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郭立安978712862化学工业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郭立安著 | 郭立安编 | 郭立安译 | 郭立安绘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立安著| 郭立安编| 郭立安译| 郭立安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2-01
    • 版次:第3版
    • 字数:624
    • 页数:390
    • 开本:16开
    • ISBN:9787122363862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郭立安
    • 著:郭立安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158.00
    • ISBN:9787122363862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2-01
    • 页数:390
    • 外部编号:10078718
    • 版次:第3版
    • 成品尺寸:暂无

    篇生物反应器及大规模细胞培养001 章生物反应器002 1.1概述002 1.1.1生物反应器的定义002 1.1.2生物反应器的分类方法003 1.2生物反应器的类型004 1.2.1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005 1.2.2固定床生物反应器008 1..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009 1.2.4气升式生物反应器009 1.2.5一次物反应器010 1.2.6光生物反应器011 1.3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放大012 1.3.1生物反应器的放大012 1.3.2生物反应器的规模缩小015 1.4生物反应器内流体混合与物质传递017 1.4.1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剪切力及流体混合017 1.4.2生物反应器内的气液传质018 参考文献0 第2章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025 2.1动物细胞培养概述025 2.1.1发展历程025 2.1.2工业化应用026 2.2影响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关键因素及培养基组成030 2.2.1动物细胞培养基成分及作用030 2.2.2常用培养基设计033 2..国内外无血清培养基的工业化情况033 2.2.4营养物质与代谢副产物间的关系034 2.2.5培养环境因素036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常用方法038 2.4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操作方式041 2.4.1分批培养041 2.4.2流加培养043 2.4.3半连续培养047 2.4.4连续培养048 2.4.5灌注培养048 2.4.6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用生物反应器简介056 参考文献057 第3章植物细胞培养技术060 3.1概述060 3.1.1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060 3.1.2植物细胞培养特061 3.1.3发展前景061 3.2植物细胞培养方法06 .2.1植物细胞悬浮培养06 .2.2植物细胞固定化培养067 3.3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069 3.3.1基本程序070 3.3.2影响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因素071 3.3.3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的途径073 3.4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重组蛋白质076 3.4.1宿主细胞076 3.4.2基本程序078 3.4.3提升重组蛋白质产量的措施079 参考文献080 第4章微生物发酵技术082 4.1微生物发酵技术历史及应用082 4.1.1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历史082 4.1.2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084 4.2微生物发酵工程085 4.2.1育种085 4.2.2菌种增殖及培养条件的选择087 4..发酵方法087 4.3基因重组微生物培养技术08.3.1概述08.3.2基因工程菌的培养091 4.3.3工程菌的稳定095 4.3.4代谢副产物096 4.3.5高密度培养097 4.3.6培养过程的模拟099 参考文献102 第2篇目标产物的分离与纯化105 第5章细胞破碎、固液分离及原核表达蛋白质的复技术106 5.1概述106 5.2细胞破碎106 5.2.1细胞破碎方法及机理107 5.2.2细胞破碎技术109 5.3固液分离115 5.3.1离心分离116 5.3.2双水相萃取117 5.3.3泡沫分离法119 5.3.4扩张床吸附技术121 5.4变蛋白质复技术124 5.4.1包含体125 5.4.2蛋白质复126 5.5蛋白质折叠液相色谱法130 5.5.1凝胶排阻色谱法131 5.5.2离子交换色谱法133 5.5.3亲和色谱法133 5.5.4疏水相互作用色谱134 5.5.5各种色谱复方法比较136 参考文献137 第6章膜分离技术及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40 6.1概述140 6.1.1膜分离原理140 6.1.2膜分离技术特点140 6.1.3膜的种类141 6.2膜分离技术类型与膜材料143 6.2.1膜分离技术类型143 6.2.2膜组件145 6.3浓差极化与膜污染及清洗方法146 6.3.1膜污染与浓差极化146 6.3.2影响膜污染的因素148 6.3.3膜污染控制149 6.3.4清洗方法151 6.4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53 参考文献157 第7章生物大分子色谱分离与纯化159 7.1基本理论159 7.1.1计量置换理论160 7.1.2短柱理论162 7.2装置和操作技术167 7.3色谱条件及色谱纯化工艺化168 7.4色谱饼170 参考文献173 第8章无机基质高效色谱填料175 8.1概述175 8.2无机基质色谱填料176 8.2.1常见无机基质176 8.2.2无机基质的填料结构178 8..