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9787101155563中华书局
  • 正版
    • 作者: 张伯伟著著 | 张伯伟著编 | 张伯伟著译 | 张伯伟著绘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23-06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伯伟著著| 张伯伟著编| 张伯伟著译| 张伯伟著绘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23-06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13000
    • 页数:784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1155563
    • 版权提供:中华书局
    • 作者:张伯伟著
    • 著:张伯伟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28.00
    • ISBN:9787101155563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6
    • 页数:784
    • 外部编号:1299129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新版前言

    导言

    内篇

    章 以意逆志论

    节 从儒家人论看孟子“以意逆志”的提出

    第二节 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新检讨

    第三节 得意忘言与义疏之学——魏晋至唐代的古典解释

    第四节 宋代的儒学复兴与“以意逆志”法的发展

    第五节 集成期的清代

    第六节 “以意逆志”法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推源溯流论

    节 “推源溯流”法释名

    第二节 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形成——论“推源溯流”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古代文学目前的摹拟之风——论“推源溯流”法的文学背景

    第四节 “推源溯流”法的成立

    第五节 “推源溯流”法的类型

    第六节 “推源溯流”法的解剖

    第七节 “推源溯流”法的评价

    第三章 意象批评论

    节 “意象批评”法释名

    第二节 “意象批评”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意象批评”法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四节 “意象批评”法的评价

    外篇

    章 选本论

    节 选本的形成

    第二节 选本的发展

    第三节 选本的影响

    第二章 摘句论

    节 摘句的渊源

    第二节 “摘句褒贬”的形成

    第三节 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的分析

    第四节 摘句的独立与渗透

    第五节 摘句的评价

    第三章 诗格论

    节 “诗格”一词的范围、涵义及缘起

    第二节 从《文镜秘府论》看初、盛唐的诗格

    第三节 皎然《诗式》及其对晚唐至宋初诗格的影响

    第四节 晚唐至宋初的诗格及其特色

    第五节 宋代以后的诗格概观

    第四章 论诗诗论

    节 论诗诗的渊源及其成立

    第二节 禅学对宋代论诗诗的影响

    第三节 论诗诗的发展

    第五章 诗话论

    节 诗话产生背景之考察

    第二节 诗话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诗话的文化考察

    第四节 域外诗话总说

    第六章 评点论

    节 章句与评点

    第二节 与评点

    第三节 科举与评点

    第四节 评唱与评点

    后记

    附录一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附录二 “去耕种自己的园地”——关于回归文本和批评传统的思考

    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张伯伟,男,博士,1959年1月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研究。

    本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探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内在精神,外篇探讨其外在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整体把握与研究,一方面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另一方面也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并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中国诗学与域外汉籍研究双管齐下。 ?重显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隐而未彰的体系。 ?呈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完善而丰富的历史。 ?既有构建体系的雄心,也有爬梳史料的功力。 ?2002年版豆瓣评分9.4。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