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水处理原理 技术及应用 水处理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应用案例 化学与物理化学法 水处理反应器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水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656879429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名称:

    水处理原理、技术及应用 

    营销书名:

    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应用从入门到精通,一本书搞懂水处理通用技术和设备,废水、污水处理必备 

    作者:

    成岳 等 编著 

    定价:

    148.00 

    ISBN:

    978-7-122-38265-8 

    关键字:

    水处理新技术;水处理;水处理新设备;水处理新工艺;水处理应用; 

    重量:

    733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版次:

    页码:

    383 

    印次:

    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对水处理工程理论问题的论述比较全面、深人,在应用上,详细介绍了水处理领域通用各种技术方法、设备、装置的构造以及实际应用等各方面都做了较详细的阐述,较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多种水处理新技术,综合了各种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本书按照物理处理法、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进行介绍。
    ★物理处理法篇:筛分、沉淀分离、气浮分离、澄清过滤、脱水干燥。
    ★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法篇:混凝、吸附、离子交换、化学与物理化学法 。
    ★生物化学处理法篇: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颗粒污泥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池。
    ★膜处理篇:膜分离。

    《水处理原理、技术及应用》一书主要论述了水处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应用案例。全书共19章,包括绪论、筛分、沉淀分离、气浮分离、澄清过滤、 脱水干燥、混凝、吸附、离子交换、化学与物理化学法、水处理反应器、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颗粒污泥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池、膜分离等。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详细介绍了水处理领域通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原理、设备装置的构造以及设计计算等,并在每章末都附有相应的思考题,便于读者加强练习和加深理解。
    本书可供水处理、市政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成岳,江苏南通人,教授,博导。曾在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访学。省骨干教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节能评估、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验收等专家库成员。一直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环境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参加生态环境部标准的制定,获省精品课程,获省教育厅优秀教材奖励等,发明专利多项。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期刊上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0多部。

    第1章绪论/1
    1.1水资源与水环境/1
    1.1.1水资源/1
    1.1.2水环境/2
    1.2天然水的化学组成及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2
    1.2.1天然水的化学组成/2
    1.2.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3
    1.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5
    1.3.1水质指标/5
    1.3.2水质标准/7
    1.4水污染防治与处理/8
    1.4.1水污染防治/8
    1.4.2水污染处理/8
    思考题/9

    第一篇物理处理/11
    第2章筛分/12
    2.1物料的粒度组成及粒度分析/12
    2.1.1粒度及其表示方法/12
    2.1.2粒度分析方法/12
    2.2筛分分析/13
    2.2.1筛分过程/13
    2.2.2筛分工具/14
    2.2.3筛分方法/14
    2.2.4数据处理/15
    2.3筛分理论/16
    2.3.1筛分运动规律理论/16
    2.3.2筛分透筛概率理论/16
    2.3.3潮湿物料干法深度筛分理论/17
    2.4筛分效率/17
    2.4.1筛分效率计算/17
    2.4.2筛分效率的测定方法/18
    2.4.3筛分效率的影响因素/18
    2.5筛分机械/20
    2.5.1标准套筛/20
    2.5.2固定筛/20
    2.5.3振动筛/20
    2.5.4筛分机械的发展/21
    思考题/21

    第3章沉淀分离/23
    3.1概述/23
    3.2沉淀类型/23
    3.3沉淀理论/24
    3.4自由沉淀及分析/26
    3.4.1自由沉淀分析/26
    3.4.2用牛顿第二定律表达颗粒的自由沉淀过程/26
    3.4.3斯托克斯定律讨论/27
    3.5沉淀池类型及特点/27
    3.5.1平流式沉淀池/27
    3.5.2竖流式沉淀池/27
    3.5.3辐流式沉淀池/28
    3.5.4斜板或斜管沉淀池/29
    3.6浅池理论原理与设计/29
    3.6.1原理/29
    3.6.2斜管沉淀池设计/30
    3.6.3斜流沉淀池/31
    思考题/32

