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求变者(回首与重访)(精)9787203108269山西人民
    • 作者: 李礼著 | 李礼编 | 李礼译 | 李礼绘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礼著| 李礼编| 李礼译| 李礼绘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5-01
    • ISBN:9787203108269
    • 版权提供: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李礼
    • 著:李礼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203108269
    • 出版社:山西人民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9-05-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5-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63165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我们仍是“求变”历史链条中的一环 余世存
    章 新世界
    第二章 中西
    第三章 批评家
    第四章 彗星
    第五章 盗火人
    第六章 理想国
    第七章 村治
    第八章 修补与破坏
    第九章 从前的迷梦
    第十章 黄花岗
    后记

    第四章?彗星
    除了名字,北半截胡同几乎形同消失。41号,浏阳会馆,33岁的谭嗣同1898年9月24日在此被捕,不久死于非命,为短暂的抹上鲜艳的血色记忆。
    相邻的南半截胡同看上去还是“胡同”模样,这里的7号绍兴会馆曾住过鲁迅。1919年,他在这里写下一篇小说《药》:华老栓费劲买来的新鲜人血馒头,却没有治好儿子的病。在充满隐喻的文字里,作者感叹革新者为民众奋斗丧生,后者却不了解前者“牺牲”所为何事。戊戌年刑场看客的喧嚣,日俄战争中围观同胞被杀的热闹,如阴郁的历史暗流,渗入鲁迅的神经。

    南北半截胡同并非一条直线,这在北京并不罕见,却给找路的人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几座金融、电信大楼从中拔地而起,更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问了几位路边老人,我绕了几圈才知北半截胡同其实就在自己脚下,它已经消失。不过浏阳会馆还在,甚至比以前更加“突出”。城市改造把原本位于胡同深处的会馆推至醒目之处,端坐于菜市口大街路边,只有地理标记还坚持着“胡同”的称呼。周围的一切日新月异,让这里略显破败。
    谭嗣同回忆八九岁时在此读书,这一片地绝萧旷,巷居,后临荒野。周围数十里苇塘麦陇,看起来一副乡村模样。向远处看去,收入他眼帘的便是“西山晚晴,翠色照地,雉堞隐然高下,不绝如带”。
    浏阳会馆门口刻着“谭嗣同故居”,但并不显眼。它立于1991年3月,那时这里还叫宣武区。谭嗣同笔下的“京师宣武城南”,一直是旧时京城会馆集中之处,不过宣武区和崇文区如今已被抹去,广大的内城腹地如今统称西城、东城区。除了定义方向,历史感似乎并不被欢迎。群居于浏阳会馆的居民们同样不欢迎莫名其妙的外来客,却也处之泰然。
    院子里杂乱无章,屋顶衰草丛生。抬头看去,一棵巨树矗立院中,俯视着熙来攘往的街道,自有一番气魄。北面几间为谭嗣同旧居,9到13岁时他住在这里,短暂的一生不少文章完成于其中一处书斋,他将之命名为“莽苍苍斋”,并以《莽苍苍斋诗》为名收集了自己30岁之前的诗作。1898年,抱病回到北京的谭嗣同正是在此等待死神的光临。9月24日被捕时,距离光绪帝接见仅仅过去19天。一个月前,他从南方北上,满怀希望地投身一场令人激动的变法。
    不远处的菜市口地铁站今天是一个巨大的交通中心,从钻出来走上几百米,便可抵达浏阳会馆。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与“军机四卿”中的3位杨锐、林旭、刘光第死于菜市口法场,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害。就义之日,谭神闲气定,“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梁启超语)。
    “中国所需要的是青年的血液,而我们在康有为和他的死义的诸同僚例子中,看到这种旺盛的精神是充沛的”。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愤愤不平,发出断言:“这些人的精神是继续存在很多人中间的,改革一日不完成,他们不会一日休止”。以时日,13年后谭嗣同会成为一位轰轰烈烈的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历史无法设,留下的永远是冷冰冰的后见之明。谭嗣同之死虽然壮烈,后来却被人视为过度相信死亡刺激之效,不少人为之抱憾,认为谭只是死于他所期待的理想。持类似观点者包括钱穆和。
    按照梁启超的回忆,谭嗣同确实说过:“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但他同样说过,死君者是一种“宦官宫妾之为爱”,因此“决无死君的道理”。可以肯定的是,1898年的谭嗣同,已认定流血与革新之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因果关系,从而抱定赴死决心。“今日中国能闹到新旧两流血遍地,方有复兴之望,不然,则真亡种矣。”在给恩师欧阳中鹄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
