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能源传:一部人类生存危机史 能源发明能源与环境金融市场历史机制新能源研究历史书籍 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 能源发展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理查德·罗兹著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理查德·罗兹著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页数:384
    • 开本:16开
    • ISBN:9781719313903
    • 版权提供:人民日报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能源传:一部人类生存危机史(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读懂了能源史,也就读懂了人类史!普利策奖得主、核能专家力作!) 开本: 16开
    作者: [美] 理查德.罗兹(Richard Rhodes) 译 者:刘海翔 甘露 定价: 79.90
    ISBN号: 9787511563507 出版时间: 2020-06-30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0-06-30
    版次: 1 印次: 1

    编辑

    ◆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读懂了能源史,也就读懂了人类史。

    ◆能源可能引发战争,也能促成国际合作;能源催生工业革命,也会引发经济危机;能源推动科技发展,也能造成环境破坏……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核能专家理查德·罗兹力作!

    ◆翻开本书,看能源如何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主宰人类社会

    ◆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造成了过度开发、能源枯竭、煤炭污染、温室效应,核泄漏……

    ◆知识专业,文本通俗易懂,还有109幅精美插图,被《科克斯书评》称为“专业的历史”、“通俗科学的杰作”!

    内容简介

    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读懂了能源史,也就读懂了人类史。

    本书透过400多年的能源史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过去到未来,能源一直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主宰着人类社会。

    能源可能引发战争,也能促成国际合作

    能源一直是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常常引发战争。中东地区因石油争夺而战乱频发;核能在二战中轻易摧毁两座城市,甚至会引发世界性的核战争。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合作才能满足人类增长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流入了世界工厂,巴黎博览会上展示着全世界的发明成果,以及“原子能为和平服务”计划,各国纷纷进行贸易、技术、政策合作,共同为解决能源危机寻找良策。

    能源催生工业革命,也会导致经济危机

    煤炭为生产提供了能源,也催生了蒸汽机等机器,它们被广泛用于纺织、冶炼等各行业,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转变,*终形成了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能源的不均衡分布及其在世界市场的流通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中东石油价格波及整个能源市场,一国的能源问题很可能演变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能源促进科技发展,也能造成环境破坏

    能源催生的各种科技发明,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炭时代,蒸汽机车和铁路的出现,使人们出行一日千里,不再受距离限制;电气时代,电的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人类利用能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环境问题:过度开发、能源枯竭、煤炭污染、温室效应,核泄漏……

    翻开本书,看能源如何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主宰人类社会。

    作者简介

    [美] 理查德.罗兹(Richard Rhodes)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核能专家,毕业于耶鲁大学,还曾在美国参议院就核能问题提供建议。著作有《原子弹秘史》《黑太阳:氢弹秘史》《核复兴:能源常识》等。其中《原子弹秘史》获得了多个奖项,被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核历史以及现代物理学领域的专业之作;《黑太阳:氢弹秘史》入围普利策历史奖。

    刘海翔

    毕业于厦门大学英语系,曾就职于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现为大学教授,译有《耶鲁古文明发现史》等多部作品。

    甘露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赴美留学,曾在北京某报社、美国多家高科技公司工作,译有《带着激情与梦想上路——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精选》等。

     

    目录

    部分:动力

    章 没有木头就没有王国

    第二章 用火力抽水

    第三章 只做一件事的庞然大物

    第四章 让全世界受益的发明

    第五章 谁能追上我

    第六章 难以控制的蒸汽

     

    第二部分:光亮

    第七章 从灯芯草到煤气灯 

    第八章 追捕利维坦

    第九章 可燃液体 

    第十章 野生动物

    第十一章 自然界蕴藏的伟大力量

    第十二章 水流的节奏 

    第十三章 巨大的黄色奶酪 

    第十四章 黑云之柱

     

    第三部分:新的火种

    第十五章 上帝的馈赠 

    第十六章 独臂汉子能焊接 

    第十七章 1957年启用核电

    第十八章  烟雾的影响 

    第十九章 黑暗时代的降临 

    第二十章 全体上船

     

    鸣谢  

    注释  

    译后记

    图片版权声明 

    媒体评论

    专业的历史……这本书是通俗科学的杰作。

     

    —— 《科克斯书评》

     

    对于任何关心人类对地球未来影响的人来说,这是一定要读的书。

     

    —— 《书单》杂志

     

    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的能源技术能使未来受益,这令人振奋。

     

    ——《科学》杂志

     

    罗兹是一位富有魅力的作家,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吸引的不仅仅是技术爱好者。  

     

    —— 《图书馆》杂志

     

    寓教于乐,体现了科学重要性。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罗兹出色地讲述了蒸汽机、核反应堆的内部工作原理,他生动活泼的叙述把读者带入惊险刺激的旅程……精彩的故事将会让人欢欣鼓舞。

     

    ——《出版商周刊》

     

    引人入胜……罗兹先生的又一杰作。                       

     

    ——《华尔街日报》

     

    罗兹带着他对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迷恋,讲述了一段往往被低估的历史:四个世纪以来能源的变迁,以及我们是如何利用能源的。

