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8~9成新]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南怀瑾著 人文社科国学名家哲学哲学史道教发展史 略述禅话易经杂说禅海蠡测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南怀瑾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南怀瑾著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6653777708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广告语    本书简笔勾勒了几千年来道教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客观地解析了道教存在的历史原因及伟大贡献,对于想 般了解道教史的读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产品基本信息    丛书名    无    

        书    名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作    者    南怀瑾    

        译    者    无    

        定    价    22.00    

        关 键 词    南怀瑾 道教    

        上架建议    国学/文化    

        页    数    200    

        开    本    16   

        I S B N    978-7-5060-7600-5    

        装    帧    平装    

        字    数    125千字    

        印    张    12.5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 ,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 代宗师”。

    本书卖点    本书简笔勾勒了几千年来道教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客观地解析了道教存在的历史原因及伟大贡献,并预言了道教在未来的价值。对于想 般了解道教史的读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本版《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遵循南师嘱托,根据其zui早的版本进行重新整理,并订正部分疏误。

    编辑推荐    本书简笔勾勒了几千年来道教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客观地解析道教存在的历史原因及伟大贡献,并预言道教在未来的价值。对于想 般了解道教史的读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本版《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遵循南师嘱托,根据其zui早的版本重新整理,尽量保持原貌,并订正部分疏误。

    媒体评论    在 九七○年代初,南师怀瑾先生曾任教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当时除了该校学生对道家的学术文化喜爱研究外,其他大专院校的学生们,也常去听讲,兴趣浓厚。

    这本有关道教发展史的书,主要内容是先生讲课的论文教材。

     

     

     

     

    九八五年七月,先生应邀赴美,台北老古文化公司的业务,留交给陈世志君负责。当时先生已有十余册著述出版,但积存讲课记录尚多,这本有关道教方面的书,内容除先生所编写的外,世志君又收集先生他处有关资料加以补充。

    先生认为,这本书是简单的教学讲述,并非严谨的学术著作,故而书名定为《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内容简介    本文共分为八章,皆以道教发展史为中心。因欲说明道教学术之本原,故首先简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学并不分家之要点。其次,略述周末学术分家,神仙方伎与老、庄等道家思想混合,为汉末以来道教成长之原因。复次,引述魏、晋、南北朝以后至于现代道教之发展,及与道家不可或分之微妙关系。虽其内容本质,原为不 不异,但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之方向,毕竟有其严整之界限。唯因包罗牵涉太广,不能尽作详论,但择其大要,及其演变过程之 鳞片爪,俾读者籍此可以窥见概略,并以提供研究者知所入手,抑亦由此而了解秉中国文化创立之道教为何事而已。至于道教与道家学术内容,以及旁门左道等流派演变,有关于中国社会问题者,皆未及言。挂 漏万,有待他日专书之补充。

    目录内容    引 言

    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二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

    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

    二章 道教的建立

    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二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

    三章 道教的成长

    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二节 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

    四章 道教的扩张

    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二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五章 道教的演变

    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

    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

    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二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

    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节 明太祖与周颠

    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

    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派别的分支

    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

    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

    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

    附录:

    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 的《道藏》缘启

    精彩文摘     四章  道教的扩张

    节唐初开国与道教

    唐高祖的尊奉道教

    自古中外的宗教,其根本虽然都建立在群众的信仰上,但它的发展,大都仰仗帝王政权的崇奉而取得优势。如果宗教也可以范围于命运之说,则道教的命运 至于唐初开国,实为鼎盛时期,此时不但在政治地位上有所保障,且在民间信仰上,也足与当时的佛教分庭抗礼。道教从此稳定基础与展开后来的局面,全仗大唐天子与老子是同宗的关系,诚为不可思议的史实。

    史称:当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六二〇年)五月,因晋州人吉善行,自言在平阳府浮山县东南羊角山( 名龙角山),见白衣老父曰:“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吾尔祖也。”因此便下诏在其地立老子庙。及唐太宗当政以后,便正式册封老子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从此唐代宗室宫廷,虽都信仰佛教,亦同时信奉道教不辍。到玄宗时代,老、列、庄三子之书,便正式改名为道教的真经:《老子》称为《道德经》,《列子》称为《清虚经》,《庄子》称为《南华经》。道教之隆,前无其盛。然其宗教仪式与内容,自南北朝以来已受佛教影响,大多皆援用佛教制度而设置,至唐代更为明显,此亦古今中外所有宗教大都潜相仿效的常例。

