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正版书籍]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 套装10册(1-9册+11册) 杨照 著 历史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杨照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照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装帧:套装
    • ISBN:9780396473882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书名: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套装10册)

    定价: 480.0

    ISBN: 978750868598403T

    作者: 杨照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装帧: 平装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种种,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常被人们束之高阁。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9:分裂与互动》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8:新时代的开端》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7:新帝国的试验》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6:大分裂时代》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5:危机与考验》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4:帝国的昂扬精神》
    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中国通史。

    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史,其实多半是50年前的老书,50年来,有无数新的考古发现、新的研究成果,却被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关于中国历史,我们永远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学术界的新成果、新发现,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讲给大家。
    活在今天,我们要读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的中国历史。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是一套今天的学者讲给今天普通读者的中国历史,是一套从史前时代讲到清代结束的通史,它没有吕思勉、翦伯赞、范文澜的中国史那么学术,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么戏说,这套中国史用既正儿八经、又简洁愉悦地方式,讲出了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就像《秦谜》《历史的温度》那样讲述有情感、有思想的历史。让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讲述的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明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层出不穷的同时,皇宫、官场、士人群体中充满黑暗、腐朽;王阳明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给士人不一样的理想,但它出自黑暗的政治压迫和挫折;财政混乱、宦官外臣结党、皇帝或不作为或胡乱作为……然而,在种种高度矛盾下,明朝为何还能延续那么多年,本书对这个关键问题也做出了解答。
    你会看到:
    举国若狂的炫耀服饰、饮食,凸显身份就要穿别人穿不起的衣服,彰显所饮所食、餐具和排场;
    快速增长的人口,使明朝从经济生产到社会组织、官僚体系发生方方面面的巨变;
    遭遇了一连串挫折危难,王阳明在龙场获得了思想与精神上的突破;
    崇祯皇帝在位不到17 年中竟然用了50 个阁臣,平均每任任期4个月,可见服务明朝的皇帝有多难……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4辑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已经推出——
    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已出版)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种种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
    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已出版)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
    2020年8月—2021年上半年推出继续陆续推出——

    三辑: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08、09已出版,10即将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
    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即将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9:分裂与互动》
    本书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第9册《分裂与互动》,讲述的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此时的中国有多个政权存在,包括西夏、辽、金和宋,最后是蒙古人创建的元朝,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几个政权彼此之间的互动往来频繁,又是如何影响到各自的政策和内部制度。尤其是宋朝这一时期的疲软,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整整三百年时间里,两宋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都是疲于应对,始终未能有很好的方法,而且经常犯一些战略性的失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8:新时代的开端》
    本书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第8册《新时代的开端》,讲述的是宋朝的中国历史。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从宋朝开始,中国进入“近世”,近世与之前从魏晋到隋唐的中古中国不一样,近世是一个皇权更集中、城市更发达、商业和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从宋一直延续到清朝。本册围绕宋代的士人文化这个核心问题讲述朱熹、宋词、宋代书法绘画等多个主题。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7:新帝国的试验》
