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店]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1934-1969)(精) (美)马克·罗斯科著 艺术理论类书 北京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美)马克·罗斯科(Mark著 | | 艾蕾尔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马克·罗斯科(Mark著| 艾蕾尔译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ISBN:9780093658576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商品名称: 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1934-1969)(精)
    • 作者: (美)马克·罗斯科|译者:艾蕾尔|整理:(西班牙)米格尔·洛佩兹·莱米罗
    • 定价: 55.0
    • ISBN号: 9787301274378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印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6
    • 出版时间: 2016-11-01
    • 印刷时间: 2016-11-01
    • 版次: 1

    在马克·罗斯科,这位20世纪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的身上,有着众多令后人“误解”与“不了解”的地方:他所描述的“黄金时代”究竟如何?他如何度过漫长的孤独与贫困?他的艺术道路与艺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他为何反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为何以割腕的方式离开世界……由马克·罗斯科著,米格尔·洛佩兹·莱米罗整理的《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1934-1969)(精)》将以罗斯科那充满灵动、哲思的文字,回答这些问题,解开这些误解。

    全书收录了近90篇罗斯科相关书信、随笔、演讲稿等,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69年,几乎涵盖罗斯科的整个艺术生涯,这些文字可以被视作罗斯科各个艺术阶段及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真切生动地展现了罗斯科其人其艺术道路,****地还原了罗斯科的艺术脉络与思想历程,从中能看到罗斯科对于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艺术的精神性的虔诚探索,是我们理解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艾蕾尔,艺术批评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研究生。

    艾蕾尔,本名王蕾,1986年生于河北沧州,现居北京。曾多次参与当代艺术展览及相关论坛。近些年,她深入研究当代艺术与消费社会、政治话语、精神信仰的共生关系:渴望于精神荒芜的当代处境里,梳理当代艺术的多重维度,寻觅出一条灵性之路。迄今,她发表有关艺术学、诗学的理论批评文章50余万字。

    她的相关著作《灵性之维圣水墨研究》(专著,上海三联书店)、《马克·罗斯柯:艺术写作》(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相关论文《当代艺术的拜物教》、《精神性艺术与当代艺术处境》、《反抗与僭越.当代艺术与权力资本》、《观念之殇:当代艺术的美学嬗变》、《关于自由主义:当代人文精神与水墨异质》、《新水墨,新在哪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艺术》等数十篇。

    曾参与相关艺术论坛、研讨会:“523海安:第三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2014,海安):“第一届青岛国际艺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2014,青岛);“当代基督教艺术在中国和欧洲”(2015,日内瓦):“中国女性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2015,神农架);“三为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青年思想家:勇气与自由”(2015,北京);“TCG诺地卡论坛第三届:以艺术去关怀”(2015,北京);“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2015,杭州):“第二届北京青年诗会成为同时代人”(2015,北京)等等。

    导言
    致读者
    教导未来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新方法(1934年)
    涂写本(约1934年)
    速记本(约1934年)
    十人画展:惠特尼的反对派(1938年)
    比较研究(约1941年)
    理想的教师(约1941年)
    本土性(约1941年)
    创造性冲动的满足(约1941年)
    一封信的手稿:罗斯科与阿道夫·戈特利布致编辑(1943年)
    罗斯科与阿道夫·戈特利布致编辑的一封信(1943年)
    罗斯科与阿道夫·戈特利布:肖像画和现代艺术家(1943年10月13日)
    关于《鹰的预兆》的解释(1943年)
    简单的自传(约1945年)
    给艾米莉·格瑙尔的信(1945年)
    “我忠于事物的真实性”(1945年)
    个人宣言(1945年)
    给编辑的信(1945年7月8日)
    给巴内特·纽曼的信(1945年7月31日)
    克莱夫特·斯蒂尔首次个展的前言(1946年)
    给纽曼的信(1946年7月17日)
    给纽曼的信(1946年8月)
    给纽曼的信(1947年7月19日)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约1947年秋)
    给克莱·斯庞的信(1947年9月24日)
    艺术的厄运:十名艺术家关于艺术与时代的态度
    被激发的浪漫派画家(1947年)
    给克莱·斯庞的信(1948年2月2日)
    给克莱·斯庞的信(1948年5月11日)
    给巴内特·纽曼的信(1947年7月27日)
    给克莱·斯庞的信(1949年10月5日)
    绘画态度和宣言(1949年)
    给纽曼的一封信(1950年4月6日)
    给巴内特·纽曼的信(1950年6月30日)
    给巴内特·纽曼的信(1950年7月26日)
    给巴内特·纽曼的信(1950年8月7日)
    给巴内特·纽曼的信(1950年8月)
    如何将建筑、绘画、雕塑结合起来(1951年)
    一则笔记:威廉·塞茨与罗斯科的访谈(1952年1月22日)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52年8月19日)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52年9月2日)
    给古德里·奇劳埃德的信(1952年12月20日)
    一则笔记:威廉·塞茨与罗斯科的访谈(1953年3月25日)
    一则笔记:威廉·塞茨与罗斯科的访谈(1953年4月1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5月1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7月14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7月28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约1954年8月)
    给佩特龙·卢肯斯的信(1954年8月)
    给佩特龙·卢肯斯的信(1954年8月)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9月20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9月25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9月27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10月20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10月23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10月29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4年12月11日)
    给佩特龙·卢肯斯的信(1954年12月16日)
    给凯瑟琳·昆的信(约1954年)
    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开始沉思(约1954年)
    与自己过去的联系(约1954年)
    绘画的空间(约1954年)
    给凯瑟琳·昆的信(1955年1月11日)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55年7月7日)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55年7月11日)
    给劳伦斯·卡尔卡尼奥的信(1956年)
    一则笔记:摘自塞尔登·罗德曼与罗斯科的对话(1956年)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57年3月18日)
    给罗瑟琳·欧文的信(1957年4月9日)
    给编辑的一封信(1957年)
    致普瑞特艺术学院(1958年11月)
    给伊达·孔弥尔的信(约1958年)
    安乐椅:马克·罗斯科,一个愤怒的艺术家的画像(1970年)
    给赫伯特·费伯和伯纳德·里斯的信(1959年6月11日)
    给艾丽斯·亚瑟和斯坦利·库尼兹的信(1959年7月)
    给米尔顿·埃弗里的信(1960年)
    笔记卡片(约1950年至1960年)
    给伦敦白教堂画廊的信(1961年)
    与马克·罗斯科的一次谈话(1961年)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62年)
    向米尔顿·埃弗里致敬(1965年1月7日)
    给伯纳德·雷斯的信(1966年)
    给诺曼·雷德的信(1966年)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67年7月7日)
    给赫伯特·费伯的信(1967年7月19日)
    给斯坦利·库尼兹和伊利斯·阿舍尔的信(1967年)
    接受耶鲁大学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1969年)
    马克·罗斯科年表
    译后记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