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予以图书出

    版基金项目立项支持。感谢简山工作室杨冰老师为本书手绘供图, 

    精美的二十四节气插图和养生功法图使本书图文并茂,提升了趣味

    性和艺术性。感谢北京市名老中医张士芳先生为本书给予的指导并

    题写书名。感谢首都国医名师宋乃光教授为本书给予的指导并抬爱

    作序。感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老师的鼎力帮助。最后,衷心感谢

    本书全体编委在编写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疏漏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结晶,也凝聚

    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

    学强调“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从《黄帝内经》时代的“人与天地相应”开始,对于季节、昼夜、

    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做了很多论述,影响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 

    诊治。

    中医学认为,四时节气变化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认为人若

    不适应四时节气变化就很容易感受六淫病邪,继而发生一系列疾

    病。“逆春气则易伤肝,逆夏气则易伤心,逆秋气则易伤肺,逆冬气

    则易伤肾。” 

    古人说,顺应四时养生方能健康长寿。日月运行,天地变化, 

    气机流动,阴阳变化。“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

    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秋三月,此谓

    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

    扰乎阳。”养生就要懂得顺应四季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提前掌握阴阳变化的规律,积极主动地预防,才是科学的做法。反

    之,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生病。所以善养生者,当察天观地,与四

    时同步以养其正气。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气,致使正气

    推荐序

     

    不足,易于节时患生疾病。慢性病患者尤需于节气时日养生,静心

    安神,补益气血,方可健康。

    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

    之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及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模

    式。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经过不断发明与改善,历时

    三四千年,在秦汉年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二十四节气。它把

    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

    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科学地指导

    着我国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起居生活及预测气候变化。

    按照中医学“天人合一”“顺时养生”的理论,我们平常养生保

    健就要顺应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来生活,遵循自然规

    律的变化,适当调整我们的起居、饮食、运动与情志,适应自然界

    的变化,保养人体先天真元,使脏腑机能保持最佳状态,气血充足, 

    身体强健,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晚辈向群,少小立志,研习中医,矢志传承中医药学及祖国传

    统文化。他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几十年来一直研究二十四节气与

    健康、中医养生的关系,写了很多文章。现又和他的同道一起编写

    了《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系统阐释二十四节气

    与健康的关系,揭示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奥秘。理论性强,实用性更

    强,本书介绍的养生操作,简便易行,是一本经济实用、方法齐全

    且趣味性强的养生读物。

    历代医家鲜有关于二十四节气具体养生方法的全面阐述。近些

    年,虽然有大量各种门类的养生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却少

     

    有专门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方面的专著。《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

    的中医智慧》的出版问世,将进一步丰富中医顺时养生的理论和方

    法,为广大人民群众养生保健提供更多选择。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愿中医后人不断努力! 

    是为序。 

    首都国医名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辛丑年秋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觉得自然界的变化

    很神奇,更觉得先人很伟大,把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得如此有规律。

    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候,三日为气,六

    气为时,四时为岁,周而复始。

    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土壤的二十四节气,据考是由黄河流域附

    近的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象与物候规律等,总结形成的与农耕文化

    密切相关的智慧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

    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

    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

    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在历史上, 

    二十四节气为历代官府用来指导农民春种秋收的法则;在生活中, 

    它是古人预测春夏秋冬、气温冷暖和起居养生的指南。

    从养生角度来讲,中医学认为阴阳变化是自然界变化规律之

    本,因此,每个节气的到来,自然界的阴阳都会变化。春分时节, 

    自然界的阳气出地一半,阴气入地一半。阴阳二气相交,寒热交

    争,气温变化频繁。立夏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完全出于地,但并未

    自序

     

    到达天空高处,此时天气转暖,并未转热。自然界的阴阳此消彼

    长,循环往复,从而形成了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

    中医学更强调“整体观念”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人的生理功能、气血阴阳均会受节气的影响。正因如

    此,历代养生家都注重节气养生,并把“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作

    为顺道而行的重要法则。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衣食住行, 

    才能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达到“天人合一”的佳境。

    几年前,我就写一些节气养生的小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登载以

    后,发在朋友圈,很受欢迎,甚至成了小小的品牌。因此,我们商

    量用一本节气养生的专著,向大众宣传普及中医顺时养生的思想, 

    重点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书稿写成以后,几经

    修改,出版社老师给我们起了个非常好的名字:《顺时养生:二十四

    节气里的中医智慧》,使本书提色不少。

    愿本书能对大众的生活及健康有所帮助。因为,生活中经常蕴

    藏着中医智慧,顺应节气调整自己的生活,你就能活得安然自得, 

    健康如意。

    祝君健康! 

