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9787507739664世图音像出版社
    • 作者: 郭超著 | 郭超编 | 郭超译 | 郭超绘
    • 出版社: 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超著| 郭超编| 郭超译| 郭超绘
    • 出版社: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02-01
    • ISBN:9787507739664
    • 版权提供: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 作者:郭超
    • 著:郭超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80.00
    • ISBN:9787507739664
    • 出版社:世图音像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2-0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2-09-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237392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中轴寻梦(代前言)
    绪论“六重据法”:研究历史地理与古都规划的一种新方法
    历史地理篇
    章 中轴线概说
    节 中轴线的起源与演进
    第二节 中轴线的定义、起点、中心点与黄金分割点
    第三节 中国古都的中轴线
    第二章 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节 “中”字之意
    第二节 中轴线的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
    第三节 中轴线的功能
    第四节 北京中轴线规划与建筑的艺术神韵
    第三章 北京中轴线规划的千年变迁
    节 辽南京(燕京)中轴线的规划
    第二节 金中都中轴线的规划
    第三节 隋临朔宫及其中轴线的规划
    第四节 金太宁宫对隋临朔宫及其中轴线规划的继承
    第五节 元大都对金太宁宫及其中轴线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第六节 明北京对元大都中轴线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第七节 清对明北京“准六重城”及其中轴线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第八节 民国时期对北京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
    第九节 1950年以后对北京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
    附:北京古都中轴线赋
    第四章 隋临朔宫空间位置考辨
    节 隋临朔宫的空间位置取决于涿郡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隋临朔宫“四重城”的规划
    第三节 隋临朔宫西园的规划
    第四节 隋临朔宫宫城和北苑的规划与建筑遗存
    第五节 隋临朔宫“泛”中轴线及其规划
    第六节 运用隋代规划尺度对北京中轴线“活化石”的规划进行实研究
    第七节 隋临朔宫规划步骤研究
    第五章 金太宁宫空间位置考辨
    节 金太宁宫的空间位置
    第二节 官、苑、园组合的“北宫”
    第三节 金太宁宫宫城建筑
    第四节 金太宁宫中轴线
    第六章 关于元代里制、里长、尺长、步长的实研究
    节 对“元两都”大城城墙长度数据的实研究
    第二节 对“元两都”皇城城墙长度数据的实研究
    第三节 对“元两都”宫城城墙长度数据的实研究
    第四节 对元大都官城夹垣长度数据的实研究
    第五节 对元大都中轴线长度以及民居宅院规划模数的实研究
    第七章 元大都宫城空间位置考
    节 对元明两代里制、里长及尺长、步长的实研究
    第二节 从元明建筑风格的对比中看元大都官城的具体空间位置所在
    第三节 依据诸多史料记载的建筑空间位置来论元大都宫城位置
    第四节 从元大都中轴线与皇城规划的角度看元官城位置
    第五节 元大都官城及大内御苑是对前代官、苑基址的继承和改造
    第六节 考古遗址可间接论元大都官城的具体空间位置
    第八章 元大都中轴线规划
    节 元大都中轴线是对前代道路和金太宁宫泛中轴线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第二节 元里制与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
    第三节 元大都中轴线的长度、规划“原点”、“中心点”、“黄金分割点”
    第四节 元大都皇城厚载红门、棂星门、周桥空间位置考辨
    第五节 元大都中心台、中心阁、鼓楼、钟楼等建筑空间位置考辨与“钟楼市”的规划
    第六节 元大都“国门”丽正门位置的确定与千步廊的规划.
    第七节 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
    第九章 关于明代里长.尺长和步长的实研究.
