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听王国维谈国学(珍藏版)9787511363695中国华侨
    • 作者: 袁小兵著 | 袁小兵编 | 袁小兵译 | 袁小兵绘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7-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袁小兵著| 袁小兵编| 袁小兵译| 袁小兵绘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字数:220千字
    • 页数:29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1363695
    • 版权提供: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 作者:袁小兵
    • 著:袁小兵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6.00
    • ISBN:9787511363695
    • 出版社:中国华侨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1-01
    • 页数:291
    • 外部编号:372451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词以境界为上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上卷》
    谈词:词以境界为上
    谈境界:造境与写境
    谈气象:太白纯以气象胜
    谈“秀”:句秀,骨秀,神秀们
    谈李后主词: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谈冯正中词:开北宋一代风气
    谈欧阳修词:词本前人而尤工
    谈诗人情怀:忧生与忧世
    谈三种境界: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
    谈秦观词:淡语有味,浅语有致
    谈词与诗:词未必易于诗
    谈苏轼词:和韵似原唱
    谈纳兰德词:贵在真切
    第二章 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下卷》
    谈史达祖、吴文英:词失之肤浅
    谈填词:不喜作长调,尤不喜用人韵
    谈学与工:易学难工,难学易工
    谈习惯:习惯杀人
    谈“景语”与“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谈诗与词:诗之景阔,词之言长
    谈境界: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谈长调:以周、柳、苏、辛为工∞
    谈学人之词:朱孝臧为极则
    谈词与句:北宋词有句,南宋以后无句
    谈宋人小说:多不足信
    谈情语: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谈外物: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
    第三章 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
    ——读王国维《静安文集》
    谈:真,乃不可知
    谈理:理由与理生
    谈命:自然界与意志中的因果
    谈教育:平凡教育之义
    谈叔本华:“悲”的人生哲学
    谈解脱:艺术让人暂时忘记痛苦
    谈人生:哲学与宗教维度的命题
    谈哲学:为之正名
    谈叔本华与尼采:天之所靳,人之不幸
    第四章 美之为物,一日优美,一日壮美
    ——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谈《红楼梦》: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谈《红楼梦》之精神:解脱
    谈《红楼梦》之美学价值:悲剧中之悲剧也
    谈《红楼梦》之伦理价值:与解脱
    谈《<红楼梦>评》之艺思想:美在形式论
    谈“艺术美的社会功用说”: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
    谈创作:《红楼梦》必本于作者之经验
    第五章 补三朝之志所不敢言
    ——读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谈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
    谈宋之滑稽戏:托故事以讽时事
    谈宋之小说杂戏:以演事实为主
    谈宋之乐曲:词与歌舞
    谈元杂剧之渊源:曲调与形式
    谈元曲之佳处:自然而已
    谈悲剧:元有悲剧在其中
    谈意境:戏曲意境说与“古典意境说”
    谈戏曲与文学:戏曲是中国自然之文学
    谈《桃花扇》:真正意义之悲剧
    第六章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
    ——读王国维《观堂集林》
    谈《史记》:所谓古文说
    谈《说文》:所谓古文说
    谈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与通俗小说
    谈殷周制度: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谈嫡庶之制:殷以前无嫡庶之制
    谈史学:求事物变迁之际而明其因果
    谈疑古风气:学无新旧也
    谈丧服制度:“亲亲”“尊尊”“长长”及“男女有别”∥
    第七章 上古之事,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的二重佐
    ——读王国维《考古学文辑》
    谈商周:制度与文化的新旧更替
    谈度量衡:度量权衡变迁之定例
    谈尺度:历代尺度与社会
    谈毫:古地以毫名者,甚多
    谈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甲骨文及古外籍遗文
    谈斯坦因:长城故址汉简
    谈宋代金石学:搜集、传拓、考订及应用
    谈“二重据法”:时代背景与个人探索
    谈西方观念与中国古籍:互相参
    谈古器物:将古玩变成古史