    本书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第7册《新帝国的试验》,讲述的是隋唐时代的中国历史。隋唐是中古中国的新帝国,继承北魏的制度和传统,重新统一了中国并且将经济中心已经往南方转移的政权统合进入中国的全局之中。除了叙述政治发展,本书还对隋唐时代的文化比如唐诗和书法,比如佛教的新发展,都有精彩的论述。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6:大分裂时代》
    本书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第6册《大分裂时代》,讲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中国历史。这段三百年的分裂历史,其实需要考察东汉才能明白,东汉时期的土地兼并和社会资源垄断形成了大量豪族世家,在王朝遇到危机时便掌握了地方力量,形成割据势力,此后三百年他们都是一股稳定的势力。这也是我们理解隋唐的关键,隋唐的建立依靠的就是这些豪族世家的势力,这种特点让这段历史不同于之前的秦汉,也不同于之后的宋朝,所以被称为中古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豪族世家的崛起。本书将详细分析这段历史的独特之处,以及魏晋南北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大放异彩。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5:危机与考验》
    2007—2011年,杨照先生在台湾知名讲坛“敏隆讲堂”,连续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开设了共十三期一百三十讲的“重新发现中国历史”系列课程。该课程在台湾影响力很大,作者同时还开设了“中国传统经典选读系列”讲座,分别从历史和原典的角度切入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杨照说中国史》系列就是杨照先生在五年课程结束后又花费四五年时间整理出来的详细内容。
    本书为《杨照说中国史》系列第5册《帝国的危机与考验》,时间跨度为东汉。作者首先解释的问题是东汉和西汉虽然都叫汉,其实是两个很不一样的朝代。作者关注历史的延续性,相比于两汉,东汉其实与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更相似,后来的很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和信仰都从东汉继承而来。具体内容包括:西汉东汉大不同;汉朝的社会生活;汉朝的衣食住行;外戚宦官和士族的博弈;民间宗教与汉末乱局;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大不同;世家大族与部曲佃客;天马行空的王充和魏晋清谈;魏晋新文化的形成;外来势力的迫近。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4:帝国的昂扬精神》
    2007—2011年,杨照先生在台湾知名讲坛“敏隆讲堂”,连续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开设了共十三期一百三十讲的“重新发现中国历史”系列课程。该课程在台湾影响力很大,作者同时还开设了“中国传统经典选读系列”讲座,分别从历史和原典的角度切入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杨照说中国史》系列就是杨照先生在五年课程结束后又花费四五年时间整理出来的详细内容。
    本书为《杨照说中国史》系列第4册《大汉帝国的昂扬精神》,叙述时间集中在西汉这个朝代,以大汉帝国的昂扬精神作为切入点来讲述汉兴七十年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积攒国力,进而将重点放在武帝时期的奋发作为,在内政外交上的进取。作者还以李广、司马迁和汉赋这三个线索从侧面一窥大汉帝国的运作特点。具体内容包括:汉承秦制与汉朝的确立;汉武帝;李广李陵与匈奴;太史公与中国史学精神;华丽夸张的汉赋;经书今古文之争与政治斗争;董仲舒的新儒学与谶纬文化;帝国政治的结构与宿命;王莽改制;新朝的过渡。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
    2007—2011年,杨照先生在台湾知名讲坛“敏隆讲堂”,连续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开设了共十三期一百三十讲的“重新发现中国历史”系列课程。该课程在台湾影响力很大,作者同时还开设了“中国传统经典选读系列”讲座,分别从历史和原典的角度切入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杨照说中国史》系列就是杨照先生在五年课程结束后又花费四五年时间整理出来的详细内容。
    本书为《杨照说中国史》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的五百年巨变》,所叙述的时间跨度为春秋和战国,作者首先对比了同为东周时期的春秋和战国的不同之处,讲述其时代精神,并讲述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讲完法家之后开始进入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以及秦如何被灭以及汉如何兴起。具体内容包括:春秋的时代精神;战国的革新;楚辞与楚文化;墨家与东周战争变化;孟子和荀子;法家与秦国崛起;秦王扫六合;秦始皇;误打误撞的汉朝创建;由秦到汉的变与不变。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
    2007—2011年,杨照先生在台湾知名讲坛“敏隆讲堂”,连续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开设了共十三期一百三十讲的“重新发现中国历史”系列课程。该课程在台湾影响力很大,作者同时还开设了“中国传统经典选读系列”讲座,分别从历史和原典的角度切入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杨照说中国史》系列就是杨照先生在五年课程结束后又花费四五年时间整理出来的详细内容。
    本书为《杨照说中国史》系列第2册《中国文明的基因》,所叙述内容的时间跨度为西周到春秋,先从中国文明最基本的概论讲起,再讲“中国第一位历史人物”周公制定封建宗法制,一直讲到周代的王官学如何在孔子、老子和庄子那里延续。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地理的基础;中国古文法的基础;古代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中国古代城市与国家治理;从周公封建到春秋诸国;周朝王官学与诸子学;重新认识孔子;重读老子;重读庄子。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2007年-2011年,杨照先生在台湾知名讲坛——“敏隆讲堂”连续开设了5年、十三期、一百三十讲的“重新发现中国历史”系列课程,该课程在台湾影响力很大。杨照先生将中国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结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
    对于中国历史,我们了解太少。整个二十世纪,诸多历史学家投身努力,改写了中国历史──分别开神话与史实,弄清楚史料的真义,并且试图刻画过去真实生活的模样。不幸的是,这些努力成果,大部份留在史学界专业讨论中,没有充分普及。许多人自以为了解的中国历史,停留在传统刻板印象阶段,没有经过检验,更严重缺乏具体肌理。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系列尽量用简明的语言、概念,介绍新史料新方法新精神下,挖掘出的不同中国历史面貌。其基本精神主要是介绍过去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的许多重新鲜发现与解释,让中国历史不要一直停留在“新史学革命”之前的传统说法上。看看史学家们画出的中国图像,跟我们心里旧有的印象,已经有了多大出入!
