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京腔话京剧(城北说戏3)9787542639639上海三联
    • 作者: 徐城北著 | 徐城北编 | 徐城北译 | 徐城北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徐城北著| 徐城北编| 徐城北译| 徐城北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页数:287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2639639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出版社
    • 作者:徐城北
    • 著:徐城北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8.00
    • ISBN:9787542639639
    • 出版社:上海三联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3-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3-01-01
    • 页数:287
    • 外部编号:245345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自序
    部 远看梅兰芳
    第二部分 电视品戏斋
    作者献言
    一、当一把电视人
    二、三个转换
    三、关于电视职能
    四、要有自己的班底
    五、导演的脑子
    六、原始创新
    七、文皮武骨
    八、南北合
    九、过瘾
    十、戴着镣铐跳舞
    十一、七步诗
    十二、瞎子的眼神
    十三、襄阳市场
    十四、真迹的价值
    十五、自制“音配像”
    第三部分 京剧的门槛
    作者献言
    一、脸谱
    二、舞台
    三、手法
    四、流派
    五、剧目
    六、人物
    七、韵味
    八、传承
    第四部分 名伶名戏
    作者献言
    一、梅兰芳(上)
    二、梅兰芳(下)
    三、周信芳(上)
    四、周信芳(下)
    五、谭鑫培
    六、程砚秋
    七、马连良
    八、裘盛戎
    九、张君秋
    十、俞振飞
    十一、李少春
    十二、盖叫天
    后记

    徐城北,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京剧文化和京城文化,因其母亲彭子冈曾是《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往来之间多是文化名人,聆听受教之下,有关历史、有关文化、有关掌故亦了然于心。下诸笔端,引人入胜,意味悠长。著有《老北京:帝都遗韵》《老北京:巷陌民风》《老北京:变奏前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京剧闲闲说》《京剧与中国文化》等书。

    2001年的年底,上海的东方电视台传来消息:邀请我主讲《品戏斋夜话》栏目,每周一次,连续做一年。记得是在1999,我在天津也做过相同的栏目,同样是一年。但那是小打小闹,每次都是我的独白——说一个梨园深处的小景观,然后提升到文化层面,收回到梨园做结。早晨乘长途汽车去天津,午饭后一口气说几个小段儿,然后转身回北京,等到家刚好华灯初上,刚好吃晚饭。如去海,每两月跑一趟,要花十来天做好八期,做得比天津时复杂。
    “这么做,值吗?”这是曾经久久盘旋在我内心的问题。我算了一笔账:自己三十七岁由外地调回北京,一口气在中国京剧院干了十五年。应该说,这十五年让我受益匪浅。我把我的心得写成了好几十本书。从质上讲,我是逡巡在口头文化和印刷文化这两种“样式”当中,我把从老艺人和老文化人处听来的东西,力求碰撞与转换,写成好看、好玩又多少有些思想启迪的节目。从内容上说,我已不是单纯说京剧了,有时旁及到老字号,并注意提升到京城文化的云层去俯瞰京剧。六十岁的人,出版了近六十本书,按说也可以“歇歇了”,但我一直忘不了曾经居住过的三不老胡同,忘不了曾经读到的那篇谈人类《三种文化样式(口头文化、印刷文化、电视文化)》的文章。昔日,我曾经在前两种文化中穿行;现在,能否再进入一下第三种文化呢?在这上头,我还是比较自觉的,我应该和电视导演事先磨合,正好把以往“写”出来的东西,想办法给“说”(甚至是“演”)出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挑战,我要变换以往的表达方式,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塑造新的自己。
    我仔细想了想,这样做是值得的。不管结果怎样,先试一年再说。如果“还行”的话,2003我就力争换到一个新的领域——比如分别与苏州和杭州的电视台合作,谈一年的苏杭文化!这些年我没少去苏杭,已经有了些故事与感情上的积累,不妨面对苏州谈杭州,面对杭州谈苏州;还可以把苏杭视为一个整体,把苏杭和西文化(我在新疆待过八年,并于近年两次回访新疆)做一番对比。我畅想了不少,但需及时打住。要把以往对苏杭的印象“归一归总”,再尝试给予“分集”去表现。我曾和两地联系,也有些成果,但后来一算时间,距离2008没几年,距离我要出版《新北京五重奏》的时间更近,所以我不能走得太“远”,于是就把这一笔“收”了回来。
    想自己的过多,还得想想人家东方电视台。上海圈子里的人这样介绍说:“(人家)刚建台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要开门办台,要借脑子办台。”真是好。就凭这两句话,就值得我好好干一年!我在2001年夏季应邀到东方台录制节目时,接触过一位年轻的小导演汪灏,也就三十多岁,但办事老辣,成熟,为人也善良。思路上,点子上,与我平素熟悉的北方导演不同。那次是从北京、四川等地请了不少名家制作节目,给上海东方电视台做一
    期“艺术课堂”节目。录制时拉了不少中学生到现场当观众,我恰好与上海昆曲名家蔡正仁(俞振飞之得意门生)搭档,谈一个“中国古典的声乐和器乐”的话题。请诸位站在我的角度上想一想这题目——我,一个来自北方的京剧文化人,碰到这么个艰难的学术话题,困难情况可想而知。然而让我和正仁兄一捣鼓,终于想出了主意,就从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说起——说我们中学时候的音乐课,所遇到的声乐和器乐。甚至还说到我那个中学——一北京男三中,是老舍上过的学校,说我们下学后如何去庙会玩,在庙会上遇到的民间艺人,我们如何听他们的演唱,以及我们由此遇到的传统的声乐和器乐……其中,我见缝插针地说了一些平时也从不说的话,比如“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等等,这些话说出来时效果奇好,我和蔡兄平时老气横秋,这时也和在场的中学生发生交流,彼此的心贴得很近。总之,是那次我“演”得不错,才引出东方俞邀请我的“后话”。
    2001年底,东方台正在积极落实频道制,人事变动大,频道领导在就位的过程中,导演也在就位的过程巾。还有资金,也很长时间没到位。要在北方,不就位就甭干,就坐下来静等。但在上海东方台领导没完全就位,只要
    导演能就位就行。资金下不来,导演垫钱先干起来再说。同时资金到底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之上?——要先把节目拍出几集,让领导和周边的人看看再说!这,显然又是不同于北方之处。我既然决心进来,那就也只有跟着“滚”才行。我以往在戏班干过,跟着“滚”还能适应。
    这时,导演就定为汪灏了。很好,我就抓紧机会“直奔主题”。经洽商,三十分钟不能由我一个人“干讲”,那样太枯燥。导演建议每十分钟
    一个板块,用一个诗词的名字,开头我引出一个话题,说着说着引到生
    动的细节,于是打住。下边把这个故事化为可用人演的小品,这样也可以让导演去施展才能,他是上海戏剧学院的生,排练小品是家常便饭。
    等小品演完,接下来是我的文化点评。我撒开来说,导演看情况去剪。总之,越口语化越好。这,我还能适应。同时,面对摄像机的镜头不能发慌,反而应该力求兴奋。这一点,我似乎后来也做到了。当然,再加上手势和表情就更好。
    初,在开头引出话题时我也“出场”——和两位上海文艺界的名家共同坐在一张桌子背后,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后来拍过几期。电视台领导嫌乱,决定去掉这个开篇,用话外音引出话题——这样节奏明显就明快了。然后紧跟着小品。小品之后就是我的点评。我觉得,这是一种整体的把握,实在是很好。
    P19-22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