    袁小兵,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喜欢经典文化,涉猎广泛,对民国时期的国学文化及国学大师研究颇深。主编有《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等。

    谈词: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首句即抛出“词以境界为上”的观点,他以此为中心,结合唐五代北宋词和西方美学思想,来建构自己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然而“境界”说并非王国维。
    “境界”与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属于一类,古典美学专家曾祖荫先生认为,这一理论范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孕育期
    ;二是唐宋年间的提出和形成期;三是明清至近代以来的深入发展期。王国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终结者和现代文论的开启者,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诗学中“意境”,而且开启了现代文论的新方法,被许多后世学者赞为中国学术研究实现现代转型的人。
    《人间词话》对《文心雕龙》的承革扬弃说到古代文论,就绝不能避开刘勰的《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不仅总结了隋唐以前的诗学文论,同时也拉开了唐宋以降文论美学的帷幕,特别是其中的《隐秀》篇,对先秦、秦汉以来的“意象”论进行了总结。刘勰的《文心雕龙》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相似的,都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二者具有诸多可比。
    “隐”历来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体系中的重要
    范畴,也是《文心雕龙》中的核心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辩关系的美学范畴,如“文道”“心物”“体”“情采”“比兴”“隐秀”等概念,它们辩统一相辅相成,但刘勰在论述中还是有所侧重的。在谈“比兴”时,刘勰明显更推崇“兴”,因为“比显而兴隐”,可见刘勰对“隐”的青睐。《隐秀》篇也是如此。在这一篇中,刘勰对“隐”下了这样几点的定义:“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义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辞生互体,有似变爻”,“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
    求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文外”“重旨”“复义”三个关键词是要格外注意的。这种“文外之重旨”和“复义”与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一脉相承的。
    王国维先说:“词以境界为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阐释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境。”然而王国维并没有对“境界”这一概念做出严格的界定,导致学术界对其内涵和外延产生分歧,但其核心仍然是我国诗学范畴中直感型“景一情”诗学模式,而非象征型“象一意”诗学模式。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诗学领域承上启下的巨著,不仅在《隐秀》篇总结了先秦两汉以来的诗学意象论思想,还在《物色》篇中为“意境”理论建立了基本框架。
    《物色》篇首先集中论述了抒情诗的创作原理,之后围绕着抒情诗的关键因素——“情”与“物”进行阐释,并对“情”与“物”进行了具体描述和界定。如“情”包括“悦豫之情”“郁陶之心”“阴沉之志”“矜肃之虑”等。所谓的情是指生活化的情感,是对悲欢离合、得失荣辱的感触,与政治教化、圣人之旨、微言大义是截然不同的。“物”的内容就更加分丰富了,像“献岁发春”“滔滔孟夏”“天高气清”“霰雪无垠”“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山沓水匝,树杂云合”“春日迟迟,秋风飒飒”等都是。“情”“物”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引发相互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然而,王国维的境界说也有自己崭新、独特的内容。《文心雕龙》中的《隐秀》篇和《物色》篇堪称程碑式的作品,王国维的“境界说”,同样可称为唐宋以降诗学范畴“意境”理论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
    叶嘉莹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认为,“境界”一词的出现与家经典中的“六根”“六识”“六境”之说有关,只有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
    具备的六识的功能而感知到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感受才能被称为境界。所以,所谓“境界”对就是真景物、真情感的感受。
    境界的有无,即“真”与“不真”的区别王国维的“境界说”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与境浑”“意境两忘,物我一体”是特别加以强调的。王国维认为所谓有“境界”,就是把逼真传神的写景与真诚真切的抒情统一起来,所以他主张表现真情实感,比如:追求真情实感反对虚情意;追求形神兼备,反对只求形似;推崇自然本色,反对人工雕琢;注重人品修养,反对格调低下。
    除了对真感情和真景物“情景交融”的强调外,国维还特别推崇“语语如在目前”,认为只有言
    情真切、写景鲜明、言辞自然的作品才是有境界的作品。这也就是叔本华所说的“直观”。P3-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