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英国档案馆藏战争史稿9787545821444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者: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著 |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编 |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译 |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绘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著|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编|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译| 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绘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 版次:null
    • 印次:1
    • 字数:220000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5821444
    • 版权提供: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者: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
    • 著:黄若泽 庄驰原 吴慧敏 译 王宏志 审订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98.00
    • ISBN:9787545821444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0
    • 外部编号:11844690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001

    章 1834年以前的中外关系001

    第二章 英国商务监督任命后的事件:1834年至1839年底009

    第三章 1840年1月1日至6月30日事件025

    第四章 占领舟山:1840年7月034

    第五章 “布朗底”号进犯厦门,英军占领舟山后的事件039

    第六章 澳门事件:1840年7月至8月047

    第七章 远征白河:1840年8月至9月051

    第八章 舟山和宁波事件:1840年8月至12月057

    第九章 澳门和珠江事件:1840年9月至12月064

    第十章 占领虎门要塞:1841年1月7日069

    十章 占领要塞、香港和舟山撤军后的谈判:1841年1月8日至2月24日075

    第十二章 珠江上的行动:1841年2月25日至3月6日085

    第十三章 “复仇神”号前往内河航道;珠江行动:1841年3月7日至31日096

    第十四章 1841年4月1日至5月日事件105

    第十五章 广州之战:1841年4月24日至6月1日113

    第十六章 华南形势——璞鼎查接替义律:1841年6月2日至8月24日127

    ……


    黄若泽,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理教授,研究方向:近代翻译史、比较文学。
    庄驰原,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晚清翻译史、学术翻译与思想史研究。
    吴慧敏,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史、中英交流史。
    王宏志,现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兼任教授及博导,《译丛》行政主编、《翻译学报》及《翻译史研究》主编。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等。


