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人伦关系课(精)97875502211北京联合
    • 作者: 曾仕强著 | 曾仕强编 | 曾仕强译 | 曾仕强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曾仕强著| 曾仕强编| 曾仕强译| 曾仕强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字数:158.00千字
    • 页数:19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0222311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曾仕强
    • 著:曾仕强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90.00
    • ISBN:9787550222311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4-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01-01
    • 页数:192
    • 外部编号:277854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Ⅴ
    前言Ⅸ
    章 中国人一切靠关系
    中国人复杂的人际关系
    中西方眼中的人际关系
    正当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催化剂
    第二章 中国人的人伦关系
    把伦理道德加入人际关系
    中国人需要人伦关系
    人伦关系的六大原则
    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三个阶段
    务实求本,为人诚恳
    随机应变,择善固执
    追求中庸,寻求合理
    第四章 由己及人开展人际关系
    认识自己,提升自我
    尊重家人,互相协作
    交友之道,守望相
    第五章 成功的人际关系
    做人十大要领
    提个修养,善用社交媒介
    五方交友,扩大交际圈
    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努力忍耐
    第六章 在人际关系中持经达权
    人际关系“经”六则
    人际关系“权”六则
    经权配合,持经达权
    第七章 人际关系的艺术
    诚恳的艺术
    人际关系中应有的基本态度
    和谐的艺术
    第八章 人际关系与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什么是沟通
    沟通的层次
    沟通的原则
    沟通的步骤
    第九章 实现有效沟通
    沟通的三大方式
    巧用非正式沟通渠道
    沟通的方向
    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十章 突破沟通困境
    扫除沟通四大障碍
    突破沟通的两难困境
    十章 沟通的艺术
    了解对方的言默之道
    交浅不言深,让对方先开口
    以情为先,通情达理
    明其真意,听懂弦外之音

    曾仕强教授
    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地区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地区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术,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是央视《百家讲坛》*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被有名学专钱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章中国人一切靠关系中国人认为群体先于个体,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个人。
    西方人主张个体先于群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不能妨害个人的独立、自由。
    既然个体必须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在群体中完成自我,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正常发展,可以收到合力的效果。
    以群体的力量来支撑个人,当然轻而易举获得成就。
    人际关系若不正常、不正当,那就害人不浅。
    危害人民,祸害、毁坏,莫不由此而起。
    中国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一位美国青年,特地来到中国做有关“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的学术。他费尽苦心想要了解中国人常说的“有关系,没关系;没关系,有关系”的真
    相。他研究了整整一年,依然一头雾水,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那样喜欢搞关系,而且搞好关系,真的在中国社会兜得转、吃得开,似乎无往不胜。
    他关心的问题,有下列三个:首先,样样讲关系,对自由竞争的市场会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其次,讲关系的结果,还能够维持公平的法律制度?第三,关系重于一切,怎么依法办事?对制度的破坏力、对法律的挑战要如何因应?
    这真是一位有心人,并且似乎抓住了问题的要点。相信这些问题也是现代中国人所亟待解决的。
    首先,让我们想一想,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不是十分擅长搞关系?
    请看我们对亲戚、朋友的称呼,除了六亲、九族、宗亲、乡亲之外,还有同学、同事、同行、同志,几乎稍微一牵连,便可以牵出一大堆关系(见图1-1),而且这些关系还有亲疏之别。不同的关系,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功能,牵来扯去,也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可见,人际关系的复杂,中国堪称举世。
    图1-1 中国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西方眼中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喜欢比来比去。有时候,喜欢比较也是知己知彼、进一步接近事实的好方法。对比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虽然二者都承认“个体”和“群体”的存在,但是彼此在“先后”的观点上截然相反。
    西方人认为个体先于群体而存在,一切群体都是人为契约所造成的。所以,西方文化“个体重于群体”,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既具有自由意志,又拥有独立人格。比如,西方人吃西餐,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中国人看到西方人吃中餐,大家都点同样的食物,经常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不可以点不同的食物,大家交换着品尝呢?但是西方人的观点是:吃饭这一类的事情,完全是个人的行为,与别人无关。既不能对别人要吃什么表示意见,也不必关心别人到底要吃些什么。各自点餐,各自付费,与他人无关。