    本书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系列一。中国怎么来的?中国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一个叫黄帝的伟人创造出来的。中国的形成,经过了几千年漫长且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过程,被遗忘了许久,一直到二十世纪,透过考古遗址文物的发现,才有机会再记起来。除了考古发现本身让我们看到古代生活的吉光片羽,考古证据还刺激了史学家用不同的眼光检视传统留下的器物,以及文献史料,结果读出了许多传统中被忽视被误解的历史事实。这样看到的中国文明起源,还有中间的折冲消长故事,绝对比旧说法精采上十倍百倍!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第11册《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目录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近世后期的历史动力
    01 克罗齐的名言“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002
    02 唯物史观:“下层结构”决定了“上层结构”- 005
    03 “年鉴学派”整理出的多层次历史结构- 008
    04 无法当故事讲的,是历史的大结构- 011
    05 被新世界体系编纳在边缘地带- 014
    06 朱元璋的垦荒政策和鱼鳞图册- 018
    07 屯田和重视家族带来的人口增长- 020
    08 城乡分野、地域主义到省籍观念- 023
    09 旧典范支应不了的困窘状况- 027
    ----------
    第二讲 近世生活—食与衣
    01 赚钱却不能花,西方资本积累的动机- 032
    02 “商”上升到“农”,不如跃升到“士”- 035
    03 《凤还巢》显现明朝炫富的社会现象- 038
    04 “衣着逾制”与衣着颜色、图纹等禁令- 041
    05 从马尾裙到苏样,衣装的“创起为奇”- 044
    06 社会性衣装的展示场,举国若狂的炫耀热- 049
    07 公共空间无关市民意识,只在表现身份- 052
    08 饮食空间的变化:茶楼不只喝茶- 055
    09 从《儒林外史》看喝茶的普遍- 058
    10 菜肴、食具的排场与僭侈- 060
    11 “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 063
    ----------
    第三讲 近世生活—住与行
    01 朝廷掌握7 万公里的驿道与驿站- 068
    02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限制- 071
    03 统治工具动机下创造的行旅交通条件- 074
    04 从《金瓶梅》看送别,用《夜行船》做谈资- 077
    05 明朝人怎么搭船、乘车? - 080
    06 旅行禁忌变少,建筑风水愈发讲究- 083
    07 官员住所规范及《五杂组》记载的建造之法- 086
    08 借景、叠石,《园冶》中记载的造园之法- 089
    ----------
    第四讲 王阳明与理学新发展
    01 心性理气和佛性:佛教对理学的影响- 094
    02 强调个人、凸显自在自由的“学”- 097
    03 跃动着道德英雄主义气概的理学- 100
    04 理学家吴澄对“豪杰之士”的探问- 102
    05 理学回归初衷,许衡和刘因看似不同的选择- 105
    06 理学在明朝受到“成功的诅咒”- 107
    07 道理早于圣贤存在,追求“自得之学”- 110
    08 王阳明贬谪龙场当驿丞的政治现实- 113
    09 王阳明: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116
    10 王阳明:是“好恶之知”,而非“闻见之知”- 119
    11 知行合一,将扭曲良知的各种因素扫除- 122
    12 大诈伪时代下逼出的王阳明思想- 125
    13 每个人心中自有真理的后遗症- 128
    ----------
    第五讲 明代的戏曲与小说
    01 “中国的自由传统”是怎样的自由? - 132
    02 戏曲能够发展,靠的是身份制松动- 134
    03 从“诸宫调”到“杂剧”的形式差异- 137
    04 杂剧为什么从歌唱开始? - 140
    05 从《西厢记》看文人为杂剧添加的精神资源- 143
    06 从“南戏”到“传奇”的嬗变- 146
    07 南戏的多种唱腔与昆曲的流行- 150
    08 说书、话本、章回小说与观众- 153
    09 小说:高度的行业集体性质和随兴游戏性质- 157
    10 中国文明的一段“新造字运动”- 160
    ----------
    第六讲 黄仁宇与《万历十五年》
    01 革命像101 年才可通过的长隧道- 164
    02 中国为何无法成功地回应西方冲击? - 167
    03 集中在一个特定尺度上的“大历史”- 171
    04 1587 年—无关紧要、没有大事发生的一年?
