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战争事典(52布尔战争)9787516803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 | 指文烽火工作室编 | 指文烽火工作室译 | 指文烽火工作室绘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 指文烽火工作室编| 指文烽火工作室译| 指文烽火工作室绘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 版次:1
    • 印次:1
    • 页数:32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823033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 著:指文烽火工作室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09.80
    • ISBN:9787516823033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5-01
    • 页数:320
    • 外部编号:3062787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布尔战争
    跌落神坛的不列颠尼亚——布尔战争简史
    棋局上的僵持——卡莱战后罗马共和国与帕提亚的西亚激斗
    横扫千军——“波斯拿破仑”的征战简史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图书。 张炜晨:湖北武汉人,爱好文学、旅游、摄影。自幼研读历史,已发表文章百余万字。著有《战场决胜者: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1~3)》《战场决胜者:统帅、战士和罪魁》,译有《西班牙摩尔人和地中海巴巴里海盗的故事》(合译)、《美国独立战争.武器图解百科1775—1783》。 Heinrish:西方古典历史爱好者,百度贴吧帕提亚吧和罗马帝国吧吧主,致力于罗马帝国史和帕提亚史研究。 无大象: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著有《西游记——七大圣全传》《萨珊波斯四》《十字架与火焰——君士坦丁堡与泰西封的双重奏》《制霸中东——波斯拿破仑的土耳其战争》《江东小霸王孙策传》等文章。\"

    \\\"文摘历史进入20世纪的年,善于归纳总结、思维存在惯的大部分人都一致认为新世纪必然延续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黄金时代”。白人老爷在“不列颠治下和平”(PaxBritannica)的荫护下,在全球范围内几乎为所欲为。整个1纪后半叶、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大英帝国的军队所向披靡,任何胆敢制造麻烦的刺头无一不被修理得服服帖帖。难啃的骨头在克里米亚,不过对手是俄国人,饶是彪悍如此的“战斗民族”也被迫签署城下之盟。至于殖民地那些“不服管教”的锡克人、阿富汗人、祖鲁人等等有色或“劣等”人种,根本不是英国人的对手。在新时代,可能威胁英国霸权的只不过是白种人内部的几个大国罢了。
    1900年,英国同时进行了两场战争。在远东,包括英国军队在内的八国联军以“保护使馆”的名义入侵领土广袤、人口众多的中国。清朝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战争结果也自然毫无悬念可言。次年,腐朽的清王朝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英国仅战争赔款就获得约5062万两白银。这段史实在中史课本中有详细讲述,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管学生们喜欢不喜欢,课本的枯燥结论还是相当精准和严谨的。
    很遗憾,这件在中国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世界史中却相对不那么重要,并未在历史进程中掀起波澜。
    那时英国人关注的焦点在距离北京1.2万多公里的非洲南部。由白人殖民者建立的两个小小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布尔共和国,总人口不到50万,居然将45万英国军队(含正规军、本土志愿军、殖民地军队和南非地方军)打得损兵折将。本来以为将是场“下午茶”式的军事行动,变成了血腥残酷的全面战争,英国总共支出军费2.2亿英镑。如果按1900年1英镑可兑换6.43两白银计算,《辛丑条约》支付给英国的赔款不过787万英镑,只有布尔战争军费的3.5%——勉强够上零头。
    当然,英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在消耗阶段还是拖“死”了布尔人。就算花钱如流水,对头号强国而言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问题在于全世界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不可一世的不列颠尼亚女神不过是外强中干的“弱鸡”而已,面对封建时代和前工业时代的军队尚可一战,一旦对手也掌握了的武器、具备高超的战斗素质并建立了新式战争体制,大英帝国的陆军似乎也不过如此。于是秉承“光荣孤立”政策的英国也只好放段,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选择盟友,甚至连原来根本瞧不上眼的日本也成了拉拢对象。另一方面,野心勃勃的德国蠢蠢欲动,萌生“彼可取而代之”的大国冲动。于是所有人预想的“黄金时代”在14年后以“世界大战”告终,运行之久的殖民体系也终究分崩离析。
    布尔战争直到现在都还是西方历史研究的热点,也许人们都很好奇,一伙“土包子”是如何将高贵的“女神”拉下神坛的呢?