    第4章气浮分离/33
    4.1基本理论及原理/33
    4.1.1气浮的基本原理/33
    4.1.2气泡的稳定性/34
    4.1.3气浮的影响因素/36
    4.2乳化现象与破乳/37
    4.2.1概述/37
    4.2.2水包油(O/W)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37
    4.2.3提高乳化体稳定性的方法/38
    4.2.4油包水(W/O)乳化液/38
    4.2.5破乳/39
    4.3气浮工艺/41
    4.3.1布气气浮/41
    4.3.2溶气气浮/42
    4.3.3电解气浮/45
    4.3.4生化气浮/45
    4.4气浮技术的应用及展望/45
    4.4.1气浮技术的应用/45
    4.4.2气浮技术的展望/46
    思考题/47

    第5章澄清过滤/48
    5.1过滤/48
    5.1.1过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8
    5.1.2过滤介质/49
    5.1.3滤饼和助滤剂/49
    5.1.4过滤推动力和阻力/49
    5.1.5提高过滤生产能力的措施/50
    5.2过滤设备/50
    5.2.1深层过滤设备/50
    5.2.2板框式压滤机/51
    5.2.3转筒真空过滤机/51
    5.2.4其他过滤设备/52
    5.3有关过滤的计算/53
    5.3.1固体量、滤液量与滤渣量的关系/53
    5.3.2过滤速率基本方程式/53
    5.3.3恒压过滤方程式/54
    5.4过滤理论/57
    5.4.1过滤机理/57
    5.4.2唯象理论与迹线理论/59
    思考题/59

    第6章脱水干燥/60
    6.1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60
    6.2脱水方法与设备/61
    6.2.1污泥干化场/61
    6.2.2离心法/62
    6.3污泥干燥/63
    6.3.1回转圆筒式干燥器/63
    6.3.2闪蒸干燥(或急骤干燥)/63
    6.3.3喷雾干燥器/63
    6.3.4真空冷冻干燥/63
    6.3.5旋转蒸发仪/64
    思考题/65

    第二篇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67
    第7章混凝/68
    7.1概述/68
    7.2胶体的特性/68
    7.2.1胶体的结构和基本特性/68
    7.2.2胶体的双电层结构/69
    7.2.3胶体的稳定性/70
    7.3混凝理论/71
    7.3.1双电层压缩理论/71
    7.3.2吸附电中和理论/72
    7.3.3吸附架桥理论/72
    7.3.4沉淀物网捕理论/73
    7.4混凝剂与助凝剂/74
    7.4.1混凝剂/74
    7.4.2助凝剂/76
    7.5影响混凝的因素/76
    7.6混凝设备及混凝处理工艺过程/78
    7.6.1混凝剂的投加设备/78
    7.6.2混合设备/78
    7.6.3絮凝设备/79
    7.6.4混凝处理工艺过程/80
    7.7絮凝模型/81
    7.7.1传统絮凝模型/81
    7.7.2层流模型/82
    7.7.3紊流模型/82
    7.7.4直线模型和曲线模型/83
    7.7.5絮凝体破碎模型/83
    7.7.6研究进展/83
    7.8磁混凝/84
    7.8.1磁混凝沉淀技术/84
    7.8.2磁混凝作用机理/84
    7.8.3磁粉的回收/85
    7.8.4磁混凝沉淀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85
    7.9有关混凝的计算/88
    7.9.1概述/88
    7.9.2具体计算公式/89
    思考题/90

    第8章吸附/92
    8.1概述/92
    8.2吸附的基本理论/92
    8.2.1吸附机理及分类/92
    8.2.2吸附平衡/93
    8.2.3吸附等温式/93
    8.2.4吸附速度/94
    8.3影响吸附的因素/95
    8.3.1吸附剂结构/95
    8.3.2吸附质的性质/96
    8.3.3操作条件/96
    8.4吸附动力学/96
    8.4.1水膜内的物质迁移速度/96
    8.4.2内孔扩散速度/97
    8.4.3吸附速度的测定/98
    8.5吸附剂/103
    8.6吸附工艺与设备/104
    8.6.1吸附操作方式/104
    8.6.2间歇吸附/104
    8.6.3固定床吸附/106
    8.6.4移动床吸附/107
    8.6.5流化床吸附/108
    8.7吸附剂再生/108
    思考题/109

