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教练的智慧:人生一念转9787550247536北京联合
    • 作者: 黄俊华著 | 黄俊华编 | 黄俊华译 | 黄俊华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08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黄俊华著| 黄俊华编| 黄俊华译| 黄俊华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08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5-29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0247536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黄俊华
    • 著:黄俊华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9.80
    • ISBN:9787550247536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3-05-29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6-08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176762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 PART 1
    修一颗看好的心
    我看见
    一二与八九
    士别三日
    冰雪无辜

    得与失
    牡丹与玫瑰
    碎 杯

    PART 2
    转一念海阔天空
    乌鸦心态
    透过窗户看世界
    空船
    转换视角
    富子孙与富祖先
    让子弹转弯
    雾霾与心霾
    人生一念转

    PART 3
    把握生命的按钮
    归因理论
    所爱与所做
    外 面
    化敌为友
    情绪按钮
    人生如杯
    空杯
    换杯
    内修与外求
    转型

    PART 4
    活出成功的信念
    鱼与熊掌
    活出信念
    信不信
    成为动词
    修 行
    碌碌无为
    学会学习
    吃饭与学习
    欲浮则沉
    升级
    能力与魅力
    太祖长拳
    凌晨的洛杉矶

    PART 5
    回归当下的幸福
    幸福追求
    天生赢家
    全是宝贝
    婚姻学校
    慈母严父
    辛苦与幸福
    退与休
    叶公好龙
    当 下
    看风景
    新感觉

    后记

    \"

    \"黄俊华教育行业深耕二十余年人社部认高级企业教练ICF(国际教练联合会)专业教练高端训练“导师之道”“对话之道”“商道五维”研发者及创始人著有作品二十余部,包含企业文化、对话艺术、文学及摄影画册等方面出品20余本企业文化,对话艺术、文学著作及摄影画册荣获中国体验教育“终身成就奖”荣获2016年度中华大地之星“中华百佳名师奖”曾服务格力电器、华帝燃具、欧普照明、诺亚财富、报喜鸟西服以及南华大学总裁班等知名企业及机构\"

