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图书]父母爱对了 孩子才you秀 30个家教关键点家庭教育智慧长孩子成长家庭教育中国人的规矩 家风家训家教礼仪书亲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 ISBN:9782290775967
    • 版权提供:广东旅游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近二三十年,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全力以赴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按正常的逻辑,如果父母努力地真爱孩子,孩子应该越来越好才对。那为什么很多孩子在父母全力以赴的爱中却毛病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大?

    是教育理念出了问题,还是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父母爱对了 孩子才优秀》一书是集作者17年家庭教育研究的精心之作,用30组关键词语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和正确方向。父母只有爱的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孩子才会变得优秀。本书立足家庭教育,其实是在讲关于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教育之路正确了,孩子才会走在正确的成长之路上。


    作者简介

    郑委

    * 著名教育学者

    * “爱与幸福”家庭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核心研发人

    * 中国家长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 颐和生命成长学校、颐和公社创始人

    * 个人标签:教育工匠

    郑委老师是中央电视台常年特聘家庭教育专家,近10年来,他在全国各地演讲2000多场,开展“智慧家长训练营”等各项课程及活动300余期;曾出版多种家庭教育图书,长居畅销榜首;与图书配套的同名音像教材在全国60多家电视台竞相播出,全国近百家知名媒体都报道过郑委老师的事迹。

    郑委老师创立的“爱与幸福”理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遵循“听得懂,可操作,有效果,有出处”的12字方针,经过17年的广泛实践,有效帮助个人生命成长、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孩子优秀,引领数以万计的中国困境家庭走向正常,正常家庭走向幸福,幸福家庭走向美好,美好家庭走向高尚。




     

    目 录

    第一章  智慧父母:改变观念是前提

    真爱和真的爱:只有父母有真爱能力和水平,爱才有意义

    水平和能力:能力不等于水平,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教育好孩子

    规矩和规则:立规矩是立人,而不是约束人

    原则和要求:教育孩子,父母真有了原则也就不需要要求了,教育孩子就怕只有要求没有原则

    负全责和全负责:父母“全负责”却没有“负全责”,导致孩子不负责也不会“负全责”

    悦纳、接纳和纵容、放任:要接纳,也要正确的处理问题

    宠爱和溺爱:真正的宠爱,内心充满爱和信,能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和暖暖的感觉

    关心和照顾:照顾是物质层面的,关心是心灵层面的

    奉献和付出:付出不求回报才是奉献

    真好和最好:为什么要做到真好,而不是最好


    第二章  优秀孩子:有德有责自然香

    优秀和成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善和好:不要追求好,要追求善,善是不断完善的意思

    美好和漂亮:在美好的基础上漂亮

    勤奋和努力:从努力到勤奋,就是从“要”和“怕”的痛苦人生到“爱”和“信”的喜悦人生

    理想和目标:目标不是理想,理想是利他的,没有目标的理想那是梦想

    自信和自负:真正自信的人绝不会自以为是

    真实和任性:真实不是任性,不要错把发泄“情绪”当真实

    上进和执着:不要再只引导孩子们努力获得结果了,这不是上进,而是痛苦的执着

    兄弟姐妹和哥们闺蜜:是志同道合还是吃喝玩乐,是相互促进还是抱团取暖


    第三章  家的味道:知行合一才有效

    家和庭:很多人没有“家”,只有“庭”

    仪式感和形式化:仪式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用心去感受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力量

    报恩、反哺和回报:真孝是对父母进行报恩,是反哺,而不只是回报

    爱和情:爱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两个人的纠缠

    情感和情绪:动物没有情感,人才有


    第四章   生命成长:要改变的永远是自己

    知道和知到:家长总是“知到”太多,却“知道”太少

    教育和教学:您,是做一个给孩子提供教学环境的父母,还是做一个懂教育的父母呢

    规律和逻辑:系统比学习更重要,文化比知识更重要

    快和急:教育可以快但绝不能急

    智慧和聪明:父母“笨”一点可能更加有智慧

    解决问题和问题:解决问题和问题,两者有关联吗


     

    前 言

     


    很多家长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我父母从小到大都不管我,但我现在很不错。我这么努力管我的孩子,他怎么还这么多问题,怎么这么不听话?现在做父母真难啊!”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我从1996年开始进入教育行业。2006年,我提出了爱与幸福理论,并不断地打磨、完善、践行、传播,到现在也有17年了。在此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接触了大量的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我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父母是不懂教育,“不负责任”;

    一类父母是很懂教育,特负责任;

    一类父母是不懂教育,特负责任。


    第一类,不懂教育、“不负责任”的父母。我将“不负责任”加了引号,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家庭。