    玄宗虽随祖宗遗制,同时崇奉道、佛两教,且亲受道教法箓,具有道士的身份,从此开后来唐代帝王常有受箓的规矩,同时也使宠擅专房的杨玉环(贵妃)皈依道教,号为“太真”,开后来唐室内廷宫嫔出为女道士的风气。故中唐之世,宫廷内外,朝野名流与女道士之间的风流绯闻,随处弥漫着文学境界的浪漫气息,例如女道士鱼玄机的公案,与诗人们赞咏怀思女道士的作品,俯拾皆是。

    但道教在唐代虽然成为正式的宗教,并与佛教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然自南北朝以来,道、佛两教的争竞,其势仍未稍戢。当初唐之际,互争尤烈,如史称唐初三教之争云:武德七年二月丁巳,高祖(李渊)释奠于国学,召名儒僧道论义,道士刘进喜问沙门惠乘曰:“悉达(释迦)太子六年苦行,求证道果,是则道能生佛,佛由道成,故经(佛经)曰:求无上道。又曰: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以此验之,道宜先佛。”乘曰:“震旦之于天竺,犹环海之比鳞洲;老君与佛先后三百余年,岂昭王时佛而求敬王时之道哉?”进喜曰:“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灵之中,炜烨玉清之上,是佛之师也。”乘曰:“按七籍九流,经国之典,宗本周易,五运相生,二仪斯辟,妙万物之谓神, 阴 阳之谓道,宁云别有大道先天地生乎?道既无名,曷由生佛?《中庸》曰:‘率性之谓道。’车胤曰:‘在己为德,及物为道’,岂有顶戴金冠,身披黄褐,鬓垂素发,手执玉璋,居大罗之上,独称大道,何其谬哉!”进喜无对。已而太学博士陆德明随方立义,偏析其要。帝悦曰:“三人皆勍敌也。然德明 举辄蔽之,可谓贤矣。“遂各赐之帛。这是初唐开国时期,宗教在御前辩论的 回合,参加主要的对象,是道、佛两教的重要人物,但其结论,却以儒家为主的陆德明作了公允的评判,而且zui后折中,归之儒理。后来开始道、佛两教剧烈争竞的人物,虽然阴由宫廷的推波助澜,而主使其事,当推太史令(类似现代的天文台长等职)傅奕为主:武德八年(乙酉)太史令庾俭,耻以术官,荐傅奕自代。奕在隋为黄冠(道士),甚不得志。既承革政,得志朝廷。及为令,有道士傅仁均者,颇闲历学,奕举为太史丞,遂与之附合,上疏请除释教事,十有 条。疏奏,不报。九年,太史令傅奕前后七上疏请除罢释氏之教,词皆激切。后付廷议,宰相萧瑀斥奕为妄。且云:地狱正为此人设也。高祖复以奕疏,颁示诸儒,问出家于国何益。时有佛教法师法琳,作《破邪论》二卷以陈。

    是岁夏四月,太子建成、秦王世民,怨隙已成,将兴内难。傅奕毁佛益力,乞行废教之请。高祖因春秋高而迟迟未决。及法琳等诸僧著论辩之,合李黄门《内德论》,同进之于朝。帝由是悟奕等誉道毁佛为协私,大臣不获已,遂兼汰二教,付之施行。五月辛巳,诏书有云: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冠,有精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就大寺观居止,供给衣食,不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无行业,弗堪供养者,并令罢道,各还桑梓。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教法,违制之坐,悉宜停断。京城留寺(佛寺)三所,观(道观)三所,其余天下各州,各留 所,余悉毁之。六月四日,秦王以府兵平内难,高祖以秦王为太子,付以军国政事。是月癸亥,大赦天下,停前沙汰二教诏。由此可见道、佛两教的争竞,在初唐高祖时代,已经牵涉到宫廷内幕的大案,凡古今中外,宗教与政治始终结为不解之缘,殊足发人深省。

     

