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97875139364与建设出版社
    • 作者: (英)利德尔·哈特著 | (英)利德尔·哈特编 | (英)利德尔·哈特译 | (英)利德尔·哈特绘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利德尔·哈特著| (英)利德尔·哈特编| (英)利德尔·哈特译| (英)利德尔·哈特绘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00000
    • 页数:51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3936644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作者:(英)利德尔·哈特
    • 著:(英)利德尔·哈特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39.80
    • ISBN:9787513936644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8-01
    • 页数:512
    • 外部编号:3122700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次世界大战史》序
    《战争》原序


    章 战争的起源

    第二章 力量对比

    第三章 各方的战争方案

    第四章 1914年,胶着
    节 扭转局势的马恩河交战
    第二节 坦能堡传说
    第三节 奥军破坏者和伦贝格战役
    第四节 次伊珀尔交战

    第五章 1915年,僵局
    节 达达尼尔方案的诞生
    第二节 功亏一篑——登陆加里波利半岛,1915年4月25日
    第三节 伊珀尔的毒云,1915年4月22日
    第四节 不必要的洛斯交战,1915年9月15日

    第六章 1916年,平局
    节 凡尔登绞肉机
    第二节 布鲁西洛夫攻势
    第三节 索姆河攻势
    第四节 发展初期的困难
    第五节 罗马尼亚沦亡
    第六节 攻占巴格达
    第七节 捉迷藏般的日德兰海战

    第七章 1917年,重压
    节 停滞而又拙劣的阿拉斯攻势,1917年4月
    第二节 梅西讷——围攻战的杰作
    第三节 通往帕森达勒之路
    第四节 突袭康布雷
    第五节 卡波雷托
    第六节 概论:空中战争

    第八章 1918年,突破
    节 初的突破
    第二节 兰德的突破
    第三节 马恩河突破
    第四节 第二次马恩河交战,1918年7月
    第五节 8月8日,德国陆军倒霉的
    第六节 米吉多——土耳其军队覆灭
    第七节 圣米耶勒——梦想之战
    第八节 噩梦般的默兹河—阿戈讷之战 \\\\\\\\\\\\\\\"

    ●一战老兵,军事记者,知名军事历史学家,杰出的军事思想家 ●和克劳塞维茨齐名的战略大师,被誉为“为将军师的上尉”,曾荣获英国女王颁发的爵士勋衔 ●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先驱者,他所倡导的“间接路线”战略对20世纪西方的军事行动影响深远 ●因为论著太有预见,英国军情五处一度怀疑他从事活动,窃取核心机密 ●他的军事思想深深启发了隆美尔、曼施泰因、古德里安等将领,并帮以色列国防军横扫宿敌、称霸中东 ●代表作有《战略论:间接路线》《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等,编有《闪击英雄》《失去的胜利》《隆美尔战时文件集》等,每一本都堪称封神之作。

    表达到位,思路清晰!——《英国陆军评论》一部佳作……在单卷本一战史当中,精彩程度迄今为止出其右。——《海军评论》可读很强,信息量巨大……无论是谁,只要想了解利德尔·哈特这位20世纪伟大军事思想家的理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士兵》杂志利德尔·哈特仅用少量笔墨就让读者理解了千丝万缕的线索、错综复杂的形势,并且在每个环节都融入了恰如其分、铿锵有力的评论。——《时代文学》副刊

    \\\\\\\\\\\\\\\"1916年夏季,()这款新式兵器的车组人员,在诺福克郡塞特福德附近一片庞大而又保密的围场内接受训练,四周部署了武装警卫。这些车组人员组成的部队命名为机兵团重装分队。为保密起见,这款新式兵器也得起个新名字。铁路运输期间,覆盖在防水帆布下的机器,有可能被外人看见,因而需要找个足够神秘,但又看似可信的名称,相关人员讨论了“水柜”“水槽”“水池”的优劣后,选中了“水柜”(tank),也就是“”。
    虽然保密工作出色,这些在战场上的首度亮相也达成了突然,可惜,这种突然没能取得成果。1916年9月15日的悲剧,归因于官方使用者无视设计人员的恳求,没等这些的机械能成熟,也没凑满足够的数量,就把它们匆匆投入使用。这种做法不仅危及日后的效用,还抛弃了出敌不意创造的良机——敌人根本没有准备任何反制措施,结果延长了这场战争的艰难困苦,加剧了相应的损失。
    针对这些批评,相关部门的回复通常指出早期发展期间的机械故障,以及“陷入战壕”的数量,还辩称一款兵器大批量生产前,必须在战场条件下接受测试。这种说法貌似合理,可从实际情况看,难以让人信服。首次投入使用,是在遭到炮弹严重损毁、地面一片混乱的索姆河战场,对付的是1916年那种深邃、错综复杂的战壕体系,而的生产制造,依据的是1915年夏季制定的标准,当时的堑壕线远不及1916年那般发达,炮火轰击也不像1916年和1917年那么猛烈——以至于整片地区沦为泥沼。
    另外,狡辩者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1916年9月,这些仓促运抵法国后匆匆投入战斗,车组人员没得到充分训练,而身处法国前线的指挥官既没时间思考如何使用,也没得到相关指示。另外,这些早期车型发生机械故障的比例很可能比较高,这无疑是大批量生产合乎逻辑的理由,这样就能有足够的幸存下来,收获达成突然的成果。既然英国能为观看、偶尔叩击德军防线紧锁的门户这种乐趣每天耗费几百万英镑,那么,多消耗的开支,购买有可能打开这把大锁的工具,无疑是值得的。
    我们进一步探讨过早使用这款尚未成熟的兵器之谜。1915年12月,丘吉尔起草了关于使用的文件,这份文件呈交帝国防务委员会,副本转呈驻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1916年2月,的设计和武器装备问题刚刚解决、足以进行计算时,斯温顿提交了一份更全面、更详尽的备忘录。备忘录强调,秘密生产,直到积累起足够的数量发动一场大规模突袭,这一点至关重要,决不能在制造期间零零碎碎地使用这款兵器。当年春季,黑格表示他完全赞同这份备忘录提出的观点。但八月份,他突然决定使用当时仅有的60辆。此时,索姆河攻势实际上已陷入停顿,付出重大代价只换来些许战果的一份份报告,让英国公众极为不快。
    英国对黑格的决定深感震惊,新任陆军部长劳合·乔治强烈反对,接替他出任军需部长的蒙塔古亲自赶赴远征军总司令部,徒劳地企图阻止过早使用。黑格不为所动,无能为力的“父母”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女”的未来被葬送。
    因此,这段历史不免让人猜测,是为“索姆河之歌”而出去,换来一场的局部胜利,这场胜利让英国民众深感满意,淹没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英军的索姆河攻势不太成功,他们挽回颓势的程度很有限,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无可弥补地丧失了赢得更大战果的机会。黑格不想放弃这场攻势,又不愿让他的步兵付出重大牺牲,因而做出这项决定,他的做法值得赞赏,但不太明智。他肯定表现出抓住一切新援的渴望,而他身边某些参谋人员的态度同样无法原谅。\\\\\\\\\\\\\\\"