    我小时候,家里有兄弟姐妹三人,我的父母下班回家并不在意我们,而是在意他们的父母。他们回家先问爷爷奶奶吃了、喝了没有,睡觉前给他们倒洗脚水,总之一切以爷爷奶奶为中心。他们挣的钱也不多,没给我们好吃好穿,家务都是分派我们三个孩子去做。另外,早上

    起床、写作业,他们也不管,都是我们三个互相督促。


    看起来,我的父母不怎么关爱孩子,对孩子很不负责任是吧,但是他们却负了最重要的责任。我们三个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长大了要孝顺他们;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承担了很多事情,有了担当,学会了负责任。现在我们三个各方面也都很好。


    第二类,很懂教育、特负责任的父母。这种父母也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


    第三类,不懂教育、特负责任的父母。这类父母最可怕,但是数量却特别庞大。这类父母十分在意孩子,觉得自己特别爱孩子,满足孩子各种物质需求,盯着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让孩子只管学习,不管其他。他们想当然地用自以为正确的个人经验教育孩子,但是他们所使用的可能是并不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并不正确的“文化”和“智慧”。孩子在他们的这种教育方式下出现了很多问题。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是上面三类家长中的哪一类呢?


    你的父母可能是第一类,他们不懂教育,也不怎么管你,对你“不负责任”,但是你却成长得很不错。


    你是不是第三类,不懂教育、特负责任的那种家长?你对孩子爱错了,你不是在真爱你的孩子,所以孩子出现了很多问题。正如卢梭所言:“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孟子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真正优秀的贤者君子,因为自己明白,所以帮助别人明白;因为自己懂得,所以帮助别人懂得。我懂教育,我再去教育别人;我知道爱是什么,我再去爱别人。


    但现在很多父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什么都不懂,用自以为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天天围着孩子转,并要求他昭昭。一个昏昏的人,想让孩子变得昭昭,有多大可能?


    我们现在物质条件很丰富,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否还很匮乏?我们追求物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追求精神的速度。很多人的人生目标是物欲,是找到好工作,有一份好收入,买一所大房子,每天衣食无忧地生活。我们还把物欲包装成了理想和目标,自己骗自己。


    我们能骗过其他人,也能骗过自己,但是我们骗不过孩子。如果你的内在是一个功利的人,是一个物质的人,是一个虚荣的人,是一个拜金的人,你的孩子在自己家里就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所需的基本能量和精神食粮。


    当你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当你的孩子不让你省心和顺心的时候,当你的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要想一想,你是否是“昏昏”的,你是否是一个不懂教育、特负责任的家长?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

    教育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走的是否为正确的人生道路,用的是否为正确的教育之道,是不是真的会爱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独辟蹊径,选择三十组关键词语来为大家讲述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因为人会想当然,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和成长经验,会让他自以为是。


    如果确定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不会爱,你是先让自己学会教育,学会爱,还是按原有的方法教育孩子?


    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爱与幸福”做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做人的教育。我们看似在做家庭教育,实际上教育的是成人。我们把家长拉到正确的教育之路上,孩子自然也就在正道上。只有父母真正懂得幸福、优秀和成功是什么,而且自己在亲历着不断走向成功、优秀和幸福的人生道路,才有资格教育孩子幸福、优秀和成功。


    我们也希望,爱与幸福的种子能种在父母的心里,并让孩子在爱与幸福的氛围里面被滋养,最终让每个人都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在线试读

    真爱和真的爱


    我特别想问父母们一个问题:“你们爱孩子吗?”


    我相信父母们的答案一定会是:“当然是真的爱孩子!”


    “真的吗?”


    “真的吗?”


    “真的吗?”


    请连续问自己几次,你有没有多了些不确定?


    当你全力以赴地对孩子好,对爱人好,对父母好,换来的却不是对方发自内心地喜爱你,甚至会让对方“烦厌怨恨”你时,你就要好好思考:我的爱是不是出了问题?


    如果父母能把“爱”从自己的字典里暂时拿走,把“喜欢”和“信任”这两个词郑重地拿出来,不再打着爱的旗号做任何事,而是先认认真真地跟孩子互动起来,把相互喜欢、相互信任当作经营亲子关系的核心目标,可能再谈爱的话题就不会那么辛苦、那么沉重了。如果你不喜欢孩子,孩子也不喜欢你;你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不信任你,那你的爱也会让孩子感觉特别不舒服,甚至特别沉重,你的爱可能会伤害到他,当然也往往会伤害到你自己。


    中国的父母,不缺“真的爱”,而缺爱的智慧和爱的水平。不是“真的爱”出了问题,是“真爱”出了问题。


    真的爱≠真爱


    近二三十年,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父母都更全力以赴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按正常的逻辑,如果父母努力地爱孩子,孩子应该越来越好才对,为什么他们反而毛病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大呢?


