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浮生六记9787505746459中国友谊出版社
    • 作者: 清沈复 ,吴婷 译著 | 清沈复 ,吴婷 译编 | 清沈复 ,吴婷 译译 | 清沈复 ,吴婷 译绘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清沈复 ,吴婷 译著| 清沈复 ,吴婷 译编| 清沈复 ,吴婷 译译| 清沈复 ,吴婷 译绘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9-11-01
    • 字数:192000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5746459
    • 版权提供:中国友谊出版社
    • 作者:清沈复 ,吴婷 译
    • 著:清沈复 ,吴婷 译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49.80
    • ISBN:9787505746459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9-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1-01
    • 页数:0
    • 外部编号:3074178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
    “青年作家新译经典” 总序:时光深处,风骨宛然 I
    译者序:立尽黄昏粥尚温 V

    《浮生六记》 译文
    卷一 闺房记乐 003
    卷二 闲情记趣 029
    卷三 坎坷记愁 043
    卷四 浪游记快 067

    《浮生六记》 原文
    卷一 闺房记乐 105
    卷二 闲情记趣 121
    卷三 坎坷记愁 131
    卷四 浪游记快 147
    卷五 中山记历(伪作,供参考) 171
    卷六 养生记道(伪作,供参考) 199

    附录
    光绪三年《浮生六记》初版潘麐生序 214
    光绪三年初版序 218
    光绪三年《浮生六记》跋 220
    沈复年表 225
    编后记:成就《浮生六记》的五个男人 5 \\\"

