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科学出版社直发]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防与控制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李冰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冰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8501040521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参数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防与控制
    曾用价 7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开本 16开
    著编译者 李冰,魏进,曲常胜,宛文博 著   李冰等  
    页数 242
    ISBN编码 9787030488985

    内容介绍

    当前,我国化工园区风险监管,还普遍存在早期防范举措不够、环境风险隐患底数不清、风险源日常管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以及监控预警和应急技术缺乏等问题,尚未形成有效的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体系,环境风险应急与管理能力距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本书按照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的理念,阐述了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化工石化行业环境隐患排查技术、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监管与应急技术等关键技术内容及其应用案例。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章 化工园区发展概述 1
    **节 化工园区基本内涵 2
    第二节 国外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2
    第三节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历程 3
    第四节 中国化工园区分布格局 4
    第五节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6
    第二章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概述 9
    **节 环境风险基本概念10
    第二节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特征10
    第三节 我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现状12
    第三章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17
    **节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18
    第二节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度评估30
    第三节 案例分析39
    第四章 化工园区环境隐患排查技术 47
    **节 环境隐患概述48
    第二节 化工园区环境隐患分级54
    第三节 化工园区环境隐患排查69
    第四节 案例分析85
    第五章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监管体系 95
    **节 环境风险监管体系发展现状96
    第二节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监管体系的构建 103
    第三节 风险源监管体系 108
    第四节 敏感受体防护体系 150
    第五节 化工园区环境应急机制 168
    第六节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监管平台建设 209
    参考文献 214
    附录 218
    附录一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手册 219
    附录二 石化行业环境隐患排查技术手册 231
    在线试读

