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摄影新批评丛书: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 新版 龙憙祖 摄影艺术摄影理论摄影笔记摄影书籍摄影画册画集摄影技巧书籍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龙憙祖著
    •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龙憙祖著
    •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ISBN:9783899588237
    • 版权提供: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新批评丛书: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 新版

    定价:88.00

    编辑推荐:

    从康有为到蔡元培,从胡适到鲁迅,从丰子恺到徐悲鸿,本书汇集了70位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艺术家探讨摄影的文章。历尽20年编撰完成,龙憙祖先生心血之作。

       从摄影是否艺术,到摄影技术的研究,再到摄影美学的探讨,无所不包。展现那个摄影技术诞生、传入不久的黎明时代,文化人对其的求索与思考。

    1988年首次出版,中国摄影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

       《摄影新批评丛书》之一。丛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

    推荐语

    历史从来都是混沌和呼啸而过的,甚至许多重要的“桥段”也会因为人们惯常性的忽略而飘散如烟、了无痕迹。于是,构建、整理和修补历史记忆就显得无比重要了。这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只能由知晓历史运作和思想文化知识丰富的学者来负责。编著《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的龙憙祖先生进行的就是这种性质的工作。

     

    内容简介:

    书中汇集了蔡元培、康有为、胡适、鲁迅、俞平伯70位中国近代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家关于摄影美学的言论、专著、题词等,由龙憙祖先生历时20多年时间收集和编撰完成。从摄影美学理论到技术探讨均有涉猎,内容广博丰富,极具研讨价值。

    作者简介:

     

    龙憙祖,教授,男,汉族,19345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援朝战争、援越战争中做文化工作和摄影工作,历次战争中都立功受奖,分别获朝、越两国颁发的军功章。后入学深造,就读于河南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图像研究所所长。

    1980年代以来,致力于现代图像学的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及有关报刊发表论文及出版论著。1994年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支持下,创立图像研究所,1995年创立我国第一个图像艺术专业,2000年春创办了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坚持开设哲学、美学、中外文学史、美术史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文艺素质和人文精神,以培养能拍照、能摄像、能写作、能编辑、能设计、能操作计算机的综合性复合型高级图像艺术人才,开我国图像高等教育之先河。

     

    图书目录:

    1、从红星胡同到798


    第一辑 摄影的故事
    在“红星茶座”的日子里
    2001年,我和《摄影之友》
    《PHOTO》杂志中文版的故事
    第二辑 在路上
    策展人要突显和提升作品的品质
    映画廊更像是一个“媒体”
    影像专题:对话那日松
    向摄影致敬
    技术之美
    观念摄影,我们缺的不是一般多
    中国摄影市场还处在自娱自乐的阶段
    中国的影像市场缺的不是画廊
    策展人像导演,创意要不断打磨
    在路上—那日松访谈
    那日松:当摄影来敲门
    映画廊主人与他的“明星”猫
    第三辑 评论与随笔
    漫话中国摄影节
    风的旅人—《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策展前言
    影像的力量—《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作品集》后记
    你的眼睛已经睁开了—《像素》第一期卷首语
    八月的朋友和奇迹—《像素》第二期卷首语
    冬季里的影像风景—《像素》第三期卷首语
    没有画册,你算是摄影家吗?—《像素》(第五、六期)合刊卷首语
    没有风光,只有风景……—《不一样的风景》展览前言
    纪实与虚构—解读欧阳星凯的“洪江古镇”
    那些阳光灿烂的影像—《八十年代中学生》画册后记
    《八十年代中学生》展览侧记
    闲话“大理摄影节”
    象乱—《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当代影像特展》前言
    失落的灵魂,在荒野中重生—《失落园》摄影展前言
    故乡的路—《故乡的路—少数民族摄影师联展》前言
    如何观看—关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摄影师
    影像游牧者:巴义尔—《蒙地色彩》画册前言
    透过藏纸的影像—《印像·德格》摄影展前言
    在“市场”的大门前
    观念”来自你的真实感受
    “真诚”的摆拍—1949年至1978年中国肖像摄影
    中国摄影人的“奴性”
    中国摄影: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最好的时代
    第四辑 摄影师
    吕楠:好东西是在沉默中完成的
    卢广:勇敢的心在寻找中国真相
    北侠黑明
    摄影之狼—阿音
    王搏:永不放弃希望的人
    汪芜生:大隐隐于市
    王建军:中国西部摄影
    城市里的梦境与现实—陆元敏
    一个关于职业摄影记者的话题—访雍和
    老黄不“黄”—记首届中国人体摄影大赛金奖获得者黄旭升
    时光深处的文化之旅—李玉祥
    美女与摄影师
    贾育平:“美”不胜收的摄影人生
    肖全:理想主义的影像见证
    金平的创作与收藏
    真实的背后—赵铁林访谈
    再忆赵铁林
    怀念张谦
    纪念西方
    林然:时间空间的影像实验
    观念十八度灰—徐勇访谈
    西藏腹地旅行记

     

