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战略思维/身边的战略系列9787516415672企业管理
    • 作者: 姜宝军著 | 姜宝军编 | 姜宝军译 | 姜宝军绘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姜宝军著| 姜宝军编| 姜宝军译| 姜宝军绘
    •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9-01
    • ISBN:9787516415672
    • 版权提供: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姜宝军
    • 著:姜宝军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6.00
    • ISBN:9787516415672
    • 出版社:企业管理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7-09-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9-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01015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绪论
    战略有用吗?从富士胶片的转型神话说起
    什么是战略
    战略思维是什么
    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战略思维发展历程及战略思维模式
    战略思维的困境
    战略思维的八个视角
    第二章 更“远”,形成“远见”
    什么是战略思维的“远见”
    为什么战略思维需要看得更“远”,形成“远见”
    “远见”的企业家
    使命:从“远见”的视角思考组织存在的理由与追求的价值
    愿景:可想象、可触摸的“远见”的故事
    如何培养“远见”:趋势法
    如何培养“远见”:历史法
    战略“远见”,越远越好“以终为始” 规划你的人生
    第三章 更“广”,形成 “博见”
    为什么战略思维需要看得更“广”,形成“博见”
    什么是战略思维的“博见”
    广博意味着多元化是战略的选择 从全球视角思考战略
    如何形成“博见”?读万卷书
    如何形成“博见”?行万里路
    如何形成“博见”?识千万人
    如何形成“博见”?利用网络
    如何形成“博见”?头脑风暴法
    战略思维的边界是什么
    第四章 更“高”,形成“明见”
    大历史观:从更高视角看人类历史
    什么是战略思维的“明见”
    为什么战略思维需要看得更“高”,形成“明见”
    从更高的层次看企业:谁的万科,股东还是管理层
    从更高的层次看战略:企业经营哲学
    战略思维的准则:价值观
    战略思维的境界:追求极简
    什么是战略“高”度
    如何形成“明见”?站得更高
    如何形成“明见”?提升战略思维层次
    如何形成“明见”?自我
    如何形成“明见”?提升战略思维的境界
    “高”并不是盲目做大做强
    第五章 更“全”,形成“通见”
    什么是战略思维的“通见”
    为什么战略思维需要看得更“全”,形成“通见”
    全的战略思维:《孙子兵法》
    海底捞为什么学不会:战略配称的逻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诺基亚沉浮启示录
    如何形成“通见”?系统思维

    姜宝军,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在商业银行从事财务管理、资金计划、会计核算、信贷管理等工作9年,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战略规划、股改引战、不良资产经营、银行、资金财务、客户管理等工作17年,从事金融教育工作10年,讲授《商业银行管理》《信贷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现为某金融控股集团战略发展部负责人。

    战略有用吗?从富士胶片的转型神话说起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经济调整增长,抓住机会就是的战略。以至于许多企业家形成机会主义的战略观念,热衷于捕捉各种机会,追求市场投机,不愿聚焦资源和能力,扎实培育核心竞争力,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不相信战略。还有一些企业,把战略挂在墙上,念在嘴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其基本观念是认为战略无用。
    战略究竟有没有用?富士胶片的转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同为胶片产业的兄弟,状元柯达破产重整还未看见希望,榜眼富士胶片却已成功转型。
    是什么造成两者全然不同的结局?
    波特教授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说,日本公司重视绩效改进,不擅长制定战略。如果他研究了富士胶片的案例,或许会收回这个观点。
    因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富士胶片转型成功的关键。
    富士胶片成立于1934年,初始和核心事业是胶片。富士胶片以此为出发点,努力提升技术实力,并向相机制造、感光材料、X光胶片、复印机、计算机X光成像诊断系统等与影像相关的行业拓展。
    20世纪80年代,影像产业迎来信息技术和数码化的新时代。与柯达公司将数码影像技术雪藏相反,富士胶片积极自主开发数码化技术,并对此寄予厚望。
    1988年推出了针对商用的数码相机,1997年可以媲美胶卷的数码相机。直至2000年之前,影像事业仍占富士胶片业务的50%,贡献利润的/。但富士胶片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数码相机业务很难形成独有技术,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怎么办?
    研判公司面临的核心问题和解决策略,制定长期
    的发展战略或许是渡过难关的出路。
    于是,富士管理层思索公司面临的问题:在销售额和利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推进现有业务的增长,并寻找具有成长潜力的新事业?
    他们认为,富士胶片拥有胶片和影像方面的核心技术,应以此为基础,拓展新的领域。富士胶片决心转型,谋划新的战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富士胶片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经分析认为,富士胶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就是其拥有和整合的以胶片制造为核心的专有技术。胶片的主要成分是明胶(胶原蛋白提纯产物)、胶片片基(TAC膜)和感光材料(20多层,100多种化合物和各种功能粒子)。
    这些核心技术将用于什么领域呢?
    富士胶片认为,必须是技术有竞争力、市场有成长潜力,并能保持持续提升竞争力的领域。
    富士胶片选择了能很好地融合现有技术和新技术以及现有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六大领域:医药品(

    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管理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面临诸多思维困境。核心的问题是:一方面,作为战略思考者,他必须依赖于过去学习和实践中取得的间接和直接经验,以及形成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他面对的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环境,原来的经验和思维方式适应新情况还需要探索。因此,战略思考者必须以开放的心态,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 姜宝军著的《战略思维/身边的战略系列》主要从八个视角重新阐释了战略思维,提出了战略思维八个视角的特征,以及如何从这八个视角思考战略问题。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