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当代名家品宣城9787547318973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著 |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编 |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译 |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绘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2023-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著|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编|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译| 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绘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2023-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1-01
    • 页数:451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7318973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
    • 著:编者:余雷|责编:万骏//韦晨晔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547318973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23-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1-01
    • 页数:451
    • 外部编号:3166326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六朝宣城:江南奥壤,山水诗都
    从池上楼到谢朓楼:中国山水诗的成熟
    宣城岁月:山水诗人谢朓人生的美好时光
    中国诗城 魅力唐诗———宣城对唐诗的贡献
    唐诗说宣城 “岁贡”
    从古代宣城的辉煌汲取发展的智慧
    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宋诗 “开山祖师”梅尧臣掠影
    江左大藩,济济多士———元代宣城的文化成就和文化特色
    明朝宣城的那些事和那些人
    清代宣城三题:故国忠义旌绝世风尚宗
    晚清宣城之于近代中国
    后记


    余雷,青年学者,近年来从事宣城历史文化研究,曾成功策划并主持了“当代名家品宣城”活动。参与编写《中国与南海关系史》(社科及教*部双项课题),著有《晚年李白》等,并发表学术10余篇。先后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等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等职。

    作者

    胡阿祥


    南京大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鲍鹏山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文学博士


    石云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蒙曼



    中央民族大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昇



    复旦大史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菁



    厦门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史学博士



    杨晓春



    南京大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贵安



    武汉大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海英



    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史学博士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丹阳郡的写法,现在普遍写成“丹阳郡”,汉唐时代历史文献中的写法则比较混乱,有“丹扬”“丹杨”“丹阳”三种写法,分别从手、从木、从邑。从考古资料看,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丹杨”,比如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名刺(也就是古代的名片)上面写的是“丹杨朱然再拜问起居”,朱然是汉末三国人。另外一条重要据是,唐人所修的《晋书·地理志》中,写作丹杨郡、丹杨县,而且专门解释“丹杨山多赤柳”,也就是说,“丹杨”这个地名是因赤柳得名的,丹就是赤,杨与柳古人往往不分,现在杨与柳还同属植物分类中的杨柳科。如此,汉代的宣城,郡称丹杨,意思是山上多柳树,县名宛陵,意思是到处是草地,而且是得很的草,可见
    当时的宣城,真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关于丹阳郡的设置时问,从古至今的各种文献中,都说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设置丹阳郡,而据新位文科博士、
    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在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的《西汉政区地理》中的精密考,宣城置丹阳宣城地位转变的第三步,是由江南中心转变为江南奥壤。其中的关键,一是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孙权将丹阳郡治迁到了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二是西晋太康元年(280)分丹阳郡置宣城郡,治所仍在宛陵,也就是今天的宣城。这两件事也具有一定的标志意义。
    首先,宣城郡名出现了。宣城郡的设置时间,一
    般认为是281年,其实应该


    宣城,千年名邑,深深烙印在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经脉之中,流传千古的敬亭山、爱晚亭引数文墨客驻足流连,谢朓、李白、白居易、梅尧臣等更曾在此留下众多妙谈。 宣城曾走出许许多多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哺育了徽商,为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胡阿祥、鲍鹏山、康震、蒙曼、郦波等众多学者齐聚一堂,以古代中国朝代更迭为线,中华文脉之发展传承为索,品评宣城文化与发展之历程,共赏丰厚的物质文明与蓬勃的精神文明交融形成的华夏气象。
    【内容简介】


    宣城,古称宛陵、宣州,千年郡府之地。杜牧《题宣城》云:“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李白之《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则已流传千古。为弘扬乡邦文化,留存传统,著名文史学者胡阿祥领衔,邀郦波、康震、蒙曼、鲍鹏山、韩昇、李菁、杨晓春、杨海英诸位名家,聚文十余篇,从宣城与唐诗、山水诗的历史互动、宋代梅尧臣于宣城之掠影、元清两代宣城文化直至于近代中国之影响等历史的方方面面撰文,铺开一张脉络清晰的历史画卷,立体呈现了宣城文化的传统和活力。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