    辛丑处暑日于博雅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溯源 02 

    二十四节气中的哲学观 04 

    二十四节气中的阴阳变化规律 06 

    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生理特点 08 

    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病理变化特点 09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12 

    二十四节气的研究进展 19 

    参考文献 22 

    目 录

     

    春季养肝

    立春

    立春物候 27 

    立春与健康 28 

    立春精神调摄:宜舒畅心情,确立目标 29 

    立春起居:宜早起、梳头、通风,不宜早减衣 31 

    立春饮食:多辛辣少酸味 32 

    立春运动:注意热身和保暖 37 

    立春经络调摄:合谷穴、身柱穴 39 

    雨水

    雨水物候 44 

    雨水与健康 45 

    雨水精神调摄:宜善待变化,激发爱的能力 45 

    雨水起居:宜“春捂”、泡足、防高血压,不宜用冷水 47 

    雨水饮食:多清淡少油腻 49 

    雨水运动:雾天不宜户外锻炼 52 

    雨水经络调摄:足三里穴、太冲穴 54 

    惊蛰

    惊蛰物候 58 

    惊蛰与健康 59

     

    惊蛰精神调摄:宜培养积极情绪,享受内心快乐 59 

    惊蛰起居:宜直面“春困”、房事有度、制香囊,不宜剧烈运动 61 

    惊蛰饮食:少酸味少辣味 63 

    惊蛰运动:忌骤然锻炼、无氧运动 66 

    惊蛰经络调摄:期门穴、日月穴 68 

    春分

    春分物候 72 

    春分与健康 73 

    春分精神调摄:宜心平气和、轻松乐观 74 

    春分起居:宜踏青、打扫、防范旧病,不宜多饮酒 76 

    春分饮食:多甘味少油腻 77 

    春分运动:不宜空腹、早起锻炼 80 

    春分经络调摄:三阴交穴、曲泉穴 82 

    清明

    清明物候 88 

    清明与健康 89 

    清明精神调摄:宜宣泄情绪,处理创伤 90 

    清明起居:宜防过敏、防雨防潮、居室明亮,不宜静 92 

    清明饮食:多食柔肝养肝之品 93 

    清明运动:活动前要充分热身 96 

    清明经络调摄:行间穴、肝俞穴 98

     

    谷雨

    谷雨物候 102 

    谷雨与健康 103 

    谷雨精神调摄:宜“晾晒”心事,愉悦心情 103 

    谷雨起居:宜防感冒、补水、护关节,不宜出大汗 105 

    谷雨饮食:多食养脾调肝之品 106 

    谷雨运动:不宜激烈运动 109 

    谷雨经络调摄:太冲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 111 

    夏季养心

    立夏

    立夏物候 117 

    立夏与健康 118 

    立夏精神调摄:宜补养心神,奋发向上 119 

    立夏起居:宜勤换衣、午休、防晒,不宜损心气 121 

    立夏饮食:多食养护心阳之品 122 

    立夏运动:做好紫外线防护 125 

    立夏经络调摄:少海穴、心俞穴 127

     

    小满

    小满物候 131 

    小满与健康 132 

    小满精神调摄:宜静心怡神,学会坚持 132 

    小满起居:宜赏谷麦、防病、防心火,不宜洗冷水澡 134 

    小满饮食:多清淡少刺激 136 

    小满运动: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 139 

    小满经络调摄:神门穴、耳穴 141 

    芒种

    芒种物候 145 

    芒种与健康 146 

    芒种精神调摄:宜心神安静,乐观向上 146 

    芒种起居:宜体验播种、合理穿衣、划舟,不宜受寒 148 

    芒种饮食:多清淡少油炸 150 

    芒种运动:避免引起运动性损伤 153 

    芒种经络调摄:心包经、内关穴 154 

    夏至

    夏至物候 159 

    夏至与健康 160

     

    夏至精神调摄:宜保持兴趣,静心凝神 161 

    夏至起居:宜补水、用檀香囊、洗温水澡,不宜贪凉 163 

    夏至饮食:多酸味多咸味 164 

    夏至运动:避免正午户外运动 167 

    夏至经络调摄:阴郄穴、曲泽穴 169 

    小暑

    小暑物候 173 

    小暑与健康 174 

    小暑精神调摄:宜静心除烦,消除心理“湿气” 174 

    小暑起居:宜防中暑、晨练、防心脏病,不宜久坐木椅 177 

    小暑饮食:多清淡少油腻 179 

    小暑运动:预防中暑 182 

    小暑经络调摄:膀胱经、厥阴俞 184 

    大暑

    大暑物候 188 

    大暑与健康 189 

    大暑精神调摄:宜静心安神,预防“情绪中暑” 189 

    大暑起居:宜防暴晒、赏荷、 赏萤火虫,不宜夜露宿 192 

    大暑饮食:多清淡多苦味 193 

    大暑运动:选择早晨或傍晚运动 196

     