    第9章离子交换/110
    9.1概述/110
    9.1.1树脂的定义和分类/110
    9.1.2离子交换树脂/111
    9.2唐南理论/111
    9.3离子交换平衡/112
    9.4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112
    9.5离子交换选择性/114
    9.6离子交换动力学/115
    9.7离子交换的工艺和设备/115
    9.7.1顺流再生离子交换器/116
    9.7.2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117
    9.7.3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118
    9.7.4浮床式离子交换器/118
    9.7.5双层床和双室床/118
    9.8离子交换法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118
    9.9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19
    思考题/123

    第10章化学与物理化学法/124
    10.1中和法/124
    10.1.1酸碱污水的产生/124
    10.1.2中和剂/124
    10.1.3中和方法分类/124
    10.2化学沉淀法/126
    10.3氧化还原法/127
    10.3.1氧化剂/127
    10.3.2臭氧氧化法/128
    10.3.3高级氧化法/128
    10.4光催化氧化/137
    10.4.1光催化氧化概述/137
    10.4.2光催化反应机理/138
    10.4.3光催化氧化影响因素/139
    10.4.4光催化氧化技术特点及发展/139
    10.4.5光催化氧化的应用/140
    10.4.6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41
    10.4.7光催化剂的改性/142
    10.4.8光催化研究实验体系的搭建/143
    10.4.9实例:白色和黑色纳米二氧化钛性能对比分析/148
    10.5萃取法/153
    10.5.1概述/153
    10.5.2萃取剂/153
    10.5.3萃取工艺/154
    10.5.4萃取法应用举例/154
    10.6超临界处理技术/155
    10.6.1概述/155
    10.6.2超临界原理/156
    10.6.3超临界流体特点/156
    10.6.4超临界流体处理的应用/157
    10.6.5超临界流体处理实例/158
    思考题/158

    第11章水处理反应器/160
    11.1物料衡算与质量传递/160
    11.1.1物料衡算方程/160
    11.1.2质量传递/160
    11.2理想反应器模型/161
    11.2.1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CMB型)/161
    11.2.2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型)/161
    11.2.3推流式反应器(PF型)/162
    11.3非理想反应器/162
    11.4反应器理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64
    11.4.1水处理中常见的反应器/164
    11.4.2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164
    11.4.3反应动力学试验与计算实例/164
    思考题/167

    第三篇生物化学处理/169
    第12章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170
    12.1废水处理微生物基础/170
    12.1.1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70
    12.1.2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及影响因素/170
    12.2酶及酶反应/171
    12.2.1酶及其特点/171
    12.2.2酶促反应速率/171
    12.2.3酶制剂/173
    12.2.4适应酶/173
    12.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动力学/173
    12.3.1微生物的生长规律/173
    12.3.2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173
    12.4废水可生化性及其评价方法/174
    12.4.1废水可生化性/174
    12.4.2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176
    12.5废水生化处理方法总论/180
    12.5.1生化处理方法分类/180
    12.5.2生化处理方法的发展沿革/181
    思考题/182

    第13章活性污泥法/183
    13.1活性污泥法概述/183
    13.1.1活性污泥法发展历史/183
    13.1.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183
    13.1.3活性污泥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183
    13.1.4曝气方法和曝气池的构造/185
    13.1.5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187
    13.1.6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及其控制对策/189
    13.2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设计/189
    13.2.1氮的去除/189
    13.2.2磷的去除/195
    13.2.3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97
    13.2.4主要的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功能表及影响因素/206
    13.3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207
    13.3.1简介/207
    13.3.2操作方法/207
    13.3.3处理过程/207
    思考题/209