    2、指尖上的摄影

    自序
    第一辑 摄影作为表达的文化
    重生在2013年
    一图真能胜千言吗?
    映像与映象
    “读图时代”和“视觉教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上海,城市和影像
    摄影的真假两难
    摄影的平与不平
    “谁掌控摄影的瞬间”
    中国摄影还缺什么
    指尖上的摄影
    沉默是金
    摄影的2012
    摄影和情绪
    记录摄影
    摄影的“私”风格
    马来西亚《摄影人》出刊100期的访谈
    西部摄影新题材的彩色表现主义尝试
    对摄影评论的评论
    手机摄影和摄影手机
    第二辑 摄影作为技术的文化
    影像记忆与创作
    数码摄影与“屏幕文化”
    摄影,不只是一个媒介
    数码时代的教条
    作别宝丽来
    科学的摄影
    数字技术和摄影的灵光
    8和摄影的联想
    冬眠要知晓
    摄影要的是精准
    不再单一的摄影
    摄影的技术之美
    摄影玩家的理想境界
    集成的时代
    第三辑 摄影在中国的现状
    从“我们的声音在哪里”开始
    “华赛”四年的再思考
    摄影之贱的破解
    不要把拍照叫摄影
    中国摄影的一个欠缺
    由“类型学摄影”到“景观摄影”
    为“糖水片”辩护
    摄影的生态危机
    一个关于摄影传记文化的未发表访谈
    摄影,你慢慢走

     

    3、中国摄影批评选集

    序言/那日松
    1949年以前
    摄影与道德/童伯英
    献给爱好摄影的年轻人们/刘同慎
    摄影的题材/铁华
    批评摄影与摄影批评/刘同慎
    摄影在现阶段之任务/须提
    摄影与政治、艺术和科学/沙飞
    1950-1979年
    新闻摄影必须真实、准确/石少华
    批判资产阶级摄影艺术观点/吴印咸
    评“莫斯科国际影展”与叛徒石少华/雷红军
    1980-1989年
    为摄影艺术正名/冯牧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关系/石少华
    金牌随想录/丁遵新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摄影艺术的思考/郑地
    突破封闭界域达到更新探进/陈凡
    我们为历史留下什么/李媚杨小彦
    1990-2000年
    “沙漠摄影现象”漫议/宋聚岭
    关于摄影“民族化”的反思/骆飞
    简谈潮涨潮落的中国摄影/杨绍明
    给沙龙摄影以应有的位置/林少忠
    纪实摄影的现状与误区/胡武功
    无言以对/窦海军
    迷失-比赛不是导向/闻丹青
    与其责难不如认可-从彭祥杰的《马戏团》所想到的/侯登科
    摄影不是诗歌的婢女/窦海军
    你老去西藏干什么/刘树勇
    2000年以后
    中国摄影界有一种病叫“自恋”/黄一璜
    西藏:在视觉上的诱惑力已不存在/林茨
    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刘树勇
    尴尬的“主人”/孙京涛
    当代艺术中的摄影媒介热/栗宪庭
    远山的呼唤/王瑞
    批评的尴尬/王瑞
    摄影理论的新世纪启迪-电子影像观念漫议/王瑞
    对摄影评论的评论/陈建中
    摄影未死?摄影死未!/伍振荣
    雪月风花近百年/鲍昆
    走出“美”的误区/鲍昆
    清算风光摄影/林路
    中国摄影需要什么/林路
    当“画幅”可以成为态度的时候/吴鸿
    风景本身就是问题/顾铮
    中国私摄影论/顾铮
    “摄影”何为?/吴鸿
    摄影批评:时髦与窘迫之间/柴选
    中国当代摄影:被纵容的宽容/顾铮
    对中国摄影教育的反思/刘高峰
    再谈“美”与“视觉冲击力”/鲍昆
    摄影一观念人们就傻眼/萧沉
    新中国17年中摄影理论研究的若干史实/龙憙祖
    今夜直言了/伍振荣
    误读的摄影与摄影的误读/郭盖
    请别再“骑墙”了/李树峰
    被挟持的风景/海杰
    国展评比感想/朱炯
    摄影的生态危机/陈建中
    没有过去的历史/潘科
    内心投射的衰微与空缺/唐东平
    盲视-反思媒介影像/任悦
    “中国”缺席的“中国摄影”/王诗戈
    认同的危机:管窥当今中国摄影教育/蔡萌
    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任悦
    打破“新锐”的幻像/李楠
    “摄影”谋杀摄影/杨小彦
    以“美”害“真”/李树峰
    新人佳作:补上“完成度”这一课/曾璜
    大众传媒时代的摄影自觉/姜纬
    数字技术和摄影的灵光/陈建中
    辨析当前摄影流行词汇/鲍昆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精神/鲍昆
    民俗摄影的式微的现状与“四化”异象/柴选
    当摄影批评家遇到摄影家/海杰
    摄影人从不读书么/林路
    摄影的自由,自由地摄影/窦海军
    “先锋”的歧路与招安的归程-从亚洲先锋摄影师的作品说起/王保国
    中国摄影: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日松
    2012与摄影有关/张国田