硅胶表面修饰和功能化179 8.3无机基质正相色谱填料182 8.3.1正相色谱填料种类与质12 8.3.2常见正相色谱填料183 8.3.3正相硅胶应用案例184 8.4无机基质反相色谱填料184 8.4.1反相色谱填料种类与质14 8.4.2常见反相色谱填料185 8.4.3反相硅胶应用案例186 8.5无机基质亲水作用色谱填料187 8.5.1亲水作用色谱填料的种类与质18 8.5.2常见的亲水作用色谱填料188 8.6无机基质离子交换色谱填料189 8.6.1离子交换色谱填料的种类与质19 8.6.2以硅胶为基质的离子交换色谱填料的制备190 8.7无机基质手色谱填料190 8.7.1手色谱填料种类与能191 8.7.2常见以硅胶为基质的手色谱填料192 8.7.3硅胶基质手色谱填料应用案例193 8.8无机基质体积排阻色谱填料193 8.8.1体积排阻色谱填料种类与能194 8.8.2常见以硅胶为基质的体积排阻色谱填料195 8.9无机基质色谱填料研发新进展195 参考文献197 第9章有机聚合物基质色谱填料199 9.1概述199 9.2聚合物基质反相色谱填料200 9.2.1聚合物反相色谱常用基质201 9.2.2聚合物反相色谱填料与硅胶反相色谱填料的互补203 9.3聚合物基质离子交换色谱填料205 9.3.1聚合物离子交换色谱常用基质206 9.3.2聚合物离子交换色谱介质应用209.聚合物基质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填料209..1常用聚合物疏水作用色谱填料介绍209..2疏水色谱技术的应用211 9.5聚合物基质亲和色谱填料211 9.5.1常见聚合物基质亲和色谱填料212 9.5.2聚合物基质亲和色谱填料与传统糖类基质亲和色谱填料对比214 9.6聚合物基质色谱填料能评216 9.6.1填料理化质的表征216 9.6.2色谱填料能的表征216 参考文献217 0章排阻色谱219 10.1概述219 10.1.1排阻色谱发展历史219 10.1.2排阻色谱分离原理219 10.2多糖基质排阻色谱介质及使用方法222 10.2.1排阻色谱介质2 10.2.2排阻色谱介质选择依据229 10.3排阻色谱在生物工程产品纯化中应用0 10.3.1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0 10.3.2蛋白质分子量测定4 10.3.3蛋白质复5 10.3.4浓缩蛋白质溶液 10.3.5测定蛋白质构象转化点 参考文献 1章离子交换色谱240 11.1概述240 11.2蛋白质样品的离子交换作用241 11.2.1溶液中蛋白质带电状况241 11.2.2离子交换过程243 11..离子交换色谱的蛋白质保留机理246 11.3离子交换色谱介质结构及种类247 11.3.1离子交换色谱介质结构247 11.3.2离子交换色谱介质分类248 11.3.3常见离子交换介质产品249 11.4离子交换色谱使用条件选择250 11.4.1离子交换介质种类选择250 11.4.2柱子选择252 11.4.3流动相选择253 11.4.4洗脱模式257 11.4.5流速、检测波长及操作温度选择258 11.4.6流动相样品处理和上样量258 11.4.7使用步骤258 11.5离子交换色谱在生物工程纯化中的应用261 11.5.1单克隆抗体纯化261 11.5.2去除内毒素261 11.5.3血管抑素3A工程蛋白柱复与纯化262 11.5.4蔗糖酶不同离子交换介质纯化263 11.5.5兽用疫苗纯化264 11.5.6基因重组人血红蛋白纯化266 11.5.7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纯化266 参考文献268 2章亲和色谱269 12.1概述269 12.1.1亲和色谱发展历程269 12.1.2亲和色谱特点270 12.2亲和色谱分离原理及操作270 12.2.1分离原理270 12.2.2基本操作步骤271 1.亲和色谱介质组成、分类及影响分离因素273 1..1亲和色谱介质组成273 1..2亲和色谱分类276 1..影响亲和色谱分离的因素278 12.4亲和色谱在生物大分子纯化中的应用279 12.4.1蛋白质A/G为亲和配体的抗体纯化279 12.4.2单克隆抗体作为亲和配体纯化蛋白质282 12.4.3金属螯合亲和色谱纯化重组蛋白质282 12.4.4染料亲和色谱纯化蛋白质284 12.4.5新型亲和色谱纯化技术284 12.4.6亲和色谱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86 参考文献287 3章疏水作用色谱和反相色谱289 13.1疏水色谱概述289 13.1.1基本原理289 13.1.2作用机理291 13.2疏水色谱介质组成及分离条件选择292 13.2.1介质基本组成292 13.2.2常用介质292 13..