    05 不看人物的短时片面,看更根本的结构- 177
    06 万历皇帝:蓄意“罢工”、不运作的皇帝- 181
    07 皇帝与文官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僵局- 184
    08 明朝皇帝与宦官共治天下- 187
    09 文官系统的“结果主义”倾向和道德修辞评判- 190
    10 “夺情案”显现出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依赖- 193
    11 “立储案”和文官对皇帝伦常仪礼的报复性制约- 195
    12 道德过剩,挤压实质的行政效能- 199
    13 正面的规定都失灵,只剩负面规定在起作用- 202
    ----------
    第七讲 明代的财政及其危机
    01 没有基本国家管理工具却仍然存在的庞大帝国- 206
    02 早熟的帝国靠的是意识领导- 208
    03 白银从来不是明朝官方的货币- 211
    04 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专业的财政部门- 214
    05 官和吏角力,户部和兵部、工部也角力- 217
    06 宫中开销与政府费用不分,岁入有定额,
    岁出无预算- 220
    07 银库间难以划拨,“税亩”为逃税提供可能- 223
    08 地方政府分级混乱,官吏员额缺、薪俸低- 226
    09 明朝官僚体系的败坏是管理上的无能- 229
    10 里甲制是明朝存在的根本- 232
    ----------
    第八讲 后金的崛起
    01 清朝历史的情绪性改写、选择性扭曲- 236
    02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239
    03 从后金到清朝,民族认同的策略调整- 242
    04 努尔哈赤决意讨明的“七大恨”- 245
    05 “何独构怨于我国也”- 248
    06 努尔哈赤势力坐大的事实和“七大恨”的表达
    很不一样- 251
    ----------
    第九讲 诸寇横行的时代
    01 梃击案—贵妃和太子的冲突- 256
    02 红丸案—辍学太子的短暂皇帝路- 260
    03 移宫案—朝臣严批李选侍久居乾清宫- 262
    04 以礼监视皇帝,“朝中”干预“宫中”- 265
    05 士人与宦官联合,请出皇帝乳母客氏- 268
    06 皇帝私生活被当作大事,人人都是言官- 271
    07 魏忠贤弄权,熹宗为何“懵然不辨”? - 274
    08 两个壁垒分明的派系:东林党和魏党- 277
    09 流寇问题的关键—“括天下库藏尽输京师”- 280
    10 流寇是明朝政治体系崩坏的总体现- 284
    ----------
    第十讲 崇祯皇帝—心理史学的分析
    01 生祠遍立的“九千岁”魏忠贤的垮台- 288
    02 超越前代的绝对皇权与忠君思想- 292
    03 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全靠身份的偶然- 295
    04 袁崇焕要求“不以权力掣臣肘”- 298
    05 崇祯前后任用50 个阁臣,一个难以服务的皇帝- 301
    06 极端的自我为中心贯串崇祯朝的统治- 304
    07 轻信和多疑的矛盾结合- 306
    08 自我中心与崇祯皇帝人格中深层的迁怒转移习惯- 309
    09 从“刑部易尚书十七人”看崇祯皇帝的
    责任逃避心理- 312
    10 罚远过于罪,试验自我权力的界限- 315
    11 三饷并征,崇祯君臣给李自成的大礼- 318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9:分裂与互动》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宋朝士人与皇帝的关系
    01 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002
    02 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二-005
    03 如何评价宋朝重文轻武-008
    04 燕云十六州的关键地位-011
    05 雍熙北伐与“将从中御”的祖宗家法-014
    06 两朝重臣赵普如何影响皇位的继承?-017
    07 辽军南下与澶渊之盟-019
    08 皇权低落:天书与封禅也无法提高皇权-022
    09 武将狄青的悲剧-026
    10 士人集体力量与皇帝权力平行合作-030
    ----------
    第二讲 北宋的变法与党争
    01 近世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034
    02 宋代党政:意见之争远胜于身份之争-036
    03 北宋的新“朋党”观念-039
    04 君子党与小人党-042
    05 苏轼:台谏的宰相影响太大了!-045
    06 为什么范仲淹主张给朋党合法性?-048
    07 北宋的保守党和改革党-051
    08 皇帝的骑墙态度对皇权有利-054
    09 “拗相公”王安石的四大罪名-057
    10 党争败坏政治思考与讨论的空间-061
    1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064
    ----------
    第三讲 从北宋到南宋
    01 没有接受君王教育的宋王朝-066
    02 连续几个不愿当皇帝的皇帝-069
    03 从神宗到哲宗上上下下的执拗-073
    04 文人宋徽宗被选为皇帝-077
    05 误判时局,宋徽宗联金攻辽-080
    06 靖康之变:尽量议和,皇帝当人质也同意-083
    07 宋金南北对峙的地理因素-086
    08?也谈岳飞之死-089
    ----------
    第四讲 宋代的城市
    01 “熙宁变法”免役钱和方田均税法-094
    02 从铜钱、铁钱到白银、纸钞-097
    03 南北分工产生的运输和交易需求-100
    04 运输系统发达刺激了商品经济化-103
    05 新商业交易-105
    06 为什么说唐、宋所说的“城”截然不同?-108
