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大汉荣耀(帝国建立与政权巩固)9787559632067北京联合
    • 作者: 上医治国著 | 上医治国编 | 上医治国译 | 上医治国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上医治国著| 上医治国编| 上医治国译| 上医治国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7-01
    • ISBN:9787559632067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上医治国
    • 著:上医治国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559632067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9-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7-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68133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刘邦的前半生 1
    平凡的前半生 3
    草寇生涯 12
    第二章 就从这里开始 17
    强大的秦朝 19
    农民起义 24
    在曲折中前进 30
    一个复仇主义者的故事 35
    第三章 乱世英豪 41
    项氏家族 43
    刘邦与项羽 49
    第四章 楚政权的博弈 53
    熊心的反击 55
    目标:巨鹿?咸阳? 57
    西进!西进! 60
    斩首行动 66
    巨鹿决战 72
    第五章 从内部崩塌的堡垒 75
    李斯与秦朝 77
    帝国的终结 83
    第六章 不是秦王是汉王 87
    秦王刘邦 89
    项羽入关 92
    楚汉 95
    分封天下 100
    汉王刘邦 103
    第七章 短暂的和平 107
    韩信:白璧三献 109
    烽火再起 114
    第八章 楚汉之争 119
    韩 成 121
    刘邦的出击 1
    彭城之战——刘邦与项羽的回合 126
    两个关键的问题 131
    骑 兵 134
    荥阳之战——刘邦与项羽的第二回合 137
    成皋争夺战——刘邦与项羽的第三回合 144
    背水列阵——韩信破釜沉舟 151
    鸿沟议和——刘邦与项羽的第四回合 157
    兵围垓下——刘邦与项羽的第五回合 164
    四面楚歌 167
    东城溃围战复盘记录 172
    的谜团 174
    第九章 家天下?? 177
    大 汉 179
    再封天下:
    刘邦在家天下的愿望与的现实间的调节与妥协 181
    第十章 难缠的邻居 185
    匈 奴 187
    汉朝与匈奴的次“亲密接触” 190
    和 亲 197
    十章 兔死狗烹——韩信与彭越的谋反案 201
    韩信谋反案 204
    彭越谋反案 215
    第十二章 未竟的事业 221
    第十三章 女主天下——双面太后 229
    懦弱至死的孝惠帝刘盈 1
    女主称制
    除皇子 243
    吕氏将代刘? 248
    另一个吕太后 254
    第十四章 孝文帝刘恒 259
    灭 吕 261
    刘恒其人 272
    巩固帝位 277
    汉文帝的“文” 285
    得之以文,失之以文 290
    一个天才的悲剧人生 299
    第十五章 七国之乱 307
    刘启与晁错 309
    刘启和他的叔伯兄弟们 315
    七国之乱 319
    第十六章 太子之争 341
    三个女人一台戏 343
    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 351

    章刘邦的前半生
    ?平凡的前半生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公元前256年的,地点在楚国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一户平民家中,这户平民家里当家的姓刘,人称刘太公。这天,刘家新添了一个男孩,大家可以猜到,他就是刘邦。
    中阳里是个什么地方呢?它是丰邑辖下的一个村落,往大了讲在行政上属于沛县管辖。至于沛县,我们知道,它早年间属于宋国,在宋国被瓜分以后归入了齐国,不久齐国被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的联军攻破,沛县又和附近的地方被一起打包纳入了楚国。总之,当时的沛县和战国时期绝大多数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样,既不属于坚城重镇,也没有名山大川,更谈不上宝地,所以在汉代开国之前,提到沛县丰邑中阳里,只能笼统地说它就是一个地方。