     

    4、中国摄影史拾珠

    序言 鲍昆
    摄影在中国:从排斥到接受
    我国最早的摄影展览
    刊行时间最长的《柯达商报》
    八十年前的《柯达画报》
    接地气的《柯达杂志》
    昔日的柯达摄影大比赛
    寻觅唐槐
    康有为与《摄影指南》
    舒新城拍摄的《西湖百景》
    丰子恺设计的《美术照相习作集》
    徐悲鸿设计的《美的西湖》
    三十年代中学生的摄影特刊
    从《复中影集》看今昔美育教育
    复旦摄影年鉴
    装帧考究的《南京影集》
    名副其实的《美景集》
    为摄影癫狂的陈传霖
    成绩卓著的黑白影社
    民国时期的女摄影群体
    民国版的《中国摄影》
    旧中国摄影学会的更迭
    旧中国的摄影函授教育
    略谈我国早期的摄影书籍
    跨越新旧中国的摄影刊物
    新中国最早的摄影杂志
    新中国首次大型影展
    " 照相机给沙飞"
    都是《摄影须知》惹的祸
    《 摄影业务》的始末
    新闻图片周报的由来
    七一相机诞生记
    首届国展的由来
    大跃进时代的佳作
    一张老照片与黑镜头
    文革之前的《中国摄影》
    魏南昌不是浮云
    《 妈妈,到那边去!》惹出的是非
    五十年前的影坛佳作
    一张红遍中苏的照片
    名家剪裁
    一张照片带来的福与祸
    《 东方红》的三个版本
    对《新摄影》毛体的异议
    拜师前后的江青
    江青的处女作
    江青习影挤占国展
    " 两刊"上的江青作品
    《 十月的螃蟹》拍摄记
    人类第一张照片该是谁
    北京光社与田野工作
    北京光社与四月影会的文化连带
    中国摄影博物馆的遐想
    巨幅胶片相机的尝试
    后记一/林尊直
    后记二/赵俊毅

     

    5、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

    龙憙祖
    弥足珍贵的摄影理论瑰宝(代序)
    ——谈中国摄影艺术理论先驱者们的贡献及其
    美学理论范畴
    蔡元培
    美学的研究方法(1921年2月)
    美育(1930年)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1931年)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1931年5月)
    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1935年4月)
    康有为
    《摄影指南》题辞(1923年1月)
    “画意”评语(1923年1月)
    张元济
    美术之一端——《摄影指南》序(1923年1月)
    陈万里
    《大风集》自序(1924年8月)
    《北京光社年鉴》·小言(1927年)
    《摄影集锦》陈序(1948年)
    俞平伯
    以心映物——题《大风集》首页(1924年8月)
    钱稻孙
    作为艺术家的摄影家—— 《大风集》序一
    (1924年8月)
    顾颉刚
    “从极不美的境界中照成它美”——《大风集)
    序二(1924年8月)
    鲁 迅
    论照相之类(1925年1月)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1934年8月)
    丰子恺
    美术的照相(1927年3月)
    相接性与隔离性(1930年)
    刘半农
    半农谈影(1927年10月)
    《北京光社年鉴》第一册序(1927年ll月)
    《北平光社年鉴)第二集序(1928年12月)
    周瘦鹃
    摄影第一课(1928年12月)
    胡伯翔
    美术摄影谈(1928年12月)
    《中华摄影杂志》发刊辞(1931年10月)
    《复旦摄影年鉴》序(1931年)
    美术摄影之标准(1932年7月)
    摄影分析:渡头春水
    褚民谊
    美之真诠(1929年3月)
    朱寿仁
    摄影丛话(1929年4月)
    编辑者言(共三篇)(1929年4月)
    ······

    作者简介:

    1、那日松

    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像素》杂志主编。曾多次担任国内外摄影节策展人,策划多个大型摄影展览。主编和策划多本重要摄影书籍、画册。

    2、陈建中

    摄影师、电视片制作人和新媒体及视觉文化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硕士学位、现在芝加哥罗约拉大学传播学院负责媒体技术并教授新闻摄影。

    3、赵俊毅

    收藏家,中国摄影历史文献研究者。1954年3月出生。1990年起,专题研究中国照相机工业发展史,长期在摄影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2008年创建《中国摄影文献网》。

    4、龙憙祖

    教授,男,汉族,1934年5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援朝战争、援越战争中做文化工作和摄影工作,历次战争中都立功受奖,分别获朝、越两国颁发的军功章。后入学深造,就读于河南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图像研究所所长。
    自 1980年代以来,致力于现代图像学的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及有关报刊发表论文及出版论著。1994年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支持下,创立图像研究所,1995年创立我国第一个图像艺术专业,2000年春创办了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坚持开设哲学、美学、中外文学史、美术史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文艺素质和人文精神,以培养能拍照、能摄像、能写作、能编辑、能设计、能操作计算机的综合性复合型高级图像艺术人才,开我国图像高等教育之先河。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