    **章 化工园区发展概述
    **节 化工园区基本内涵
    化工园区、化学工业基地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20 世纪40 年代初起,美国在具有丰富石油资源、众多炼化厂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率先采取基地型集中模式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在该地区逐步形成了巴吞鲁日、诺科、贝敦、博蒙特、阿瑟港、迪尔派克等一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聚集区,开创了世界化工园区大规模建设发展的雏形和先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德国及西欧其他发达国家借鉴美国模式,相继在沿海、沿河地区建起了石化产业较为集中的石油化工产业带,推动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腾飞。而近年,化工园区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化工行业发展的主流。考虑到目前除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为适应资源和原料转换集约化建立的专业石化基地外,各级政府为产业集聚化、管理集中化设立的化工园区或集聚区风险隐患突出、风险监管水平滞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书所指的化工园区还涉及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各级各类园区、集中区。
    第二节 国外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国外早期化学工业布局也很分散,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石化工业以*经济的模式发展。因此,发达国家化学工业逐渐聚集,形成高度集中的大型化工园区。通过原料互供、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建设、“三废”集中处理等,使生产成本降到*低,大大提高了竞争力。世界著名的石化基地有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化工区、日本鹿岛化工区、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荷兰鹿特丹港化工区、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韩国蔚山和丽川石油化工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国外化工园区虽然在地域及产品上有所差异,但其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交通便利、运输方便。大部分园区位于沿江、沿海地区,有深水良港,同时靠近原料产地或靠近消费市场。
    2)大型龙头装置带动,项目设计一体化。大部分园区有烯烃、芳烃等龙头装置,这些装置规模大,后加工产品多,利用上下游相关联的特点,带动一批后加工产品,形成项目链的一体化经济。
    3)有完善的公用工程设施等服务系统。园区实现:①公用工程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②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输送管网、仓库、码头、铁路和公路等,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③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内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气和废渣。
    4)有先进的管理操作系统。园区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园区的管理工作,开发管理机构采取经营化运作模式。人员少而精,办事效率高。对内为园区企业服务,对外重视宣传和招商引资。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世界上所有的化工园区的建设都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开始的。化工园区的规划有其特殊性,园区建设的内容、自然条件等情况各有不同,各有特点,不能照搬,只能相互借鉴,在统一规划下,合理地运用土地资源、港口资源、公用工程设施。
    第三节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世界化工行业的集聚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掀起了兴建化工园区的热潮。至今,化工园区已遍布全国。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机构的调研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主要化工园区及以石油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达到490余个,其中省级化工园区110余个。省级以上化工园区约占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的20%。化工园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年际变化
    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中国化工园区投资指南》等相关资料进行遴选分析,统计获得我国省级以上化工园区的数量信息。从园区数量看,近30年间,我国化工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84 ~ 1990 年)
    这一阶段,化工园区从无到有,总体数量较少。至1990 年,全国仅有省级以上化工园区13个。
    在区域上,该阶段设立的化工园区76.9% 集中于沿海地区。其中***化工园区8个,分别为**批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厦门、杏林的台商投资区。
    2. 发展壮大阶段(1991~2006 年)
    这一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投资环境的优化,招商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及世界化工行业发展集聚化的趋势,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建化工园区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15年间,我国新建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含化工产业定位的工业园区)340余个。在区域上,该阶段园区数量增加*多的为沿海地区,新建化工园区50% 以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其次为中西部内陆地区。
    3. 优化发展阶段(2007~2013 年)
    在此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呈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值持续提高的良好态势,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主要化工园区及以石油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达到490余个。其中,***园区30余个,地市级以上园区280多个。并已形成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福建泉港石化工业区等一批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大型化工园区。全国入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达9000多个,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的1/3左右。
    二、发展轨迹
    我们把全国划分为沿海、沿江、中西部内陆地区三大典型区域,利用不同区域新建化工园区占比指标,分析全国化工园区发展轨迹,总结如下。
    1984 年,随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确立,我国首批化工园区在沿海萌芽。此后,凭借优越的海港运输条件和水环境优势,沿海地区化工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沿海地区新建化工园区占比逐步下降,沿江地区占比不断上升,表明全国化工园区呈现了由沿海向沿江、中西部内陆地区辐射发展的态势。2013年以来,中央提出关于建设国家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的设想,预计未来沿长江区域的化工园区建设可能迎来一轮新热潮。
    第四节 中国化工园区分布格局
    一、省际分布
    除西藏外,全国各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均分布有不同规模的化工园区。各省份中,化工园区数量居前列的依次为山东、湖北、江西、江苏(图1-1)。
    图1-1 各省份化工园区数量比较
    二、流域/ 区域分布
    从园区数量看,*多的为沿海地区,化工园区数量占总数的48%;其次为沿江地区,占总数的31%;*后为中西部内陆地区,占总数的21%(图1-2)。
    从空间密集程度看,*为密集的为沿海地区,每万平方千米有1.3个化工园区;其次为沿江地区,每万平方千米有0.9个;*后为中西部内陆地区,每万平方千米仅0.1个。这表明全国化工园区在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密集,其次为沿江地区(图1-3)。
    图1-3 含化工产业定位的***化工园区分布示意图
    图1-2 全国化工园区区域分布格局
    第五节 中国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一、现有化工园区类型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化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并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发展类型。
    按产业特色,我国化工园区大致可以分为石油化工型、煤化工型、精细化工型三种类型。
    石油化工型——以大型炼油- 乙烯装置为龙头,带动下游相关产业发展,规模较大,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福建泉港石化工业区等。
    煤化工型——本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煤化工项目为龙头,带动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如榆林煤基能源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精细化工型——以精细或者专用化学品及大宗合成材料生产为主,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特种有机原料)、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主要开发氟化工产品)、泰兴经济开发区(主要开发烧碱、氯产品)。
    按发展方式,我国化工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企业扩张型、城市搬迁型两种类型。
    企业扩张型——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以自有的特色产品作为核心,扩张、辐射而建,如齐鲁化学工业园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
    城市搬迁型——将城市中原有的分散企业集中搬迁至新的化工园区,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河北沧州临港化学工业园区、合肥化学工业园区(2007 年更名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等。
    二、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化工园区数量不少,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环保意识的影响,全国化工园区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园区起点较高,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管理和服务功能完善,招商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园区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比较典型的有上海化学工业区、大亚湾石化区等。
    1. 上海化学工业区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