    老刘家就是这样一个平常地方的普通人家,家庭成员的组成是这样的:二人,在刘邦出生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刘太公的“太公”二字是“大爷”“大伯”之类的意思,他的妻子人称刘媪,“媪”就是老妇人。刘太公叫什么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我们也不用强行给他考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因为在那个的年代,一个平头百姓叫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糊口,能谋生,还能养活一家老小,竟在乱世,活着才是王道。
    依时地的生活标准而言,老刘家在中阳里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并不用为生计发愁。但刘太公显然没什么文化,也就没法儿给孩子起个惊世骇俗的名字,只能直截了当地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来起名,于是,老刘家的大儿子叫刘伯、二儿子叫刘仲。也许是在刘邦出生后不久,刘大妈或去世或染病丧失了次育的可能,刘太公无奈之下就跳过了“叔”字,给刚出生的第三个儿子起名叫刘季,说白了就是“刘小”的意思。
    这个“刘季”就是刘邦初的名字,但为了内容的连贯,我们还是装对“刘季”这个名字视而不见,叫他刘邦吧。
    虽然刘大妈可能发生了不幸,但任何悲伤总有时效。若干年后,刘太公老夫聊发少年狂,又娶妻生子,但名字就不能顺着下去了,只好给后来出生的小儿子另起名叫刘交,和前面三兄弟名字放在一起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个计划外的产物。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除个别情况之外,绝大多数卓有成就的帝王在其诞生前后总有异象出现,比如,母亲晚上梦到太阳掉到自己肚子里了,或踩过某些神物的痕迹就怀孕了,或孩子出生时红光满面之类。而作为汉朝开国帝王的母亲,刘大妈受孕的过程也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有直接的目击者。
    据说当时刘大妈不知在冥冥中受到了什么东西的召唤,大白天的一个人跑到湖边小憩,没想到一打盹就梦到自己和某个神明迸发出了激情的火花。与此同时,万里晴空刹那间雷电交加。这时候因为担心老婆在外被雨淋,原本在家悠闲地晒太阳的刘太公赶紧起来,披了件蓑衣便出去寻找,一路找到湖边,却看见一条蛟龙正趴伏在刘大妈身上,一番云雨过后便有了刘邦。
    这种传奇的出生方式在历史传说中并不少见,大多是某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后世的崇拜者将之神化的结果。龙种凤胎的传闻当然不可信,但万事有因方有果,终归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我们如果仔细深究一下,这事儿似乎颇有点意思。
    话说战国时期楚地民风开放,男女之间的防范极为松懈,常常有发乎情却不见得能止乎礼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楚地似乎都是浪漫的表现,这在那些正人君子的眼中自然是不可接受的,甚至连被后世丑化为暴君的秦始皇巡游到了楚地都忍不住做了卫严肃整顿了民风,之后嬴政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还颇为得意,于是在当地立碑为记,其中便有“……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一类的话。虽然我们没有什么直接的据,但如果当时刘太公看到的不是一条蛟龙,而是张三、李四或隔壁村的王二麻子,那事情可能就更接近真实。
    当然,即便刘邦的出身真的是这样,那也没什么。在刘邦之前,身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是私生子,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司马迁的笔下多少也有些来路不明,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童年的刘邦和当时绝大多数农村里的孩子一样,可能上过两天私塾,认得几个字,算得清家里有几亩地、每年要交多少赋税,仅此而已。他本人并没有什么天赋异禀,也就没有特别值得记述的地方。