    07 富人向城市集中-110
    08 全国性市场:谋天下之财,获天下之利-112
    09 开封相国寺和绍兴开元寺的市集你想不到-114
    10 南宋城市人口比例可观-117
    ----------
    第五讲 宋代古文运动
    01 《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汴京繁荣景象-120
    02 因科举评分标准,四六骈文仍是文章主流-122
    03 宋初用于社交酬答的“西昆体”盛行-125
    04 士人精神的宣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8
    05 柳开、石介等论古文:浮华的文辞不足以明道-132
    06 “唐宋八大家”为何是这样的名单?-137
    07 欧阳修:文章没有长远的价值,道理才是永恒-140
    08 以欧阳修为中心的古文运动-143
    09 程颐:沉溺文章会玩物丧志-146
    10 朱熹:欧阳修怎么能与周公、孔子一样看待?-149
    11 道统与文统分离,追求“语录体”等粗糙的文章-153
    ----------
    第六讲 重读宋诗
    01 为何相对唐诗宋词,宋诗看上去是被后人忽视的?-156
    02 严羽《沧浪诗话》中“诗必盛唐”的观念-159
    03 古文运动的副产品—江西诗派-162
    04 宋诗的双面性格:学唐诗,打破唐诗-165
    05 黄庭坚在诗中树立的新姿态-168
    06 宋诗的特质之一:唐突唐人,破格精神-171
    07 宋诗的特质之二:唐诗中少见的悬疑性-175
    08 宋诗运用广泛,规模庞大-178
    09 南宋诗史“四大家”与“江西诗派”无法切割-180
    10 宋诗的能量来源与尽头-183
    ----------
    第七讲 重读宋词
    01 为什么黄庭坚写出了差别巨大的两首词?-186
    02 从词的起源谈起-188
    03 音乐的发展需要“倚声新词”-191
    04 词是男性为女性代言,男性写女性的情感-194
    05 “词”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和歌唱场合的限制-197
    06 词至南唐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201
    07 宋词对《花间词》与南唐词风的承袭与修正-205
    08 柳永:创造慢词,曲一长就有了叙事写景的功能-208
    09 苏轼:对词进行革命,打破音乐的限制-212
    10 周邦彦:承袭柳永,音乐路线发展到极致-215
    11 李清照、辛弃疾:词作为文字的重要性远超音乐-218
    ----------
    第八讲 辽、西夏与金
    01 从汉末“五胡乱华”开始的民族关系模式-224
    02 耶律阿保机攻幽州掳汉人-227
    03 耶律德光南北分政-230
    04 辽军出兵南下,不为土地为什么?-233
    05 辽的衰败与女真崛起-237
    06 女真在灭辽和北宋后如何建立统治?-240
    07 金汉化太深带来哪些问题?-243
    08 富弼与西夏十余次战役竟无一次获胜-246
    09 为什么西夏没有独立的历史记录?-249
    10 蒙古崛起的机遇-252
    ----------
    第九讲 草原风云
    01 传统史学以人写史的问题所在-254
    02 现代史学对个人过度怀疑的偏见-257
    03 在草原混战中出生的铁木真-259
    04 忽里台推举共主,铁木真始称“成吉思汗”-262
    05 成吉思汗的军队建设:不信任亲族,不分享权利-265
    06 成吉思汗发动战争的两个原则-268
    07 蒙古是如何一步步进入北方的?-272
    08 蒙古出征西亚、中亚的多个后遗症-275
    09庞大的元朝与宋、明、清有哪些不一样?-278
    10 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真正的英雄创造时代?-281
    ----------
    第十讲 宋元之际
    01 蒙元史史料记录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284
    02 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草原最恐怖的力量?-286
    03 成吉思汗对农业民族战争中的棘手问题
    —围城和攻城-289
    04 元朝人口普查时人口锐减的记录说明了什么?-292
    05 元朝没有中央集权的观念与制度-295
    06 “长子西征”与南下攻汴梁-398
    07 窝阔台为何覆灭金朝却不要土地?-301
    08 从窝阔台开始建立的驿站系统-304
    09 十进制组织与军队动员-307
    10 忽必烈建立元朝-310
    11 忽必烈时的军事统治和通商贸易-313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8:新时代的开端》
    第八册《新时代的开端》目录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从武将落幕到文人登台
    01 我们应该持怎样的史观-002
    02 明代王学兴起的新解释-005
    03 士商是何时合二为一的-009
    04 琴棋书画不只是琴棋书画-012
    05 “五代”是五个朝代吗?-015
    06 为什么“十国”比“五代”更长?-018
    07 到处认爹的时代-021
    08 一妻多夫的乱家-024
    09 文人终于熬出了头-026
    ----------
    第二讲 古老中国开始走向近世
    01 贵族制度的崩溃与人民的相对自由-030
    02 自由带来的社会巨变-033
    03 中国历史新的分期-036
    04 唐宋之间的貌合神离-039
    05 科举变得越来越重要-042
    06 考不上科举只能去经商-044
    07 “戏文小说”的出现和流行-048
    08 《金瓶梅》诞生的时代意义-051
    09 士绅代替了贵族-054
    10 由外而内的转变-057
    11 “近世史”的内部分期-059
    ----------