    视死如归的情愫可能萌发已久。光绪二年,母亲和兄、姐3人在一场疫中继死亡,谭嗣同则几入地狱之门,昏迷3天竟幸运醒来,因此得赐“复生”之名。昏厥与白喉此前已多次光临这个少年,每次都差点要了他的命。实际上,直到清代,夭折仍是每个中庭常见的可怕威胁,甚至皇家儿女。根据不同评估,大约20%—50%的儿童无法长大成人。鬼门关前几度徘徊,没人知道谭嗣同自此会如何看待死亡。“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这句体悟后来被他写入《仁学》,“好生而恶死”这种滋扰平常人的心态则被谭认为是“大惑不解”。人生难题也许在过早的体验中获得解答,不过对谭嗣同来说,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圣精神的开始,还是宗教救世精神的光临?则可知。
    令谭嗣同死而复生的那场瘟疫,发生在帝都北京的一个春天。1865年,谭嗣同出生于此,籍贯虽属浏阳,但父亲从生命之始已把他带出故乡,直接来到政治中心。他的出生地距离菜市口很近,短暂几十年的人生往返和变幻无常,竟完成于咫尺之间,生如夏花的人生轨迹始于一个绚烂的地名:烂缦胡同。
    烂缦胡同,曾被称为“烂面胡同”。谭嗣同自述搬到库堆胡同(浏阳会馆)之前,他出生于“孏眠胡同”,或称“懒眠胡同”。清人赵吉士描述说:“京师二月淘沟,秽气触人,烂面胡同尤甚,深广各二丈,开时不通车马。此地在悯忠寺东,唐碑称寺在燕城东南隅,疑为幽州节度使城之故壕也。”(《寄园寄所寄》)今天从烂缦胡同西拐仍可通往法源寺,即唐代悯忠寺所在地。清代这里因聚6个馆,其间山花烂漫故改此名。
    这是北京古老的南北向胡同之一,穿行其中,传说中住过翁同龢的常熟会馆和住过康有为的东莞会馆均不见所踪,或许仍隐于大片民居深处。1831年,龚自珍把住了几年的上斜街50号宅院卖掉,搬入距此不远的烂缦胡同。几年之后他南下丹阳书院,病死于战争爆发次年。龚自珍预感的时代风暴随后而至,自此面目全非,只得以腐朽之躯面对来势凶猛的新世界。24年之后,谭嗣同在这里出生,波澜不惊的烂缦胡同就这样目睹两代求变者的归去来兮。龚自珍用批判和狂狷无法改变的老大中国,谭嗣同想用变法和鲜血一搏。
    谭宅旧址位于何处已不可考,一位老人告诉我大约位于湖南会馆南侧。后者被修缮保存下来,因为毛曾活动于此,它变为胡同里一处爱国教育场所。1919年12月18日,毛和湖南代表团40人赴京,联络湖南籍官绅共同讨伐湖南督军张敬尧,此前毛创办的《湘江评论》被张查封。当年12月28日,烂缦胡同湖南会馆人声鼎沸,“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在此召开,熊希龄等3位湘籍议员被推为代表,向北洋层主张湖南民意。
    不知毛有没有到过几百米外的浏阳会馆,不过他对谭嗣同尊敬有加,称这位湖南先烈“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与谭嗣同相似,毛对湖南感情复杂,既充满湘人的自信,也不满于保守之风。谭嗣同称湘人不幸处于未通商之地,“不识何为中外,方自以为巍巍然尊”。《湘江评论》以同样口吻写道:“住在这江上和它邻近的民众,浑浑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狭的一己,和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军阀派系之争令“驱张运动”终获成功,此后毛走得更远。1920年,他一边忙着筹备湖南小组,一边积极鼓动湘省独立。与李石曾、接触后的未来政坛,头脑中混杂着无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日益感旧段解决不了“腐败绝顶的,娼妓生涯的徒”,进而转变成一名更加激进的者。
    五四运动此时刚刚落幕,这场从北京、上海发起的族义,裴士锋却看到了湖南的另一番景象:“国是湖南,侵犯湖南的帝国是中国”。五四运动在那里转变为另外一项运动:“完全不关心中华民国的存亡,其主要宣传反倒主张湖南自立为另一个。”曾任教长沙雅礼中学英文教师的裴是史景迁弟子,对湖南抱有浓厚兴趣。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一书里他将现代湖南人格的源头追溯至17世纪的王夫之,称其为数代湖南行动主义者的精神导师。“透过他,他们能离开帝国传统,指出他们的湖南家乡独特的新思维模式。他们相信,他的反抗与蔑视当道的精神流淌在他们湖南人的血液里。”辛亥之前,这些行动主义者包括谭嗣同、唐才常、陈天华、杨毓麟,以及此后搅动民国政局的黄兴、宋教仁和蔡锷。湘省本为多民族之地,却素有中华文化传承的强烈自觉,宋代之后北人南移,尤其如此。惟楚有材的文化自豪感令湖南为维护正统文明不遗余力,近代湘军对抗太平军、辛亥反抗异族统治,均可见这种激情。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老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兴之臣挽救清廷于既倒,让谭嗣同这样的后来者深感不安,甚至一度“耻恶湘军”。与主张“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的曾国藩相比,谭嗣同开始的新一代湖南知识精英,赋予了自身更多反叛者角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