分离蛋白质时的条件选择293 13.2.4操作过程297 13.3反相色谱概述299 13.3.1蛋白质在反相色谱中的作用机理299 13.3.2反相色谱分离条件选择300 13.4疏水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异同303 13.4.1疏水色谱与反相色谱分离机理相同303 13.4.2疏水色谱与反相色谱介质配体303 13.4.3疏水色谱与反相色谱流动相组成与洗脱能力比较303 13.4.4温度影响303 13.4.5疏水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应用304 13.5疏水色谱及反相色谱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305 13.5.1疏水色谱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305 13.5.2反相色谱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309 参考文献311 4章制备色谱及工艺优化313 14.1概论313 14.1.1制备色谱的定义313 14.1.2蛋白质制备色谱纯化工艺现状313 14.1.3制备色谱与传统分析色谱异同314 14.2制备色谱评估参数315 14.2.1负载量315 14.2.2评估参数316 14.3制备色谱纯化条件建立316 14.3.1色谱技术之间相容选择原则317 14.3.2纯化条件建立311.4蛋白质色谱纯化的工艺优化324 14.4.1色谱纯化工艺建立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24 14.4.2蛋白质纯化基本工艺流程325 14.5制备色谱在蛋白质纯化方面的应用327 14.5.1血液制品纯化327 14.5.2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纯化321.5.3胰岛素纯化330 14.5.4疫苗纯化331 14.5.5单克隆抗体药物纯化332 参考文献332 第3篇目标产物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334 5章电泳技术335 15.1薄层电泳335 15.1.1薄层电泳原理335 15.1.2薄层电泳应用335 15.2凝胶电泳336 15.2.1凝胶电泳原理336 15.2.2凝胶电泳应用337 15..二维凝胶电泳341 15.3毛细管电泳344 15.3.1毛细管电泳原理345 15.3.2毛细管电泳分类345 15.3.3毛细管电泳应用346 15.4自由流电泳347 15.4.1载体自由流电泳347 15.4.2无载体自由流电泳348 15.4.3自由流电泳应用349 参考文献350 6章生物质谱技术351 16.1生物质谱原理351 16.2生物质谱技术应用351 16.2.1蛋白质定分析351 16.2.2蛋白质鉴定方法353 16..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方法360 16.2.4蛋白质糖基化分析方法361 16.2.5蛋白质定量分析364 参考文献368 7章蛋白质产品分析技术370 17.1蛋白质含量测定370 17.1.1紫外吸收法370 17.1.2考马斯亮蓝法371 17.1.3双缩脲法371 17.1.4福林酚试剂法372 17.1.5二辛可宁酸法373 17.2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肽谱、二硫键及纯度分析374 17.2.1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374 17.2.2蛋白质肽谱分析375 17..蛋白质二硫键分析376 17.2.4蛋白质纯度分析377 17.3生物药品中的痕量杂质检测技术377 17.3.1生物药品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377 17.3.2生物技术产品中痕量无机杂质分析检测技术379 17.3.3生物技术产品中痕量有机杂质分析检测技术381 17.4生物技术产品中大分子杂质检测技术384 17.4.1痕量DNA残留检测技术384 17.4.2生物药物中蛋白质类杂质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386 17.4.3生物制品生物安全检查389 参考文献389

    郭立安,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先后承担“十二五”生物技术战略新兴产业专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科技支撑、科技攻关、自然科学重点以及军队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60多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40余篇,多次获得省、市、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主要研究分离介质技术,成功实现了分离介质的规模化生产。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初版出版于1993年,二版出版于2002年,发行至今被国内许多院校选做教材,也是相关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参考读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工程相关的下游技术有了巨大发展,这些新的技术亟待补充到书中, 第三版聘请了国内多年在一线从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教学、研究及产业化的中青年科学家编写。内容结构与前两版基本一致,分为三篇。篇是生物反应器及大规模细胞培养。第二篇是目标产物的分离与纯化。第三篇是目标产品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新版尽可能多地列举了国内科研工作者的文献,并将国内产业化成果介绍给读者,希望能够对我国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工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书可作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发酵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和教材,也可供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参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