    \"把握生命的按钮归因理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
    别人撒盐伤不了你,除非你身上有溃烂之处。每当你觉得受到伤害,是因为你自己有伤口。所以只要别人不经意地触碰到,你就地又叫又跳,要别人为你的伤口负责。试想,如果伤口发炎的是你,却叫别人去吃药,你的伤口会好吗?凡事有别人的外因,也会有自己的内因。他人只是一面镜子,它在照着你自己。
    这段话很生动地诠释了组织行为学的归因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人们惯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条件,而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我。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心态上的区分:即归罪于外与之在。
    “归罪于外”的意思是,环境有问题,环境需要改变来适应我。
    “之在”则是归因于内,为自己百分之百负责任;看自己在一件事中应该负什么责任,或者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以后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而后结果往往也真的不如别人。
    那么,我们再换个角度来比一比:比你矮的潘长江,成了春晚上的明星;比你高的姚明,天降冰雹没先伤着他;比你胖的韩红,从歌星华丽转身为领导;比你瘦的鲁豫,是主持人中的凤凰;比你穷的王宝强,跑龙套终成影帝;比你苦的朱之文,从农民奋斗成为歌手。
    举上面这些例子,并非想打击你,而只是想激发你。
    你并不比任何人差,只要愿意凡事“之在”,你的生命也可以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归因理论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成就梦想的“因子”在你里面,而不在外面的环境中。
    所爱与所做俞敏洪曾在一篇《活到点子上》的文章里这样写道: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活到了点子上:你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你想到正在做的事情会充满热情?你周围有朋友赞赏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做的事情能够给心灵带来充实?你有真正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很不错的教练式问题,对于挖掘我们做事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极具启发。
    教练不仅关注如何做,更关注为何做。如何做是方法,而为何做则是动力。
    有这样一段心灵鸡汤式的话在网上流传甚广: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你喜欢的,这样你每天早晨6点到晚上8点都是高兴的。再找一个你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晚上8点到早晨6点就是开心的。这就是幸福生活。
    教练会在教练的过程中努力挖掘被教练者所真心向往的事物,以激发出被教练者的正面动力,从而使其获得表现。
    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而人都是需要激励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可以随心所欲,能够如愿从事完全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是不是就该描述为“工作是你不喜欢的,你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都是郁闷的”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身边有一位心态教练,他多半会支持你调整看法:既然事情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不能我所,但可以爱我所做”。
    “所做”是外在的事情,“所爱”则是内在的态度。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说—态度选择的自由,是人类的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练技术就是把“所做”变成“所爱”的技术。
    外面美国科研人员曾做过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
    他们对一群志愿者说,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尤其是有面部伤痕的陌生人的反应。
    然后专业化妆师在志愿者脸部画出一道血肉模糊的“伤痕”,并且让志愿者在镜子中看到这道“伤痕”。
    接下来工作人员把镜子拿走。这时化妆师表示要在“伤痕”上再涂一层粉末,以免其被不小心擦掉。而实际上,化妆师是用纸巾偷偷抹掉了“伤痕”。
    之后,志愿者被派到各医院候诊室,任务就是观察别人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下来,返回的志愿者无一例外地反映,人们对他们比以往更不友好和粗鲁无礼,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很明显,实际上,是每个志愿者自己心中的那只“眼睛”看到别人在“看自己的脸”。
    有什么眼光,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所以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的生活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映照你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一面镜子。”问题在我们身上,也在我们自己身上。
    在我们为了某些事情而指责别人的时候,其实往往需要转过头来看自己。
    我们总想解决外在的问题,而教练的做法往往是避免让你自己成为问题。
    因为,问题其实不在外面,而在你自己。
    化敌为友我的一位训练师学徒跟我说:“近我要为一家企业讲一堂课,据说大概会有160位听众。以前我的课程人数多也只有100人,这次人这么多,而且其中还有些重量级人物,我很担心。”我就问她:“为什么人多,你就会担心呢?”她回答:“我怕遇到挑战。”我问她:“你认为他们是来挑战你的吗?他们可否是来支持你的呢?”她回答:“我没这样想过。”于是我就跟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人多的课堂,从另一面来看其实更容易把握,因为人越多,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越多。关键是你把他们看作朋友还是敌人。
    过了一个月,这位学徒告诉我,她调整了自己对课堂上人多的看法,终很圆满地完成了那一次授课。
    阿澜跟教练抱怨道:“我好难招人。”教练问:“难在哪里?”阿澜说:“我想招一个能干的,但是又担心招到太强的,会把我这个老板架空,所以心里很矛盾。”教练说:“你把别人都看成来抢你饭碗的人,但是,你们可不可以是搭档呢?”阿澜说:“也有可能会引狼入室啊。”教练说:“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无论招什么人都不行了。我想问问你,别的企业是怎样‘与狼共舞’的?”阿澜说:“我明白了。可能我需要改变一下我对强者的看法。”教练说:“同时,你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强者。”很多时候,“朋友”是我们看出来的,“敌人”也是我们看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在训练定向时会跟教说:“如果你用老朋友的眼光来看待学员,就很容易跟他们成为真的朋友。”你把对方看成敌人,对方就容易被塑造成敌人;你把对方看成朋友,对方也很容易被塑造为朋友。
    要想化敌为友,先要转换自己内心对别人的看法。
    其实,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在的看法中。
    情绪按钮不生气,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一行禅师我们常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什么会糊涂?往往是因为沉浸在情绪当中。
    教练常常会遇到情绪方面的案例。
    有一次,一位学员说,别人的一句话让他很生气。
    教练对他说:“这样看来你只是一个弱者,因为你那么容易被他人影响。好像你的情绪按钮掌握在对方手上。你似乎只是一个牵线木偶,乖乖地听他指挥。”学员听了不吭声。
    教练又说:“我想你有这种感觉,应该不是你人生当中的次了吧。”学员态度有所转变,回答道:“是的,管理情绪的能力确是我需要提升的。”教练说:“他只是你情绪的替罪羊。这次你可以说是他惹了你,下次你有情绪还会换另一只替罪羊。”情绪只是一种选择。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的情绪取决于对方的态度。
    实际上,你的情绪跟对方没有必然的联系,你是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的。
    有人说:“你管理情绪的速度,就是你迈向成功的速度。”还有人说:“要问你的命好不好,就看你的脾气好不好。”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这些话要表达的核心都是,情商决定成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在别人嘴里。
    人生如杯有人说:人生就好像杯子,你装进什么,你的人生就是什么。
    你往杯子里装进付出,你的人生就是付出;你往杯子里装进索取,你的人生就是索取;你往杯子里装进悲伤,你的人生就是悲伤;你往杯子里装进快乐,你的人生就是快乐。
    在运动场上用来奖励,杯子就成了奖杯;在宗教场所里用来礼赞,杯子就成了圣杯。
    杯子折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调酒师,在时光中慢慢调制自己的那杯鸡尾酒。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徒弟向师傅学习了三年,觉得自己的能力有了长进,便向师傅表明出师之意。师傅听了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叫他装一杯石头来,徒弟照办了。师傅问:“满了吗?”徒弟答:“满了。”师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装进杯里,问:“满了吗?”徒弟答:“满了。”师傅又往杯里装了一把石灰,问:“满了吗?”徒弟答:“满了。”师傅又往杯里倒了一杯水,水没有溢出来。师傅继续问道:“满了吗?”终于,徒弟羞红了脸,哑口无言。
    人生如杯,潜力。
    从你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上帝就已经把生命这个杯子交给了你。
    装什么、装多少,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