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世纪初杂文200篇9787549602919文汇出版社
    • 作者: 朱大路主编著 | 朱大路主编编 | 朱大路主编译 | 朱大路主编绘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大路主编著| 朱大路主编编| 朱大路主编译| 朱大路主编绘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11-01
    • 字数:520千字
    • 页数:748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9602919
    • 版权提供:文汇出版社
    • 作者:朱大路主编
    • 著:朱大路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9.00
    • ISBN:9787549602919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1-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0-01-01
    • 页数:748
    • 外部编号:703930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创作篇

    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

    怎样抒情

    读阿垅遗书

    “要是背叛了她的人民呢”

    “9?11”次日的劝告

    “宣传”

    存疑今释

    九分军事一分民

    我深深地爱上了封建王朝

    应引以为戒

    春夜偶记

    零善良反应

    警惕“权贵”

    不够知己

    关于不安的断想

    中美合作所的历史
    谁先得知列宁去世的消息

    劝君少刺秦始皇

    “文字国”里的概念恐惧

    评乌代的文明观

    吴刚捧出伤心酒

    神秘的“九”
    与我“大哥”

    苏联也有“张志新”

    历史的隧道:话说唐浩明和潘旭澜

    孙志刚替我而死

    施瓦辛格的当选和我们的无知

    钱钟书必须瞧得起谁?
    你也配?

    “中原”心态

    官场的确需要智慧

    腐败的境界

    博士前

    造个玩玩

    写与不写,是个问题

    把小泽征尔还给日本

    马克思的脚印

    六亿一人

    通吗?不通

    龙坛登文术

    施蛰存的“第五扇窗户”

    屋顶上的山羊’

    从蒋介石的“朴实生活”说起

    盛世略编

    皇帝的使臣

    秦桧、汪精卫在中国

    “手术”的尴尬

    拣思想的捏

    一切都像在“定”里生活

    玫瑰与毒刺

    一种特立独行的纪念

    捉来一个刘成信

    1965年的话题

    “冤大头”与“袁大头”之关系考

    《史记》未必写史

    有很多顾准

    解读现代“地主理论”

    回望流年

    说话的技巧

    五十自戒

    “狗官”:对狗的侮辱

    我怎么就名不起来

    从李鸿章访美到秋瑾殉难

    “国学大师”是“选”出来的?
    有所敬畏

    走出礼宾府

    据调查、据统计

    历史要永远当心“戈培尔第二”

    到底平民不如总统

    站着还是躺着

    成语重组(八则)

    师生之间不存在什么“恩”

    后现代结婚登记

    朱元璋的“政治交代”

    “愤青”的幻想

    “政治高度”是什么高度?

    中山装的乌托邦

    我们该怎样记住张灵甫?

    欢迎来到超女的故乡

    2007年“大片”回顾

    地主该是啥模样

    一分为二说浩然

    病妻

    应该废除学生作文

    要看金圣叹批的《红楼梦》之流

    话量变质变

    解事豺

    遭遇“老精英”

    “教室里抢银行”只是思想自由

    更大的成功需要挫折

    谁能像比尔?盖茨这样自我调笑

    政治是个良心活儿

    恨书

    坏的制度比坏的国王更坏

    “高素质”对骂

    和陆定一对儿子的“建议”和“要求”

    启蒙时代深刻的故事

    倘做鬼,不幸福

    牛寡妇的清白

    别闹了,赵C!

    仍爱读书的N条理由

    这才像读书人的样子

    大科学家打小报告

    魏巍的可爱之处
    时代的穷人和邓时代的穷人的区别

    话说“极言之

    我为下流社会辩护

    《讨论》、《挑战》及

    奇语惊世录(节选)

    我所知道的以色列

    “鞋子在对我召唤”

    以道德标准追杀范美忠没必要

    成立“出逃贪官联谊会”的可行论

    为何更有“人情味”?

    温可以幽扔鞋者一默

    他们为何在自己的祖国“偷渡”?

    今孔子后代不该姓孔

    精英治国不宜倡导论

    当年为何不喜欢《红楼梦》

    话说“五○后”

    质疑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成人礼

    是从不学

    就是不请客吃饭

    古巴

    莎士比亚做什么生意?

    从马凡陀到向日葵

    《文汇报》当年的冤案

    李白如果实现抱负

    “国葬”罗京是挟公器而令天下悲

    重说蚍蜉撼树

    新中国有多新?旧中国有多旧?

    世上已无蔡元培

    凡高割掉哪只耳朵?

    “亲亲相隐”与“免特权”

    “我们无法改变前方”

    “逻辑断路”带来的“风景”

    孑L子答记者问

    这种颠倒很可怕

    大学到底像什么

    高锟何时离开上海?去了哪里?

