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孟子传9787514399400现代出版社
    • 作者: 毕宝魁,尹博著 | 毕宝魁,尹博编 | 毕宝魁,尹博译 | 毕宝魁,尹博绘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毕宝魁,尹博著| 毕宝魁,尹博编| 毕宝魁,尹博译| 毕宝魁,尹博绘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36000
    • 页数:26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4399400
    • 版权提供:现代出版社
    • 作者:宝魁,尹博
    • 著:宝魁,尹博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14399400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9-01
    • 页数:264
    • 外部编号:3151525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001

    / 001
    孔孟奇缘 / 001
    孟子的诞生 / 002
    昔孟母, 择邻处 / 004
    子不学, 断机杼 / 007
    百家争鸣的开端 / 010
    墨翟与杨朱 / 011
    君子欲深造之以道 / 012
    尚交古人 / 013
    天下好婆婆 / 014

    稷下学宫 / 017
    一入临淄 / 017
    美男子邹忌 / 018
    滑稽大王淳于髡 / 019
    靖郭君田婴 / 0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 0
    一鸣惊人 / 024
    稷下学宫 / 026
    魏文侯与子夏 / 028
    李悝与翟璜 / 030
    梁惠王与公叔痤 / 032
    商鞅“徙木立信” / 033

    一见梁惠王 / 036
    周霄求见 / 036
    梁惠王魏? / 037
    大名人白圭 / 039
    五十步笑百步 / 041
    惠施与庄子 / 044
    回邹国葬父 / 045

    命运说 / 047
    对命运的洞见 / 047
    追求自我则得之 / 049
    万物皆备于我 / 050
    掘井要及泉 / 050
    孙庞斗智 / 052
    再入临淄 / 053
    仁者 / 054
    事亲与守身 / 055
    天吏与天爵 / 057
    父子不责善 / 058

    匡章 / 060
    将军匡章 / 060
    於陵子仲 / 061
    匡章不孝否 / 062
    发人深省 / 063
    “四端” 与“人本善” / 064
    内仁外礼 / 066
    杯水车薪 / 067
    居仁由义 / 068

    舌战百家 / 070
    告子 / 070
    人本善 / 071
    义“内” 还是“外” / 072
    人可以为善 / 075
    墨家学派的夷之 / 076
    大丈夫宣言 / 077
    回圈的猪崽 / 079
    到下面去 / 080
    孔距心与蚳鼃 / 081
    通情达理的母亲 / 083

    二见梁惠王 / 086
    二见梁惠王 / 086
    何必曰利 / 087
    仁者 / 088
    惠施 / 090
    魏国的新君 / 092
    春秋无义战 / 093
    喜而不寐 / 095
    说大人则藐之 / 097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 098
    善战者服上刑 / 099
    吾岂好辩哉, 不得已也 / 100
    三圣继承人 / 103
    离世 / 104

    宋王偃与滕文公 / 106
    宋王偃 / 106
    邻人攘鸡 / 108
    不速之客 / 109
    薛居州 / 110
    滕文公姬宏 / 111
    胸中正, 则眸子瞭 / 113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 114
    王驩 / 115
    三年之丧 / 117
    窗台上的鞋丢了 / 119
    百姓生活是头等大事 / 121
    井田制 / 1
    许行 / 124
    薛要筑城 / 129
    海大鱼 / 131
    曹交与滕更 / 133

    齐宣王 / 136
    齐宣王田辟疆 / 136
    淳于髡荐士 / 137
    不忍牛之觳觫 / 139
    不能与不为 / 140
    缘木求鱼 / 142
    返回根本 / 144
    我好勇 / 145
    雪宫里 / 147
    毁掉明堂否 / 149
    我好色 / 150
    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 / 151
    管晏之业 / 153

    浩然之气 / 156
    四十岁不动心 / 156
    善养浩然之气 / 158
    孔子赞美诗 / 160
    三王与五霸 / 161
    鱼和熊掌 / 164
    一曝十寒 / 166
    历史机遇期 / 167
    齐国出兵 / 169
    天时不如地利 / 171
    汤武伐桀纣 / 172
    得民心者得天下 / 173
    死矣盆成括 / 176
    君臣的纠结 / 178
    爱好音乐好 / 180
    大王毋忧 / 182
    冯妇打虎 / 184

