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读库(2106)9787513346511新星出版社
    • 作者: 张立宪 编著 | 张立宪 编编 | 张立宪 编译 | 张立宪 编绘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立宪 编著| 张立宪 编编| 张立宪 编译| 张立宪 编绘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20000
    • 页数:352
    • 开本:32开
    • ISBN:9787513346511
    • 版权提供:新星出版社
    • 作者:张立宪 编
    • 著:张立宪 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2.00
    • ISBN:9787513346511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0-01
    • 页数:352
    • 外部编号:3129098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72 蝴蝶之家 ……………… 符晓莉 口述 | 叶小果 整理
    73-187 垄断的困境 ……………… 王健飞 陈啸雨
    188-209 守尸十五年 ……………… 冯翔
    210-272 刻画不朽 ……………… 赵晓
    273-290 犯错是常态,而不是例外 ……………… 克韩
    291-308 日本人真的很吗? ……………… 张宏杰
    309-331 疑似神仙眷侣 ……………… 王鹤
    33-41 银河系宜居报告 ……………… 卢昌海

    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多年来,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
    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杨家旧事杨苡口述小隐整理报道里把“贵族”什么的安到我们家头上,我觉得莫名其妙。
    杨苡,1919年生于天津,翻译家,1949年后大陆个《呼啸山庄》中译本的译者。其兄为翻译家杨宪益,姐姐杨敏如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沛霖为院士、院士。父亲杨毓璋系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文中的“娘”是杨的正室,“母亲”是三兄妹的生母,在家中称“大姨太”;“大公主”“二姐”为“娘”所出,“四姐”则为杨的二姨太所生
    。旧式大家庭人际关系复杂
    ,排行亦有各种排法,文中“七叔”“八叔”为杨毓璋胞弟
    ,“五叔”则为堂弟;“姑妈”“狗叔”均为口述者祖父姨太太所生。未详处可参看文中“大排行、小排行”一节。
    关于杨家,我知道的并不多。现在知道的一些,有不少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
    看来的。其实亲戚间议论得不少,母亲也念叨过,但我总是听过就忘,没上心记过。年轻的时候,我对家的印象很糟糕,、小脚、姨太太,让人气闷的生活方式……要用标签的话,这不就是标准的封建家庭嘛。
    我认为自己“生正逢时”,因为我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的那一年。对政治、
    理论什么的,我不感兴趣,也从来没弄懂过,同时我与各种运动都是疏远的,但我基本的判断和态度,或者你说常识、价值观也行,都是新文化给我的。这里面也
    包括对旧式家庭的态度。
    新文学作家中对我影响的是巴金,当然是因为我和巴先生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也一直得到他的教诲,但我初对他产生崇拜,却和他的那部《家》有很大关系。我觉得我的家和他笔下的封建大家庭像极了,简
    直就是它的翻版,里面的好些人物都能找到对应。年轻的时候,我烈的冲动,就是像《家》里的觉慧那样,离开家,摆脱那个环境,到外面广大的世界去。
    快解放时,我参加了“民主青联”。要填表,我问介绍人方应砀,我该算是什么身份,他大概因为我父亲是银行行长,就说,“大资产阶级”。解放后要填各种表格,里面有一栏是“家庭出身”,我不知该怎么填,问过我哥。他也嘀咕:说是买办资产阶级吧,父亲不是给洋人做事,不算。那么,算官僚资产阶级,或者民族资产阶级?我过去的一个地下朋友说,你父亲是银行行长,拿工资的,应该填“高级职员”。我姐接受了不少道理,以“剥削阶级”为耻,她从我母亲那边说,称我们是“城市贫民”——我们家早破产了嘛。到我也
    不知该算什么。不管算什么,到“”结束时为止,提我们家都是不光彩的事。
    那时候再想不到,这些年,家世啊,家里过去的风光啊,有钱有势啊什么的,又变得吃香了,“贵族”成了一个好头衔,提起来都是很羡慕的样子。媒体采访,动不动就往“贵族”上扯。不止一次,报道里把“贵族”什么的安到我们家头上,我觉得莫名其妙。,我们家早就败落了,哪里是什么“贵族”?再说我们是庶出,按照旧的观念,是被歧视的,我又因为有“妨父”之名,没享受过什么阔家小姐的尊贵。第二,我是相信等,对讲究等级的那一套的,我的许多同学,中西女校的、
    西南联大的、中央大学的,出身名门,家里有钱有势,他们都不喜欢吹嘘自己家里如何如何,炫耀这些是要被看不起的。现在不是常说到“教养”吗?摆阔、津津乐道这些东西,我看就是没教养。
    我烦考据来考据去的,自己家里的事,就更是烦。看过些“家族”一类的书,祖上哪里人氏,做过什
    么官什么官,讲得清清楚楚,真是肯下功夫。我不行,那些官职之类,一下就把头绕昏了,而且我也弄不明白哪个官有多大。有一阵电视上放一部叫《》的连续剧,我正好在北京,黄宗江打电话让我快看,除了说演得好、剧本棒极了,特别提醒,说里面写到你们杨家了。他说的是剧中的杨士琦,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后来做过很大的官。我姐看了那一段,很生气,说把杨家的人写得很坏,让我别看。
    当时我就住她家,从小就不敢拗着她,她说不看也就不看了,后来没再播,错过了。我没我姐那种卫护杨家的意识,看了的话,随便剧里写成什么样,我也不会生气。我哥就更不在乎了。
    因为不感兴趣,碰到记者采访,我常会有抵触情绪。虽然出于礼貌,为不让人家难堪,我多少会说点,但也说不了多少。事实上我的记忆力还算好,许多往事都记得很清楚,年纪大了,眼
    前的事说忘就忘,过去的事却经常想起,有时就像过电影似的,只是这不是人家想听的。我有时也怀疑,说那些琐碎的人与事有什么意思?我记住的经常是些好玩的事,就像你们现在说的“八卦”。
    P1-4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