    第三讲 宋朝的建立和政治改革
    01 “黄袍加身”的故事-062
    02 “陈桥兵变”是早有预谋的吗?-067
    03 契丹入侵是有人编造的?-070
    04 一顿饭就把兵权吃没了-074
    05 “杯酒释兵权”仅仅是开始-078
    06 崇文抑武的国策-082
    07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086
    08 宰相权力的削弱-088
    09 再没有人劝谏皇帝了-091
    10 头脑比四肢更优越-094
    ----------
    第四讲 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01 必须遵守的“祖宗家法”-098
    02 狄青被撤的启示-101
    03 岳飞悲剧的背后-104
    04 严防死守的宫禁-107
    05 备受节制的宦官-110
    06 待遇优厚的文人-113
    07 科举取士的隐忧-116
    08 新办法解决不了旧难题-119
    09 审美趣味的大流行-122
    10 “祖宗家法”的利与弊-125
    ----------
    第五讲 琴—自娱自乐的雅趣
    01 文人身份的象征-130
    02 你说的“琴”是什么琴?-133
    03 古代琴谱是怎样记录的?-136
    04 乐器可以分为哪几种?-138
    05 唐代宫廷乐队的组织-140
    06 唐代音乐形式的发展-143
    07 盛唐诗人与音乐的趣事-145
    08 近世宫廷音乐的没落-149
    09 只给自己听的音乐-152
    10 从文人雅趣到市井生活-155
    11 音乐与戏剧的逐渐融合-158
    ----------
    第六讲 棋—元关胜负的游戏
    01 围棋进入文人教育-162
    02 王积薪闻棋的故事-165
    03 围棋十诀的理论-170
    04 刘仲甫与《棋诀》-173
    05 宋代的围棋诗-177
    06 围棋棋艺的品级-180
    07 不只是好玩-183
    08 比象棋更高级-186
    09 启人智慧的艺术-191
    10 文人专享的雅事-194
    ----------
    第七讲 书—贯注精神的妙笔
    01 中国文字的图像性质-198
    02 篆书到隶书的演变-200
    03 竹书和楷书的发展-203
    04 蔡襄如何跻身“北宋四大家”?-205
    05 法帖的大量刻印-207
    06 临摹碑帖的弊端-210
    07 苏轼和黄庭坚的书法理论-213
    08 狂傲不驯的米芾-217
    09 宋徵宗与他的“瘦金体”-220
    10 在法度中追求自由-224
    ----------
    第八讲 画—抒写个性的墨戏
    01 文人画的构成-228
    02 文人画的三个标准-231
    03 文人画的精神内涵-234
    04 文人画的风格特征-237
    05 文人画的美学追求-240
    06 从“游观山水”到“书斋山水”-243
    07 形似与神似的矛盾-246
    08 题画诗的产生-250
    09 文人画的核心价值-253
    10 难窥金豹的文人画-256
    ----------
    第九讲 禅宗—见性成佛的修行
    01 禅宗在中国的崛起-258
    02 慧能与《六祖坛经》-261
    03 禅宗传教的艰辛历程-264
    04 佛性之前人人平等-267
    05 不立文字的禅宗-270
    06 禅宗的世俗化-273
    07 破除陈规的教义-276
    08 打倒权威的宗旨-279
    09 棒喝调教的疯狂-282
    10 禅宗向理学思想的转变-285
    11 理学对禅宗思想的继承-288
    ----------
    第十讲 理学,生命意义的追寻
    01 什么是真正的学问?-292
    02 钱穆的读书历程-295
    03 宋明儒家的“生命之学”-298
    04 追寻自由的理学精神-301
    05 “华夷差异”和“教理之争”-304
    06 宋代理学要解决的问题-307
    07 理学的基本信念-310
    08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313
    09 朱熹和陆九渊的分歧-316
    10 理学与佛教的差异-319
    11 从“五经”到“四书”的转变-322
    12 宋代理学的致使缺陷-325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7:新帝国的试验》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隋朝统一的基础
    01 隋唐:具有强烈分裂性格的统合时期- 002
    02 必须由北朝追溯隋唐由来- 004
    03 西魏和东魏实力悬殊- 007
    04 《颜氏家训》中记载的胡汉女性- 010
    05 胡汉冲突使北齐国力大减- 013
    06 “邙山之役”后西魏和东魏最主要的分别是什么? - 015
    07 西魏军队里看不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017
    08 关陇集团的形成- 020
    09 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使北周兵源充沛- 024
    10 北周武帝的“废佛”动机- 026
    11 平阳之战留下的坦途- 030
    12 “亡国套式”无法给我们北周迅速灭亡的答案- 032
    13 杨坚建立统一朝代的条件- 035
    ----------
    第二讲 隋朝的积极作为与覆亡
    01 隋文帝改州- 县二级制- 040
    02 人才晋用如何开放并解脱出来? - 043
    03 “废乡官”和恢复“本籍回避”- 045
    04 “轻赋”使户口大增- 049
    05 中古城市的典型—宇文恺重建的长安城- 051
    06 恢复洛阳为东都、兴建广通渠- 054
    07 隋末过度役使带来了不稳定- 058
    08 隋文帝与隋炀帝的“南方情结”表现在哪里? - 062
    09 三伐高句丽造成农业生产下降- 065