    我想,父母一定要先分清楚真的爱和真爱的区别,这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你成为一个有智慧和有水平的优秀家长的敲门砖。


    让我们来看看真的爱和真爱有什么不同。


    真的爱:无比努力地对孩子好,不管孩子是否需要或者使用的方式孩子是否能接受,就像一个非常用心非常努力的医生,在医术不精湛的情况下,仍全力以赴地给病人治病一般。


    真爱:无条件、充满智慧、按照真理和规律给对方想要的,就像一个充满慈悲并具备精湛医术的医生给病人治疗一样。


    “真的爱”是父母的本心,是父母最本能、最自然、最赤诚的情感,可是这份浓烈赤诚的情感还需要“智慧”,需要“水平”,需要“能力”去展现出来,才能成为“真爱”。


    案例:


    假如我是医生,你是病人。你找我看病,我判断你的病是急性的,必须做手术,然后告诉你我是一个特别好的医生,可以全力以赴给你做手术,而且会特别用心、特别温柔,尽可能满足你的需求。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医生真好,然后答应做手术。等你躺在手术台上后,我对你说:“你放心,我会认真,我会全力以赴,你躺着就好了。我虽然医术不够精湛,但我有这份心,我是充满善意的,是对你好。”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不会害怕?

    我想,正常的人都会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换医生,二是换医院。

    其实,很多孩子就生活在这样“没有医术还努力给孩子治病”的“庸医”家庭里。“庸医”父母们从来都执着在“我真的爱孩子”的观念和习惯里,却几乎不去思考“我是否真爱孩子”。孩子在家里的感觉和经历就是,有一群并不知道应该怎么爱他的人全力以赴地爱着他,父母

    就像用心却医术不精的医生一样,每天拿着手术刀,也不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看他这里没做好割一刀,那里没做好割一刀,写作业慢了割两刀,没礼貌割三刀……天天给他做手术。孩子转不了院,也换不了医生,只能在真的爱而不懂真爱的环境当中任由父母处置。直到孩子问题越来越多,生活热情越来越少,或者表现得越来越不好的时候,父母会对他说一句话:我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会这样?甚至还有些父母会情绪化地说出: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东西!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难道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受到错误教育的儿童,比没有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这是卢梭先生说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不会爱,还努力爱,带给孩子的往往是伤害,甚至是虐待。


    小贴士:真爱中成长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在懂得真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内心会升腾起两个特别重要的感受。一是荣誉感。我的家特别好,我因为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幸运和自豪,我不能给家里抹黑,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也放不过自己。二是责任感。爸爸妈妈都爱我,我也很爱这个家,我要做我力所能及让家更好的事情,尤其是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反哺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


    一个孩子很有荣誉感,很有责任感,他会差吗?他不仅不会差,还会越来越好。家里要先有爱。如果孩子满身问题和毛病,我相信他在家里面没有感受到“真爱”,他感受到的都是父母既执着又一厢情愿的“真的爱”。




    真爱是无条件的


    很多父母会感觉,本来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出三种状态:


    第一种,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无所谓了。因为你强势,我说什么你也听不到,那我听你的,你说了算。这种孩子最终可能失去自我,成为提线木偶。


    第二种,你说什么,我就跟你对着干。这种孩子有很严重的叛逆心理。


    第三种,你说话,我闭嘴,我不理你,我沉默。这种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变得麻木,变得对一切无感。


    于是,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和孩子沟通。比如,有一个家庭,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在想了很多方式与孩子沟通无果后,就用了写信的办法,写了很多信放在孩子桌上,但是孩子从来不看。


    父母很委屈,觉得自己如此爱孩子,费尽心思为孩子考虑,考虑到他处在青春期,很多话不想当面说,多尊重他啊,可是孩子不领情。


    父母却没有想过,自己虽然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想了解孩子的各种想法,其实表达的都是:我都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还这样?或者你应该那样!


    这样的父母,不是妈妈,不是爸爸,不是真爱孩子的人,而是商人。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我全力以赴对你,我给了你这么多东西,你为什么不给我一点东西?”


    “你要给我听话,给我努力学习,给我认真写作业,给我优秀,给我有出息。”


    “我不要你的钱,我不要你以后赡养我,但是我要你学习好,有出息,有礼貌。”


    这些想法的背后就是:我如此付出,你得给我回报些什么,本质上是交换,并不是真爱孩子。


    因为真爱是无条件的。什么叫无条件?