    唐太宗与道佛两教

    贞观十 年,唐太宗到了洛阳,忽然对道、佛两教的地位下了 道制立宪法式的诏书,又引起佛教徒的 次抗议,结果无济于事。他的诏书内容与事实经过,如史称:帝幸洛京,下诏曰:“老君垂范,义在清虚,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论其宗也,弘益之风各致。然大道之兴,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况guo家先宗,宜居释氏之右。自今已后,斋供行位,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返本之俗,畅于九有,贻于万叶。”诏书颁发,京邑沙门各陈极谏,有司不纳。唐太宗既以老子为祖宗,下了 道无须争辩的诏书,而佛教徒中,偏有 个不通时务的老实人,硬要与之力争教徒的政治地位,结果被流放于岭南而卒,由此而见宗教心理的强顽,可笑亦甚可敬。如云:时有沙门智实者,洛下贤僧也。丰度雋颖,内外兼明。携诸宿德,随驾表奏于关口,其略曰:“僧某等言:年迫桑榆,始逢太平之世。貌同蒲柳,方值圣明之君。窃闻父有诤子,君有诤臣,实等虽在出家,仍在臣子之列,有犯无隐,敢不陈云。伏见诏书,guo家本系出自柱下,宗祖之风形于前典,颁告天下,无德而称。今道士在僧尼之上,奉以周旋,岂敢拒诏。寻其老君垂范,治国治家,所佩服章,初无改易,不立观宇,不领门人,处柱下以全真,隐龙德而养性。今道士等不遵其法,所着冠服并是黄巾之徒,实非老子之裔。行三张之鬼术,弃五千之玄言,反同张陵,谩行章醮,从汉以来,常以鬼道化于浮俗,托老君之后,即是左道之苗,若在僧尼之上,诚恐guo家同流,有损国化。遂以道经及汉、魏诸史,佛先道后之事,具陈如左。”太宗览表,壮其志为教,遣宰相岑文本论旨遣之。实固执不奉诏。帝震怒,杖实于朝堂,民其服,流之岭表而卒。初,实得罪,有讥其不量进退者。实曰:“吾固知已行之诏不可易,所以争者,欲后世知大唐有僧耳!”闻者莫不叹惜。唐初开国,崇奉道教的动机与宗旨,纯出政治因素,是为攀宗引祖,以光耀帝王先世的门楣,初非如秦皇、汉武或梁武帝等人,为求道成仙,以期长生不死为目的,亦非深究其教义学术,而有所轩轾于其间。然道教地位的确定,恰因此而深植根柢。后来在唐太宗贞观二十年间,佛教的名僧玄奘法师自印度取经回国,从事佛经翻译的事业,大开译场,所有精神力量的支持与经费的供给,亦全赖太宗的扶植。太宗与玄奘之间,虽是君臣,而情犹师友,甚之他想要说服玄奘还俗来做宰相,并且亲自为之制作著名的佛教文章——《圣教序》。虽在帝王专制的政治时代,但唐太宗对于宗教信仰自由的作风,非常通达而合理,也并不因为与老君同宗的关系就钦定道教而为国教。

    自初唐两教互争地位之后,历世道、佛教徒,虽仍有小争执,但皆无关宏旨,且因高宗以后禅宗的兴盛,道、佛合流的风气已渐趋明朗,中国文化的会通,也因之奠定基础。肃宗以后,学术思想新兴的浪潮,由韩愈 篇《谏迎佛骨表》开始,遂转入唐以后的儒家与道、佛二氏的争论,促成南北宋间理学的崛起,已非南北朝时代两教争衡的局面了。佛教有会昌之难,因武宗年少不更事,对于宗教 偏好之所致,但为时亦仅四五年,即告平息。诚如《新唐书》所云:武宗毅然除去浮屠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法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知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恶不同耳。

     

    二节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初唐时期,基于帝王宗室观念,虽尊奉道教在佛教之上,但自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以后,因玄奘法师留学印度归来,从事佛经的移译,使佛教学术与传教事业由此普及朝野。高宗以后,佛教复展开为十宗学派,由此确立中国佛教的精神。禅宗的兴起,融会儒、道、佛三家精粹,阐明心法,譬如孔雀开屏,声光普耀,从此影响唐代文化,无微不入,虽门庭敌对如道教,亦已渐渐受其波动,互相援引挹注。道家隐士如孙思邈, 生修习神仙丹诀而兼通佛法。禅师 行,以佛教出家比丘而兼通道家的阴阳术数之学,以及天文、地理等学术,别创“大衍历”而成为 代宗师,玄宗敬以国师之礼。如宋代大儒欧阳修,虽其生平反对佛教zui切,但对于 行禅师的生平,敬服备至。此皆举其素为人所习知荦荦大者而言,至于名山岩穴之士,隐迹仙人,尤不胜枚举。

