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比较.20辑9787521744637中信出版社
    • 作者: 主编吴敬琏著 | 主编吴敬琏编 | 主编吴敬琏译 | 主编吴敬琏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主编吴敬琏著| 主编吴敬琏编| 主编吴敬琏译| 主编吴敬琏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1744637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主编吴敬琏
    • 著:主编吴敬琏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58.00
    • ISBN:9787521744637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7-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1473577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国民财富的演化起源 卡姆鲁尔·阿什拉夫 奥戴德·盖勒 马克·克莱姆普
    低碳转型风险的全球定价 帕特里克·博尔顿 马钦·卡茨佩尔契克
    再议经济体制问题 理查德·纳尔逊
    量化宽松的挑战与出路 缪延亮 唐
    破产:作为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产置 斯蒂文·施瓦茨
    从另类公司的治理实践看治理的逻辑 郑志刚
    20世纪70年代发达滞胀回顾与启示 魏加宁 周毅 等

    主编吴敬琏,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有名市场经济学者

    构建中国式福利理论和实践蔡昉贾朋一、引言
    福利是个一般的概念,各国的相关实践也存在诸多共,因此,关于在中国构建福利问题,无疑应该在共同理论的基础上,以及在国际经验的比较中进行讨论。同时,既然本文设立的命题为构建中国式福利,因此有必要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福利体系的现实紧迫需要,作为论福利建设出发点,并重点关注中国相关的制度安排及其独特。为此需要揭示中国发展阶段变化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进而从经验上为这种变化及其挑战找到经济史的关联,从经济理论上找到相关的逻辑对应。
    中国正在经历的突出的阶段变化,表现为两个具有标志意义的转折点的到来。阶段变化的个重要标志是,以人均GDP衡量,中国如期进入高收入行列。按照现价美元和平均汇率计算,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551美元。世界银行新修订的2021—2022年收入分组,把12695美元作为高收入门槛(Hamadehetal.,2021)。这个新起点固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至少在统计意义上意味着中国对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此可以高枕无忧。鉴于人均GDP达到12695美元仅仅是高收入组的门槛水平,仅相当于高收入平均水平(44003美元)的28.9%,攀登高收入阶段的各级阶梯仍然任重道远,如果不能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停滞乃至倒退的可能都是存在的。
    在中国进入高收入行列之际,另一个重要的阶段变化同时发生,即人口转变趋势超乎预期地加快。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未能预测到的,或者在以往预测中被系统低估的新挑战。2021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接近于零增长并且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比联合国2019年预测的结果提前了大约十年。同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即老龄化率达到14.2%,标志着提前五年左右进入国际的老龄化社会(UNPD,2019)。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这个不期而至的人口转折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含义。首先,伴随人口峰值和更深度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加快减少,抚养比加速提高,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改善、资本回报率和生产率进一步朝着不利方向变化,潜在增长率继续下降,实现原来预期增长速度的难度加大。其次,人口负增长带来崭新的挑战,即由于人口总量、年龄结构和收入分配产生的抑制居民消费的效应,总需求不足将成为常态化的增长制约因素。这就意味着,无论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看,确保实现远景目标的经济增长率,不再如原来预期的那样自然而然。
    实际上,经济学家在研究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时候即发现,阻碍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行列因素,即使在一国进入高收入阶段之后,仍将继续产生作用,阻碍其跨越门槛之后的经济增长。例如,埃肯格林等人发表多篇揭示中等收入陷阱表现为高速增长的在特定时期出现显著的减速,其中一些经济体的减速幅度既大且难以反转。在其中的一篇文章中,他们发现,在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处于10000~11000美元和15000~16000美元区间,一些和地区会发生两次明显的减速(Eichengreenetal.,2013)。与世界银行历年对经济体收入分组的数据进行比对,在这项研究涵盖的1987年以来出现过明显减速的24个经济体中,有15个在发生减速时已经处于高收入阶段,其中有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受到较长期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一个跨过统计意义上的高收入门槛,并不能自动确保一帆风顺地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经济增长减速因素,特别是对可能妨碍经济增长达到潜在增长率的需求侧因素来说,扩大社会福利支出无疑是有益的。承担主要支出责任加大社会保护、社会福利和社会共济的力度,也是推进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关于福利争论,其实并不在于要不要进行这一制度建设,而在于社会福利支出资金从何而来。我们或者可以把这个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在扩大社会福利支出时,如何做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两个原则的有机统一。本文将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论社会福利支出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及其对中国的特殊意义,进而揭示政策含义并提出建议。
    二、社会福利支出恒等式:理念和现实在回顾关于福利理论争论时,研究者往往从理念出发,主要从两个方向上提出并秉持各自的主张,依据分别是两种总体对立的模式或类型,即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和制度型社会福利模式(Titmuss,1974)。这两种模式的差异并不表现为保障水平上的差异,而主要是理念上大相径庭。前一种模式强调市场、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只需在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和有限的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承担责任。后一种模式则认为,作为一种再分配机制,社会福利保障在任何社会和任何发展阶段,都应该是承担的责任。虽然对立理念之间的争论旷日持久、莫衷一是,也分别产生了大异其趣的实践后果,但是,从全球范围看也产生了实践中的趋同态势。可以说,这种趋同主要是各国在应对现实挑战的实践中不断试错的结果。