    【书摘与插画】

    1955年姚薇元(1905-1985)的《战争史实考》,是以1842年的《道光洋舰征抚记考订》为基础改写而成,[ 姚薇元:《道光洋舰征抚记考订》(贵阳:文通书局,1942年);姚薇元:《战争史实考》(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该书不是完整的战争史。1954年鲍正鹄(1917-2004)的《战争》是一本只有140页左右的小书,[ 鲍正鹄:《战争》(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4年)。]陈锡祺(1912-2008)《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则集中处理广东地区的战争。[ 陈锡祺:《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56年)。]集方面则有列岛编的《战争史专集》,[ 列岛(编):《战争史专集》(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1984年另有宁靖(编):《战争史专集.续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都是在1950年代较代表的作品。更实质的成果在1980年代以后出现:牟世安(1924-2006)的《战争》、[ 牟世安:《战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山大学陈胜粦的《林则徐与战争论稿》、[ 陈胜粦:《林则徐与战争论稿》(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武汉大学萧致治写过和主编《战争与近代中国》、[ 萧致治:《战争与近代中国》(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 萧致治(主编):《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萧致治(主编):《战争与林则徐研究备览》(武汉: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不过,值得重视的是茅海建的两本力作:《天朝的崩溃:战争再研究》[ 本书英译本见Mao Haijian, The ing Empire and the Opium War: The Collapse of the Heavenly Dynasty, Joseph Lawson, Craig Smith and Peter Lavelle (tra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和《近代的尺度:两次战争军事与外交》。这些著作主要利用中文史料作深入分析,但碍于客观环境,在借用西方原始资料以至研究成果方面是不足的。当然,其后更陆续出现不少的战争史及研究,甚至有地区战争史的出版,不一一胪列。
    至于英语世界,一些曾经直接参与战争的英军将士在返国后出版了战争回忆录,在中文世界较多人熟悉的是宾汉(J. Elliot Bingham)的《英军在华作战记》(Narrative of the Exdiio to China,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War to Its Termination in 1842),[ J. Elliot Bingham, Narrative of the Exdiio to China,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War to Its Termination in 1842 (London: Henry Colburn, 1843 Second Edition).]这是因为它早在1950年代经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战争》翻译出来,[ 宾汉(著),寿纪瑜、齐思和(译):《英军在华作战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战争》,第5册,页5-334。]《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战争》同时节录翻译出来的英军回忆录还有利洛(Granville G. Loch)的《中国战争的结束时期》(The Closing Events of the Campaign in China: The Oraios in the Yang-Tze-Kiang; and Treaty of Nanking)。[ Granville G. Loch, The Closing Events fo the Campaign in China: The Oraios in the Yang-Tze-Kiang; and Treaty of Nanking (London: John Murray, 1843);节录中译见利洛(著),齐思和(译):《缔约日记(译自《中国战争的结束时期》第十章至十二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战争》,第5册,页505-517。]不过,英国军人战争回忆录当然不只这两三种,今天在网络上(主要是谷歌图书)大概也轻易地找到好几种。[ 例如:Lord Jocelyn, Six Months with the Chinese Exdiio; Or, Leaves from a Soldier’s Note-book (London: John Murray, 1841); D. McPherson, Two Years in China. 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Exdiio From Its Formation in April, 1840, to the Treaty of Peace in August, 1842 (London: Saunders and Otley, 1842); John Ouchterlony, The Chinese War: An Account of All the Oraios of the British Forces from the Commencement to the Treaty of Nanking (London: Saunders & Otley, 1844).]亲身参与战争者的回忆录以外,英文著作中较早和较多人引用的是马士(Horsea Ballou Morse, 1855-1934)三卷本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其中卷8至1章都直接和战争有关。不过,整体而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在资料运用上不及他的另一巨著《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丰富,因为后者直接参考了当时极难看到的东印度公司档案,而《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并没有一些特别难得的档案资料,大量利用的是《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然后就是英国蓝皮书(Blue Books),虽然也是手史料,但却是经过整理、筛选和印制发行的,不一定全面和客观;另外,尽管两者都没有怎样使用中文材料,但对《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来说,这影响较少,竟对象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专门研究“中华帝国”的一部专著,没有中文资料是说不过去的。
    马士以外,科利斯(Maurice Collis)在1946年出版的《洋泥》(Foreign Mud: Being an Account of the Opium Imbroglio at Canton in the 1830’s and the Anglo-Chinese War that Followed),[ Maurice Collis, Foreign Mud: Being an Account of the Opium Imbroglio at Canton in the 1830’s and the Anglo-Chinese War that Followed (London: Faber & Faber Ltd., 1946).]算是英语世界较早一本专门研究战争的著作,但更多人征引的是张馨保(Hsin-pao Chang)的《林钦差与战争》(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 Hsin-pao Chang, 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这原来是他在哈大学的博士,它的优点是参考和引用了英国档案的原始资料,也同时利用大量中文材料。同样使用了不少英国及西方档案的还有费伊(Peter W. Fay, 1924-2004)在1975年出版的《战争:1840-1842》(The Opium War, 1840-1842)。[ Peter W. Fay, The Opium War, 1840-1842: Barbarians in the celestial Empire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War by which they Forced Her Gats Ajar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e Press, 1975).]1960-70年代还有少两种以战争为名的著作,[ Edgar Holt, The Opium Wars in China (Chester Spring, PA.: Dufour Editions, 1964); Jack Beeching, The Chinese Opium Wars (New York: HarcourBrceJvanovich, 1975). ]而进入21世纪,更有三本以英文写成的战争史,都颇为惹人注意,且全有中文译本;[ W. Travis Hanes III & Frank Sanello, Opium Wars: The Addiction of One Empire and the Corruption of Another (Napervill, Ill.: Sourcebooks, 2002);中译本见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兰克•萨奈罗(著),周辉荣(译):《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Julia Lovell, The Opium War: Drugs, Dreams and the Making of China (London: Picador, 2011);中译本见蓝诗玲(著),刘悦斌(译):《战争:、梦想与中国的涅盘》(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蓝诗玲(著),潘勋(译):《战争:、梦想与中国建构》(台北:八旗文化,2016年);Stephen Platt, Imperial Twilight: The Opium War and the End of China’s Last Golden Ag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18);中译本见裴士锋(著),黄中宪(译):《战争与清朝盛世终结》(台北:卫城出版社,2018年);裴士锋(著),黄中宪(译):《战争与清朝盛世终结》(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而梅兰森(Glenn MeLancon)一本专门研究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华政策的专著则十分值得细读。[ Glen MeLancon, Britain’s China Policy and the Opium Crisis: Balancing Drugs, Violence and National Honour, 1833-1840 (Aldershot: Ashgate, 2003).]不过,除了个别懂中文的学者如张馨保外,这些西方著作的问题在于对中文史料的完全忽略,即使懂中文的如蓝诗玲(Julia Lovell),在《战争》书目中虽然也开列了一些中文史料,但仔细查看书内脚注,主要录的文材料是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其余的都只是零星的引用一下,连《筹办夷务始末》也没有怎样出现,更不要说英国档案馆所藏档案中的中文文书了。
    也可以顺带一提的是在撰写战争史方面,似乎日本比中、英两国更早。明治27年(1894年),新闻记者松井广吉(1866-1937)在他所参与创办的博文馆出版《英清战史》,[ 松井广吉:《英清战史》(东京:博文馆,明治27年[1894年]),276页。版由成城大学陈力卫教授提供,谨此致谢。]并在翌年出版《英联合征清战争》,[ 松井广吉:《英联合征清战争》(东京:博文馆,明治28年[1895年]),305页。版由浙江财经大学胡梦颖博士提供,谨此致谢。]二者都属于博文馆所策划出版的“万国战史”丛书,前者属第二编(第二种),后者是第四编(第四种),是笔者所知早以战争史为书名的著作。
    不过,就现在所见,无论中、英语的著作中,都没有见到任何人提及或引用这部一直藏于英国档案馆的《英国官方战争史稿》(Draft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China War, 1840-1842)。这是我们觉得有必要把《史稿》翻译及出版的原因。


    《英国档案馆藏战争史稿》原稿名为《官方中国战争史稿(1840-1842)》(Draft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China War,1840-1842),英国陆军部于20世纪初编纂,为英军军部总结十纪对外战争史之一种,该书稿所据均为英军档案和战事当事人的战争记录及回忆。书稿纂成后从未发表出版,今藏英国档案馆,经王宏志发现后由其学生全文翻译并审订。全书详载英军在次战争期间的军队调配情况、战役状况及英军伤亡数字。附录共130页,详列英方海陆军队在战争中的分布情况、各次行动中返还兵力及伤亡情况、英方参战军官名录与英方对参战将士的表扬书、“武器装备”细目。均未见于目前中英战争研究所依史料,洵属战争研究及中国近代史之重要参考。


    《英国档案馆藏战争史稿》( Draft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China War,1840-1842),英国陆军部于 20 世纪初编纂,递藏英国档案馆,现藏英国档案馆。
    全书详载英军在次战争期间的军队调配情况、战役状况及英军伤亡数字。附录部分详述英方海陆军队在战争中的分布情况、各次行动中返还兵力及伤亡情况、英方参战军官名录、“武器装备 ”细目等。均未见于目前中英战争研究所依史料。虽然不免站在英国侵略者的立场,但对战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