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套装8本]纲鉴易知录正版文白对照吴乘权纲目体通史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常识中国通史国学历史名著中华上下五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开本:32开
    • 装帧:套装
    • ISBN:9786206141882
    • 版权提供:团结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图书销售资料表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定价:398.00(全8册)  
    书号:978-7-5126-6781-5  
    出版日期: 2020.8  
    书名 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作者吴乘权影响最广的通史经典,梁启超、吕思勉、林语堂、顾颉刚等国学大家从小熟读,一部书了解所有必知的中国古代历史常识,上溯传说时代下迄明末,几千年历史一目了然)
    作者:(清)吴乘权等撰;张宏儒等注译
    版 次:1
    印刷时间:2020.8
    开 本:32
    纸 张:胶板纸
    印 次:1
    中图分类号:K204.3 
     
    编辑推荐
    独具特色的典藏版:
    贯通古今、简明实用的编年体通史
    这部从传说中的盘古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简明实用的编年体史书,问世以后,不仅多次刊刻,还被翻译成外文,远播海外。
     
    采用珍贵底本精心校勘
    本书原文以清代尺木堂原刻本、扫叶山房石印本等为底本多次点校,校对严谨、版本精良。
     
    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
    本书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基础上,做了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没有古文基础的读者也能读懂。为阅读方便起见,本书采用左右文白对照的排版形式,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设计经典,排版舒适
    本书装帧设计雅致、简洁,内文排版字大行疏,排版舒适,是一套兼具收藏和阅读的优良版本。
     
     
     
    内容推荐
    作为《古文观止》的编撰者,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互砥砺,爬梳剔抉,不间祁寒暑雨,穷六载之心力,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完成了凡107卷180万言的《纲鉴易知录》。镂版行世后,好评如潮。
     
    作者简介
    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因足疾无缘科举。累官两广总督的伯父吴兴祚延师课子,吴乘权得以伴读左右。好学敏求的吴乘权颇获伯父欢心,尝称其“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古文观止》吴兴祚序)。尔后,吴乘权终生以授馆为业。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乘权率侄辈吴调侯选注明代以前的名流散文222篇,萃为一书梓行,这就是风靡海内的《古文观止》。
     
     
    目录
     
    第一册
     
    纲鉴易知录卷一  三皇纪 2
    五帝纪 6
    夏纪 34
    纲鉴易知录卷二  夏纪 44
    商纪 52
    周纪 78
    纲卷易知录卷三  周纪 88
    纲鉴易知录卷四  周纪 132
    纲鉴易知录卷五  周纪 190
    纲鉴易知录卷六  周纪 216
    纲鉴易知录卷七  周纪 264
    秦纪 286
    后秦纪 290
    纲鉴易知录卷八  后秦纪 306
    纲鉴易知录卷九  汉纪 344
    纲鉴易知录卷十  汉纪 384
    纲鉴易知录卷十一  汉纪 424
    纲鉴易知录卷十二  汉纪 472
    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汉纪 512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  汉纪 558
    纲鉴易知录卷十五  汉纪 614
     
    第二册
     
    纲鉴易知录卷十六  汉纪 654
    纲鉴易知录卷十七  汉纪 698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  汉纪 746
    纲鉴易知录卷十九  汉纪(附王莽) 790
    东汉纪 824
    纲鉴易知录卷二十  东汉纪 834
    纲鉴易知录卷二一  东汉纪 884
    纲鉴易知录卷二二  东汉纪 922
    纲鉴易知录卷二三  东汉纪 968
    纲鉴易知录卷二四  东汉纪 1012
    纲鉴易知录卷二五  东汉纪 1056
    纲鉴易知录卷二六  东汉纪 1104
    纲鉴易知录卷二七  东汉纪 1146
    后汉纪(附魏吴二僭国) 1162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  后汉纪 1190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  后汉纪 1238
    晋纪 1256
    ……
    ……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前  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遗存后世的史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然而,在学业繁剧、百科胪陈的今天,读者倘若不加抉择,好比入海算沙,“穷年不能究其辞,没世不能通其义”。尤其是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一部“二十四史”,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通读一遍的。即便是《资治通鉴》,一般人也未必能够通读。因此,自宋以后,便诞生了一种“纲鉴体”史书,采用朱熹所作《资治通鉴纲目》的形式,前面有纲,后面有目,纲是历代史事的提纲,目是对历代史事较详细的记述,以这种形式记录历代兴废、制度沿革、人物事件等。如明代袁了凡、王凤洲《纲鉴合编》,清代叶沄《纲鉴会编》等,而这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则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等编辑的《纲鉴易知录》。这部从传说中的盘古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简明实用的编年体史书,问世以后,不仅多次刊刻,还被翻译成外文,远播海外。
    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因足疾无缘科举。累官两广总督的伯父吴兴祚延师课子,吴乘权得以伴读左右。好学敏求的吴乘权颇获伯父欢心,尝称其“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古文观止》吴兴祚序)。尔后,吴乘权终生以授馆为业。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乘权率侄辈吴调侯选注明代以前的名流散文222篇,萃为一书梓行,这就是风靡海内的《古文观止》。
    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互砥砺,爬梳剔抉,不间祁寒暑雨,穷六载之心力,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完成了凡107卷180万言的《纲鉴易知录》。镂版行世后,好评如潮。
    综观《纲鉴易知录》全书,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芟繁举要,简明易知。
    我国向以文史载籍卷帙浩繁著称于世。姑且不论不知从何说起的“二十四史”,但言北宋司马光领衔编纂的《资治通鉴》,虽经“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依旧不易卒读,鲜为人问津,竟至编者无奈地发出“修《通鉴》成,惟王胜之借一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欠伸思睡”(引自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之叹!吴乘权正是以缓解学者“读未终篇,辄生厌倦”为先务,遍览历代旧史,择定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宋末元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南宋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明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和明末清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为蓝本,分泾别渭,删繁就简;去芜取菁,详大略细;编年纪事,端绪井然。举凡上自盘古、下终明末数千年的治乱兴替,人事代谢,灾异祥瑞,纳贡受降,靡不具焉。吴乘权在“发凡”中说:“《通鉴》固须全读,但……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势不得不删。然信手删去,尽失头绪,如何看得明白。兹则细加斟酌,事之源委,人之始末,起伏照应,明若观火。”如此看来,书名“易知”,是颇为妥贴的。
    二、提纲挈领,创立“纪”“编”。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纪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编年体通史,“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编年类》)。南宋时,朱熹根据《资治通鉴》改写成《资治通鉴纲目》,采用纲目全列的编年纪事体裁。前面的“纲”是历代史实的提纲,文字精简扼要,具有标题的作用;后面的“目”是对“纲”所举史事的详述。用纲挈目,藉示褒贬。迨至明、清,人们用这种体例编写史书者甚多,并且常常于“纲目”“通鉴”各摘一字成“纲鉴”,以冠书名,譬如明王世贞的《纲鉴会纂》、清顾锡畴的《纲鉴正史约》等,不一而足。这就是“纲鉴”一词的由来。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