    VIP与阶下囚1899年10月9日,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首先向英国发出通牒,要求英国在48小时内做出如下承诺:,英军应立即撤离布尔边境;第二,已抵达南非的增援英军应撤离;第三,正在途中的英军不得在南非的任何港口登陆。否则即视为英国“正式宣战”。如果把这份公告的相关方换成巴拿马战争前的巴拿马和美国,地点改为拉丁美洲,读者大约就更能体会“不自量力”的内涵了。时任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和殖民大臣张伯伦(Chamberlain)听到这个消息都大大松了口气。既然是布尔人抢先发难,发动战争的罪名可就怪不到英国头上啰,取得公众支持应该顺理成章。至于能取得胜利,首相大人想都懒得去想,这种“小事”交给前线司令官就行了,一目了然的问题何须自己去费心?10月11日,英国任由通牒到期,除了掩饰不住的鄙夷外,什么答复也没有。
    虽然表面上英国人是被动应战,其实他们早就开始准备战争了。“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绝非依赖“以德服人”,而是赤裸裸的“以武治人”,英国早就深谙此道。3天后,一支2万人的远征军在总司令雷德弗斯·布勒爵士(SirRedversBuller)的率领下,从南安普顿港起航,趾高气扬地远赴南非。离别仪式十分感人,人们群情激昂,高唱着《统治吧,不列颠尼亚》;就连王储,将来的爱德华七世也从白金汉宫赶来送行。
    布勒出身于英国老牌大贵族家庭,伊顿公学后从军,参加过第二次战争和著名的加拿大红河远征。1878年,他就曾在南非服役,在第9次开普边境战争和祖鲁战争中表现出色,并因作战勇敢而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样一位资历、威望和血统都无懈可击的人无疑堪当此重任。布勒对自己的能力也无比自信,据说当他看过了远征军的组成序列后,牛哄哄地说:“很好,如果这样还不能获胜,就把我踢走算了。”不过布勒近20年来一直在白厅处理行政事务,远离部队和实战已久,对日新月异的新战术不免生疏,好在英国有着压倒的优势,司令官只要声望足以服众就行了。舆论普遍认为只要6个月,甚至在圣诞节之前就能结束战争。
    当时还没有无线电报,远征军登船后在长达两周的时间里完全与世隔,南非的战况自然也一无所知。可是全军,包括战地记者们都猜测布尔人在远征军登陆前就会被驻守在南非的英军击败。一想到这个无聊的可能,军官们都郁郁寡欢,只好与跟船而来的平民开“既健康又有趣”的军民联欢化装舞会。布勒本来就少言寡语,此时更是阴沉着脸天天在船上散步。当年在祖鲁战争中,他曾与布尔人并肩战斗过,对这个敌人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布尔人虽然勇猛,但竟小国寡民,若航行速度还不加快,真有可能让目前的实际战地指挥官佩恩·西蒙斯(PennSymons)和乔治·怀特(GeorgeWhite)占得先机。
    10月29日,远征军碰到了刚刚离开南非的一艘蒸汽船。双方立即扯着嗓子喊话,无奈距离太远,蒸汽船只好竖起一块板子,言简意赅地写了三句话:布尔人被击退。
    三场战斗。
    佩恩·西蒙斯战死。
    英国人震惊了,竟然有一位将官牺牲,想必战斗激烈异常;随后又颇为沮丧——被击退的布尔人会不会提出停战呢?很快就在次日揭晓。远征军安全抵达开普敦的桌湾(TableBay)后,得知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胜利。远征军在庆幸之余不免有些黯然神伤,因为英国军队的损失太惨重了,很多的军官命丧黄泉。说好的“愉快旅行”和“下午茶”呢?这场战争显然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作为彼时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几乎事无巨细;布勒也在等待更多部队集结,于是远征军团需要在开普殖民地(CapeColony)休整一个多月才能开拔向前。两位分别来自《曼彻斯特卫报》和《晨邮报》的记者决定离开主力部队,只身奔赴位于纳塔尔(Natal)地区的莱迪史密斯(Ladysmith)前线采访。自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诞生了世界上位战地记者威廉·拉塞尔(WilliamRussell)后,大英帝国军队中就总是少不了记者的身影,他们甚至比真正的军人更加勇敢无畏。而且这些记者往往都是出身上流社会的贵公子,军官们也依仗他们为自己美言,因此战地记者在军队中的待遇和地位相当高。
    两位记者乘坐的火车在小镇埃斯特科特(Estcourt)不得不停下了车轮。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布尔人已将莱迪史密斯团团围住,大批英军困在城内亟待救援。虽然埃斯特科特尚未遭到敌军进攻,但在这两座城镇之间已经布满了布尔骑兵。埃斯特科特只有区区00名官兵驻防,随时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当时从埃斯特科特到莱迪史密斯的铁路尚未被布尔人破坏,也许他们计划保留这条运输线日后为己所用吧。正好英国人手中有一辆装甲列车,于是英军指挥官不时派遣列车随同骑兵侦察部队出城,打探敌军动向。这是个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了。
    装甲列车看上去威猛强悍,平日进行治安巡逻,吓唬老百姓也许很高效;实则异常笨重,只能沿着固定线路前进或后退,毫无机动可言,面对神出鬼没的布尔骑兵就不好使了。敌人只要破坏一座桥梁或涵洞就能轻松令其动弹不得,里面的英军就只有挨子的份儿。
    11月15日清晨,《晨邮报》记者为了抢发头条,决定冒险跟随列车出城侦察。大约行进22公里后,还没有出现敌情。按惯例,机车再行驶三四公里就算完成任务,可以返程了。这时躲在铁皮“棺材”里的英军从瞭望孔中发现不到2公里远的山坡上出现了大批骑兵,还有几门野战炮。英军还没来得及做好战斗准备,突然榴霰弹就在装甲列车上空。司机见状不妙,加足马力冲刺,企图绕过山峰躲过敌人的炮击。不料这正是布尔人的妙计,动能满满的列车迎头撞上铁轨上的障碍物……《晨邮报》记者在战斗中被俘。他辩解道,自己只是平民记者,不应作为战俘扣留。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可是他忘记了在火车脱轨后,他积极组织人员抢救,表现得就像一名正式军官,而且他的口袋中还有一把和两个弹夹(好在他机智地在搜身之前就扔掉了)。按照当年的战争准则,身着平民的人员有任何战斗行为或携带武器,被俘后可就地,就算他一未开。布尔士兵把记者单独挑出来站着,拿走了他的交到布尔军官的帐篷里。上的名字是: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