    劳动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很多时候是被动地参与到历史的创造中来的。虽然当时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但像在中阳里这种小地方,只要战争不危及个人生命,对普通农民来讲就不如今年自家地里的收成重要。反正对一个平民百姓而言,只有纳税和死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至于天下是姓秦还是姓楚,并不重要。于是,在即将翻天覆地的动荡时局中,刘邦波澜不惊地度过了童年时光。
    尽管是“龙的传人”,生就一副颈、鼻、宽额的不凡相貌,长大以后的刘邦却不大受父亲刘太公待见。在刘太公眼里,老实巴交的老大刘伯早死甚是可惜,但老二刘仲也是个好儿子,能干活儿会赚钱,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反观刘邦就是个混混,既不读书,也不事生产,经常觍着脸到兄弟家里蹭饭。生活中的刘邦自己一文钱不赚却出手大方,到处结交狐朋狗友,整日游手好闲不说,还跟一个叫张耳的人以游学为名三番五次跑到外地,而且经常一去就是数月不归;末了还乱搞男女关系,终于把邻村一个曹姓女子的肚子搞大了……每每念及刘邦的所作所为,刘太公总是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
    可年轻的刘邦不同意老父的观点。虽然他是农民出身,却不愿像祖辈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想到自己这辈子要过那种“辛苦种地,努力赚钱,赚到钱后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娃,等娃长大了再帮自己种地”的毫无创造的,刘邦就觉得恶心,大好男儿怎能被困死在一亩三分地上呢?他有自己的打算,当时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游侠。
    “游侠”是古代封建社会里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所谓的“侠”,是“士”的一种,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一定是正义的,但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重义轻生、一言九鼎,甚至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在封建社会里,很多贵族都有养士的习惯,少则数人,多则数千,比如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手下都有几千门客,这些门客就是士,并且都在关键的时候为他们的主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很多贵族可能就是赶个时髦,不管养的人是不是有用,每次出去后面总是呼啦啦地跟着一群人,气势摆在那里至少也能赚眼球。
    后来,由于诸侯之间相互吞并,越来越多的贵族破了产,连自己都养不活,自然就顾不上手下人了。于是,那些原本依附贵族的“士”没了主人,便只能游荡于社会的底层,这些人会武的就成了游侠。他们行走于世,快意恩仇,关于他们的事迹在民间多有流传。
    当然,在一个以法来管理社会的里,游侠这种“士为知己者死”,视法律如同无物的群体是不受统治者欢迎的。韩非就曾经说过“侠以武犯禁”,由此我们可以大略窥见游侠刘邦身上一些重要的特点。
    然而,时势造英雄,秦朝结束了战国几的混乱,嬴政又是少有的强权君王。他迫切希望建立一个长久且安定的帝国,所以秦统下后的时势使得这些率而为的游侠不再受社会的欢迎,朝廷以强权约束百姓的行为,以厉法压制群众的思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邦也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游侠之路被堵死。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邦就此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一蹶不振。
    虽然刘邦完全不符合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农民标准,但他平易近人,善于搞人际关系,而且名声不坏,故此,刘邦在沛县还颇得他人赏识。于是秦统一了六国,需要大量选拔吏员的时候,已经三十出头,没有任何、文凭和资历的刘邦靠着乡亲们的举荐,竟也谋到一份差事吃起了皇粮。
