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史记公孙策著9787511718556中央编译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公孙策著著 | 公孙策著编 | 公孙策著译 | 公孙策著绘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公孙策著著| 公孙策著编| 公孙策著译| 公孙策著绘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字数:200000
    • 页数:310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511718556
    • 版权提供: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公孙策著
    • 著:公孙策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3.00
    • ISBN:9787511718556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4-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01
    • 页数:310
    • 外部编号:815949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出版缘起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专文 从“中文经典100句”一窥中国文学的堂奥
    专文 一书多用人人受用
    专文 我不能忘记的《史记》阅读之旅
    代序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大风起兮云飞扬——本纪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其志不在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分我一杯羹
    养虎自遗患
    力拔山兮气盖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天命不可违
    人死不能复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世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知臣莫如君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内举不避亲
    唇亡则齿寒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德不在鼎
    同声相应,同恶相求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狡兔死,走烹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见毫毛而不见其睫
    不到黄泉不相见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国乱思良相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孺子可教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事兄如父,事嫂如母
    风萧萧兮易水寒——列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衣食足而知荣辱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以下驷对上驷
    遂成竖子之名
    在德不在险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卧不安席,食不甘味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鸡鸣狗盗之辈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怯于私斗,勇于公战
    睚眦之怨必报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忠臣不事二君
    鲁仲连排难解纷
    众人皆醉我独醒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天雨粟,马生角
    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制人而不制于人
    有之人,然后有之事——列传
    萧何追韩信
    置之死地而后生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期期以为不可
    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
    卑之无甚高论
    鄙人不知忌讳
    将门之下必有将类
    信巫不信医
    杀一人以谢天下
    郁郁不得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有之人,然后有之事
    一尺布,尚可缝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为治者不在多言
    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侠以武犯禁
    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老死不相往来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公孙策 资深新闻人,《商业周刊》“去梯言”专栏作者,当代知名历史评论家。另著有《惹是生非》、《见血封喉》、《公孙策说唐诗故事》、《公孙策说名句故事》等。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名句的诞生
    召公曰:“防1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4之使导5,为民者宣6之使言。”——周本纪完全读懂名句1防:在这里是治理而非提防的意思。
    2壅:堵塞不通。
    3溃:指大水冲破堤岸,四处奔流。
    4决:指疏通水道。
    5导:疏导。
    6宣:宣泄,表达。
    昭公说:“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渠道若是堵塞不通,让大水冲破了堤岸,必定会给众人带来灾害。民意也是如此。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水道,引导水流,治理人民的人要疏通管道,让人民能够发言表达意见。”名句的故事周厉王暴虐且,国人有很多怨言,厉王不高兴,就派一位卫国的巫者负责监视诋毁他的人,凡被检举者就杀掉。于是批评的人少了,但四方不服,诸侯不再入朝,厉王却更加紧控制言论,造成国人不敢互相谈话,走在路上只敢以目示意。厉王为此沾沾自喜,对辅政大臣召公说:“我已经消弭杂音了,现在没有人敢再批评我的施政。”召公说:“那只是堵住批评者的嘴巴而已啊!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水如果壅塞而溃决,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民意也一样。所以,治水要疏导让它流畅,治民要让言论有宣泄的空间。……人民心中有意见而发出声音,其中有好的就采纳施行,如果塞住人民的嘴巴,还有多少人会心向着天子呢?”厉王听不进这番话,于是国内没人敢出声批评。
    三年后,叛乱四起,厉王出国逃亡,由召公与周公执政,号称“共和”,十四年后,厉王死在国外,召公与周公还政于太子周宣王。
    历久弥新说名句自大禹治水以后,疏导重于筑堤防已成为至理,自周召公以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成为至理名言。春秋时,郑国的知识分子经常聚集在乡校评论时政,有人建议执政大夫子产废掉乡校,子产说:“干吗废乡校?那些意见当中,人们喜欢的我就施行,人们不喜欢的我就改正,他们好似我的老师啊!何必废
    掉它呢?我只听说尽忠为善可以减少怨谤,没听说过威权可以防绝怨言,好比治理河川,若堤防溃决,必定造成重大伤害,想救都来不及,不如开个小口使它流通,更不如我听到批评后对症下药。”后世能体会这句名言的明君贤相固然不乏,但是闻过则怒、钳制言论的昏君权臣更不在少,国之兴衰就在这个“防”字的体认上了。
    名句可以这样用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暴雨造成了水患,而主管机关或主事首长却不接受舆论的批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问他:“防治水患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利用天灾来要求舆论停止批评,难道不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吗?”P3-5

    公孙策编著的这本《史记(国学)》精选《史记》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