     

    ——《纽约时报》

    在线试读

    没有木头就没有王国

    1598年12月28日是个星期六,是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女王伊丽莎白· 都铎(Elizabeth Tudor)统治下的第41个年头。这天天气寒冷,天空灰蒙蒙的,鹅毛大雪漫天飘飞。在伦敦城边缘的霍利韦尔区(Holywell),工人们聚集在老剧院前的院子里,胡子上沾满雪花。他们一边跺着穿了靴子的双脚,一边搓着戴了手套的双手来保暖。他们互相打招呼时嘴里带着酒气:“好好干活,在节日期间也能挣上几个铜板。”木材在伦敦是很稀缺的东西,环绕城

    市的森林都被砍光了。这些伙计是被雇来拆掉这个剧院的——这是伦敦家拥有如此规模的剧院。他们将拆下的木质框架搬到木匠工头彼得·斯崔特(Peter Street)在泰晤士河边的仓库里。“虽然谁真正拥有这家剧院需要多年的诉讼才能决定。”有人眨了眨眼睛说,“这是要趁着房东不在,在他的鼻子底下把房子拆掉,偷走整栋建筑物啊!威廉·莎士比亚在戏剧圈的合作伙伴伯比奇(Burbage)兄弟认为他们才是这个剧院的主人,因为剧院是他们在1576年建立起来的。让房东保留他的地皮吧,他们要拆除剧场并将其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房东贾尔斯·艾伦(Giles Allen)当时身在埃塞克斯(Essex)的乡间别墅。他后来在法庭上称携带凶器的男子不听劝阻,欺负带有他授权书的仆人。人群在吵闹声中聚集起来,伯比奇兄弟那天在场,莎士比亚也在现场。如果他们的剧团想要有一个舞台可以演出,那么拆迁剧场就是件紧迫的事。艾伦威胁说,他要亲自拆掉剧院,把拆下来的木料用来建造分租合住房(“分租合住房”是在莎士比亚时期人们对公寓的叫法)。伯比奇兄弟的伙计们拆掉了该木制建筑,并把木质框架搬走了。在这之前的两天,该剧团曾在白厅宫为女王演出过,并计划在新年之夜再次在那儿表演。“老剧院”就在这两场演出之间被拆掉了。

    剧院于1599年2月重新修建,新地点在泰晤士河对岸有不少风月场所的南沃克(Southwark)一带,场地也扩大了,并被命名为“环球剧场”。“环球剧场”是一个有二十面的多边形建筑,共三层,有一百英尺宽,屋顶上用茅草环绕出一个宽阔的院子。彼得·斯崔特也许在伦敦西部温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砍伐了新的木材来扩建剧场。他将树木砍下后,在原地分段、去掉树皮并分锯成形,以减少将原木通过泰晤士河漂流而下的成本。瑞士游客托马斯·普拉特(Thomas Platter)于1599年9月21日下午在崭新的“环球剧场”里观看了《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一剧的表演,说明当时该剧已经开始上演,他认为这部戏“表演娴熟”。

    伊丽莎白女王治下的英格兰是一个依靠木材建造起来的国家。伊丽莎白时期的观察家威廉·哈里森(William Harrison)在1577年写道:“我们英格兰的城市和好的城镇,大部分的建筑都只使用木材。”当时的工具,比如犁和锄头,也都是木制的,多只是用铁镶个边。伦敦是一座用木头建造起来的城市,房子一般都是屋顶高耸,半木结构,靠在石头做的炉子里烧木柴取暖,这种建在房子中间的炉子叫作“reredos”,木头烧出的烟雾吹过房间,飘出窗外。

    但随着伦敦人口的增加,木材变得珍贵起来。伐木工人要从越来越远的地方将木材运到城里,因此木材的价格越来越高。英国议会在1581年采取了一项有限的补救措施,这项法律禁止在伦敦周围14英里范围内生产用于炼铁的木炭,以保障附近的树木可以用来作为家庭生活燃料。即便如此,伦敦的柴火成本在1500年至1592年间还是增加了一倍以上,这与伦敦人口的迅速增长保持了一致,伦敦的人口在1500年至1600年之间翻了两番,从5万人增加到20万人(整个英格兰的人口在那个世纪从325万人增加到407万人)。

    的一些经济学家怀疑“英格兰当时已经快没有木材了”的说法是否属实。伯比奇兄弟和他们的剧团拆走剧院的框架,不仅是为了节省木材,还为了在建新的、扩大的剧场时能节省时间和金钱。毕竟,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然而,在17、18世纪时,许多政府官员、议会议员和私人观察家都担心木材短缺,尤其是适合建造船桅的高大橡树非常紧缺。