    晚唐以后,有吕纯阳真人,忽自崛起于道教之间,卓然特立,历宋、元、明、清千余年而至现代,几如太上老君的副亚。自元朝以来,又被尊封为“孚佑帝君”,其声望之隆,震撼中外,可谓唐代新兴道教的革命神仙,殊非张道陵、寇谦之、葛洪、陶弘景等先知所及。

    吕真人本传云:吕嵓,字洞宾,世为河中府永乐县人。曾祖延之,终浙东制度使。祖渭,终礼部侍郎。父让,海州刺史。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母就蓐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 白鹤自天飞下,竟入帐中不见。生而金形木质,道骨仙风,鹤顶龟背,虎体龙腮,翠眉层棱,凤眼朝鬓,颈修颧露,额润身圆,鼻梁耸直,面色黄白,左眉角 黑子,左眼下 黑子,筋头大如功曹使者状,两足下纹,隐起如龟。性敏,日记万言,矢口成文。既长,身长五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衣白黄襕衫,系大皂绦,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始在襁褓,马祖(禅宗大师)见之,曰:“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物表,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后游庐山,始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自是混俗货墨于人间,号纯阳子。咸通中,举进士 ,时年六十四岁。后游长安酒肆,见 羽士,青巾白袍,长髯秀目,手携紫筑,腰挂大瓢,书三 句于壁。 曰:“坐卧常携酒 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 丈夫。”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 峰。”三曰:“莫厌逗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洞宾讶其状貌奇古,诗意飘逸,因揖问姓氏,羽士曰:“吾钟离其姓,权其名,云房其字。所居在终南鹤岭,可从予此行否?”洞宾因随云房同憩肆中,云房自起执炊,洞宾忽欲昏睡,枕案遑假,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 ,始自州县小官擢朝署,由是台谏给舍、翰苑秘阁郎、曹从历诸清要,无不备历,升而复黜,黜而后升。前复两娶富贵家女,婚嫁蚤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如此几四十年。zui后独相十年,权势薰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岭表, 身孑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此浩叹,恍然梦觉。云房在傍,炊尚未熟,笑曰:“黄粱犹未熟, 梦到华胥。”洞宾惊曰:“君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 顷耳,得失不足喜,丧何足忧,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间世事,真大梦也。”洞宾感悟慨叹,知宦途不足恋矣。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愿求度世术。”云房诡曰:“子骨节未完,志行未足,若欲度世,须更数世可也。”翩然别去,洞宾怏怏自失,弃官归隐,云房自是十试洞宾皆过。 日,忽 人抚掌大笑而下,即云房也。谓洞宾曰:“尘心难灭,仙才难值,吾之求人,甚于人之求吾也。吾十度试子皆过了,得道 矣,但功行尚有未完。吾今授子黄白秘方,可以济世利物,使三千功满,八百行圆,吾来度子。”洞宾曰:“所作庚辛有变异乎?”曰:“三千年后,还本质耳。”洞宾愀然曰:“误三千年后人,不愿为也。”云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悉在是矣。”因与洞宾叙其得道来历:曾遇苦竹真君,谓吾曰:“汝此去游人间,若遇人有两口者,即汝弟子。”吾后遍游山海,竟未见人有两口者,今详君姓,实符苦竹之托矣。