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正版 层累的图像 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耿朔人美学术文库 南朝大型拼砌砖画研究竹林七贤宝藏墓葬壁画拼砌砖画制作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ISBN:9786246098736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人美学术文库《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书号:978-7-102-08490-9

    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耿朔

    定价:78元   印张:13.25   页数:约212

    开本:16开(710mm*1000mm)   装帧:裸脊/护封


    内容简介

    拼砌砖画是南朝陵墓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设计构想到稿本到制作工艺再到拼合过程,它承载的不仅是装饰上的功能,更反映出工艺技术、图像系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基于对砖画工艺技术上的疑问,耿朔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将近年新出土各南朝墓的画像砖散砖进行复原再拼合、比对,结合各墓拼砌砖画题材、墓砖编号文字、位置顺序等信息,发现了拼砌砖画图像来源、设计制作、拼砌过程的一些线索,再现了南朝墓葬中拼砌砖画的整个制作过程。本书采用美术史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新发掘的数座重要墓葬的详细分析,是目前对这类文物深入和全面的一次研究。新的角度、新的材料、新的联系,读者可以通过《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一书,熟悉南朝墓葬砖画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题材,了解砖画制作拼合过程的全貌,探究南朝墓葬中的拼砌砖画所反映的南朝社会、文化制度,推开南朝艺术的大门。


    作者简介:

    耿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央视《宝藏》节目季“国宝守护人”、季专家顾问,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学术顾问,央视、BBC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艺术顾问。

    2002年至2006年就读于安徽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至201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硕、博导师为齐东方教授,期间为美国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耶路撒冷)2011至2012年度访问学者。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郑岩教授。

    现主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考古学)《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新探》,曾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考古学与南朝美术再研究——一种整体史的可能性》。

    在《考古》《文物》《美术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边疆考古研究》《南方文物》、《北方民族考古》《中国文物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编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地理》《中国新闻周刊》《人文历史》《美术观察》《中华遗产》《南方周末》《艺术品》等刊物发表评论、随笔80余篇。出版旅行随笔集《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入围“2015年中国影响力图书”终评名单;主编《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中华书局,2019年)被多家榜单推介。


    图书目录:

    序章.............................................. 001

    节 墓葬材料介绍与基础分析.................. 004

    节 南朝大型拼砌砖画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034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主旨和篇章结构................ 044

    章 重要个案研究与各墓砖画关系探讨.............. 047

    节 石子冈5 号墓画像砖的复原与比较.......... 047

    节 狮子冲南朝墓出土砖画和散砖的识别........ 070

    第三节 金家村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拼砌砖画的形成.. 084

    第四节 不同墓葬砖画实质性联系的综合讨论........ 103

    章 拼砌砖画制作过程研究........................ 111

    节 图像来源................................ 111

    节 刻制模板................................ 116

    第三节 印制墓砖和刻写编号...................... 122

    第四节 砌筑墓室................................ 130

    第三章 技术背后:制度与艺术探析.................... 135

    节 砖画与南朝陵墓制度的形成................ 136

    节 砖画与“艺术自觉”...................... 150

    附录 “于襄阳致之”:中古陵墓石刻传播路线之一瞥.... 163

    主要参考书目........................................ 179

    后记................................................ 191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经常有人说:考古发掘出的那些破陶片有什么用?用“破”字,显然不理解,也不屑一顾。面对普通人提出的普通问题,考古人也曾用“地层”“类型”“组合”等专业术语回答,使人云山雾罩,弄得两相尴尬。毫无疑问,原本完整的古代遗迹遗物,经过千百年的岁月,难免残破不堪。但如佛经所云:芥子纳须弥。残破的遗物,内容本质没变,仍能说明古代社会。如果对残损的遗物进行复原,能说明的问题会更多。然而,将几十上百的残件恢复成原貌,费时、费力、费心,这是考古枯燥、麻烦、熬人的工作。考古圈内人士戏言,如果你想体会烦恼、甚至想自杀,请来拼合残片。


    从事考古,与拼合算是结了缘。无数件图像或器物的残骸,曾经都是完整的,能把那些支离破碎缀合成昨日世界的美妙,也就是拼缀出历史的原貌。“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像是南朝时期特有的墓葬美术现象,更反映着当时的社会观念,但在考古发现时同样存在残缺不全的情况。


    耿朔的这本书,精彩之处就是先对那些凌乱不堪的残砖进行复原。不难看出,这是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对模印图像的散砖进行识别,对墓砖上刻画编号文字仔细分析,拼对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这不仅是烦琐复杂的工作,更需要有扎实的历史考古功底。他是带着问题意识,尝试着按照古人思路和行为去复原,即考虑到砖画是怎么制作、怎么才能在砌墓时合理拼成大幅画面等问题来进行。后成功复原的结果,不仅是恢复了原貌,还发现了一些砖画的制作设计、拼砌过程的线索,从而揭示出了烧造墓砖时已有精密统筹的考虑,从而确定了日后的墓葬形制、画面位置布局等内容。这很重要,墓葬及装饰艺术从设计到施工都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应有制度上的规定,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着参与者是一个群体,无论是建造墓葬的甲方,还是设计师,或是技术匠师,都在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又反映着当时的丧葬观念、习俗、礼仪和制度。于是,合理成功的拼合,也构建了社会历史的面貌。


    选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这一题材进行复原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魏晋以后,不同于烦琐和迷信的汉儒,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清谈、玄学、五灵说、神仙可学论等,开始重新发现人生的价值。当进入哲学“觉醒”、文学“自觉”的时代,在丧葬活动中如何体现?墓葬图像在将抽象思辨变成视觉图像时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执着地祈求升仙,也不太理会有关彼岸世界的答案。“竹林七贤”正是这种精神的符号,他们虽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纵情越礼、伤风败俗,但所代表的一种人生态度却成为东晋以后社会崇拜的对象,这些理想中的世外高人逐渐被视为半人半仙,于是在南京附近发掘的南朝墓葬中以十分醒目的巨幅砖画方式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七贤等人物出现在高等级的墓葬中,而且是长期稳定的内容,应是具制度和等级意义的题材。这说明在如何看待生与死的问题上,统治者也在抛弃以往仙境的虚幻,以超世的姿态追求自享自足的游戏人生和来世生活。为墓葬空间装饰寻求对称的需要,“竹林七贤”之外加入了春秋时期的荣启期,这是重要的提示,表明图像的重点不是强调每个人的故事。荣启期的性格行为与竹林七贤相当一致,也是“鹿裘带素,鼓琴而歌”的高士。当人物的个体特点被淡化,普遍意义便显现出来。可以看出,不回避对人生、命运、生活的欲求,崇尚清淡、淡泊功利是推崇他们共同的行为理念。墓葬图像从汉代到南朝的转变,就是汉代那些神秘的仙境逐渐淡化或消失。而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竹林七贤、荣启期叩开了冥府的大门,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似乎对升仙的祈求不再执着,人们对从未见过的成仙传说不再相信,在徘徊矛盾中看到了新的曙光,思绪信马由缰,处理死亡的方式也变得肆意酣畅,终于不必带着惆怅和梦想步入仙境。在生死中,人可以隐逸游乐、歌舞升平,于是死亡不那么可怕了。


    这是读完这本书,我所看到的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态度和读后感。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