    一步三回头 / 186
    燕昭王横空出世 / 186
    淳于髡复留孟子 / 188
    齐宣王变相挽留 / 191
    一步三回头 / 193
    王庶几改之 / 194
    后丧逾前丧 / 197
    慎滑釐将军 / 199
    宋牼 / 201
    韩凭夫妇 / 202
    陈臻之问 / 203
    屋庐子之问 / 205
    为何“却之不恭” / 208
    礼与食孰重 / 210
    君子可欺不可罔 / 212

    坚守儒家阵地 / 215
    良能与良知 / 215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216
    立乎大者为君子 / 218
    不能自暴自弃 / 220
    其进锐者其退速 / 221
    大禹“家天下” / 224
    孔子住谁家 / 225
    孔子赞歌 / 227
    伊尹和百里奚 / 229
    君子有三乐 / 2
    不见诸侯 / 4
    齐人有妻妾 /
    齐宣王去世 / 240
    专心修《 孟子》 / 241
    亚圣逝世 / 243

    孟子生平大事年表 / 245
    后记 / 250

    宝魁,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其文人的思想和生活史,出版著作主要有:专著《论语镜铨》《细读论语》《细读孟子》《孔子传》,以及合著《论语译注评》《孟子译注评》《大学·中庸译注评》等,曾被美国哈燕京图书馆收藏11部。
    尹博,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外图书评论,出版著作主要有:《李商隐骈文研究》等。

    孔?孟?奇?缘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也是指导中国人如何度过人生的潜在观念和理论。因此儒家在中国人心中具有了无形中的准宗教质,为人们提供从生到死全过程之思想和行为的指引。孔子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圣人”,而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重要的传承人,被后世尊为“亚圣”,二人并称为“孔孟”。可以说,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典范,这种思想的精神便是典型的儒家情怀。
    孟子曾反复引用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大雅·文王》)是能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宋张载《横渠四句》)则是对孔子的发现以及崇的肯定。
    然而,在孔子去世一多后,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横渠四句》)的初心并没有丝毫实现的迹象,天下反而更加混乱不堪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百姓则迷惑而不知所从,更多的人选择了“利”(如纵横家)而明显忽略了“义”(如儒家)。
    其实,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面临着与战国时期同样的问题,所以孔子一生“干谒八十三君”极力提倡恢复“三代”的礼仪,并身体力行地办学施教和整理典籍。 在孔子出生的鲁国,鲁国三大贵族中的孟孙玃即孟僖子是早开始重视孔子的,而他以及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的重视、关照和维护更是玉成了孔子的教育事业和整理儒家经典的伟大业绩。同时,孟懿子的五世孙孟轲在根本没有机缘见到孔子的前提下,就以孔子作为自己的老师,并“私淑”以接受孔子的“耳提面命”。可以说,孟子是深入理解孔子人品和思想的学者,也是传承儒学道统的关键人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孔孟两家的情谊在五世之后依旧延续着呢? 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奇缘。
    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孟子去世一千二多后,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宋人孔道辅极力推崇孟子,不仅找到了孟子的坟墓而且为其建庙立碑,并请当时的大儒孙复为之作《新建孟子庙记》。 其后,孔道辅在孔子庙旁建立“五贤祠”,并将孟子列为“五贤”之首。不仅如此,孔道辅还下功夫找到了孟子的嫡系传人孟宁,并极力向朝廷。 ,孟宁得以担任迪功郎,邹县(今山东邹城)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庙的祭祀之责。至此,孟子的后裔孟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元丰六年(1083),孔道辅又为孟子争取到了朝廷的封号,使得孟子被宋神宗赵顼追封为“邹国公”,诏书云:“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邹国公,是孟子沉寂一千二多后重新获得地位和认可的关键,也是孟子得到的个来自朝廷的封号。
    诸如此类,或许就是的孔孟奇缘吧。
    孟子的诞生
    周烈王四年(前372)岁次己酉,中国历史进入混乱、变化剧烈的时期,也进入了思想活跃的时期。各种思想纷纷亮相,各种观念的思想家都想为这个混乱的天下献上治疗的良方,故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
    在这个时代大潮的涌动下,一个婴儿诞生了,而这个婴儿就是后世儒家道统传承中的第二号人物——被誉为“亚圣”的孟子。 这是周历四月初二(公历3月16日),因此孟子的生日便是公元前37年月1日,出生地是鲁国都城南面大约三十公里的邹国。
    邹国当时还是一个政治独立的小诸侯国,此前称作小邾国,后来讹变为邹国。 就在邹国城北郊的一个大院里,孟孙公宜的妻子仉氏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孟孙公宜名激,三十多岁,中上等身高,是没落贵族。孟孙公宜的高祖便是和孔子交往很多的孟懿子,而曾祖则是向孔子问孝且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孟武伯。到孟孙公宜的父辈时,已经失去了大夫的地位而沦落为普通平民了,姓氏中的“孙”字也习惯地被省略了,因此我们也称孟孙激为孟激。这样,孟子全名孟轲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事实上孟子也从来没有被称呼为孟孙轲。
    如果再往前追溯一辈的话,孟懿子的父亲则是孟僖子,他早发现孔子是个人才而对其极力支持、保护和推崇,并对于孔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孔子和孟懿子、南宫敬叔以及孟武伯关系都很亲密,如此孔子和孟子的关系也变得不一般了,冥冥中似乎有种意。
    孟僖子是孔子的前辈,而孟懿子是同辈,孟轲则是孟懿子的第五代孙,如果和孔子论辈分的话,实际便是孔子之后的第五代人。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要过五世才能断绝,而孟子和孔子刚好在五世,故还没有“斩”,即没有断绝。因此,孟子才“私淑”孔子,以极大的魄力坚决要接续儒家的道统。
    孟子曾经明确地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实际上,孟子这句话是有具体所指的,就是说他自己虽然没有能够亲自做孔子的学生而很遗憾,但自己距离孔子还没有出五世,孔子的流风余韵尚在,故还可以受其影响,并私下里仰慕孔子的人品学问而将其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作为自己的老师。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孟公宜身材偏高,国字脸,虽然身为贵族,但老实本分,为人低调。平日里,孟公宜只管干活,不管家事。妻子仉氏却是个了不起的女,不但知书达理,而且勤快能干,遇事勇于担当,有主见,拿得起放得下。
    仉氏,出身士人之家,不但很有教养,而且识文断字,有一定的学识。婚后,由于仉氏对一切事情有主见,而孟公宜又随和,于是很快便形成了一种家庭生活的默契。就这样,仉氏主宰着家庭生活的一切,内外全管,包括孩子的教育,而孟公宜则是一位服从指挥和调度的忠心耿耿的丈夫,虽然对外名义上是他主事,但他实际上全听妻子的意见。
    孟家的生活模式是这样的:有的一个大院子,是孟公宜父亲留下来的。孟子的祖父属于士阶层,是当时贵族的一等,因此孟家的大院子虽不算豪宅却也并不寒酸。孟家还有四百多亩良田,一直雇人耕种。这样,春种秋收、维护住宅等一切活计都是孟公宜来负责,但家内的一切则完全由仉氏做主,其实就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 孔孟研究专家宝魁先生继《孔子传》后再次为圣人立传的精心力作,力图更清晰、更鲜活地呈现中儒学派“亚圣”的生动形象。