    \\\"卷一 闺房记乐我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正值隆冬。
    那时天下太平,世道昌隆;我家世代为官,祖宅位于苏州城内,沧浪亭畔;上天对我的厚待,可以说无法更多了。
    东坡先生有句诗:“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我不把那些往事记录下来,任由它们在逝去的光阴里浮沉以致湮灭,恐怕要大大辜负上苍的福被恩泽了。
    又想起《诗经》,三百篇中置于首篇的,便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真意切,发于天然,并不觉得唐突。所以我也将之间的过往列于首卷,的再依次安排。让我深感愧疚的是,年少时的我并未勤奋苦读,学识可谓浅薄;只能老老实实记录一些实情实事,无法妙笔修润使之生辉。如果有人挑剔我的遣词造句,那无异于指责一面蒙尘的铜镜,嫌它不够明亮了。
    我年幼的时候,曾与金沙县的于姓人家有过婚约,但那家的女儿八岁就夭折了。后来我娶的陈氏,是我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名芸,字淑珍。芸自幼就聪颖明慧,学说话的时候,听别人读一遍《琵琶行》就能背下来。她四岁没了父亲,和母亲金氏、弟弟克昌在清贫的家里相依为命。年纪稍长一些,芸就凭着自己娴熟精巧的女红换取家庭所费。一家三口的四季衣食,弟弟克昌读私塾的学费,就这样靠芸的双手得来。
    很偶然的,芸在箱子里翻检到一册《琵琶行》,便依据幼年背诵的记忆逐字逐句地指认,没想到就这样识了字。从那之后,芸在女红之余,渐渐开始吟咏诗词,并写下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
    我十三岁那年随母亲回外祖家小住,那时年幼不避嫌,得以见到芸的诗作。虽然很是叹服她的才思灵秀,但在内心深处,我却隐隐担忧芸将来福泽不永。然而心之所系,无法忘怀,我对母亲说:“如果将来要娶妻,那么儿子非淑姐不娶。”我母亲也很喜欢芸的子柔和,当下就褪掉自己的金戒指,相赠给芸,作为定亲之礼,缔下婚约。那一日是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六。
    那年冬天芸的堂姐出嫁,我又跟随母亲去道贺。芸和我同年生而长我十个月,所以自幼我们就以姐弟相称,那时依然如此,我仍旧唤她淑姐。
    因是喜事,满堂宾客皆华服丽饰,有芸身素淡,只穿了双新做的鞋子。我注意到那双鞋刺绣精美,一问才知是芸自己的手艺,才晓得她的慧心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
    芸身形纤细,瘦不露骨;削肩长颈,眉目清秀;只有两颗牙齿微微露出,稍有不足。然而转盼之间,神韵悠然,令人见之忘俗。
    我向她讨了诗稿一读,有的仅一联,有的只三四句,多是断章散句,少有成稿。问她缘故,她笑着说:“我没有老师的指点,只能作出来这些,但愿将来有能指点我的知己补全它们。”我开玩笑地为芸的诗题上“锦囊佳句”几个字,戏谑她就像李贺,偶有佳句便记下投入囊中。没想到,幼年时一句戏谑之语竟埋下了芸日后如李贺般早逝的伏笔。
    当晚送亲戚出城,归家已是三更时分。我觉得肚子饿,想找点吃的,有嬷嬷端来些枣糕,我嫌太甜了。芸悄悄牵了牵我的衣袖,我随她进了内室,原来她早留了暖粥和小菜。我正要开心地举筷,忽听到芸的堂兄玉衡在外面唤她:“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道:“我很累,要歇息了。”没想到玉衡敏捷地挤进门来,看着正要吃粥的我,促狭地笑道:“刚才我说要吃粥,你说没有了,原来是藏在这里专门招待你的夫君啊。”芸大窘,逃也似的躲出门去。门外的人听到玉衡的话,全都哄笑不已,这让我觉得异常难堪,便负气地带着仆人先回家了。
    自从留粥的事情被取笑后,我再去舅舅家,芸便躲起来不见,我知道,她是怕再被别人玩笑。
    直到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我们成婚之日,我才得以再见到芸。芸的身材,依然像以前一样单弱。我轻轻揭下盖头,芸抬眸与我相视一笑,仿若故人重逢。婚礼的仪式结束后,我和芸并肩坐在一起用晚膳,我悄悄握住桌案下芸的手腕,只觉得温暖柔滑,心怦怦跳个不停。给芸夹菜,她说自己正逢斋期,已经好几年了。我暗暗计算她吃斋的时间,恰好是我出水痘的时候,于是笑着对她说:“姐姐看我如今光鲜无恙,可以从此不忌了吗?”芸目露笑意,点头暗许。
    二十四是我出阁之日,但二十三日是国忌日,不能奏乐,故我家在二十二日夜为姐姐举行送嫁之礼,芸需到客堂应对招呼宾客。我在房内陪伴娘饮酒,大概是心不在焉的缘故,划拳总是输,被罚了不少杯,大醉而卧。醒来后已是黎明时分,芸已在对镜理晨妆了。
    当日来往亲朋络绎不绝,傍晚掌灯后才开始宴饮奏乐。二十四日子时整,我作为小舅子去送亲,回到家已是漏夜将残,人声阒寂。我悄悄走进内室,守夜的婆子在床下打着盹儿,芸尚未歇息,正点着蜡烛,低垂粉颈,出神地看一卷书。我走到她身后,轻抚她的肩头道:“姐姐这几日劳累,怎么还在用功不睡呢?”芸忙转回头站起身来,说:“刚才正要睡,开书橱看到这本书,翻阅一下不觉没了睡意。《西厢记》我久已听闻,如今才得以一阅,的确是才子手笔。然而我读着,觉得有些地方未免尖酸刻薄了些。”我笑道:“只因他是才子,下笔才能尖刻。”婆子在一旁催促早点歇息,我遣她关门先走了。自己继续与芸并肩说笑,恍惚间好似久别重逢。我伸手探芸的心口,也怦然跳动,于是耳鬓厮磨,悄声道:“姐姐的心为何跳得这样厉害……”芸双颊绯红,星眸欲醉,看得人心荡神迷。于是相拥入帐,喁喁私语,恣意怜爱,不知东方之既白。