    对于国家安全而言,当时的军舰就像现在的航空母舰一样重要,而建造英国舰队的一艘船只,大约需要用掉2500棵大橡树。那时的军舰是用木头制造而成的、壮观的作战机器,它庞大而坚固,有50英尺宽,200英尺长。安装在木制车座上的两排大炮探出军舰的黄色侧面,其甲板漆成暗红色,以掩饰在战斗中四处飞溅的鲜血。船舰依靠至少23支桅杆、帆码和帆杆提供的风力来航行,其中有40码长、18吨重的主桅杆,也有轻巧的7码长的船首桅杆。爱国者说皇家海军是英格兰的“木墙”,保卫着国家免遭入侵。海军部建造并保持着约100艘这类战舰的舰队规模,此外还有数百艘较小的战舰和船只,由于战争中损坏或被虫子蛀蚀,这些船只每过10年或20年就需要被更换一次。

    但是造桅杆的大树需要80~120年才能长到足够大的直径。种下橡树种子的土地所有者也许只能指望他的孙子辈靠卖树来获得利润——如果这之间的后辈愿意等上这么长时间的话。然而,许多人不能等而且很多人的确没有等。出售木材是筹集现金的一个简单方法,从国王往下的土地所有者在他们的钱包空空的时候都会利用这个机会来挣钱。第二任卡那封伯爵伍

    德(Wood, Earl of Carnarvon)是个业余的艺术爱好者,他告诉传记作家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的一位朋友:“树木是‘上帝为人们偿还债务而让地上生长出来的好东西’。”

    弯曲的篱笆式木材——被皇家海军部称为“指南针木材”的树木——与建造桅杆所需要的笔直的木材一样重要。这些长得弯弯曲曲的巨大橡树为船的龙骨、船尾和船体的框架提供了自然弯曲的构件。这类木材总是稀缺,而且相应地能卖出高价。但随着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发生的圈地运动——使庄园领主受益的私有化和将公共场地整合成绵羊牧场的趋势——大部分指南针级别的树木都被砍伐了,为船舶寻找合适的木料可能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英国皇家海军并不是一家要消耗英格兰森林的买主。到了1630年,英格兰有大约300家炼铁作坊,每年要烧掉30万车的木材来制造木炭,每车木材都相当于是一棵大树。10建造和维护更多的英国商用船只,还需要用上比英国海军所需要的多三倍的橡树木料。

    种树,特别是种橡树,要与耕种谷物竞争耕地。大树需要深厚、肥沃的土壤,但将这些土地用来种谷物会更有利可图。一位名叫托马斯·普雷斯顿(Thomas Preston)的萨福克郡官员将原始条件与广阔的森林联系在一起,在“过去的时代”里,这个王国拥有“大量的橡树”。普雷斯顿认为,橡树数量的减少标志着英格兰王国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价值比任何木材都要高出一千倍”。他希望橡树的减少会继续下去:“既然我们被迫用外国小麦来供养我们的人民,而且我们的马要靠外国的燕麦来喂养,那么种植橡树还会是一个问题吗?——木材的稀缺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的遗憾,因为这是国家发展的某种证明。而对于皇家海军来说,那些还处于蛮荒阶段的国家才是正确而且适当的伐树来源之地。”

    那些蛮荒的国度包括北美,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殖民者刚刚在那里开始砍伐原始森林。从1650年开始,英国皇家海军部就在那里寻购巨大的“单杆”桅杆,为其战舰寻找40长码、直径3~4英尺的原木。然而,殖民者也在争夺木材资源。美国家锯木厂于1663年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鲑鱼瀑布河(Salmon Falls River)上开始运营,使用水力锯木,而英国人那时还靠手工锯切木材。到1747年,沿着鲑鱼瀑布河段和皮斯卡塔夸河(Piscataqua)一带,已经有90家这样的水力锯木厂,依靠130群牛来运送原木。这些锯木厂每年在波士顿、西印度群岛及其他地区销售约600万车的木材,英格兰在此买到了相应的木料份额。18世纪的历史学家丹尼尔·尼尔(Daniel Neal)在他的《新英格兰历史》(History of New England)一书中指出,皮斯卡塔夸是“英格兰王国所要用的桅杆的主要贸易地点”。

    不幸的是,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30年后美国革命的成功切断了美国白松的供应来源。海军必须重新采用早先的权宜之计,即“人造桅杆”——用多棵树木的木料围绕中心锭子捆绑而成的复合桅杆。

    除了用木炭炼铁,英国人还砍伐木材建造房屋、谷仓和栅栏;生产玻璃和提炼铅块;建造桥梁、码头、船闸、运河船只和堡垒;制作啤酒和苹果酒桶。在这些用途中,不止一项都要消耗与海军所需要的一样多的木材。甚至皇室也会去乱砍滥伐皇家森林,而国会则对此视而不见。历史学家总结道:“林地保护的失败,是长期忽视和乱砍滥伐的结果。”

    詹姆斯一世时期的农学家亚瑟·斯坦迪什(Arthur Standish)于1611年在詹姆斯一世的支持下发表《下议院投诉状》一文的时候,没有太关注皇家海军的需求,而是更多地关注他所说的“对树木的普遍破坏和浪费”。但他把“航海必须用到的木材”罗列在可预见的短缺物品之中。斯坦迪什在对议会陈述其严重后果时引用了国王的演讲,他总结道:“所以我们可以设想:没有木头就没有王国。”

     

    619199496765 670342493939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