    【为什么要了解一战史?】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由一场世界大战,而是由两场世界大战塑造的。和二战相比,一战更能代表人类文明的分水岭。除了问世,飞机、潜艇、机这些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机械化作战初见端倪之外,一战还有更大的破旧立新意义。一战前,公老爷在各个大国大行其道,西方列强在殖民地横行霸道,欧洲打起仗来则是表兄表弟过家家一样的家天下之争。然而,正是这场世界大战摧垮了德意志、奥地利、俄罗斯、奥斯曼等几个帝国,让旧秩序土崩瓦解,使“民主共和”与“民族独立”深入人心。这一战还促使英国工上台,催生了俄国十月,并且间接导致了我国的五四运动,更不用说它对妇女解放和落实普选的促进作用了。这是“庶民的胜利”的开端,为整个20世纪定下了历史基调。世界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和一战有着莫大的关系。对你我影响如此重大的一场世界大战,难道不值得深入了解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一本“一战通史”,看看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战不仅是纵横交错的堑壕、一团乱麻的铁丝网、了无生气的区、催魂夺命的重炮机,它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 【为什么要读利德尔·哈特的一战史?】 利德尔·哈特的历史地位已经不需要多说了,无论他的理论受到多少争议,他老人家在20世纪军事思想目前都是一位大神级的人物。当然,大师也可能盛名难副,写出名过其实的作品,不过利德尔·哈特的这部一战史定非如此,否则也不可能行销世界九十多年。作为一名三次负伤、在毒气攻击下幸存的一战老兵,他不可能不倾尽全力,用心总结这场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大战。这是一部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一战史,首先抓取每个年份战场形势的主要特征,然后集中笔墨叙述当年的重要战役,战争的主要线索与重要节点都一目了然。书中多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部分处处体现出利德尔·哈特的真知灼见,比如突袭远比消耗战有效、要留足预备队、战术行动不得与战略目标相违背,等等等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耻于为尊者讳,劳合·乔治、丘吉尔、弗伦奇、黑格、霞飞、福煦这些军政大咖在他笔下全都饱满鲜活,有高光有污点,有的还被拉下了神坛。这部《次世界大战史》似乎并没有获得过什么奖项,就如同利德尔·哈特本人并不以获奖闻名一样,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不够好。这已然是一部“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作品,如果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段位上,谁又有资格给利德尔·哈特这样的大师颁奖呢?【为什么要选指文图书的利德尔·哈特一战史?】好的翻译锦上添花,坏的翻译暴殄天物。不靠谱的翻译可以毁掉一本好书,这是中国军事历史爱好者几十年来经常遭遇的切肤之痛。为了不辱没利德尔·哈特这位大师的杰作,不辜负广大读者多年来的信任与厚爱,指文图书联手国内知名军事译者小小兵人,推出了这部《次世界大战史》的重译版。小小冰人是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老相识了,老牌军迷也许读过他早年的译作《地狱之门》《的胜利》,新入坑的朋友可能会对他翻译的《雪白血红》《斯大林格勒三部曲》《通往柏林之路》等有所耳闻。他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笔耕不辍,为中国读者带来了戴维·格兰次、乔纳森·豪斯、约翰·埃里克森、罗伯特·奇蒂诺等一大批现代军事名家的著作。无论是在知识水平方面,还是在信、达、雅的功夫方面,冰人老师都堪称军事翻译界的翘楚,经受住了专业读者的检验。和国内版本的利德尔·哈特一战史相比,指文图书与冰人老师强强联手打造的这部《次世界大战史》,是一个全新的译本。其中的人名、地名、军事术语都严格按照大陆的标准与通行译法来翻译,遣词造句更是遵从大陆读者的语言风格与阅读习惯,力求表述到位、传情达意。读者朋友再也不会被绵绵港台腔、各种小bug和翻译不通透困扰,可以更加酣畅淋漓地领略一代宗师利德尔·哈特的智慧与风采。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