    刘邦谋到的差事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这是他伟大人生中的个官职。秦代有制度叫作“十里为亭,十亭为乡”,所谓亭长,管辖的地方大概就在十里(当时二十五家为里,十里就是方圆二百五十户人家左右),虽然算是小地方的一把手,但在当时实在算不上肥差。因为工作不好开展,亭长通常是由威武且有胆识的人来担任,比如上战场杀过敌人、见过血的退伍之人。亭长手下有负责打扫卫生的“亭父”若干名、负责抓贼的“求盗”若干名,他们都属于朝廷的低级吏员。亭长刘邦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辖区内的治安问题,捎带负责调解民事纠纷。如果上头有任务派下来,他还要负责盘查过往行人、接待过往官员、收发信件等。
    虽然亭长只是不入流的吏员,收入也有限,而且泗水亭离刘邦家步行有好几十里的路程,平时刘邦只能吃住在单位,偶尔才能请回家,但这份差事让他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顺地过随心所欲的生活,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刘邦在亭长的位子上还是干得有滋有味的。
    刘邦的格外向、豁达大度且不拘小节,这让他在地方上能够如鱼得水,他和当地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交往,从县里的一方豪强(如王陵)、上级官员(如萧何、曹参)到市井百姓(如樊哙、周勃),尽皆与他称兄道弟。在当亭长的初几年里,除去到外地出公差之外,刘邦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和周围的兄弟们一起喝酒吹牛,快意人生。
    虽然刘邦只比当时全国的秦始皇嬴政小三岁,而且两人都是历独一号的风云人物,但那个时候的刘邦完全没有成为历史主角的想法和可能。生活在同片空下的两人,人生轨迹似乎完全不同:嬴政三岁开始在赵国都城邯郸随母亲东躲西藏、逃避追杀的时候,刘邦出生在沛县;嬴政十三岁登上秦国王位的时候,刘邦在沛县混饭吃;嬴政二十二岁开始亲政,并且干掉嫪毐、吕不韦,总揽大权的时候,刘邦在沛县混饭吃;嬴政三十九岁吞并六国君临天下的时候,刘邦还在沛县混饭吃。对即将年过四十,已经不再血气方刚,好不容易谋份差事的刘邦来说,人生迫切的愿望或许是找个漂亮贤惠的妻子,然后生几个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再通过自己的关系给他们也谋份差事混饭吃,仅此而已。
    几年后,刘邦的愿望开始实现了。当时沛县外迁来了一户吕姓的大户人家,吕家的主人吕公是当时沛县县令的好朋友。既然是大户人家,乔迁之喜当然是要宴请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一起热闹热闹,好歹大家也相互混个脸熟。于是,吕公便在家里大摆宴席,广邀沛县地头上的各色人物前来赴宴,刘邦作为亭长自然也在被请之列。
    当时的人吃酒席跟现代人差不多,是要上礼金的,而且礼金多少与所得到的待遇也有关:礼金多、地位高的贵宾自然要坐到堂上好酒好肉伺候;礼金少、地位低的一般宾客只能在堂下吃四菜一汤。作为资深吃货的刘邦当然是想到堂上饱餐一顿,但在一众参加宴会的人中,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还不足以坐到堂上大吃大喝,要坐到上座只能走金钱路线,于是刘邦到了吕家门口便运足中气大喝一句:“泗水亭长刘邦贺礼钱一万!”“一万”这个数目把主人家都吓了一跳,以为来了哪路财神,赶忙出来迎接,把刘邦领进门就往屋里请。要知道当时一个农民一家辛苦劳作一年所得纯收入不过二三百文钱,赶上年景不好可能个子儿都赚不到。一万钱刘邦当然是没有的,他其实一文钱都没带,但他平日里混吃混喝惯了,并不介意旁人的眼光,进了门也不搭理主人家就大摇大摆地走到堂上挑顺眼的地方一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酒足饭饱之后又和平日里相熟的宾客们高谈阔论起来。
    有朋友说,这表现了刘邦大气的格,预示着他以后必成大器什么的。我认为,不尽然。刘邦反正是先骗了主人家,又吃了人家一顿霸王餐,脸都不要了。他也可能想脆做得更一些,就赌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主人家不好意思把他撵出去,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这边,吕家的主人吕公的涵养也是了得,他没有叫人把刘邦这个不速之客轰出去,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了刘邦许久。吕公并不是憋了一肚子气隐忍不发,而是在施展一门特殊的技艺——相面,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看相。
