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唯识三颂讲记/中国学经典宝藏9787506086448东方出版社
    • 作者: 于凌波释译著 | 于凌波释译编 | 于凌波释译译 | 于凌波释译绘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于凌波释译著| 于凌波释译编| 于凌波释译译| 于凌波释译绘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70000
    • 页数:342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6086448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社
    • 作者:于凌波释译
    • 著:于凌波释译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506086448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3-01
    • 页数:342
    • 外部编号:3085813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唯识三颂讲记》序 001
    唯识三十颂讲记 005
    讲 唯识宗学统概述 005
    第二讲 三十颂科判大纲 017
    第三讲 唯识学上的几个基本概念 028
    第四讲 识变八识三能变 040
    第五讲 异熟能变第八识 053
    第六讲 思量能变第七识 064
    第七讲 了境能变前六识 076
    第八讲 前六识的王所相应与起灭分位 087
    第九讲 正辨唯识与释违理难 100
    第十讲 释违教难三自与三无 112
    十讲 明唯识真如 124
    第十二讲 明唯识位唯识五位修行 135
    唯识二十颂讲记 149
    讲 绪论介绍唯识宗和唯识二十颂 149
    第二讲 诠释至第三颂 158
    第三讲 诠释第四至第八颂 169
    第四讲 诠释第九至第十四颂 180
    第五讲 诠释第十五至第十七颂 193
    第六讲 诠释第十八至第二十颂 202
    八识规矩颂讲记 212
    讲 解释颂题 212
    第二讲 唯识大意 224
    第三讲 八识心王 5
    第四讲 六位心所 247
    第五讲 种子、薰习、识体四分 257
    第六讲 九缘生识 268
    第七讲 三境、三量、三界 279
    第八讲 修行五位 289
    第九讲 前五识颂 300
    第十讲 第六识颂 310
    十讲 第七识颂 320
    第十二讲 第八识颂 330

    于凌波,河南洛阳人 ,一九二七年生。曾创办台湾地区私立菩提救济院,任常务董事。出版《向知识分子介绍》《唯识学纲要》等论著二十余种。

    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穷其一生之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因此之故,有“精选”之举。
    星云大师对这件事很好重视,对经典进行注、译,包括版本源流梳理,这对一般人去看经典、理解经典的思想,是有帮的。
    ——赖永海,南京大学教授,旭日学研究中心主任
    星云大师常常说,学不是少数人的,它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接触的。
    这套书推动了白话学经典的完成,我个人请了一套,作为传家之宝。
    ——依空法师,光山,文学博士,印度哲学博士
    如何来做一套适合当代人阅读的的经典,是星云大师的一个心愿,他希望能够为现代的社会,提供的智慧,提供阅读法的方便。
    “中国学经典宝藏”精选了很多篇目,是能够把法的精要,比较全面的给与介绍。
    ——王志远,院导师,中国宗教协会副会长

    唯识学在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烦,词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甚深、微细微细、难通达极难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不过,唯识学所依的典籍,于梵文汉译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及唯识学的基本典籍《成唯识论》而国人著述者,唐代有所谓“唯识三疏”,及注释三疏的各种著作,以及后代许多古德的著述。面对着这许多典籍,就使初学者茫然不知所措,有无从下手之感。所以要学唯识,如何跨入唯识之门,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如何跨入唯识之门呢?以笔者学唯识的经验,认为《百明门》和《大乘五蕴论》是两种基本入门的论典,《百明门》在十支论中称为“略陈名数支”,《大乘五蕴论》在十支论中称为“粗释体义支”。有了“百法”和“五蕴”的基础,进一步读《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及《八识规矩颂》就是本书所介绍的三种颂文。果然对以上几本书有所悟入与了解,进一步再读《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等大部头的论典或注疏,就容易读下去了。
    或有人问,既然如此,何不直接读《成唯识论》,为什么要绕圈子呢?那是因为《成唯识论》洋洋十卷雄文,它一方面是字字珠玑,是发掘唯识学的宝藏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却是烦琐万端,行文有如枝上岔枝,叶旁长叶,使人初读之下,有如进入迷宫,向前走下去回不到原点。再者,识字艰深,除非是国学修养深厚的人,以我们现代人的国学基础,很难读得通达。所以先读熟《唯识三十颂》颂文,再读《成唯识论》,就有了行路的指标。
    《唯识三颂讲记》这本书,是以现代的语言之字及观念,把词意艰深的唯识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供给初学的读者参考。这只是一面路标,真正的大道,还要照着路标所示继续走下去。这三种讲记,原是在台北中华慧炬学会印光祖师纪念堂、陀育会华藏讲堂及台中雪庐纪念讲堂等处,开学讲座时的讲稿,当初匆促撰写,缺漏在所难免,尚祈方家指正,无任铭感。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