    西方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都自由发展,群体才可能自由发展。这正是中国人所不愿看到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各管各的,固然有高度的独立,但是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淡薄了。
    中国人认为“群体先于个体”,知道群体是天然形成而不是后天人为契约所造成的。远古时代,人的力气比不上许多动物,人的躯体也远比许多动物衰弱,但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人能合群,有群体的思想。
    有些人因此批评中国社会压制个体,侵害了个体的自由,妨碍个体的独立意志。其实,深一层想,中国人的观点是“在群体中完成个体”,通过群体的协、提携和成全,个体才比较容易完成自我。
    因此,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对中国人而言,变得重要。如果关系不好,大家不愿意帮忙,那么就算身处群体之中,也将得不到众人的协。这时候群体等于一种形式,并未对个体提供实际的益。若是人际关系良好,大家乐于帮忙,那么“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不但可以发挥集合的力量,而且“多人帮忙一人”,在众人成全之下,个体获益必然更大。有些人乐于享受群体的成全,却又抱持个人主义,吝于成全他人,有好处就想起个人,要求独自享受;有责任时想起群体,要大家一起分担,这种人只有独立而缺乏自主,受损。
    这种“群体先于个体”的观念,影响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颇为重要(见图1-2)。
    图1-2 中西方人际关系不同群体既然是天生自然的,人际关系自然以“母子”这一原始的血缘关系为起点。古代先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现代有许多家庭,由于父母离异,以致父子关系还不如兄弟姐妹关系来得密切而重要。父子关系再向外推,便出现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家人,然后推及父族、母族、妻族等家族以及同一姓氏的宗亲,算是血缘关系的逐层开展。
    血缘关系是中国人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中国人若是被骂为“六亲不认”,恐怕是十分不得人缘、
    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一人犯了大罪,按古法被判处诛灭九族,那就祸及父、母族及妻族,株连甚多了。
    血缘关系再向外推,就涉及地缘关系。因地缘关系联系到一起的人,我们称为乡亲,意思是居住在同一地方的人。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之外,中国人还可以用同学、同事、同行、同志等关系,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见图1-3)。
    中国人由近及远建立关系,目的在于通过团结、
    和合、融洽的精神,以获得众人的力量,来达成预期
    的目标。可惜现代有一些人,提起任何关系都是十分漠然,一副“又如何”的样子。这种人已经属于“六亲不认”而不自知,还认为理所当然。和这种人交往
    ,令人产生“一次已嫌太多”的感觉,希望下次不要
    再和他往来才好。
    图1-3 中国人的关系圈正当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催化剂
    大家都追求成功,到底努力比较重要,还是机会比较要紧?我们认为二者都很重要。如果用公式可表示为:成功=努力+机会一个人想要依靠自己单独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当然可以通过努力和等待或创造机会以求获得成功。但是,努力还比较容易自主,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至于有没有机会、能不能创造机会,那就谁也没有把握,属于听天由命了。
    如果获得了机会,自己也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是不一定。因为在中国,个人能否获得成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际关系,它通常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定努力和机会都为1,人际关系好坏会对成功
    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1+1)0=1(1+1)1=2(1+1)2=4(1+1)3=8从以上对比可见,人际关系良好,成功的概率会以几何倍数增加,真可谓事半功倍;反之,人际关系不好,会对成功造成巨大的障碍。
    没有人完全依靠人际关系获得成功,除非他具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再高超的能力,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够顺利地成功,除非他痛定思痛,在人际关系上有所改善。人际关系和成功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搞关系看成十分负面的东西,似乎好人从不搞关系,只有心术不正的人才搞关系。这样的心态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自然倾向于偏激和轻视。还有一些人,由于自己不擅长建造人际关系,眼见他人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获得利益,也可能基于嫉妒或不满的心理,对人际关系产生重大的反感。
    与以上轻视人际关系的人相比,现实中,还有一
    些人走向另一个,认为成功就是只搞关系,从而用心造成不正常、不正当的关系,然后用来营私舞弊、祸国殃民。这种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弊端,的确使得许多人为之心寒,以致害怕人际关系,认为搞关系只有害而没有利,因此不重视也不研究人际关系。
    关系有好也有坏,关系所产生的效果同样有好也
    有坏。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际关系。
    有关系好办事,若是运用在合理的地方当然很好。自己人优先考虑,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要不然有亲疏之别又有什么意义?但是,济私、因私害公,不能依法办事,那就图1-4 不正当人际关系的表现是不正当的人际关系(见图1-4),应该避免,以免危害公正的立场,违反自由竞争的市场法则。不过,在法的许可范围内衡情论理,仍有赖于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所以,要求别人对自己通情达理,仍需平日多多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
    不必小看自己,一下子就把人际关系及其效果都看成负面的东西。给自己一些信心,走向正当的方向,走上正常的道路。
    P2-P9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