    俄罗斯“姓”什么

    《红灯记》和季米特洛夫

    反动派

    万米高空上的人文主义

    文学何为?

    恢复使用甲骨文如何

    拿破仑的骡子与萨科齐的身高

    一个耳光与八个主义

    杰斐逊如何面对农民起义?

    我提交“博文”时犯了难

    “可以可以也可以”

    朱熹: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招聘父母

    日本官员的不幸福生活

    刘谦适合做政客

    朱?基的人格魅力

    于局长比斯大林勇敢

    总编辑的“腔调”

    世界之外的印度

    “免费的午餐”自述

    因朱永嘉想到“一罪不两治”

    十劝你马上把房拆

    离灾难近

    储安平死因小考



    红肚兜耍悬悬

    孩子的议会

    “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孔狗鲁牛论

    世上没有安于老实的人

    马诺的啼笑因缘

    排队中国

    真实的人有无尽的可能

    “伪书时代”,谁能发愿向菩提?

    孟子的“时评”

    郭德纲的嚣张不是罪

    侃妹于丹先生

    第三十三块纪念石

    群众已经过河,他们还在摸石头

    荷的沉默

    我为何“幸灾乐祸”

    绿豆给张悟本的感谢信

    有一种人生没有为什么

    满载命运的过山车

    在北美遭遇“爱国者”

    学习《感恩学》笔记

    从前的国语课本让我们满脸羞愧

    文化严厉主义

    选票――对权力制约的途径

    忽然想到――不宜替代

    优雅的中国人哪去了

    东邻的试题

    向不可捉摸的“什年代”致敬

    我跟前人比情

    《愚公移山》是用来嘲讽愚公的

    孔子塑像的意义很可疑

    关于税

    一个纠结的时代

    在美国相信你说的

    奇谈怪论(节录)

    争鸣篇

    关于“袁伟民何振梁之争”问题

    “袁何”之争是专制与民主之争

    “袁伟民―何振梁之争”的随想

    关于“国学”问题

    “国学”质疑

    为“国学”正名

    关于“公民写作”问题

    “公民写作”扼杀杂文

    “公民写作”扼杀杂文?

    公民写作与人的写作

    关于“金庸加入中国作协”问题

    金庸入作协是老糊涂了?
    金庸入作协是件大好事

    关于“黄苗子告密”问题

    不要急着责难黄苗子“告密”

    无须掩饰的败笔

    关于“钱文忠荧屏讲经”问题

    笑谈钱文忠

    莫笑钱文忠

    关于“杨红樱现象”问题

    “杨红樱现象”的回顾与思考

    我们该怎样认识杨红樱

    关于“新闻眼与势利眼”问题

    “势利眼新闻”

    “新闻眼”并非“势利眼”

    关于“红段子”问题

    红段子何以风行百姓间?

    红段子能抵制黄段子?
    关于“道德储蓄”问题

    道德能储蓄?
    “道德银行”无可厚非

    关于“嫁梁山好汉”问题

    我想嫁梁山好汉

    嫁不得梁山好汉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本《世纪初杂文200篇(精)》由朱大路主编,本书的编选,看重三项指标:批判元素,文学元素,信息量。    批判元素无须赘言。文学元素着重于“文质彬彬”。“杂文要文质彬彬”,是曾彦修老先生的教诲。即使表达愤怒、宣泄火气,也是一副有修养、有文化的样子。书中几篇反话正说的杂文,均含此种质地。另外,魏剑美的《反动派》,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以一个谁也料不到的想法收局――“做做反动派其实也蛮好”;处世洒脱,令人想起魏晋文人之风。游宇明《我跟前人比情》,文字恬适,气度闲雅,虽然因为处处不如前人潇洒而胸口窝着火。至于黄亚洲以型作家的笔力来驾驭杂文,文质彬彬更是不言而喻了。    信息量也是要素。写杂文一怕信息量欠缺,二怕信息量重复。但一些好手,譬如侯志川,写起杂文来,信息既多且新。视野不宽,焉能达标?    此外,对中国当代人物的评点,也是《世纪初杂文200篇(精)》看重的。人物有呼吸,有眼神,有叹息,有笑声,贴近读者视角。比如,文化、新闻界的人士,施蛰存、魏巍、马达、刘成信、唐浩明、潘旭澜、浩然、于丹、刘谦等,在本书内都占一席地位。有,当我获悉有关线索后,司徒伟智兄立即给我发来一篇,议论的人物,是朱永嘉。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使命,评述人物是杂文的职责。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