    第14章生物膜法/211
    14.1概述/211
    14.1.1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211
    14.1.2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211
    14.1.3生物膜法的特征/214
    14.1.4生物膜法的分类/214
    14.2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215
    14.2.1生物膜的增长过程/215
    14.2.2生物膜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参数/216
    14.3生物滤池/216
    14.3.1概述/216
    14.3.2生物滤池的原理和影响因素/217
    14.3.3普通生物滤池/218
    14.3.4高负荷生物滤池/219
    14.3.5塔式生物滤池/222
    14.3.6曝气生物滤池/224
    14.4生物转盘/227
    14.4.1概述/227
    14.4.2净化原理/227
    14.4.3典型的工艺流程/227
    14.4.4生物转盘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28
    14.4.5生物转盘的计算/229
    14.5生物接触氧化法/229
    14.5.1概述/229
    14.5.2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及形式/230
    14.5.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分类/230
    14.5.4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特征/230
    14.5.5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流程/231
    14.5.6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计算/231
    14.6生物流化床/232
    14.6.1概述/232
    14.6.2工艺流程/232
    14.7MBBR生物处理工艺/234
    14.8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235
    14.8.1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235
    14.8.2生物膜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235
    14.9自然生物法/238
    14.9.1概述/238
    14.9.2生物塘/239
    14.9.3土地处理系统/240
    14.9.4实例:农村污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240
    思考题/241

    第15章厌氧消化法/242
    15.1厌氧消化处理基本原理/242
    15.1.1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243
    15.1.2厌氧消化四阶段理论/243
    15.1.3厌氧消化两阶段理论/243
    15.2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244
    15.2.1温度因素/244
    15.2.2污泥龄/245
    15.2.3搅拌和混合/245
    15.2.4营养与碳氮比/245
    15.2.5氨氮/245
    15.2.6有毒物质/246
    15.2.7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246
    15.3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处理/246
    15.4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反应器/246
    15.4.1普通厌氧消化池/246
    15.4.2厌氧接触工艺/247
    15.4.3厌氧生物滤池/247
    15.4.4厌氧生物转盘/248
    15.4.5升流式厌氧污泥床/248
    15.4.6厌氧膨胀床与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49
    15.4.7厌氧折流板式反应器/250
    15.4.8高温厌氧处理工艺/250
    15.5厌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及其他/251
    15.5.1运行管理/251
    15.5.2安全操作事项/251
    15.5.3维护保养/251
    思考题/251

    第16章颗粒污泥技术/253
    16.1概述/253
    16.1.1颗粒污泥技术简介/253
    16.1.2颗粒污泥的特点/253
    16.1.3颗粒污泥的分类/254
    16.2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254
    16.3厌氧颗粒污泥/255
    16.3.1厌氧颗粒污泥特性/255
    16.3.2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257
    16.3.3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258
    16.3.4厌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过程/259
    16.3.5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260
    16.3.6实际应用/262
    16.4好氧颗粒污泥/264
    16.4.1好氧颗粒污泥特性/264
    16.4.2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265
    16.4.3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266
    16.4.4实际应用/267
    16.5颗粒污泥技术应用前景和展望/268
    16.6实例:颗粒污泥废水处理技术分析/269
    16.6.1材料与方法/270
    16.6.2结果与讨论/272
    16.6.3结论/275
    思考题/276

    第17章膜生物反应器/277
    17.1MBR工艺简介/277
    17.1.1MBR含义及其工作原理/277
    17.1.2MBR工艺分类/278
    17.1.3MBR工艺优越性/279
    17.1.4MBR工艺的不足/279
    17.1.5MBR发展历史/280
    17.1.6MBR发展前瞻/280
    17.2MBR工艺用膜、膜组件/280
    17.2.1MBR工艺用膜介绍/280
    17.2.2MBR膜组件/281
    17.2.3三种常见的MBR膜组件/283
    17.3MBR系统设计/284
    17.3.1MBR设计计算公式/284
    17.3.2MBR设计需求信息/286
    17.3.3MBR工艺组成/286
    17.3.4MBR工艺路线选择/286
    17.3.5膜池的设计/287
    17.3.6膜元件的选择和安装/288
    17.3.7MBR产水系统/288
    17.3.8MBR曝气系统/288
    17.3.9MBR反洗系统/289
    17.3.10MBR加药系统/290
    17.3.11MBR自动控制系统/290
    17.3.12其他系统/291
    17.4MBR案例介绍/291
    17.4.1GE-MBR中国项目/291
    17.4.2渗滤液处理应用/292
    思考题/292

