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当马克思遇见新时代978730029494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祝和军著 | 祝和军编 | 祝和军译 | 祝和军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祝和军著| 祝和军编| 祝和军译| 祝和军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05000
    • 页数:320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0294940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祝和军
    • 著:祝和军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300294940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7-01
    • 页数:320
    • 外部编号:3119374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篇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
    一、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的历史
    1.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2.马克思为什么把历史科学视为“的科学”
    3.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与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奥秘
    2.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运动
    三、《宣言》视域下的未来社会
    1.是现实的、历史的运动
    2.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类的远大理想
    3.以社会主义社会为过渡时期和初级阶段
    第二篇 坚持辩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一、辩法何以是科学的方
    1.辩法需要到生命运动中去理解和把握
    2.思维的悖论是如何产生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的“变”与“不变”
    1.改革开放背离马克思主义了 2.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
    三、“非公有制经济离场论”的理论误区
    1.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2.历史从来都不是公式设计出来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主义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辩法
    1.亲临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的“语境”
    2.自觉辨识“”的意识形态迷雾
    3.自觉防范“历史终结论”的意识形态陷阱
    第三篇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理念
    1.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成为人
    2.道德教育是“成人”的关键
    3.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1.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推陈出新
    2教育方法、教育路径的推陈出新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
    1.知识不能自然地过渡到信仰
    2.知识教育的困境
    3.转识成智、由智入德的进路
    4.现代语境下的信仰教育如何可能
    四、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1.非志无以成学
    2.学而不思则罔
    第四篇 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价值追求与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中的“集体”本位
    2.中华文化中的“自律”精神
    3.中华文化中的“践履”品格
    二、生生思想与辩思维
    1.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祝和军,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十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思想教育研究》《现代哲学》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读国学用国学: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寻找智慧》《大秦帝国的野蛮成长》等著作。

    在一个物质主义时代,如何保有自己的灵,不致被遮蔽和沉沦? 在一个日益现代化的时代,何以能够对现代保持足够的批判地反思的能力? 一种非西方化意义上的现代化可能?又如何可能? 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何以找寻到“谁的现代化,又是为谁的现代化”这一问题的?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寻求这些问题的解答,既是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对时代质询的回应。正是在这些方面,本书为读者提示并开辟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思想空间。作者立足于中国文化所塑造的我们的“此在”,把一种文化眼光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在地融合起来,从而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当下中国的历史逻辑和心路历程“立传”。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