    芸刚做新娘时沉默少语,整也不见她动气。别人和她打招呼,也只是微笑回应。恭敬地侍奉长辈,温和地对待下人,一切井然有序,并无半点差池。每天清晨见窗户稍明就急急披衣起床,像有人催着似的。我笑道:“如今不比往日,留粥给我就被人笑话了。姐姐还怕人说吗?”芸说:“就因为过去留粥给夫君你被传为话柄,如今不是害怕被嘲笑,只是不能让人说新妇懒惰啊。”我虽然眷恋温柔乡里同眠之乐,但也觉得芸言行端庄让人敬爱,于是也随之早起。从此我们夫妇终日形影不离,耳鬓厮磨,温柔缱绻,无法用言语形容。
    然而欢娱的时光总是易逝,转眼我和芸的蜜月就结束了。那时我父亲稼夫公在会稽府做幕僚,专门负责府中来宾的迎送。我听从他的安排,一直在杭州赵省斋门下学习。赵先生授课耐心,循循善诱,我今日得以握笔写文,都得益于当日先生的教导。
    当初我从学馆告回家时,是打算好婚后仍回馆读书的。但接到先生召我回去的信笺,心中还是怏怏不乐,更担心芸难过不舍。没想到芸反而强装笑颜,温柔劝慰,只是在为我打点行装时,脸上稍稍有点异样之色而已。临动身了,芸轻声叮嘱我:“我不能跟随夫君左右,日夜照顾,凡事请自己当心。”就这样,我与芸恋恋不舍地分别,登上小舟解缆而去。时值初春,春水潋滟林花欲放的季节,我却如同失群的林鸟一般,失魂落魄无心欣赏,甚至觉得天地灰暗,万物失色。抵达书馆后,我父亲便渡江回会稽了。
    离开芸在书馆的日子,三月如同十年一般。这期间虽然也能收到芸的信笺,但总是问候家常之语,不复相伴一起时那样亲密,心中很是闷闷不乐。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时分,我便更加恍然若失,对景思人,魂魄欲销。
    先生知道情由后,便写信给我的父亲,出了十个题目给我,让我带着暂且还家去。我得知后喜不自禁,如同流放边地的罪人遇赦一般,恨不得即刻飞回家去。
    迫不及待登上回家的小船,更觉心急,只觉得一刻好似一年那么漫长。等到家后,我速速去母亲处问了安,便急急回到自己房内。芸早已等在房中,见到我忙起身相迎,我俩就那样站着,执手相看,不发一语。那一刻,仿两人的魂魄都已飞散,化烟成雾,只听耳边轰然一响,连躯体也不属于自己了。
    那时正是六月溽暑,室内闷热如蒸笼。所幸我们是住在沧浪亭爱莲居西室,廊桥内有处临水的亭子,名叫“我取”,取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一句。檐前一株老树,浓荫如伞,遮天蔽日,映得人面皆绿。隔岸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这处亭台原是我父亲招待宾客的地方,我请示了母亲,带芸来消夏。因为天气炎热,芸也停了女红,终日只伴我左右,和我谈书论古,赏花玩月。芸不善饮酒,劝她许久也不过三杯而已。我便教她“覆”,与她行酒令为乐。美酒盈樽,清风明月,佳人在侧,语笑嫣然。我自以为人世之趣,也无过于此了。
    ,芸问我:“前人佳作如此之多,该以哪些为上品呢?”我道:“《战国策》《南华经》,可以汲取他们的灵动明快;匡衡、刘向的文章,可以取法他们的风雅稳健;司马迁与班固呢,取他们的深广;韩愈取其浑厚,柳宗元取其冷峻,欧阳修取其跌宕,三苏的优点在于他们的思辨;像贾谊、董仲舒的策论对答,庾信、徐陵的四六骈赋,陆贽的奏议,都有可取之处,不能一一枚举,就看各人的慧心领会了。”芸道:“古文的高妙,在于眼界与气度的卓尔不群,小女子恐怕难以入门。只有诗,我还稍稍有些领悟。”我问:“唐代凭借诗歌水平选拔读书人入仕,而诗歌的宗匠大家公推李白、杜甫二人,依芸卿的眼光来看,更喜欢谁呢?”芸侃侃而谈道:“杜甫的诗千锤百炼,用字精纯;李白的诗潇洒不羁,思接万里;与其学杜甫的严谨,不如学李白的活泼。”我说:“杜甫是诗歌大家,学诗的人大多师法于他,芸卿却偏爱李白,这是为何?”芸答道:“要论格律工整,用词老练,老杜确实。但李诗就像庄子笔下的姑仙子,临风飘举,来去自如,有种浑然天成之美,令人深爱。并非杜诗逊于李诗,而是在我心里,不自觉地偏向于李白了。”我笑道:“我原先怎么也想不到,陈淑珍是青莲居士的知己啊。”芸也笑着说:“我还有启蒙先生白乐天呢,时常感念,未尝忘怀。”我问:“这从何说起呢?”芸反问:“白乐天先生不就是写《琵琶行》的那位吗?”我大乐道:“真巧啊!李太白是芸卿知己,白乐天是芸卿老师,我沈三白又是芸卿夫婿。看来芸卿这一生,是和‘白’字有缘呢。”芸接口道:“和白字有缘,只怕我将来要白字连篇啦。”(吴语中“别”与“白”同音。)\\\"

    \"诗心才女吴婷全新译本,文字雅丽优美,与原作相映生辉现象级古风长诗《你说,后来》作者吴婷以诗人之心,体会沈复之情,倾力译写,华美蕴藉,感人至深。
    全面收录,内容丰富以民国善本为底本,收录光绪三年(1877)初版序、跋及其译文、沈复年表。《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虽为伪作,仍保留供参考。
    特撰策划人序、译者序、编后记,五千余字帮读者深入理解青年作者苏辛与译者吴婷分别撰写策划序、编后记、译者序五千余字,引导我们进入《浮生六记》更深处的世界,体验“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深沉悲欢。
    国内一线插画师呼葱觅蒜亲手绘制封面插画随书馈赠吴婷亲手书写《你说,后来》诗笺吴婷全文手书其代表作《你说,后来》,以“你说天地玄黄,风月琳琅;后来月斜江上,云淡天长”的怅惘,呼应“情之所钟,虽丑不嫌”的情深。\"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