    10 关陇集团内讧与隋朝覆亡- 068
    ----------
    第三讲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01 唐朝并非铁板一块- 074
    02 一个唐朝,四个很不一样的段落- 076
    03 为何说“贞观之治”是初唐的核心? - 079
    04 玄武门之变:光辉王朝背后永恒的阴影- 082
    05 女主称制掌权,大臣内心接受女皇帝吗? - 085
    06 女皇帝要如何安排继位者? - 088
    07 唐太宗利用门第出身可以“修理”大臣? - 091
    08 从初唐到盛唐的一个关键:如何处理门阀门第- 094
    09 盛唐就是唐朝衰微的关键- 097
    10 “安史之乱”前后的律令法制- 100
    11 中唐及晚唐的政治统治- 103
    ----------
    第四讲 唐人的人文世界
    01 元稹和白居易笔下的“胡旋舞”记录- 108
    02 艺伎的远源- 111
    03 唐人全新的身体意识与审美追求- 115
    04 唐代女性的社会意识和地位有哪些不同? - 118
    05 婚姻从两家的事变成两个家族的事- 121
    06 “假子制”盛行,外族大量涌入中国- 125
    07 唐代对外开放的气氛从何而来? - 128
    08 如何对待胡人—“安史之乱”前后的巨变- 131
    09 府兵制与均田制瓦解:无法应对外在环境的变化-136
    10 中唐以后,政治监督与制衡机制是如何被打破的? - 140
    ----------
    第五讲 重读唐诗(一)
    01 唐诗为什么重要? - 146
    02 唐诗有哪些独特之处? - 148
    03 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发展出严整的对仗格式- 153
    04 对仗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156
    05 为什么说唐诗如此不自由? - 159
    06 唐诗“为文造情”,诗的功能和精神有巨大发展- 162
    07 对唐人来说,重要的是文字本身的审美- 165
    08 为什么唐诗通常没有主语? - 169
    09 王维《鸟鸣涧》和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人与自然- 172
    10 写诗难,为什么唐朝还有那么多诗人和好诗? - 176
    ----------
    第六讲 重读唐诗(二)
    01 隋唐科举考试为什么以诗赋取才? - 182
    02 全民写诗造成了哪些影响? - 185
    03 从李白、杜甫读体量庞大的《全唐诗》- 188
    04 初唐诗的探索—诗如何跟现实生活保持距离- 191
    05 王维承袭初唐诗歌精神- 195
    06 李白写大自然与王维有哪些不同?- 199
    07 李白:恣意豪放与不守规则- 202
    08 李白难考的身世对其写诗的影响- 206
    09 李白与杜甫,画风反差有些大- 209
    10 “老妪皆解”—中唐诗的一个潮流-213
    11 唯美与奇僻,中唐诗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216
    ----------
    第七讲 唐代佛教与佛寺的进一步发展
    01 隋唐佛教的核心:选择、整理、混合- 220
    02 唐初佛寺经济及其问题- 222
    03 玄奘的取经、译经事业- 226
    04 唐代为什么选择大乘而弃绝小乘? - 229
    05 “判教”观念—用批判的态度搞清楚佛教- 233
    06 天台宗的“三谛圆融”- 236
    07 天台宗的“三千一法”- 239
    08 天台宗的“教观二门”与“一心三观”- 242
    09 华严宗的“判教”系统- 246
    10 高度思辨的佛教与会昌法难- 250
    ----------
    第八讲 从门第到科举
    01 唐代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 254
    02 科举考试与学校制度相结合- 256
    03 国家慢慢收夺世族的教育权- 259
    04 玄宗时期,没有背景的人如何从地方进入中央? - 261
    05 为寒门而设的制举- 264
    06 从宰相薛元超的人生遗憾看唐代社会地位机制- 267
    07 “兼修国史”对宰相意味着什么? - 271
    08 唐代科举制“不糊名”的影响有哪些? - 274
    09 牛李党争,门第最后的回光返照- 277
    ----------
    第九讲 跃动的复古精神
    01 唐宋之间的“古文运动”究竟是什么? - 282
    02 韵文与散文的发展变化- 285
    03 唐代第一波复古运动—陈子昂、李白“返远古”- 287
    04 唐代第二波复古运动
    —韩愈、柳宗元“文以载道”与“文道合一”- 290
    05 韩愈:复古恢复的是古代文章的精神- 293
    06 韩愈:写文章反对模仿古人,主张自我风格- 296
    07 柳宗元:文章是拿来明道用的- 299
    08 中唐至晚唐,散文性质的大革命- 302
    09 从《唐文粹》看古文运动的成就- 306
    10 如何对韩愈、柳宗元的成就进行排序? - 309
    ----------
    第十讲 藩镇的历史影响
    01 唐代府兵制度的优势有哪些? - 314
    02 府兵制后来出现了哪些问题? - 317
    03 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看府兵制的崩坏- 320
    04 边事依赖节度使埋下隐患- 324
    05 “安史之乱”是如何平定的? - 327
    06 “安史之乱”后各地遍置节度使,藩镇势力更加强大- 330
    07 天下分裂状态的形成- 334
    08 “中古”历史特性:中央朝廷没有那么高的控制度- 338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6:大分裂时代》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中国中古史鸟瞰
    第二讲 《人物志》与《世说新语》里的中古中国