    第18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池/293
    18.1概述/293
    18.2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294
    18.3微生物燃料电池/295
    18.3.1MFC的工作原理/295
    18.3.2MFC的种类/296
    18.3.3MFC的组成及材料/297
    18.3.4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299
    18.4MFC处理有机废水的现状、发展前景/299
    18.4.1现状/299
    18.4.2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300
    18.5实例:MFC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研究/302
    18.5.1主要试剂和仪器/302
    18.5.2MFC的组装及启动/303
    18.5.3结果分析与讨论/305
    18.5.4结论/306
    18.6微生物电解池/307
    18.6.1概述/307
    18.6.2MEC的原理/307
    18.6.3MEC的影响因素/308
    18.6.4MEC的应用/310
    18.6.5基于MEC的生物反应器和工艺开发/313
    18.6.6微生物电合成产品/315
    18.6.7MEC的研究重点和前景展望/316
    思考题/317

    第四篇膜处理/319
    第19章膜分离/320
    19.1膜及膜分离/320
    19.1.1膜的定义/320
    19.1.2分离膜和膜分离/320
    19.1.3膜的分类/321
    19.1.4膜分离过程的特点/322
    19.1.5分离膜的性能表征/323
    19.1.6膜分离技术中表征膜性能的参数/323
    19.1.7分离膜制备方法/324
    19.1.8膜分离的发展和应用领域/324
    19.2扩散渗析/325
    19.2.1概述/325
    19.2.2扩散渗析的原理/325
    19.2.3离子交换膜/326
    19.2.4扩散渗析优缺点/328
    19.2.5扩散渗析的应用/328
    19.3电渗析/329
    19.3.1概述/329
    19.3.2电渗析的工作原理/330
    19.3.3电渗析过程基本传质方程/331
    19.3.4电渗析的特点/332
    19.3.5电渗析器/333
    19.3.6电渗析的应用/334
    19.4反渗透/336
    19.4.1概述/336
    19.4.2反渗透原理/336
    19.4.3反渗透过程的传质机理/337
    19.4.4反渗透分离过程特点/339
    19.4.5反渗透膜的材料与分类/339
    19.4.6反渗透装置/340
    19.4.7反渗透工艺流程/343
    19.4.8反渗透膜技术指标/344
    19.4.9反渗透的影响因素/344
    19.4.10反渗透膜的污染及防治措施/345
    19.4.11反渗透的应用/350
    19.5微滤/351
    19.5.1概述/351
    19.5.2微滤膜的分离机理/352
    19.5.3微滤的应用/353
    19.6超滤/354
    19.6.1概述/354
    19.6.2超滤分离原理/354
    19.6.3超滤与反渗透的异同/355
    19.6.4超滤膜材料/355
    19.6.5超滤系统操作参数/356
    19.6.6超滤的应用/357
    19.7纳滤/360
    19.7.1概述/360
    19.7.2纳滤的机理/360
    19.7.3纳滤膜材料/360
    19.7.4纳滤的应用/361
    19.8渗透汽化膜/363
    19.8.1概述/363
    19.8.2渗透汽化膜的特性和分类/364
    19.8.3渗透汽化膜工作原理/364
    19.8.4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特点/365
    19.8.5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及膜的选择/365
    19.8.6影响渗透汽化膜分离过程的因素/366
    19.8.7渗透汽化膜的应用/367
    19.9液膜/368
    19.9.1概述/368
    19.9.2液膜的组成和分类/368
    19.9.3液膜特性和滞留液膜的厚度/370
    19.9.4液膜分离概述/371
    19.9.5液膜分离的特点/371
    19.9.6液膜分离机理/372
    19.9.7液膜分离的过程和装置设备/374
    19.9.8液膜分离的影响因素/374
    19.9.9液膜的制备和应用/375
    19.10气体分离膜/375
    19.10.1概述/375
    19.10.2气体分离膜的发展历程/376
    19.10.3气体分离膜材料分类/376
    19.10.4气体分离膜的表征/377
    19.10.5气体分离膜的分离机理/377
    19.10.6气体分离膜的应用/379
    思考题/381

    参考文献/382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