    ◆真正走进孟子的内心世界,还原孟子积极推行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的生动形象,观照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政治社会。

    ◆《孟子传》系统书写了孟子的一生,并通过孟子的言行领悟其一直坚持和推行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从而为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政治社会提供更多的思考。

    ◆《孟子传》秉承了《孔子传》的结构体例和叙事风格,虽然所凭据的相关历史资料皆有学术支撑,并参考了众多文献典籍如《孟子》《史记》《论语》《战国策》《韩诗外传》《中庸》《庄子》《古文观止》等,但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兼有学术文本和通俗文本的双重特点。

    ◆《孟子传》全景式呈现了孟子一生的行迹,详实地阐述了孟子“主张王道,推行仁政”和 “居仁由义”的思想,清晰地呈现了孟子一生继承孔子仁学并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以及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旨在重新思考孟子思想之于个人和社会的裨益和观照。


    【内容简介】


    《孟子传》是一部关于孟子的历史传记作品。作者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有关孟子生平事迹的相关著述,以传记体的形式系统书写了孟子的一生,力图让这位中儒学派“亚圣”的形象更清晰、更鲜活,并通过孟子的言行领悟其一直坚持和推行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思想,从而为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政治社会提供更多的思考。

    作者在高校讲授古代文学并潜心于孔孟研究多年,出版孔孟相关著作多部,而这部《孟子传》是在写作《孔子传》之后写就的。本书兼有学术文本和通俗文本的双重特点,全景式呈现了孟子一生的行迹,详实地阐述了孟子“主张王道,推行仁政”和 “居仁由义”的思想,清晰地呈现了孟子一生继承孔子仁学并发展儒家思想的历程以及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旨在重新思考孟子思想之于个人和社会的裨益和观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