又曰:“君能从我游乎?”洞宾因随之至鹤岭,授受将毕,忽有二仙,绡衣霞彩,手捧金简宝符云:上帝诏钟离权为九天金阙选仙使,谓洞宾曰:“吾即升天,汝好住世间,修功立德,他时亦当如我。”洞宾再拜曰:“嵓之志异于先生, 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也。”宋太祖建隆初,洞宾自后苑出对,上称朱陵上帝,以火德王天下,留语移时,语秘不传。上解赭袍玉带賜之,俄不见。上命绘像于太清楼,道录陈景元传其像于世。政和中,宫禁有祟,白昼现形盗金宝,奸妃嫔,独上所居无患。自林灵素、王文卿诸侍宸等治之,息而复作,上精斋虔祷,奏祠凡六。 日昼寝,见东华门外有 道士,碧莲冠,紫鹤氅,手持水晶如意,前揖上曰:“奉上帝命,来治此祟。”良久, 金甲丈人,捉劈而啗之且尽。上问:“丈夫何人?”道士曰:“此乃陛下所封,崇宁真君关羽也。”上勉劳再四,复问:“张飞何在?”羽曰:“张乃臣累劫兄弟,今已为陛下生于相州岳家,他日辅佐中兴,飞将有功焉。”上问卿姓名,曰:“臣姓阳,四月十四日生。”梦觉录之,召侍宸言之,意其为洞宾也。自是宫禁帖然,遂诏天下,有洞宾香火处,皆正妙通真人之号,盖自此始。其词曰:朕嘉与民,偕之大道,凡厥仙隐,具载册书,而况默应祷祈,宜示恩宠。吕真人,匿景藏文,远迩游方,逮建福庭,适有寓舍,叹兹符契,锡以号名,神明俨然,尚垂昭鉴,可封妙通真人,塑像于景灵宫,岁时奉祀焉。按:吕真人本传事迹,于史无据,纯出道教中人的自记,然千古相传,凡言道家神仙事者,皆奉为信籍而无疑义。《续道藏》并扩充易编而成为吕祖志。在宋元时代禅宗的记载,又有洞宾遇黄龙禅师的公案,言之凿凿,信佛者皆奉此认为洞宾为同路人,信道者则否认禅宗语录,认为妄诬,要皆无伤吕纯阳旷代名仙的事迹。而本传中亦言及禅宗马祖曾在洞宾儿时,许为异常人物,可见当时道、佛互涉,与吕纯阳后来创立融通道、佛的新道教,早已有其所本,又如据吕纯阳在江州望江亭的自记云:吾京川人,唐末三举进士不 ,因游江湖间,遇钟离子,受延命之术。寻又遇苦竹真君,传日月交拜之法。久之,适终南山,再见钟离子,得金液大丹之功。年五十,道始成。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 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吾成道以来,所度者何仙姑、郭上灶二人,吾尝谓世人奉吾真,何若行吾行。既行吾行,又行吾法,不 见吾,自成大道。不然,日与吾游何益哉!按:据此自记的内容,吕纯阳平常多作佛家语,其为融合道、佛宗旨方法而创新兴的道教,不待言而可知。又如吕纯阳之自著《丹诀百字铭》,融通道、佛修炼方法的精要,更为透彻,如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 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晚唐时期,新兴道教的吕纯阳真人,影响后来千余年而至于现代的道教,既深刻而又普遍,凡国内外崇信道教的人,未有不尊敬祀奉吕祖为真正神仙,名山大泽之间,纯阳真人的祠庙,随处可见,每与佛寺浮图,山光水色,互争千古。善男信女,香花明烛,朝拜吕祖的胜迹,也到处皆是。柳宗元称韩退之为“匹夫而为百世师, 言足为天下法。”如援引其语,作为道教神仙吕纯阳的评价,亦有殊途同归的感觉,其为人中之雄,当无愧色。

    元、明以后,民间流传的道教神仙故事,如“八仙过海”等传说,都是以吕纯阳为中心人物,八仙中汉代仙人钟离权,即为吕纯阳之师;唐代仙人李铁拐、张果老,为吕纯阳之友;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皆为吕纯阳的友弟辈。明清以后,道家分派如南、北、西、东四派的仙师,也都以吕纯阳为其嫡传始祖。其望重千秋,功侔三清的气概,有使张道陵、寇谦之等人,为之减色不少。

    总之,吕纯阳新兴道教的宗旨与传统,是以直接上承东汉时代正统道家魏伯阳的丹法为道统,大有摆脱道教的宗教形式而别具风格。若从纯粹的道家立场而言,以其比拟佛教禅宗的大师,如百丈、马祖、黄檗、临济师徒,并无逊色。由秦汉以来迄于晚唐的道教, 向皆在鱼龙混杂、支离破碎的状态中。自吕纯阳以后,正统道家与道教,忽然别有 番面目。因此产生宋、元以后道教各宗的道派与丹法,犹如禅宗在晚唐以后兴起五家宗派的盛况,实在皆由吕纯阳新兴道教而开始。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