    无条件是,你对他好,不附加任何条件。


    很多父母说,我没向孩子要什么啊。我要孩子好好学习有出息,难道错了吗?我要孩子理解父母、孝顺父母,难道错了吗?


    当然错了。


    这样的父母不要孩子挣的钱,不要孩子赡养他们,看起来很好,很无所求,其实他们只是在物质层面上“不要”而已。他们在要精神层面的东西:理解我、孝顺我、有出息、学习好、有礼貌……这些都是用钱买不来的东西。能用钱买到的,往往还简单一些,用钱买不到的,往往更难做到。


    所以,当孩子在有条件的爱下长大,并没有那种被无条件爱过的情感体验,而总是面临交换时,他可能也只会用物质回报父母,花钱买孝顺,例如:给你买洗脚盆,买车买房,但是你想要的情感的流动、心与心交流的美好,他全都不会,因为他体验过的美好的情感实在太少了。


    当孩子处在青春期时,如果父母能用心去感受一下孩子在听到“我都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会这样”的话时的心理活动,再去想想“我有没有真爱孩子”,然后反思孩子所谓的“青春叛逆”其实是因为缺失父母的真爱,从而去学习真爱,补足孩子缺失的部分,孩子就能越来越好。


    真爱是一种感受


    有家长问,既然真的爱和真爱如此不同,那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行为出现了什么状况,可以让我们判断自己是真的爱而不是真爱呢?


    其实,爱不是科学,它是文化,没有标准,只有感受。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温暖,他就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感受到力量,他就能战胜困难和挫折。爱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并没有标准。


    如果非要列出标准,首先,不是父母想怎么爱就怎么爱,而是要让自己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同时给予孩子温暖和力量。其次,只要孩子不喜欢你、不信任你,你就可以确定你是真的爱而不是真爱。因为只要你真正爱一个人,又爱对了,他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信任你。当你信任一个人的时候,他说什么你都愿意听;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他夸奖你你都觉得很烦。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也会面临社会给的压力: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别人眼里孩子表现的好坏,等等。这个时候,有的父母常常会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比如当老师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父母就会有压力,回去跟孩子说,老师说他上课不认真听讲,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会认为老师向父母告状,老师不好。


    父母能不能把压力转化为温暖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呢?如果老师说孩子缺点的时候,父母能多问一句:“我回去就跟他沟通,那他在学校有没有表现好的地方呢?”老师说:“有,爱劳动。”


    这时父母从老师这里得到了两方面的信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


    回家之后,父母跟孩子说:“老师今天找我了。”孩子会问:“怎么了?”父母说:“老师说你在学校很热爱劳动,同学很喜欢你。老师还说,如果你上课还能认真听讲,就更好了。”通常第二天,孩子就会认真听讲。因为,第一,你没批评他,你认同了他;第二,他知道老师认同他;第三,一个人被认同的时候,愿意直面自己的缺点,一个人被否定的时候,是不会面对自己的缺点的,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承认自己的缺点。


    很多父母缺乏智慧,把社会的很多压力带给了孩子,并没有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这种父母给孩子的爱不是真爱。


    真爱需要系统学习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有两个孩子,哥哥上二年级,妹妹两岁。她现在看妹妹一点都不觉得焦虑,觉得她特别可爱,但是一看哥哥就总是一肚子火,她会对哥哥的作业有要求,因为学校给了这些压力。


    我问她:“是不是哥哥小的时候,你也一点都不焦虑?你女儿到了哥哥这个年龄,你也会看到她就很烦躁的。”


    妈妈笑了:“可能我对她没那么多要求。”


    我回答:“不是没要求,是没什么可要求的。如果上了学,有很多作业,多了很多事情,你就对她有了要求。所以你并不是爱妹妹,也并不是不爱哥哥,你就是不会爱。”


    我们学习的对象往往是我们的父母、老师,我们在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用学校老师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孩子。“我认为应该这样”“我认为应该那样”“我认为他应该怎么样”“我认为教育应该那样”……当你说出这样的话时,你应该想想,你认为的对不对。父母如果想系统地学习如何真爱孩子,首先需要战胜自己脑子里根深蒂固认为正确却并不正确的观念。


    一个孩子遇到了不会爱的父母,就像一个病人遇到了一个没有医术的医生,非但病治不好,可能越来越严重,拖延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不堪设想。


    父母只有有真爱能力和水平,爱才有意义。如果父母没有真爱的能力和水平的话,我建议他们离孩子“远”一点,孩子天性中的那些善和美也有可能支撑着他们迎来美好的人生。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