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商君书全鉴(典藏版)9787518073832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迟双明著 | 迟双明编 | 迟双明译 | 迟双明绘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迟双明著| 迟双明编| 迟双明译| 迟双明绘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59000
    • 页数:233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8073832
    • 版权提供: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迟双明
    • 著:迟双明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8.00
    • ISBN:9787518073832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6-01
    • 页数:233
    • 外部编号:3090212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 一、更法 / 1◎ 二、垦令 / 9◎ 三、农战 / 24◎ 四、去强 / 42◎ 五、说民 / 53◎ 六、算地 / 64◎ 七、开塞 / 80◎ 八、壹言 / 91◎ 九、错法 / 99◎ 十、战法 / 106◎ 十一、立本 / 110◎ 十二、兵守 / 114◎ 十三、靳令 / 119◎ 十四、修权 / 129◎ 十五、徕民 / 136◎ 十六、赏刑 / 148◎ 十七、画策 / 161◎ 十八、境内 / 175◎ 十九、弱民 / 184◎ 二十、外内 / 194◎ 二十一、君臣 / 199◎ 二十二、禁使 / 206◎ 二十三、慎法 / 212◎ 二十四、定分 / 220

    迟双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一、更法【本篇简介】本篇为“商君书”的首篇,集中反映了秦政治、
    改革家、思想家商鞅的更法思想。主要讲述了秦国实行变法前,以革新派商鞅与保守派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两派,围绕该不该变法,以及为什么要变法的问题展开的斗争。该篇揭示了的治国之道,即欲治理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变法更礼。秦孝公被商鞅的变法思想说服,逐步实施了变法更礼的治国举措。
    【原典】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
    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
    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之行者,必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注释】①平画:评议谋划。
    ②御:侍奉。
    ③代立:亦作“代位”,继立为君;立同“位”。社稷(ji):天下。
    ④错:同“措”,施行之意。
    ⑤:超世俗的人,多指隐士;也有“过人”解。
    ⑥骜:误解。
    ⑦未萌:没有显。⑧郭偃(yan):晋国大夫,掌卜也,献公、文公间人。
    【译文】秦孝公与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臣一起研讨强国大计。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修正国法的本质,寻求
    管理民众的规律和方法。
    秦孝公说:“继承了王位而心怀天下大事,是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这是做臣子的本职。现在我想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改变习俗礼仪来引导百姓,可又担心天下的人会非议我的决定。”公孙鞅说:“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不会有功效。国君既然决定谋划变法大事,就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何况超凡脱俗的人,本来就会被一些人所
    非议;具有独到见解的方案。一定会被无所事事的人所
    误解。谚语说:‘缺乏智慧的人,成事之后也不知道原
    因,拥有智慧的人,在事物尚未明朗的初期,就能预测到发展的趋势。’所以大事开始前,与一般的人讨论和谋划行动是没必要的,但可以和他们分享事情成功
    的喜悦。郭偃的文章里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一般人谋划的。’法制的根本是爱护百姓。礼制的根本是便利做事。所以圣明者认为,只要能够使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只要能够使百姓得到好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好!”【原典】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
    之。”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
    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注释】①易民:改变民俗。
    ②因:依据,遵照。
    ③故:老规矩;指旧制度。
    ④孰察:仔细考虑。
    ⑤子:这里指甘龙。
    ⑥溺(ni):淹没;溺于所闻,指局限于自己的见闻。犹如淹没在水里一样,看不到外面的事物。
    ⑦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⑧制:指制裁、约束之意。
    ⑨易器:更换器物。
    ⑩邪:偏差。
    P1-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