    相面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现在电视剧里常说某人“印堂发黑,大劫将至”,凭的就是这一类的本事。相士们对未来的事情似乎总能未卜先知,甚至对那些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与逻辑的事情也不例外。传说当年相士袁天罡路过武家,看到当时还没学会走路的武则天穿着男孩子衣服被家人从里屋抱出来,他只瞅了一眼便大惊失色道:“可惜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子,必定是天下之主!”当然,这门学问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得来的,历代朝廷中博古通今的人也不在少数,却没听说过几人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古往今来,掌握这些异术的人大多甘于平淡,绝大部分甚至都名不见经传。他们可能是你家隔壁修鞋的老李、街对面整天下棋的老吴,也可能是人海中匆匆而过其貌不扬的中年汉子。很多时候,真正的高手还是在民间。
    话说吕公也算是精通此道,他仔细端详了刘邦许久后,以他相面数十年的经验来看,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面相如刘邦这般高端大气上档次。像吕公这样身怀异术的人,懂得“机不可失”一类的道理,既然在此遇见了刘邦,吕公便觉得这是上天给的机会,稍一思量便有了决定。于是,在酒席结束前借着给客人敬酒的机会,吕公用目光暗示刘邦酒席结束后留下来。刘邦虽然不明就里,但眼神暗示他是看得懂的,酒足饭饱后便没急着走。
    吕公好不容易才送走了所有的客人,转过身来请刘邦到内堂坐定,直截了当地说:“我年少的时候就爱给人看相,几十年来看的人多了,从没有人的面相比得上你的。我的大女儿叫吕雉,还算有几分姿色,愿许配给你做妻子。”刘邦一文不花饱餐了一顿,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没想到还有人求着把女儿嫁给他。再一看当时的吕雉,一个年纪二十左右,年轻、漂亮、温柔、贤惠的姑娘,完全符合刘邦的择偶标准,对刘邦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吕妹妹。于是已过不惑之年的光棍刘邦也不懂得推辞一下,立马欣然接受,很快就和吕雉成了亲。
    婚后刘邦相当争气,四十开外的人没几年便让吕雉为他生下了一男一女。然而,刘邦始终没能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平时只能让吕雉带着两个小孩留守家中,要种地还兼照顾刘大爷,刘邦只隔三岔五地回一次家。
    那时的吕雉确实贤惠,作为一个富家大小姐,虽然在一夜之间嫁了一个跟自己爹年纪差不多还常年不回家的男人,但她没有因此怨恨、悲伤或长吁短叹,而是每天起早摸黑,靠自己一个人努力把这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相传有,吕雉在地里耕作,为了方便带小孩就把两个孩子都放在田边。日近中午,一个不知名的老人路过,看到正在田里的吕雉,便向她讨碗水喝。吕雉不但给那位老人喝了水,还把自己随身带的饭分给他吃,老人过意不去,临走之前就提出要给吕雉相面作为报答。
    虽然吕雉自己也有这家传本事,但是一来,她年轻,学艺不精,二来,当时人梳妆打扮用的铜镜成像效果不佳,细节模糊,自己也没法给自己看。她爹当年老是叨唠着说他的女儿将来要嫁贵人,吕雉也不知道这是真是,正好让眼前这位老人给自己解一解多年来的心头之惑。
    老人仔细端详一番之后,给出的相面结果是吕雉乃“天下贵人”。吕雉听了很高兴,又把两个孩子抱过来让老头儿看。老人看了她儿子刘盈,说:“你之所以富贵是因为这孩子。”说完便起身告辞了。
    不一会儿,刘邦从外面回来,溜达到了田边,吕雉便把老头儿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赶忙顺着老人离开的方向追去,好不容易才追上,非得让人家也给他看下。老人也不推辞,看了看刘邦,说:“你的妻子、儿女都得你的福荫,你的相貌贵不可言。”刘邦听了很是得意。
    种种迹象都表明刘邦确实和别人不太一样,但这种事情只能算是生活中的插曲而已。对刘邦来说,虽然有了妻子、儿女,但更多的时候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就是当时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刘邦,尽管曾趁出差的机会在首都咸阳领略了帝国统治者秦始皇嬴政的威仪,发出过“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但如果当时是太平盛世,刘邦也许会在这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中度过他的一生。平时能做的稍微出格的事儿无非就是仗着自己亭长的身份在王大娘、武大嫂的酒店里一边赖账喝酒,一边与旁人高谈阔论,开自己同僚、上司的玩笑,还不时地趁着酒劲向过往的路人显露他左边大腿上与众不同。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