    应该说,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或者福利出现、建设和兴衰,既建筑在特定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上,也受到特定时代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因应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需求而诱致的制度变迁过程。从影响为著的经济学文献着眼,我们可以在两种视野上认识这一制度。
    一类文献把社会福利体系构建的必要和必然,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沃尔特·罗斯托(WaltW.Rostow,2001)把经济发展分别划分为传统社会、创造起飞条件、起飞、迈向成熟和高水平大众消费五个阶段。在后来的著作中,他还补充了以追求更高生活质量为特征的第六个阶段。从逻辑上说,第五和第六个阶段无疑与对公共服务的更高需求相关。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KennethGalbraith,2009)创造了“丰裕社会”这个概念,指出在进入丰裕社会后,一方面是丰裕的社会财富和私人生产,另一方面是匮乏的公共服务供给,两者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他认为解决丰裕社会的社会贫困问题,需要以再分配的手段,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2002,0章)把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认为在财富驱动阶段上,会产生一系列与增长速度减慢相关的两难取舍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的矛盾,以及经济增量不足与福利支出扩大之间的矛盾。
    另一类文献把应对人口挑战作为福利建设必然要求。冈纳·缪尔达尔(GunnarMyrdal)早认识到人口因素在福利建设中的作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缪尔达尔夫妇便通过著述和演讲,警示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或人口总量减少可能导致的后果,在主张家庭自主生育权利的同时,倡导通过制度建设把生育和养育的负担,从作为家庭责任转变为体现共济理念的社会福利体系上,借此鼓励人们结婚和生育。缪尔达尔这一思想的传播以及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不仅为瑞典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擘画了蓝图,也对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素甜,1982,第三章;Barber,2008,Chapter10;吉川洋,2020,第47—49页)。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阿尔文·汉森分别于1937年和1938年做了内容十分接近的演讲,指出了英国和美国出现的人口增长停滞趋势,认为如果不能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来抵消和消费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遭遇灾难的后果(Keynes,1978;Hansen,2004)。此外,汉森当年提出的“长期停滞”(secularstagnation)概念,被当代一些经济学家作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个标准阐述(Summers,2016)。
    接受当代发展的惨痛教训,从经济发展阶段和现实挑战出发,福利建设就不再是一个应该还是不应该做的先验问题,而是何时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的策略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简洁的公式,形象地说明如何实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有机统一。这可以被称为社会福利支出恒等式,写作E-B≡0,式中E代表社会福利的实际支出水平,B代表社会具有的支出能力。这个恒等式强调的是实际支出与实际财力之差恒等于零。一旦这个恒等关系不成立,则意味着未能做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社会福利支出水平便有改善的余地,或者社会福利政策就有调整的必要。例如,如果E-B>0,就表示社会福利水平超过了保持支出可持续的财力约束,产生“量力而行缺口”,则有必要依据实际能力调减支出水平。如果E-B<0,就表示社会福利水平尚未达到财力决定的潜力,形成“尽力而为缺口”,有必要增加实际支出水平,把资源潜力真正用足用尽。恪守社会福利支出恒等式,既要求坚定地秉持理念,也要求分寸把握能力和技巧,增一分则嫌长,减一分则嫌短。
    这个公式表达看似简而又简,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与一系列理论讨论和政策实践均密切相关。这里强调的恒等关系,挑战了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传统观点,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而形成的政策理念。在笃信涓滴效应的经济学信条和否认社会应该履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倾向影响下,福利理论和实践明显向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倾斜。痛感新自由主义政策实践造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恶果,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中关于福利认识已经有所转变。但是,只有打破传统的公共财政理念,特别是国际货币组织和世界银行、欧盟理事会以及许多受新自由主义理念影响而倡导的“紧缩”(austerity)做法以及为财政支出设立的制度约束,才可能在实践中回归正常的轨道。而这就需要把社会福利支出恒等式作为福利建设原则。此外,虽然称之为社会福利支出恒等式,公式中的变量却是按照一定规律,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与时俱进的。下面,我们将依据经验事实,结合一般规律和中国面临的特殊挑战,认识这种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1.大牌作者,比如蔡昉、博尔顿等
    2.前沿热点话题,比如碳溢价、福利、滞胀、监管等


    【内容简介】


    《比较》是吴敬琏教授主编的系列经济学出版物,坚持贴近经济学前沿和经济现实选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知识,为读者理解经济学发展和经济问题提供比较分析的视角。本辑比较开篇选取蔡昉教授的《构建中国式福利理论和实践依据》一文,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此外,本辑比较还从碳价格,量化宽松政策(或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的影响,滞胀的历史经验,发展差异的根源探究等角度,选取了一组稿子,为读者提供了讨论上述问题的新视角。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