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永远的清华园9787301166109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宗璞,熊秉明 编著 | 宗璞,熊秉明 编编 | 宗璞,熊秉明 编译 | 宗璞,熊秉明 编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宗璞,熊秉明 编著| 宗璞,熊秉明 编编| 宗璞,熊秉明 编译| 宗璞,熊秉明 编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9-01
    • 字数:453000
    • 页数:414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1166109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宗璞,熊秉明 编
    • 著:宗璞,熊秉明 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8.00
    • ISBN:9787301166109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3-09-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2-03-01
    • 页数:414
    • 外部编号:808377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一(张岱年)
    序二(宗璞)
    王国维在清华园(王登明)
    重返清华园日记(王元化)
    父亲和我——忆先父马约翰先生(马启勋)
    永在心头的温暖(马谙伦)
    墨香依旧——怀念先父张子高教授(张滂)
    天南地北坐春风——怀念先父梅贻琦校长(梅祖彦)
    先父陈寅恪失明的过程(陈流求、陈美延)
    关于我的父亲——杨振声(杨起)
    清华——父亲(虞佩曹)
    回忆父亲邓以蛰(邓稼先)
    生创新的赵元任先生(赵新那)
    我父亲的音乐生活(赵如兰)
    父亲之风(熊秉明)
    父亲熊庆来先生的一些往事(熊秉衡)
    父亲冯友兰先生收集的兵器(冯鍾辽)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宗璞)
    父亲和我(杨振宁)
    父亲的回忆(杨振汉)
    "好像初出笼的包子"一一记李济二进清华园(李光谟)
    李济与《仁友会史略》(李光谟)
    晚风习习忆亲情——怀念父亲吴有训(吴)
    父亲曹靖华的清华岁月(曹彭龄)
    父亲罗家伦在清华(罗久芳)
    北院七号——忆叔父叶企孙(叶铭汉)
    人格的升华——父亲朱自清在清华(朱乔森)
    融入山川的怀念——忆父亲冯景兰先生(冯娃芸)
    岁月难磨慈父情(闻立雕)
    养育与熏陶——父亲引导我走向艺术之路(闻立鹏)
    回忆父亲潘光旦先生(潘乃穆)
    清华园往事——忆父亲俞平伯先生(俞润民)
    世纪同龄人——忆大舅陈岱孙(唐斯复)
    回忆父亲钱端升二三事(钱仲兴)
    清华经历竟疑梦——追忆父亲浦薛风教授(浦丽琳)
    回亿父亲树棠(可松)
    生活从这里开始——忆我儿时清华园(唐绍明)
    忆父亲,忆儿时(吴清可)
    “教育原来在清华”——追忆我的父亲吴文藻(吴冰)
    情系清华——忆父亲周培源先生(周如苹)
    魂牵梦绕忆清华——忆父亲浦江清先生(浦汉明)
    清华园印象(李 岫)
    亲切的回忆——纪念我的父亲余瑞璜教授(余理华)
    务实的精神,乐观的态度——忆父亲赵访熊先生(赵南元)

    附:
    《永远的清华园》约稿信(宗璞、熊秉明)
    读者来信撷芬——美籍华人汪复强先生的信
    清华的风与清华的根——重读《永远的清华园》(侯宇燕)
    重版后记(侯宇燕)



    宗璞,1928年生,有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有名作家。

    熊秉明(1922—2002),有名数学家熊庆来之子,旅法画家、雕塑家。

    侯宇燕,1973年生,作家、文化学人。


      我从1933年到清华哲学系工作,前后近十年。那时,同仁们大都春秋鼎盛,精力充沛。这本《永远的清华园》便是他们的子弟为他们所作的纪念文集。像这样由一个群体的后人写出文章,汇集成书,我还没有看见过。
      ——哲学家 张岱年

      对于我们这些在清华度过童年的人来说,清华园可以说是我们的父母之园。上一代人把他们盛年的岁月献给了清华大学,在池边,在林间,在荷影蝉声里,造就了多少人才。我们耳濡目染,得到的是什么,过了大半个世纪以后,镌刻在记忆中的又是什么,回想起来觉得意味很是深长。也许我们不能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留下一点光影也好。
      ——作家 宗璞

      这是清华园的子弟共同完成的一次记忆拼接,也是一张旧时清华的人文地图,弥漫着温情脉脉、活色生香的精神气息,让人难忘。
      ——媒体人 孙小宁




      《永远的清华园》汇集了清华子弟对其父辈的回忆文章。文章的主角,包括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冯友兰、梅贻琦、罗家伦、叶企孙、陈岱孙、蒋廷黻、潘光旦、闻一多、朱自清等35位鼎鼎有名的学者与教授。是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中国思想与学术的根基。也正是他们,使得20世纪上半叶的清华所以为清华。
      他们的子女、本书的作者们——杨振宁、邓稼先、王元化、冯锺璞(宗璞)、熊秉明等——成长于荷影蝉声的水木清华,成年后相继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杰出功绩。他们从一个的视角来回忆老清华和“五四”后的知识分子群体,父辈的精神就在回忆里得到圣洁的升华。这一群后来者使清华园精神永续,所以为“永远的清华园”。


      《永远的清华园》各文传主都是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鼎鼎大名的人物,如王国维、陈寅恪、梅贻琦、蒋廷黻等等;各文的作者,现在也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享誉于世,如杨振宁、宗璞、熊秉明、王元化等。
      《永远的清华园》配上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地图、档案、手迹等(除了作者们提供的之外,还有些图片来自清华校史馆、清华档案馆),帮读者更好地感受历史;尤其是本书腰封,展开后是1927年清华园全图,收藏价值。书名为学者、教育家顾毓琇亲笔题写。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