    第三讲 佛教东来与中国思想大变迁
    第四讲 夸张而无节制的时代
    第五讲 门第贵族与六朝经济
    第六讲 六朝诗歌的新形式与陶渊明
    第七讲 重新认识六朝骈文
    第八讲 重新认识“五胡乱华”
    第九讲 北魏入主中原及其统治
    第十讲 北魏的变革和瓦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5:危机与考验》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西汉、东汉大不同
    第二讲 外戚、宦官和士族的博弈
    第三讲 汉帝国的运作和社会风气
    第四讲 汉朝的食衣住行
    第五讲 民间宗教与汉末乱局
    第六讲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大不同
    第七讲 豪族世家与部曲佃客
    第八讲 天马行空的王充和魏晋清谈
    第九讲 魏晋新文化的形成
    第十讲 外来势力的迫近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4:帝国的昂扬精神》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汉承秦制与汉朝的确立
    第二讲 汉朝前期的统治
    第三讲 汉武帝的豪迈与哀愁
    第四讲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第五讲 太史公与中国史学精神
    第六讲 昂扬精神的文字表达
    第七讲 华丽而夸张的汉赋
    第八讲 经书今古文之争与政治斗争
    第九讲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谶纬文化
    第十讲 帝国宿命与王莽改制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春秋的时代精神
    第二讲 战国的革新
    第三讲 战国时期的战争变化与墨家
    第四讲 《楚辞》与独特的楚文化
    第五讲 重读《孟子》
    第六讲 重读《荀子》
    第七讲 重读法家
    第八讲 秦国的统一与建制
    第九讲 秦始皇
    第十讲 误打误撞的汉朝创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中国古地理的基础
    第二讲 中国古文法的基础
    第三讲 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
    第四讲 古代城市与城邦
    第五讲 从封建到诸国
    第六讲 王官学与诸子学
    第七讲 重新认识孔子(一)
    第八讲 重新认识孔子(二)
    第九讲 重读《老子》
    第十讲 重读《庄子》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总序(杨照)
    第一章 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了
    第二章 考古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史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遗址与中国国家起源
    第四章 夏、商、周的同步发展和夏人共主
    第五章 聚落、建筑与共主更迭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字与古代信仰
    第七章 鬼气森森的商朝
    第八章 从部落共主到国家体系
    第九章 商周之际的巨变
    第十章 周朝的统治制度
    杨照,本名李明骏。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他的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杨照集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时评人、出版人、主持人于一身,曾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约聘助理研究员、静宜大学和政治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系兼任讲师、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明日报》总主笔和公共电视“公视论坛”主持人等。现任《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台湾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讲师。曾获各大文学奖项,他的著作包括《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故事效应》《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迷路的诗》《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永远的少年》《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寻路青春》《推理之门由此进》《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 论美国的民主》《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 美国宪法》《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等。他的创作涵盖剧本、小说、散文、时评和文化评论等,他也被梁文道称为“经典摆渡人”,在最近十年里,他开设的经典课堂已经讲了170本中外经典著作,《经典里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是对十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

     

    1912509570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