    节 对明代官尺长度和步长、里长的实例考订
    第二节 对明代洪武元年徐达在大都的三次丈量所用尺度长度的实例考订
    第三节 对明营造尺长度的实例考订
    第十章 明北京宫城空间是元大都宫城空间的“再版”
    节 对元、明两代的里制、尺度、步长的实研究
    第二节 对明北京官城所遗存的若干元代风格的建筑“活化石”的研究
    第三节 对诸多史料记载的元代建筑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实研究
    第四节 对北京中轴线宫城、禁苑规划历史沿革的研究
    十章 明北京中轴线规划
    节 明北京中轴线对前代道路和元大都泛中轴线规划的继承与改造
    第二节 明北京中轴线的长度、“中心点”与“黄金分割点”
    第三节 明北京皇城南门、北门、金水桥、千步廊的规划
    第四节 明北京钟楼、鼓楼的规划
    第五节 明北京“国门”正阳门位置的确定与“国市”的南移
    第六节 明北京中轴线规划
    第十二章 北京中轴线宫城与禁苑规划之历史沿革
    节 隋临朔宫宫城与北苑的规划
    第二节 金太宁宫宫城与琼林苑的规划
    第三节 元大都宫城与大内御苑的规划
    第四节 明北京宫城与大内禁苑的规划
    第五节 清北京官城与大内禁苑的规划
    第十三章 北京故宫规划探源
    节 对北京故宫“活化石”空间的规划尺度分析
    第二节 史料对北京故宫“活化石”空间的规划尺度记载
    第三节 对有关考古人员推测出的观点及其依据进行辨析
    第十四章 景山规划探源
    节 关于景山始规划于明代的推测
    第二节 史料文献有关景山的记载对景山始规划于明代的推测的否定
    第三节 景山实地空间的规划尺度对景山始规划于明代的推测的否定
    第四节 “六重据法”对景山始规划于明代的推测的否定
    第十五章 景山考
    节 景山在金代以前的概况
    第二节 景山在金代的概况
    第三节 景山在元代的概况
    第四节 景山在明代的概况
    第五节 景山在清代的概况
    第六节 民国以降的景山
    第七节 景山的成因
    附:景山怀古
    第十六章 北上门考
    节 北上门的空间位置与“南向”之谜
    第二节 北上门的质与始建时间
    第三节 复建北上门的意义与措施
    规划纪事篇
    第十七章 北京中轴线空间规划探秘
    节 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对中国古代“规划以度”规划原则的影响
    第二节 对隋、元、明三代尺度的考订和对北京古都中轴线“活化石”各空间区域的南北长度及其规划时代的验
    第十八章 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节 辽南京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二节 金中都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三节 隋临朔宫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四节 金太宁宫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五节 元大都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六节 明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七节 清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八节 20世纪以来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群组
    第十九章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与“三朝五门”制度
    节 三朝制度
    第二节 五门制度
    第三节 北京中轴线上历朝的“三朝五门”制度
    第二十章 北京中轴线上的门与“国门”变迁
    节 辽南京中轴线上的门
    第二节 金中都中轴线上的门
    第三节 隋临朔宫中轴线上的门
    第四节 金太宁宫中轴线上的门
    第五节 元大都中轴线上的门
    第六节 明北京中轴线上的门
    第七节 清北京中轴线上的门
    第八节 北京中轴线上“国门”的变迁
    第二十一章 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
    节 辽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二节 金中都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三节 隋临朔宫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四节 金太宁宫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五节 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六节 明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七节 清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
    第二十二章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节 北京中轴线上的河与桥
    第二节 北京中轴线上的山林、亭阁、墀陛
    第三节 北京中轴线上的御路与千步廊
    第四节 北京中轴线上的楼台与牌楼
    第五节 北京中轴线上的禁苑与御花园
    第六节 北京中轴线上的广场
    第二十三章 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师与建筑师
    节 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师
    第二节 北京中轴线的建筑师
    结语 穿越北京时空的独特标志——伟大的中轴线
    附录
    附录一 北京中轴线若干问题解答
    附录二 北京中轴线规划与主要建筑
    附录三 北京中轴线规划与主要建筑变迁纪事表
    表一(总)北京中轴之门纪事表(隋、金、元、明、清)
    表一(1—1)隋临朔宫中轴之门纪事表
    表一(1—2)金太宁宫中轴之门纪事表
    表一(1—3)元大都中轴之门纪事表
    表一(1—4)明北京中轴之门纪事表
    表一(1—5)清北京中轴之门纪事表
    表二(总)北京中轴之宫殿纪事表(隋、金、元、明、清)
    表二(2—1)隋临朔宫中轴之宫殿纪事表
    表二(2—2)金太宁宫中轴之宫殿纪事表
    表二(—)元大都中轴之宫殿纪事表
    表二(2—4)明北京中轴之宫殿纪事表
    表二(2—5)清北京中轴之宫殿纪事表
    表三北京中轴之广场纪事表(隋、金、元、明、清)
    表四北京中轴之山、亭、楼、台、阁、廊、桥纪事表(战国、隋、金、元、明、清)
    表五北京中轴线空间规划变迁纪事表
    表六北京中轴线景山主峰至南北各空间规划变迁纪事表
    表七北京中轴线宫城以北空间规划变迁纪事表
    表八北京中轴线宫城、禁苑空间规划变迁纪事表
    表九北京中轴线官城南北空间规划变迁纪事表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郭超,研究员,教授。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出版有《曾国藩全书》、《白话<史记>》、《白话二十四史》等多种书籍。

    《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由郭超所著,他对现有关于北京中轴线及其变迁的论点进行了辨析和质疑,并在探索中轴线缘起的基础上,对元朝的上都、大都、中都以及明朝的中都、南京、北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对北京城,特别是它的中轴线变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确实有其前人的独到之处。他对明北京城沿袭元大都城规划尺度的研究,有比较深入的分析。他敏锐地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元、明两朝规划的考,结合文献与实地踏查,得出明北京宫城就是沿袭元大都宫城的可信结论。他关于元、明宫城位置的考之所以取得突破成就,首先在于方的改进。他不是简单地以文献对照实地考察的所谓“二重据法”,仅就文献据而言,他是就同一问题尽量使用多种文献和相关材料,进行多方面的校核论,所以他的论全面而深入,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