    大暑经络调摄:曲池穴、气海穴、建里穴 198 

    秋季养肺

    立秋

    立秋物候 205 

    立秋与健康 206 

    立秋精神调摄:宜精神内守,淡泊宁静 206 

    立秋起居:宜“贴膘”、早睡早起,不宜频洗澡 209 

    立秋饮食:多吃补气养阴之品 210 

    立秋运动:注意温度骤降 214 

    立秋经络调摄:太渊穴、鱼际穴 215 

    处暑

    处暑物候 219 

    处暑与健康 220 

    处暑精神调摄:宜收敛神志,安静性情 220 

    处暑起居:宜赏秋景、防病、缓解秋乏,不宜贪凉 222 

    处暑饮食:多吃健脾利湿之品 224 

    处暑运动:选择早晨和傍晚运动 227 

    处暑经络调摄:大陵穴、胃俞穴 229

     

    白露

    白露物候 233 

    白露与健康 234 

    白露精神调摄:宜收敛神气,经营情感关系 234 

    白露起居:宜防秋燥、登高远望、腹式呼吸,不宜“露身” 236 

    白露饮食:多吃润燥滋阴之品 238 

    白露运动:不宜露身以防受寒 242 

    白露经络调摄:经渠穴、尺泽穴 243 

    秋分

    秋分物候 247 

    秋分与健康 248 

    秋分精神调摄:宜情绪乐观,总结规划 248 

    秋分起居:宜合理秋冻、团圆赏月、赏菊,不宜“背”“心”凉 251 

    秋分饮食:多吃温性润燥之品 253 

    秋分运动:补充水分、防过敏 256 

    秋分经络调摄:中府穴、肺俞穴 258 

    寒露

    寒露物候 263 

    寒露与健康 264

     

    寒露精神调摄:宜宣泄情绪,学会放下 264 

    寒露起居:宜小心凉燥、饮吉祥酒、滋润肌表,不宜憋夜尿 266 

    寒露饮食:多甘淡多滋润 268 

    寒露运动:运动中做好保暖 272 

    寒露经络调摄:手三里穴、大椎穴 273 

    霜降

    霜降物候 278 

    霜降与健康 279 

    霜降精神调摄:宜心境开阔,以消秋愁 279 

    霜降起居:宜饮红茶、赏枫叶、欢度重阳,不宜用暖风 282 

    霜降饮食:少生冷多健脾 285 

    霜降运动:备姜糖水袪寒 288 

    霜降经络调摄:太白穴、商丘穴 289 

    冬季养肾

    立冬

    立冬物候 295 

    立冬与健康 296 

    立冬精神调摄:宜保持低调,积蓄能量 296 

    立冬起居:宜保证睡眠、空气流通、足部保暖,不宜盲目补 299

     

    立冬饮食:多吃滋阴潜阳之品 301 

    立冬运动:保证空气湿度舒适 305 

    立冬经络调摄:肾俞穴、大椎穴 306 

    小雪

    小雪物候 310 

    小雪与健康 311 

    小雪精神调摄:宜提升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 311 

    小雪起居:宜穿衣得当、行日光浴、食腊肉糍粑,不宜室温高 314 

    小雪饮食:多吃温补益肾之品 316 

    小雪运动:注意路面湿滑 319 

    小雪经络调摄:太溪穴、关元穴 320 

    大雪

    大雪物候 325 

    大雪与健康 326 

    大雪精神调摄:宜自省与重建 326 

    大雪起居:宜雪中欢畅、防摔、保湿防燥,不宜和衣睡 329 

    大雪饮食:多吃益气补血之品 331 

    大雪运动:不宜出汗过多 335 

    大雪经络调摄:命门穴、照海穴、巨阙穴、劳宫穴 336

     

    冬至

    冬至物候 341 

    冬至与健康 342 

    冬至精神调摄:宜疗愈亲情关系 342 

    冬至起居:宜食饺子、饮冬酿酒、赏腊梅,不宜过食辛辣 345 

    冬至饮食:多滋补之品 347 

    冬至运动:防止拉伤、冻伤 350 

    冬至经络调摄:涌泉穴、少府穴 352 

    小寒

    小寒物候 355 

    小寒与健康 356 

    小寒精神调摄:宜破除执念,让内心充满温暖 356 

    小寒起居:宜戴口罩、行三九灸、食糯米饭,不宜靠墙睡 359 

    小寒饮食:少黏硬少生冷 361 

    小寒运动:保证身体能量充足 364 

    小寒经络调摄:脾俞穴、水分穴、命门穴 366 

    大寒

    大寒物候 370 

    大寒与健康 371

     

    大寒精神调摄:宜放松身心,控制情绪 371 

    大寒起居:宜赏冰灯、防冻伤、防血管病,不宜早晚外出 374 

    大寒饮食:多温热少燥热 376 

    大寒运动:不能过早脱去棉衣 379 

    大寒经络调摄:足底肺、脾、肾反射区 380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